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上最会炒股的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会员每年的薪金是900美元。
巴菲特在1998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会议上说:“会议马上开始。我是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席,这个极度活跃的家伙就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副主席——查尔斯·芒格。顺便说一句,我们董事会成员中有一位歌唱家,这使伯克希尔公司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就是声乐家苏珊·巴菲特。这位是不会唱歌的霍华德·巴菲特……”
《新闻周刊》驻华尔街特约编辑阿伦·斯隆这样写道:任何人若以今天的价格买下伯克希尔的股票,却期望它在未来31年中能够按它过去31年的上升速度继续上涨,这就好似在打赌一个奇迹的发生。
巴菲特依然才华横溢,公司的发展速度只不过是个数字变化而已。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市值目前高达400多亿美元,而巴菲特于1965年6月10日接管它时,其市值仅有1 800万美元。要想达到那样的高增长率,伯克希尔的股票市值到2027年秋天必须要达到75万亿美元。那可是一个以“T”字单位开头的万亿,是美国目前国民生产总值的10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巴菲特在1995年的股东年会上说:“如果伯克希尔的股票每年能以其账面价值23%的速度增长,它将赶超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有时会这样想,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公司一半以上的净资产归功于10次左右的重大投资行动,在这些投资行动中,最为重要和典型的就是对于GEIGO、可口可乐和华盛顿邮报的投资,它不仅为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更是充分地反映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构建保险帝国
任何一家公司的获利能力均取决于资产报酬率、负债的成本和财务杠杆的运用(也就是其运用负债而非股东权益来配置资产取得的程度)。多年以来,伯克希尔在资产报酬率一项表现优异,让人艳羡。但正如巴菲特自称,“然而在另外一方面由于资金成本极低,也使得我们受惠不少,这一点比较鲜为人知”。
炉火纯青(3)
伯克希尔资金成本之所以可以压得很低,主要是由于公司用很有利的条件取得“保险浮存金”。
对大多数非保险业内的人士而言,浮存金是个很生僻的词,但它对理解包括伯克希尔在内的保险业实为重要。唯其如此,巴菲特在每年给股东的一封信中都会用几乎标准格式化的词语解释“浮存金”。
浮存金是一项我们持有但不属于我们的资金。在保险公司的营运中,浮存金的产生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在真正支付损失理赔之前,一般会先向保户收取保费,在这期间保险公司会将资金运用在其他投资之上。当然这样的好处也必须要付出代价,通常保险业者收取的保费并不足以应付最后支付出去的相关损失与费用,于是保险公司便会发生承保损失,这就是浮存金的成本。
回顾伯克希尔的历史,保险业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无怪乎巴菲特断言:“保险业是我们的未来所在。”
1967年伯克希尔进军保险业以来,公司的浮存金每年都以大于20%的复合成长率增加。2001年底浮存金是355亿美金,2002年底已增至412亿美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浮存金大部分时候的成本为零,甚至是负的,也就是说光持有这些资金就能让巴菲特赚钱了。2002年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成本也只有极低的1%。如此低的成本并非伯克希尔靠保险业的“垄断”得来,它需要经验、直觉和勇气,还要加一点运气。
要估计保险业对伯克希尔的贡献绝非易事,但毫无疑问,影响是巨大的。以2003年为例,伯克希尔的保险事业总共为其贡献了10多亿美元的利润和440亿美元的浮存金。即使不按伯克希尔的历史年平均投资收益(22。2%)计算,仅假设这440亿美元免费资金的回报可以达到15%,保险业在2003年整体对伯克希尔的贡献可以超过70亿美元,相比之下,伯克希尔2003年的总共收益是136亿美元。
与GEICO亲密接触
1951年的一个周末,一位美国大学生敲响了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的大门。敲了半天,终于有警卫前来开门。由他引领,年轻人拜见了当天唯一在办公室的公司副总裁——罗里莫·大卫。年轻人询问了很多问题,大卫则用了四个小时讲述了GEICO公司的特点,好好地给年轻人上了一课。
45年后,这位已近70岁的“年轻人”仍满怀感激地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及93岁的大卫:“自从我认识大卫后,45年以来他一直就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而他确实也从未让我失望过,大家必须了解如果没有大卫在1951年那个寒冷的星期六的慷慨解说,伯克希尔就绝对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多年来私底下,我已不知感谢他多少次了,但是今天在这里我觉得应该借着年报代替伯克希尔所有的股东向他致上深深的谢意。”
1999年,“年轻人”又借着致公司股东的信的机会,宣告96岁的大卫将出现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
“年轻人”的感谢是有理由的,因为哪怕是在2003年,他仍接受GEICO公司和当年入门保险业奥妙的恩泽。
这位“年轻人”就是巴菲特,1950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巴菲特之所以产生拜访GEICO公司的兴趣,是因为他崇拜的老师格雷厄姆是该公司的董事。GEICO创建于1936年,创建人古德温是一位保险会计师。公司有两个特色:第一,公司的客户是政府雇员,尽管汽车事故比较频繁,但政府雇员作为一个整体,驾驶汽车出事的概率要比其他人低地多;第二,公司的产品直接通过邮寄直销而不是通过保险代理商来,这样可节省保险费的10%~25%。
1948年,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以72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GEICO的50%股份。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强迫格雷厄姆投资公司将持股比例下降10%,因为这是《投资公司法》的规定。格雷厄姆只得把股份转让给雇员。后来,GEICO发展成了一个拥有十几亿美元资产的公司时,那些员工都成了百万富翁。当时的巴菲特也是GEICO的受益者。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几个月后,他回到家乡奥马哈担任经纪人。巴菲特把重心全部摆在GEICO这只股票之上,他作成的第一笔生意就是把它介绍给自己的阿姨。
炉火纯青(4)
由于初出茅庐,巴菲特推销GEICO并不成功。于是1951年他自己分四次买进GEICO股票,总共持有350股,成本为10 282美元,但这笔钱占了巴菲特当时家当的50%以上。1951年,巴菲特以15 259美元出清。
看似赚了笔钱的巴菲特后来深深后悔,因为20年后,他所卖的GEICO股票价值1 300万美元。
但巴菲特对保险业的偏好没有因为抛出GEICO股票而停止。他投资过堪萨斯城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州人寿保险公司等保险业股票。他所控制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在1967年3月出资860万美元购买了奥马哈的两家头牌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至此,伯克希尔公司剥离了原本的纺织主业,开始了保险帝国的营造。
巴菲特收购了保险公司,也取得了业内的真经。比如,巴菲特从国民赔偿公司创始人杰克·林沃特学到了很多保险业的经验和原则。
20世纪60年代后期,保险业本身就是个相当赚钱的行当。仅1968年,国民赔偿公司保费收入2 000万美元,税后利润达到220万美元。而巴菲特又利用了保险公司稳定的现金流进行证券投资组合操作。伯克希尔公司在1967年收购上面所说的两家保险公司时,它们拥有2 470万美元的债券和720万美元的股票,两年后,该组合的价值就达到4 200万美元。
整个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一共购买了3家保险公司,并另外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
整个20世纪60年代当然也是GEICO公司的黄金时代。不过,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公司董事长大卫退休后不久,继任的管理阶层犯了一连串严重的错误,他们低估了保险理赔的成本,使得公司对外销售保单的订价过低,此举导致公司几乎面临倒闭的命运。所幸后来由于杰克·拜伦在1976年接手公司,并采取紧急的补救措施后,才使得公司幸免于难。
公司股票的价格也从1972年的历史最高点每股61美元跌到1976年的每股2美元。
就在这时,巴菲特出手了。伯克希尔在1976年下半年买进大量的GEICO股份,之后又小幅加码,到了1980年底,巴菲特总共投入4 570万美元取得该公司33。3%的股权。在往后的15年内,巴菲特并没有再增持股份,不过由于GEICO不断地回购自家公司的股份,伯克希尔在GEICO的持股比例逐渐增加到50%左右。
到了1995年,巴菲特同意以23亿美元买下GEICO公司另一半的股份(1951年,GEICO公司的总市值不过只有700万美元)。巴菲特向股东解释出“天价”收购的理由之一是:“GEICO拥有两位相当优秀的经理人,一位是专门负责保险部门营运的托尼,一位是专门负责投资部门营运的辛普森。”
巴菲特对辛普森的投资天份评价极高:“从1980年的这段期间,GEICO的投资在辛普森的管理下,年度平均投资报酬率高达22。8%,同期标普只有15。7%。辛普森在GEICO所采取谨慎保守专注集中的投资方式与伯克希尔一致,有他在,对伯克希尔来说绝对有相当大的帮助,而他的存在同时也使得伯克希尔可以确保查理跟我本人万一要是有任何突发状况时,能够有一位杰出的专业人士立即接手我们的工作。”
这并非溢美之词,辛普森一直做得很出色。2003年2月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还谈到,在几年乏善可陈的投资记录后,伯克希尔终于有了起色。但这不包括辛普森,因为他为GEICO公司管理的证券早已持续领先标普指数。
同样,GEICO公司也是巴菲特每年必须评点的“好学生”。GEICO仍保持了公司创始时的保险直销定位,该公司的竞争优势完全拜其超低成本的经营模式所赐。巴菲特的对此的介绍是:“低成本代表低售价,低售价自然能够吸引并留住优良的保险客户,而整个营业流程在满意的客户向他们的朋友推荐GEICO时划下完美的句点。靠着客户的推荐,GEICO每年至少因此增加100万张保单,占新接业务量的半数以上,也使得我们新接业务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又进一步降低我们的成本。”面对2002年的GEICO业绩,巴菲特用略带夸张的口气说是仿佛在做梦,必须用手掐一下自己才能相信这是真的。
炉火纯青(5)
GEICO在1996年被巴菲特全面收购时,获取的保费是29亿美元,200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9亿美元,该公司的2002年税前承保利润达4。16亿美元,几乎是2001年2。21亿美元的两倍。比较有意思的是,GEICO的保险直销因特网业务前景也被看好,新业务2002年增长了75%。
可以说GEICO是巴菲特最为成功的投资。20年间,巴菲特在GEICO上的投资增值了50倍,平均每年从中赚取1。1亿美元,并且为巴菲特的其他投资提供了成本极其低廉的资本。如今,GEICO成为伯克希尔的全资子公司,是其下属最核心和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与《华盛顿邮报》之间,可以说是有着“一生的情缘”。巴菲特早期的资本,大部分来源于为《华盛顿邮报》送报,而在他投资生涯高歌猛进的途中,再一次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华盛顿邮报》创建于1877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报纸。1933年,当凯瑟琳·格雷厄姆的父亲尤金·梅耶以82。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家濒临破产的报纸时,它在一个拥有5家报纸的城市中排名最末。邮报曾经长期亏损,在尤金的带领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扭亏为盈。在尤金的女婿也就是凯瑟琳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的领导下,邮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3年,才华横溢的菲利普因为精神病自杀。“当我丈夫去世的时候,我面临三种选择,”她说,“我可以出售这家报社,我可以找个人替我管理报社,或者我自己去经营。但是,实际上我已经别无选择。我只能自己去经营……对于我来说,要放弃我的父亲和丈夫用心血和爱一手建造起来的一切,或者把它交给别人是不可思议的。”凯瑟琳于1963年接管了这家报纸的控制权。
《华盛顿邮报》名声大噪始于1971年公开发表五角大楼文件(有关越南战争的绝密文件)事件,以及1972年—1974年的水门事件丑闻的报道。
巴菲特认识华盛顿邮报的董事会主席凯瑟琳·格雷厄姆,并亲自参与了公司股票的上市,对股票业绩的不佳表现也深有感触,“我知道,《华盛顿邮报》肯定要超过《星报》,尽管不一定会取而代之,但肯定会超越它”。
巴菲特的这一投资,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投资,这是在他对媒体类股票,还没有什么兴趣的时候购买的股票,即使是在《华盛顿邮报》垄断了华盛顿特区的市场之后,他仍然持有着这些股票。《华盛顿邮报》股份公司在1971年公开上市。公司的B股普通股的发行价格为每股6。50美元,经过股票分拆之后现在已经上涨到每股550美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6%。
巴菲特对媒体类资产的兴趣,集中体现在他对《华盛顿邮报》公司股份的收购——他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追求未来的现金流量。他对这一行业的兴趣是毫无杂念的,他和很多高级记者成为亲密的朋友,他曾经说过,如果他没有选择商业的话,他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记者。
毕竟他的父母是在学校的报社相识的,而巴菲特本人也曾经是《华盛顿邮报》一名非常勤奋的报童。
到1973年,也就是1973年到1974年股票市场严重下跌的初期,《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每股价格从最初的6。50美元的发行价格,经过后来股票分拆的调整后下降至每股4美元。巴菲特购买了价值1 062万美元的股票,占《华盛顿邮报》公司全部B股的12%,或者说全部股票总额的10%。从而在《华盛顿邮报》股份公司中成为格雷厄姆家族以外的第二大股东。
每股4美元的价格意味着,巴菲特在无债务的情况下,对企业价值进行估算时,大约8 000万美元的公司账面价值具有4亿美元的内在价值。到1981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市场资本总额为4亿美元。
巴菲特在1993年10月27日,对哥伦比亚商业学院学生发表的演讲中说: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商业人士,他的财产价值是多少,他也许会告诉你是4亿美元或是类似的一个数字。即使是凌晨两点,你在太平洋的中心拍卖自己的这笔资产,你也不会缺少竞拍的客户,而且他们的出价也不会让你失望。而现在的情况则是,这笔资产正在被一些正直而有能力的企业家所经营着,他们又在其中占有着相当一部分资产份额。因此,这笔资产可以说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入到其中,我也不会感到担心。一定不会担心。
炉火纯青(6)
《华盛顿邮报》公司在1973年的收入总额为2亿美元。当时它拥有的分支机构包括《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杂志、时代先驱者公司、4家电视台和一家专门提供大多数新闻印刷纸张的造纸公司。
根据市场经验分析,一家经营良好的报业公司的出售价格大约为公司年销售额的2。5倍。而《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内在价值则是巴菲特出价的4倍。巴菲特曾经说过,他之所以愿意以如此之高的价格购买《华盛顿邮报》的原因在于,人们当时对于这个行业还没有什么热情。
在巴菲特进行收购之后的两年,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下降,巴菲特的投资总额也从1973年的1 000万美元下降到1974年底的80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1976年一直低于巴菲特的收购价格。而现在,巴菲特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价值总额超过了10亿美元。
巴菲特在完成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之后,格雷厄姆女士仍然对这位购买了《华盛顿邮报》公司巨额股份的人心存疑虑,于是,巴菲特给她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坦诚地告诉格雷厄姆女士,自己不会危及她在公司中的地位,他很清楚格雷厄姆女士可以通过自己所持有A股股票控制着公司的主要经营。
凯瑟琳·格雷厄姆在《我的历史》一书中说,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洛杉矶《时代》周刊的办公室里。这次见面是在巴菲特收购《华盛顿邮报》的股份之后。巴菲特再一次向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