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歧路迷局-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春波觉得两眼又干又涩,他闭上眼,右手在办公桌上轻轻地敲着,这是他习惯动作。每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轻轻地有节奏地敲击桌子。他敲击桌子的时候,是很有特色的,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落下去,然后又从小指倒回来。开始的时候,他是写东西累了的时候,为了让右手能够活动一下,有意这样做的。渐渐地,这些动作不再需要大脑指挥,成了本能的动作。就好像有人思考问题时爱抽烟有的人好踱步一样。敲了一会儿,冯春波的手指忽然停住了。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是星期四,很快就到了周六,冯春波给牛博勇打电话,问他有没有空中午一块坐一坐。

    冯春波刚到芦花乡当秘书的时候,牛博勇就是芦花乡的乡长了,是冯春波的老领导。牛博勇的家在县城,冯春波到了

17。第90章 、得罪了一个小人() 
刚刚把冯家村党支部书记冯振杰的事情搞定了,又一件麻烦事来了。♀六毛說網:♀冯振杰的事其实与冯春波关系并不大,他之所以出面,是因为冯振杰是他的老乡,且两家的关系不错。这件事,他介入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用一种不想介入的姿态,绕一个弯子,演一出戏,设一个套,让人家往里面钻。从而在不动声色之中就把事情给解决了。可是,就在他刚刚就任副县长不久,他参加了全县的教育工作会议。教育工作会议每年三月份召开,他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是要参加这个会议并要讲话的。本来,这也没什么,他本人就是教师出身,对教育工作很熟悉。加上他又爱好写作,当过几年秘书,即便不用准备,他也能在会上讲出个子丑寅卯来。

    按照惯例,在开会之前,县教育局办公室要为分管副县长准备一个讲话稿,然后把这个稿子交给县府办,由县府办修改后再交给冯春波审核定稿。县府办的秘书们名义上都属于县府办,其实每名秘书都是跟一位领导的。由于冯春波本来是县委秘书,虽然是县委书记的秘书,但是,再怎么说也是秘书。他和县府办的秘书们也都很熟悉,甚至在一些私下场合里还互相称兄道弟的,现在他当了副县长,县府办就需要指定一位秘书为其服务。县府办主任何明群来征求冯春波的意见。何明群原来是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在两会结束以后,刚刚调任县府办主任。本来,政研室主任和县府办主任平级,但是,县府办主任是县政府党组成员,是副处级。并且,县府办也比政研室要受人重视的多。这样一来,何明群等于往前迈了一大步。他与冯春波本来关系就不错。他来到冯春波的办公室,与冯春波商量安排秘书的事。冯春波觉得县府办的那些秘书与自己都很熟悉,并且原先大家都是秘书,现在忽然之间让人家来给自己秘书,他觉得有点别扭。他说,先缓一缓吧,他是打算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从下面的学校中物色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年轻老师来做他的秘书。

    何明群当然也很理解,就没有坚持。但是,他觉得这件事不能拖得太久,拖的时间长了,人们会觉得他这个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不会办事。他就找了一个机会,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县教育局长李青林,让李青林向他推荐人才。李青林向他推荐了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向明。说实在话,王向明的写作能力的确是不错,李青林对他很欣赏。但是,李清林不知道,就在那次韩平军副市长到芦花乡中学调研的时候,王向明为了在上级表现自己,去当众斥责比他大若干岁的芦花乡中学副校长王军海,引起了冯春波的极度反感。

    李青林在安排王向明给冯春波写讲话稿的时候,他说说:“向明啊,这是冯县长第一次参加教育工作会议,也是他第一次以领导的身份在全县的教育干部面前讲话,他的这篇讲话稿一定要好好斟酌。”本来,这些话说的很客观,李青林怕引不起王向明的重视,又加了一句:“这篇稿子对冯县长很重要,对你也很重要,写好了,或许是你的一次好机会。”这就是特意的暗示了。

    王向明本来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是那种敲敲头顶脚底板都会动的人,他听了李青林最后的这句话,稍稍愣了一下,随即也就明白了。如果能被冯春波看中,到县府办去当秘书,虽然都是写稿子,但是给教育局长写稿子和给副县长写稿子是很不一样的。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面是一条亮堂堂的宽阔大路。他赶紧向前弯了弯腰,对李青林说:“多谢局长对我的栽培和提携,我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局长的大恩大德。”

    如果王向明在冯春波面前这么说话,冯春波一定会很厌烦。可是,人与人是不同的,官与官更是不同的。李青林就是很愿意听这样的话,下属对他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他感觉很舒服,好像他就是伯乐,甚至是一位施主。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一直对王向明很赏识,在他眼里,王向明不仅有才,而且还很懂事。在李青林看来,教育界不缺有才的人,但是,大多数有才的人,往往都有一个臭脾气,那就是把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看的过高,有的甚至恃才傲物,不把领导放在眼里。王向明就没有这些臭毛病。他觉得,王向明为他服务了好几年,这是一个好机会。

    王向明自然也把这件事看做是向前跳出一大步的好机会,他费尽了心力,绞尽了脑汁,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写了一篇讲话稿,写完之后,又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了,才拿着稿子到县府办去。

    何明群也是写稿子出身,尤其是在政研室的几年,几乎天天写稿子,他看了王向明写的讲话稿,很满意,他甚至觉得县府办的秘书们至少有一大半写不出这样的稿子来。他觉得如果让这个小伙子给冯春波做秘书应该是很合适的。也正是出于这个想法,那篇稿子他一个字也没改,就领着王向明去找冯春波。

    他先给冯春波打了一个电话,说要把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送过去,让冯春波审读一下。本来,这件事他可以

18。第91章 、一支冷箭() 
世界上只有无用的朋友,却没有无用的敌人。这句话是冯春波从一本到的。在那本这句话出自一个混社会的人。那个大混混对一个小混混说,一个人有100个朋友,其中可能有大部分朋友你一辈子都用不到,或者说对你没有任何的用处,也或者是当你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这些朋友都躲了。所以,世界上没用的朋友多的是。但是,如果你树了一个敌人,哪怕只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一定会在暗中惦记着你,他一定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向你放出一枝暗箭。所以,敌人是一定有用的,只不过这个作用是你不愿意要的。

    当时,冯春波觉得一个混社会的人不可能说出这么精辟的话。他想,这些话一定是作者琢磨出来的。那本写的他忘了,甚至连字他也忘记了。过了好长时间,他却独独记住了这段话。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他仔细回味过这句话,又觉得只有混社会的人才能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不过,他始终觉得官场中人毕竟和那些混混们不同,官场中的人遇事一般是谨言慎行的,官场中人做事一般是留有余地的,很少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矛盾。因为,在官场中混的人,大都是知道“损敌一千自伤八百”的道理的。不是被逼入绝境,官场中人大都是会隐忍的。

    可是,他没想到,有的人却不这样想。王向明就不这样想。其实,王向明算不得官场中人,他充其量不过是个股级干部而已。在原平县官场,人们只把科级以上干部算作官场中的人。因为,只有科级以上干部才归组织部管。如果说王向明是官场中人,也就是在官场的最边缘地带或者说在在官场的外围徘徊罢了。可正因为他没有真正的进入官场,他对官场的一些规则也就不太明了。他也就不太按规矩出牌。那天他在冯春波那儿碰了一个钉子,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冯春波又没用他写的讲话稿,那可是耗费了好几天的心血写出来的。他忽然想起了那次到芦花乡中学时的情景,可他没觉得那次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但是他却很清楚的记得冯春波对他的冷淡和无视。现在,又发生了这件事,他知道,不仅自己想借机跳出教育口高升一步的梦想破灭了,甚至李青林对他的看法也会改变。他心里简直是恨死了冯春波。回到办公室,他坐在那儿,越想越生气,他想,你冯春波原来不也是一个普通教师吗?不就是因为会写稿子得到领导赏识的吗?你怎么人一阔脸就变呢?王向明觉得自己也擅长写稿子,冯春波就应该与自己惺惺相惜才对,怎么会这么对待自己呢?这可真是文人相轻啊!

    王向明越想越生气,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咽下这口气。他决定要报复。

    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他立刻开始行动,他到处找机会探听关于冯春波的消息。这个时候,关于冯春波的消息本来就不少,因为他是这次原平县官场大洗牌中的一匹黑马。关于冯春波的传说有很多,有说他靠文章写的好得到市领导赏识的,有说县委书记肖云斌把张启正和他这两个秘书都安排成副县长是为了牵制县长王卫青的,也有说冯春波给市里的某个大领导送了重礼的,也还有说冯春波是与常务副市长韩平军的妹妹有那种关系得到提拔的各种说法不一而足。但是,在这一些说法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是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来相信。虽然说冯春波与韩晶晶关系暧昧的并不占主流,但是王向明就选择了这一种。他选择着一种说法,并不是真的相信这种传言,而是因为他需要这个传言。在各种传说中,王向明逐一作了分析,在一切都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当然他也不可能取得任何稍有价值的证据,他觉得说冯春波靠与韩晶晶的暧昧关系获得升迁是最有杀伤力的。毕竟,国人对男女间的那点事是特别感兴趣的,只要有人沾风扑影的说一点点,本来是芝麻粒儿,在人们的口中传来传去,就会变成一个大西瓜。人们在传播这种小道消息时,往往还会展开想象,添油加醋,把一件本来干巴巴的时间渲染的有血有肉。在这一方面,那些平时说话词不达意、捉襟见肘的人,往往都会变成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作家和非常优秀的演说家。

    现在,王向明就展开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他写材料的水平,像写三流的地摊,把听来的只言片语扩展成了一篇既像纪实的文章。然后,他把写好的文章发到自己的电子邮箱里,找了一家网吧,打开邮箱,把那篇文章粘贴出来,发到了湖城论坛上。

    很快,人们就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这个时候,家庭中电脑普及率还不高,但是大多数单位却都配备了电脑,并且上了网。有的机关人员整天无所事事,就整天挂在网上,这儿瞅瞅,那儿逛逛。湖城论坛是湖城日报社创办的湖城网的一个板块。这里鱼龙混杂,各种难辨真假的信息充斥着整个论坛。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打破了官网那种关老爷读春秋的严肃面孔,几乎所有的机关人员一有空就到这个论坛转转。王向明发的那篇长达数千言的文章

19。第92章 、敲山震虎() 
网上的帖子弄得冯春波很被动。走进办公楼,每当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就总是觉得人家的笑容后面藏着讥笑。他还总是觉得身后有人在向他指指戳戳,有时候他甚至有点情不自禁地想回头看看身后,可他克制住了自己,不能回头。

    林长浩知道这件事以后,立刻就跑来找他。他来到冯春波的办公室的时候,冯春波正在接一个电话,林长浩敲了敲门,冯春波用手捂住话筒,说了声“请进”。

    林长浩推门进来,见冯春波正在对着话筒说话。冯春波说:“谢谢您,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我一定过去。好的,好的。”

    冯春波放下电话,看了看已经在沙发上坐下来的林长浩,却没有说话。

    林长浩往沙发靠近冯春波的这一头挪了挪,压低声音说:“春波,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件事你不能就这么不闻不问啊!”

    冯春波拿起桌上的中华烟,抽出一支,扔给林长浩。然后说:“怎么问呢?我不动还好点,一有动作恐怕更不好。”

    林长浩点着烟,抽了一口,说:“我有一个办法,你不是和公安局局长马玉波关系也不错嘛,你可以让他介入,查一查那个帖子是从哪儿发出来的。”

    冯春波说:“这个办法我想过,可是不行啊。”

    林长浩说:“怎么就不行呢?”

    冯春波说:“首先,人家发帖子,不会傻到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发吧?他一定会到网吧这种地方去发的。查不出来,反而弄得满城风雨。其次,即便能查出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又能怎样呢?甚至就是能找出这个人来,又能怎样呢?”

    林长浩说:“找出这个人,让他出来自己承认是自己造谣,这件事不就搞定了吗?”

    冯春波说:“这件事本身里面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人们并不关心。其实,很多人也并不一定就相信这件事,但是只要网上出了有关官员的帖子,网民一定会一边倒的出现一片讨伐声。人们只不过是借此发泄心中的不满罢了。”

    林长浩挠了挠头,没再说话。他抽了一会儿烟,说:“今中午有空吗?咱俩一块去吃个饭,你也散散心。”

    冯春波说:“你进来的时候,张启正正好给我打电话,约我中午一块吃饭,我已经答应他了。”

    林长浩心里一动,他说:“春波,你一提起张启正,我忽然有一个想法。”

    冯春波心里其实已经知道林长浩心里想的是什么了。但是他依然不动声色地问:“你有什么想法?”

    林长浩说:“你这次竞选副县长,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他张启正。虽然他也当上了副县长,但是他肯定会对你怀恨在心。说不定,这个帖子就是他弄的。”

    冯春波说:“一开始我也这么想过,后来我觉得这不太可能。”

    林长浩问:“怎么就不可能呢?”

    冯春波说:“如果他真要这么做,他会在两会之前搞,那时候如果出现这么个帖子,我这个副县长还就真的很玄乎。可是,他现在这么做,有必要吗?这不是放马后炮吗?他不会这么傻的。”

    林长浩说:“那会是谁呢?你想想,近期是否得罪过什么人吗?”

    冯春波说:“我没得罪过人啊。如果是我以前得罪了什么人,他一定会在我当上副县长之前搞这个小动作的。我刚刚当了副县长,工作刚刚开始,我对分管的工作还都不熟悉,还在了解调研阶段,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动作,根本不可能动了谁的利益,谁会对我这么恨呢?”

    林长浩说:“其实,在官场上混,人家向你下黑手,并不一定是你得罪了人家。你挡了人家的路,人家就会把你当仇敌对待。甚至有时候,人家还会把你当做一个棋子来摆布。”

    冯春波难得地笑了一下,说:“想不到啊,你今天竟然也玩起了深沉,能有这么深刻的想法。”

    林长浩说:“那里是我玩深沉啊,我的这一点深刻的想法,是我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我在竞争副局长的时候,那个杨志恒,我不仅从来没有得罪过他,相反,我还和他关系一直不错。可他竟然对我使出了那种下三滥的手段。”

    冯春波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觉得这件事是很难猜得出是谁做的。因为即便有人与我有仇恨,但做这事儿的还真不一定就是仇人做的,所以,就干脆不去猜了,免得猜错了,反而自己到处树敌。”

    &nbs

20。第93章 、稳定后院() 
王向明那头就这么搞定了,网络上的帖子也不见了。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彻底解决。帖子虽然不见了,但是并没有从人们的口头消失。这就像一个柴垛失火一样,虽然没有了明火,但是暗火还是存在的,稍有不慎,照样会重新燃烧起来。张启正说的那两个方面也是最让冯春波感到最头疼的。如果这件事传到柳金玲的耳朵里,冯春波的后院就会起火,他那个平静、温馨的家,就会被愁云笼罩。而一旦让韩平军知道,他充满阳光的前途就会变得扑朔迷离,吉凶难测。

    晚上,冯春波回到家,柳金玲没有搭理他。

    结婚几年来,冯春波每次回家,不论早晚,柳金玲都会接着他。即使有时候是深夜,柳金玲听到门响,也会立刻起来。走进家门,柳金玲没有接着他,也没有说话。这在他们结婚以来还是第一次。

    冯春波在刚刚知道那个帖子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件事柳金玲早晚也是会知道的。好几天以来,他心里一直很纠结。可他却不能对柳金玲说。不仅不能说,每天回家还得装作和平时一样。可是,这样一来,他的心里却更别扭。他虽然怕柳金玲知道这件事,毕竟,不管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