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子归来之长生传-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提醒的极是,下次会注意的。”安然说道。“只是,我安家进入朝廷体制的事情?”

    “虽然我不是什么长平王,可在朝中也算有点人脉,一定会帮安土司安排妥当的。”

    “李大人豪爽,我在此就谢过了。”

    李长生不愿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赶紧的转移话题,说道:“引水工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这段时间还请安土司多帮忙。”

    “没问题。”

    安然很爽快的答应了。

    “还有,你答应我的事情,可不要忘记了。”

    “大人爽快,我又怎好拒绝呢?怒江南岸的搜寻工作就交给我了。只不过,我也有言在先。”安然说道,“我安家只负责搜查,至于鬼面男是否藏匿于南岸,最终结果如何,安家概不负责。”

    “那是自然,你们只需要将搜查的结果报至本官,后面的其他工作,便是由我来进行。”李长生说道,他本来也没有指望这群人能够帮助自己什么,更何况对付鬼面男,岂是他们安家的寨民能够对付的?

    “谢李大人体谅!!”安然说道。

    “既然如此,此事就此商定,本官还有要事要处理,就且告辞,这段时间,还要委屈你继续装病,演戏吗?当然要有始有终。”李长生说道。

    “明白!哦对了,于半月之后,苏州举办了一场花灯会,届时吴中各地官员、青年才俊都会参加,你初来任上,怕你不知,特此相告。”

    花灯会?!

    李长生碎念道,在长安城也有花灯会,到了那天晚上。才子佳人们于江岸边看花灯,赏明月,大家相互切磋文艺。

    只是,这年轻人的把戏,在吴中地区,竟然还有吴总官员们参加,实在少见。

    “李大人有所不知,吴中地区的花灯会,与你们长安略有不同,花灯会乃是少有的盛会,那当天晚上,青年才俊、俊俏姑娘以及吴中官员共游太湖之上,泛舟赏月此为平平之事,而在当晚最大的重头戏可吴中才子们切磋文学的重要日子,由吴中官员当做裁判。”

    “可绝对不是简单的看灯赏月的日子。”

    都说江南出才子,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风俗略显不同,与北方不一样,这些江南人总喜欢聚在一起,切磋文学,久而久之,文学底子也就殷实了起来,比之北方的单调乏味,南方更了几分雅趣。

    “原来是才子佳人们互相切磋文学啊。此事甚好,我初来吴中,不懂你们当地的风俗,届时一定参加瞧瞧热闹。”

    安然说道:“瞧大人年纪轻轻,到时候还可与那些吴中的俊才们切磋一下呢。”

    “算了吧,就本官这点儿伎俩。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届时权当是个旁观的观众,看看热闹足以。”

    “你不是夺得了大文试的状元吗?”安然随口问了一句。

    “那是长平王,又不是本官,安土司,我俩虽说同名同姓,却非同一个人。”

    李长生心说好险。这女人无时无刻不在试探自己,想要从自己口中套话,好在自己没有说溜了嘴。

    “哦~~,我是记错了。”

    安然嘴巴微微张开,发出一个长长的‘哦’字口音。

    。。。。。。

    数日后,跨山引水的工程只差最后一步。便是引入怒江之水,连通所有沟渠。

    这一天,在怒江的岸边,围观的吴县百姓不下千余人,如此重大的时刻,当然要有人见证啦。

    古时。凡是都讲究个好彩头,如此浩大的工程也是不例外的。鸣鼓敲鼓,鞭炮齐鸣这些且是免了,被李长生一律除名,不行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

    但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千人共同的瞩目下,水轮车放置于怒江河中。在河水力量的驱动下,十几个水轮车缓慢地转动起来,将怒江之水引入挖好的沟槽之中。

    江水顺着沟渠流动,中间又经过多个水轮车,其作用相当于中途转换站,提供新的动力。让水流可以跨山进入吴县。

    而在吴县,引水的源头,同样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他们翘首以盼,心情焦虑地等待着是否成功。

    每个人的心都是忐忑的,毕竟从怒江跨越南山引水来此。绝非一件容易事,如此浩大的工程,中途只要出现一点儿纰漏都有可能导致失败。

    此种道理,便犹如‘流觞曲水’,弯曲曲折,中间却不可有着任何错误。

    “你们说到底能不能成功?”

    有的人站在终点。发出了如此担忧,倒不是说他悲观,而我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此忧虑,吴县乃是老天爷说了算,想要和天斗,担心是正常的。

    “希望能成功吧!!”

    吴县地理位置特殊,一年两个时期,旱季和雨季,旱季的时候,庄稼地里颗粒无收;雨季,则是内涝成灾。

    百姓生活在此上百年,已然是习惯了。如今从怒江引水,可谓是与天斗,争得一席之地。

    就在这时,从远处传来:“水来了,水来了,水来了。。。。。。。”

    百姓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由远及近,声音也逐渐的明朗起来,无数百姓,数不清的目光瞬时看向远方,那一双双炙热和期盼的目光。仿佛在等待着英雄的归来。

    只听得潺潺得流水声,哗啦啦得沿着沟渠和竹子搭建的管道流淌而来。

    流水从怒江引来,在沿途众人的注视下,那清澈清凉的怒江之水,舀一勺,牛饮一口。甘甜的水顺着喉咙,流入脾胃,顿让人有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爽感。

    所有人的注视下,怒江之水流入吴县,进入每家每户的小沟渠中,小孩子们在自家的小沟渠中,赤着脚丫子,欢乐的嬉戏,脸上洋溢着快乐无暇的笑容。

    一时间,整个吴县的人沸腾了,男女老幼,一起来到大街上,齐声高声呼喊着:“李大人万岁,李大人万岁,。。。。。。”

    古时候,可称之为‘万岁’的只有皇上,而吴县百姓们早已不在哪些世俗的规矩,此时此刻。李长生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他就是神,是信仰。

    自从李长生到任上,斗纨绔,打恶霸,百姓们安居乐业。而今‘跨山引水’更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彻底改变了吴县老百姓们的生活。

    像是这样的好官,‘青天大老爷’这五个字已经不足以百姓对他的形容。

    这时候,李长生沿着引水的道路,走到了吴县,刚入吴县,几乎所有的百姓们聚集在吴县的入口处。

    “你们这是。。。。。。?”

    百姓聚集于此,阻住了路口,李长生看着那一张张质朴的脸,不解地问道。

    站在最前面,是一位鹤发苍苍的老叟,他颤巍地走上前来,来到李长生面前,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李大人,小老儿代表全县的百姓给您磕头啦。”

    只见吴县所有的百姓们,不约而同跪了下来,给李长生磕头行礼。

    “行此大礼,本官如何能承受的起?”

    “大人,您担得起这一跪,您的功德,吴县百姓所有人铭记于心,请再受我们一拜吧。”老叟说道。

    一时间,吴县所有百姓跪在地上,纷纷给李长生磕头,场面何其壮观。

第156章 灯销江坝桥() 
吴县从怒江引入了水源,翻越南山,进入小小的县区,彻底的解决了老百姓们引水的问题,而且百姓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旱季庄稼地里颗粒无收。

    如此壮举,绝对可以被载入史册。

    而‘跨山引水’项目,更大的贡献者当属李长生,身为吴县县令,组织百姓,联合安家寨民共同努力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就算是吴中刺史,也绝对不敢想象,他们竟然凭借自己的双手,从吴县至南山,穿越南山至怒江,真的凿出了一条沟渠,成功引来了江水。

    如今,不仅在吴县传颂着李长生的美德,吴中地区都在讨论新任吴县县令。斗恶霸,引江水的事情。

    “吴县出了一位少年大老爷,如今的吴县,在这位老大爷的治理下,百姓们生活安居乐业,可是滋润着呢。”

    “谁能想到呢?当初鸟不拉屎的地方。如今成为了人民向往的天堂。”

    “人家这位县令,斗恶霸,引怒江之水,听说此次引水工程,在南山发现了宝藏,县令大老爷没有私吞。将所有宝藏都分给了百姓,如今的吴县百姓家中个个都肥的流油,简直羡煞旁人啊。”

    之前的吴县,在吴中地区提及起来,所有人心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个字:“穷”。

    穷的一清二白,穷的叮当响,穷的百姓们能够维持温饱已然成问题,而今,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一切都得益于吴县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

    如今再提起吴县,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再也不敢瞧不起吴县的百姓。

    “我还听说呢,最近吴县的李大人,好像要搞大动静。”有人说道。

    “什么大动静?”

    “听说这位年轻李大人,不满足于现状,要准备将吴县打造成一个新型产业点。”那人说道。

    这句话在他们听来,有些云里雾里,何为新型产业点?如此陌生而又奇怪的名词,亘古未闻,根本都没有听说过。

    “具体细节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就是发展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玩。”

    放置现在,算不得出奇的想法,其主要目的便是发展旅游业,将农家乐搞起来,从而实现财政和农民收入的双丰收。

    其他百姓们皆是摇头,纷纷猜不透这位年轻李大人的想法,也不知他从哪里得来这么多花花肠子,新奇的想法更是层出不穷。

    这天,吴县衙门照常升堂问案,只不过县衙有些冷清,倒不是说百姓们不敢击鼓鸣冤,而是吴县太平如常,百姓们生活乐的逍遥自在,家家户户,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可谓美哉!!

    如此场景,恰是李长生所愿意看到的。

    于衙门后院,李长生正是拿着那把玄铁重剑挥动练习着,重剑挺出,沉重无比,相较之普通剑刃,仅仅是练习了小半个时辰,便觉吃累,汗水涔涔流下。

    玄铁重剑,双人无锋,却是大巧不工,不可与平常而论。

    此乃天外陨铁所铸造,凭现在的自己。尚无法真正的发挥重剑的威力,他曾尝试过将太玄剑法融入其中,奈何自己太小,无法挥动剑刃完成剑法的华丽招数。

    若是二人对招,只怕太玄剑法未能使出,敌人便是败下阵来。

    “公子,休息一会儿,擦擦汗吧。”

    青儿见李长生累喘如牛,便是走来,递过一块毛巾来。

    李长生双臂累的酸痛,将玄铁重剑插在地上,走到石凳前坐下,顺手接过毛巾,问道:“青儿,咱们离开长安多少时日了?”

    “三个月零四天。”

    “这么快,仿佛离开长安还在昨天,一晃眼的时间,已然过去了三个多月。”李长生叹息道。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公务,不曾和府上有过信件往来,想来母后和雪儿一定是担心坏了。”

    青儿笑着说:“公子简直就是个工作狂,临走之前,皇后娘娘和王妃特意叮嘱,要您半个月一封信。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公子连一封信都没有寄出去,待回到长安,怕是要挨骂的。”

    李长生也是发出了无奈的苦笑,正如青儿所言,自己离开这么长时间。连一封信都没有写过,实在愧对人子和丈夫的角色。

    “行了,这些事等我回到了长安再说,最近吴县可有什么新的情况?”李长生问道。

    青儿想了一会儿,道:“近来吴县安静的很,自从公子将宝藏分给了他们以后。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百姓们日子变好了,可太平喽。”

    “不过,听外乡来的人说,最近苏州正在筹备花灯会的事情,很是热闹。”

    花灯会已经不是李长生第一次听说。之前安然也有跟他提过,好像举办花灯会的时间,相聚不过十天时间,日子确是挺赶的。

    “青儿,你是吴县人,又在长安生活了多年。对于两地花灯会一定都不陌生,你来说说,苏州的花灯会和长安的花灯会,其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李长生问道。

    “这个……”

    “不急,慢慢说!!”

    青儿想了一会儿,伸出两个手指头。说道:“两个字便可形容。”

    “哦?说来听听!”

    “赏、博”

    “此话怎讲?”

    青儿回道:“长安城的花灯会,以赏花灯为主,晚上客人们多为赏美景而去;可苏州的花灯会,更多的在于一个‘博’字,是因为那天晚上,太湖之上。聚集了大量学子,相互切磋,誓要争得头名。”

    博字,可意为博弈,亦可视为博闻强识。

    只不过,苏州的花灯会久而久之。便成为了那群卖弄学文的文化人举办的盛会,反而那些普通百姓们倒是失去了几分雅趣,传统世俗的味道也是变得淡薄了。

    “那些咬文嚼字的文人,总喜欢在此盛大的日子搞出一些别的花样,我倒想看一看,这苏州的才子是否真能对得起江南才子的美名?”李长生饶有情致地说。

    青儿可知道李长生的才华。于国子监中,勇夺大文试状元,琴诗书画皆不再话下,而他的一篇《论国策》更是赢得了无数大臣们的赞赏和青睐,文采盛极一时,绝对有着状元郎的才能。

    “公子,我觉得此次花灯会,您也可以参加,趁势教训一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化人。”青儿说道。

    她的想法,恰是与安然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想要自己参加。只不过,二人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青儿的目的很纯粹。单纯的想要自己给那些文人们一些教训,而安然则是想要通过此事试探自己,从而印证她的想法。

    “我身为吴县县令,当是鼓励人们读书,怎好做出羞辱斯文的事情呢?”李长生说道。

    “教训也算是成长的一部分,那群只生活在圣贤书中的无知秀才们。要是连这点儿打击都受不了,有如何谈论治国理政?”

    青儿这话说的别有一番深意,古之文人,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头来。除却读书,其他一无所知,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人常说的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文不可治国,武不能安邦,其文不就,武不行。到头终是一场空啊。

    “你啊,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认识,真是不简单。”

    李长生轻轻地在青儿的脑门上弹了一下。

    青儿吐着香舌,嘿笑道:“公子不是常说吗?学以致用,若不能做至此,还不如不学。”

    被她这么说,李长生的确有些心动,好久没有摆弄文墨,的确有些心痒。

    “青儿,跟我准备一身衣服。”

    “公子,您要出门?”

    “闲来无事,你且随我一起,到苏州逛一圈。”李长生说道。

    如今的吴县,也无大事,日常繁琐的事情,手下之人完全能够处理,而自己来到吴中,还没有走一走。趁此机会,看一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解苦闷的心。

    女孩子总是喜欢热闹,尤其像青儿这种妙龄年级,听说公子要带着她去苏州,那可是大城市啊。尽管比不上长安那般繁荣,可比吴县要大多了。

    只见青儿激动地跑回屋子,为李长生挑选了几件普通的衣服,看不上并不眨眼,她知道公子素来喜欢低调。

    随后,李长生将手边的诸多事宜都安排妥当后,便是带着青儿去往了苏州。

    ……

    苏州

    自古至今,便是有着非同的地位,提及‘苏州’二字,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烟雨江南的风光,仿佛便是从苏州中演变而来。

    而后世之人,更是形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以此来表达苏州的独特地位。

    从吴县出发,走了三天时间,便是来到了美丽的苏州。

    从城门入城,本想要找个客栈下榻,可在苏州的繁华地段发生了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有人于此摆下一道对联。

    出联人是一位貌美的女子,于苏州甚是有名,名叫:雨诗菲,乃是响当当的大才女。

    在太湖的迎客高楼出,写下一副千古绝对,谁要是能够对出下联,便可得到雨诗菲的亲自邀请,至太湖泛舟约会。

    此消息一出,引来无数人的趋之若鹜。

    其上联为:

    “灯销江坝桥。”

    而此对联一出,所有人陷入了沉默当中,千古绝对!!

第157章 烟锁池塘柳() 
李长生也前去凑了热闹,那副对联悬于高处,可远而望之,为求得美人约会,更是引来了无数才子们聚集于此。

    如此场景,倒是让李长生想到了初入长安城,于聚贤阁外,孙瑶提出‘绣球招婿’的做法,同样是引来了长安男子们。

    “果然,人长得美,便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无论她们做什么都是牵动着男人的心。”李长生自言自语,发出了如此感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