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硝烟-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冻又饿的苏军在一个个口袋里既无法突围,又无法得到补给,连生个火来取暖都还要担心芬兰士兵会从阴影中滑雪出来,往火堆里扔炸弹;反观芬兰军因为有机动力(滑雪),他们可以在密林深处设立有火炉的营地,各部队轮替休息。从12月11日打到1月8日,这两个师被彻底消灭,芬兰军统计到的尸体有两万七千五百多具,另外不计其数的苏军尸体掩埋在森林中的积雪之下,数个月甚至数年后才被发现;芬兰军方面只有九百人阵亡,另外一千七百七十人受伤。

  
  在这同时,芬兰军也围上了第一二二师,以及增援的第八十八师,他们状况稍稍好一点,没有全盘崩溃,不过在整个战争期间(到3月8日为止)他们困守在一小块地区,并且蒙受重大损失。第五十四师则步上第一六三师和第四十四师后尘,整个被芬兰军吃掉。这之后,在苏联第八集团军地区,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也遭遇了跟他们第九集团军的同志一样的命运,还陪上了一个坦克旅。

  
  侵芬战争先期阶级的战果让斯大林大为震怒,一批高级军官因此纷纷人头落地。1939年指挥波兰之役的铁木辛哥元帅换掉了伏罗希洛夫。他大量调集增援的部队,人数到达一百二十万人之多,大炮有两千八百多门,在适应雪地作战上作了一些紧急的改善。也对部队进行特训,要求战车和步兵相互支援。

  
  在经过大量的轰炸(苏联空军在一月份总共出动了七千多架次)与炮击后,苏军在二月十一日再度从南部向曼尼海姆防线进攻。这次苏军是只许胜不许败,各级指挥官完全不顾人命和装备的消耗,一波波地人海战术冲锋前进,有时尸体堆了三四层厚。芬兰军虽然英勇地抵抗,造成苏军极大的伤亡,毕竟还是敌不过苏军数量上的优势,终于在三月初放弃了曼尼海姆防线,芬兰政府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

  
  起初,芬兰准备向英、法求助,但德国不让她的敌人插手北欧,在当时,她也不愿因为援助芬兰而打乱自己先西后东的既定计划。于是压迫芬兰割地求和。

  
  这时苏联其实也急着找个台阶下,主要原因,首先是天气:春天将近,解冻后芬兰地区大部份会变成泥泞不堪的沼泽,更不利苏军作战,而苏军如果深陷芬战泥潭,一旦德国从西方、日本人从东方发动进攻,后果将非常严重;

  
  第二是国际政治:苏联入侵芬兰已经导致它被国联剥夺会籍、驱逐出会,可见西方国家对这场战争的观感,如果再持续下去,说不定英法等国都会出兵芬兰助战,西方国家有可能合流进攻苏联;

  
  第三,苏联人的损失太过巨大了。官方的大大缩水的数子是: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苏军全建制被芬军歼灭的就有苏军第一六三师、第四十四师、第五十四师、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第一二二师和第八十八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另外还被俘55000人;据说从列宁格勒一路到莫斯科,稍微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挤满了伤兵。

  
  1940年3月12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和约。根据和约,苏联把列宁格勒地区的边界向北推移了150公里,并租借汉科半岛及附近岛屿作为海军基地。原来苏联答应要给芬兰作为补偿的领土只字未提,苏联从芬兰新得领土四万多平方公里。

  
  在解决芬兰问题的同时,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在苏联的压力下,分别被“接纳”为加盟共和国并入苏联,使苏联双增加了17万4千平方公里的领土和586万人口。

  
  之后,苏联又从罗马尼亚手中取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在领土增加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之后,苏联才停止了所谓的“建立东方战线”的行动。

  
  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得到了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确实给苏联西部增加了200-300公里防御的空间。但是,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中,侍强凌弱、吞并领土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使自己的声誉一落千丈。

  
  芬兰、罗马尼亚先后同德国结成了军事同盟,成为了德国的军事前沿。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

第六章 第五节
1939年10月,柏林。

  
  希特勒在他的指挥室里闭目长思。拿下波兰之后,希特勒就开始盘算着准备向德国的宿敌法国开战。过了一会儿,他赤着脚蹲在地图上,一段段地查看对方的地形。马奇诺防线成了希特勒的心病:“德国士兵的鲜血决不能洒在这里,法国佬正想使这条防线成为德国士兵的绞肉机。”

  
  猛然间,希特勒的双眼一亮:“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止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交界处,如果我们在北面佯攻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一定会驱动主力北上。那时,再在这里实施突破,沿法国北部一直向西,隔断英法联军主力与法国的联系,在比利时境内聚而歼之。”

  
  想及于此,希特勒不禁手舞足蹈的说出来:“让马奇诺防线见鬼去吧!”

  
  陆军部根据希特勒的意图,制定了一个计划,几经修改后,于10月29日正式颁布,代号为“黄色方案”。

  
  其基本设想是:

  
  德军以其右翼B集团军群担任主攻,经荷兰进入比利时,从正面歼灭预计在那里可能遭遇的英法联军;

  
  A集团军群在中央发起助攻,负责保障B集团军群的左翼,并向那慕尔与色当之间的缪斯河进发;

  
  C集团军群防守从卢森堡边界至瑞士的齐格菲防线。进攻的目标则为海峡海岸。

  而盟军统帅部在“黄色方案”未落在他们之手以前,已经预料到这一着了。1939年11月17日,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盟军总司令提出的“D计划”。

  
  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奇诺防线为屏障,将主力放在法、比边境的北面迎击德军;而在法、比边境的南端,有山峰陡峭、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并有宽阔的马斯河与阿登山区相连,构成天然的良好障碍,德军机械化部队难以通过,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就行。

  
  这个计划规定,当德国取道比利时发动进攻时,法国的第一军团和第九军团与英国远征军应驰往比利时,到达在代尔和缪斯河两河沿岸从安特卫普经鲁文、纳缪尔和纪韦到梅济埃尔的主要防线。盟国的军事首脑们认为,如果“D计划”获得成功,就可以从缩短对德战线中节省12-15个师的兵力。

  
  ……

  
  德国陆军总部的作战计划下达之后,遭到了许多将领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强烈的就是当时担任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的曼施坦因。

  
  他指出:

  1、陆军总部的作战计划本质上是模仿914年的“施里芬计划”。他说:“我感到至少这是一种耻辱,我们这一代人居然不能制定出一个更好的作战计划来,还要去抄老文章”;

  
  2、这一作战计划过去已经执行过一次,敌人对它已有高度的警惕,如果再次使用,就无法达成战略突击性;

  
  3、现实的情况与1914年的情况大不一样,德军如在右翼发起主攻,法军定会投入强大兵力进行对抗,这样双方主力就会发生正面冲突,德军的主攻将无法开展;

  
  4、法军很可能在德军主力的左翼发动强有力的反突击,从而使德军的整修作战计划破产。

  
  根据以上分析,他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将主力放在左翼,出敌不意地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山区,进行主要偷袭,切断比利时北部英、法联军的退路,直扑加来海峡,而以右翼作为辅攻方向。

  当希特勒与曼施坦因会谈之后,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指令,正式采纳曼施坦因计划,并命令所有将领重新部署好自己的部队。在作战略布置的同时,希特勒对远在东方的中国的战略眼光不由得产生了敬佩。那他们提醒的关于英法联军的在败退之时,只用空军打击将无法有效阻止他们通过海运将大量的军队撤往英国的事情,是否应该予以考虑呢?……

  
  德军的部署调整非常的迅速,没过多久,一个新的攻击阵容就已经排成。德军在西线仍然是投入A、B、C三个集团军群,共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3000辆坦克和4500架飞机,75毫米和75毫米以上的火炮7378门。

  
  具休部署如下:

  
  B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六和第十八集团军,共28个师(内含3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由第二航空队支援,集结在战线北翼荷、比国境线的亚堔地区,其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然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法国推进;

  
  A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上将指挥,辖第四、第十二和第十六集团军,共44个师(内含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由第三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从亚堔到摩泽尔河一线,其任务是经由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向泽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总方向实施突击,攻击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一和第七集团军,共17个师(内含1个摩托化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其任务是进行佯动,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

  德军的预备队共有47个师(内含1个摩托化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其中20个师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其余27个师为总预备队。

  
  1940年5月9日,希特勒发表了告西线士兵书。此书的最后一句话说:“今日开始的这场战争决定着德意志民族今后一千年的命运。现在履行你们的义务吧!德意志民族和你们站在一起,向你们祝福。”

  
  5月9日晚上二十一点,希特勒发出了代号为“经济”的命令,要求部队最迟不得迟于5月10日九点三十分发动进攻。

  
  1940年5月10日,德军A集团军群集中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顺利地通过卢森堡,向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地区挺进,开始实施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

  
  德军在克莱斯特将军的装甲兵团先导下,采用闪电战术发动进攻。克莱斯特命令部队:“不得休息,不得松懈”,“利用首战出奇制胜,务使敌人乱作一团”,“心中只记住一个目标:突破”。

  
  克莱斯特指挥下的第十二集团军,拥有两个坦克军和一个摩托化军,兵力万人,坦克1350辆,装甲汽车362辆,汽车39528辆。其中,仅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的先头部队就拥有一万多辆坦克、装甲车和其他车辆。

  
  为了不被盟军发现,它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同路前进。此时,如果英法的空军及时袭击这支犹如长蛇的队伍,德军必定遭受重大损失。可是,盟军的飞机大多数投入轰炸比利时艾伯特运河桥梁,致使制空权始终掌握在德军手中,因而能使德军地面部队顺利前进。

  
  在阿登地区,古德里安只遇到了法军骑兵和比利时轻骑兵的轻微抵抗。这样,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象汹涌的潮水一般向前推进。

  
  ……

  
  到5月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分割了英法联军的战略正面,并以荷兰、比利时两国作为空军和潜艇基地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的增援。英、法盟军近40万大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一条内陆狭长的走廊――纵深100公里,宽只有24-30公里左右。

  
  在东面,落入陷阱的盟军面对博克的庞大的B集团军群;在西面,他们面对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的坦克。

  
  “现在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英国远征军。”英国远征军第二军军长布鲁克上将在日记中这样定道。

  
  “在今后几天,我们将损失差不多我国全部训练有素的士兵――除非出现奇迹来帮助我们。”英国参谋长艾思赛德将军在25日也写道。

  
  而令世界各国大跌眼镜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希特勒命令装甲集团停止前进进行补给;同时令空军和海军开始封锁海峡……

  
  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英国利用各种船只进行撤退行动。在紧张的四天四夜的撤退行动中,英法联军中共有104621人安全撤退到英国,而英国有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26只普通战舰和240艘船只被击沉,162架飞机被击落,远征军丢下了1200门大炮、1250门高射炮和反坦克炮、6400支反坦克枪、21000挺机枪、75000辆摩托车辆、63000辆汽车和700辆坦克,7000吨军火弹药和全部军械装备。

  
  有28个法军师和许多驻守要塞的部队被击溃。法军炮兵损失了近1/4。轻型和重型坦克损失了1/3,中型坦克损失了3/4。法军舰艇被击沉了1/5,其中包括7艘驱逐舰、30艘辅助扫雷舰等。

  
  ……

  
  看着作战部门送来的关于法德战争的战报,徐飞狐不禁感慨到:“为什么每个人都不对自己那么自信呢?本来他的战果不会只有这些的……还是人家日本人敢想啊!”徐飞狐再次拿起了情报部门送来的有关日本的最新情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第六节
当德国、苏联在欧洲大肆侵占领土的时候,远在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也没有闲着,不过没有他们那么“壮观”而已。

  
  其实,早在1937年的时候,中华帝国就在徐飞狐的亲自过问下,派遣了大量的人员进入阿富汗及中东地区,暗中援助当地有威望的家族反抗外来的侵略,以培养亲中国的势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已初见成效。到1940年5月,中华帝国已成功的在中东驻扎了一支六千人的军事力量;而且在各国的亲华势力已基本成为本国最大的一个军事集团。

  
  与中国不同,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其他原因,日本将目光投到了东南亚地区。然而,东南亚地区是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若是选不准时机的话,搞不好会令自己受到重创的。于是,日本在大力扩军的同时,大呼“###”,并在中朝、苏朝边境频频制造紧张气氛,以此来换取英美等国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日本的无限制扩军的深入,美国也开始对其有了防备之心。在美国人眼里,日本人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们使用工具的方法全是错的:他们在铁砧上打铁时是蹲着的;他们使用锯子或刨子时是拉而不是推的;盖房子不是先垒墙,而是先盖屋顶;开销时不是向右而是向左拧。

  
  他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与别人相反:话倒着说、书倒着念、文章倒着写。人家坐在椅子上,日本人偏偏坐在地板上;人家吃熟食,日本人却生吃鱼虾;听完一个人不幸的遭遇,人们往往陪之落泪,日本人却会放声大笑。如果一般人穿上新衣服摔在泥坑里会自认倒霉,日本人遇到同样的事情会面带笑容。讨论问题时,有事不明说,而是转弯抹角说反话。甚至明明杀了人,还要向仆人道歉,把他的房间给弄乱了。

  
  总之,日本人是不可理解的矛盾:既讲礼貌又野蛮、既忠诚老实又诡计多端、既勇敢又懦弱、既勤劳又懒惰――统统同时存在。可对日本人说来,这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他们不明白西方人为什么不理解。在日本人看来,没有矛盾的人头脑简单,不配受人尊敬。一个人的矛盾越多,他便越深奥,自我斗争越尖锐,他的生活越丰富。

  
  这是闲话,不管怎么说,美国人是不能容忍日本向南侵略的,这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你美国想让我进攻苏联,为你火中取栗,你坐收渔翁之利,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美。美日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尖锐。

  
  1940年4月21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在柏林签订了同盟条约。

  
  华盛顿得到消息之后,大为惊恐不安,原来想利用日本进攻苏联、托住中国的“长线放远鹞”的计划不可能再实现了。可是,美国的战略重心又是在欧洲。当时德国军队已在欧洲把英法打得七零八落,美国需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无暇专注日本,所以对日本只能干搓手――没办法。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幕僚们紧急磋商后,下令对日本实行全面禁运,并加强在太平洋上的巡逻,以防不测。

  
  美国的全面禁运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主要军需物资都要依赖外国进口,对美英的依赖程度更大,特别是油料短缺的问题尤为严重。虽然原来已估计到美国会在经济上施加压力,日本采取了扩大国内生产,努力增加储备,加强对军、民的消费管制,以缓解因此而来的困难,但是毕竟杯水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