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论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大不一样的。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我们也鼓励民众参与政治,做国家的主人。但是实际上,由于忽视个人利益,这种参与缺乏利益基础。加上我们体制设计上的缺陷,理论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在运行中往往变成了事无巨细,更多地体现为党和政府代替人民当家作主。这种体制把作为要求的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与实践混为一谈,缺乏民众表达自身利益的渠道,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拓宽民主渠道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不能不看到,这方面的进展,和民众由民主意识激发出来的参与热情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公众的参与热情急剧增长,有人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作“参与爆炸”;另一方面,我们尚未从政治体制和机制上为这种参与提供足够的空间。两者之间的落差,使得社会矛盾格外突出。固然,在类似我们这样的处于后发展状态的国家,这种矛盾在所难免。但这说明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而且有充分的事实表明,人们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思考和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把眼界局限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上。物质需求当然是人的第一需求。但是,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追求更多地要向精神需求方面发展。做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是人们精神需求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追求着的目标。把人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国正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向全面小康迈进,这意味着,在继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精神方面的诉求开始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近年来,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事件中,有些有大量人群卷入的案例,参与者并非自身利益受到直接侵害的当事人,而是“无直接利益者”,因而被一些学者定义为“无直接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通常由人们对一些公共权力掌握者的不满累积而成,说明人们已经越来越关心自己的政治利益,相应地也越来越关心政治体制的运作。我们看民生问题,需要从这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解决民生问题应当包括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
民生问题涉及的范围往往广泛而复杂。有的是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有的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还有的是在短时期内不可能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归根结底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的。但这并不是说,对于后一类问题现在就束手无策。相反,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不但能够为将来逐步解决问题作好准备,而且本身就是解决过程的一部分。有些问题,公众的要求也未必合理,矛盾其实就是因为执政者和公众之间缺乏沟通、缺少互动、影响了相互间的信任造成的。所以,我们应当学会用沟通的办法,利用各种渠道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如,民间组织就是非常现代的沟通工具。既然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是正当的,那么,人们必定逐渐认识到,组织起来能比单个的个人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于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既不同于政府机构、也不同于企业的、能表达不同群体诉求的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民间组织早已普遍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不允许存在民间组织,历史沿革下来的几种民间组织形式,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也都纳入了行政系统,被赋予了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这种状况带来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不那么明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则显然已不适应。我们看到,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民间组织也开始出现,而且显示了不可遏止地扩张的趋势。一个高明的执政党,往往通过支持和引导民间组织的发展,利用民间组织的力量,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不可否认,对我们党来说,正在出现的民间组织良莠陈杂,有的甚至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但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种情况就因噎废食。民间组织对于执政党不只意味着挑战,更意味着执政党与民众的沟通有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工具。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藏富于国到藏富于民
从藏富于国到藏富于民
高尚全
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全体人民,是为了全体人民。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但是过去我们把两个主体错位了。
民生问题为何越来越受关注?从理论层面分析,这是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实施的必然结果。从字源来说,和谐的“和”是由左边一个“禾”和右边一个“口”组成。禾就是粮食,而口就是人对粮食的需求,民以食为天,所以“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人人要有饭吃。也就是说要达到和谐社会首先就要解决民生问题。再看“谐”这个字:左边是一个“言”字,右边一个“皆”字,简言之就是人人都有发言权,这就涉及到了解决民主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和民主问题是我们和谐社会的两个基础。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共同富裕
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专门会议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特别是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最终是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大本质属性:一是社会和谐,二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个本质属性。邓小平同志讲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小平同志提出,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不可能大家在同一个时间富起来的,总是有先有后,先富帮后富,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时,就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国民收入作为财富“流量”的概念,如何被分配,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体经济效率和社会财富增长。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条件下,由于个人、群体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同,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这是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大多数成员不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不仅会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尖锐化,而且也会抑制经济增长。一个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的社会,能够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热情,并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则会造成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抑制社会财富的增长潜能,并且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要发展民本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谁?靠谁来构建?中央《决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回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是多么响亮的口号,也是《决定》当中一个重要的亮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决定》提出,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全体人民,是为了全体人民。我多次提出,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但是过去我们把两个主体错位了,把政府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把纳税人的钱集中到国家财政,然后由国家财政去投入到各行各业,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厂都要靠国家投资,理发店、餐馆等由国家经营。另外一方面,就是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把其中的很大部分贷给国有企业。许多国有企业由于机制体制不灵活,所以国家投资了以后,没有回报,甚至亏损了。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的不良资产最后由财政埋单。
所以国有企业、国家银行、国家财政这种三位一体的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实践证明,政府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这种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
我多次到浙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民本经济的概念,什么是民本经济呢?就是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也就是老百姓经济。浙江为什么有今天,就是跟初步形成了民本经济的格局分不开的。浙江是人多,地少、资源少、国家投入少“一多三少”的省份,但是为什么它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比较富裕,2005年浙江人均GDP为3400美元,比全国人均高一倍,而且社会很稳定,群体事件很少。为什么浙江有这么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民创业。因为原来是政府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你“要我干”,现在老百姓作为主体,就是“我要干”,政府只是营造人们创业的环境。这样,老百姓内在的动力、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决定》倡导的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就容易实现了。
最近,听到江西的领导有这样一句话:要鼓励、支持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这句话说得很到位。老百姓内在的动力激发出来后,财富的源泉就可以充分地涌出来了,老百姓富了,政府的税收也就多了。浙江这样一个小省一年的财税收入是2000多亿元,这样,政府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老百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
三、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才能使民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中央《决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浙江的公有制经济比重不高,风言风语很多。尤其是对温州模式的批评很厉害。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典型,甚至说,政权不在共产党手里。但是浙江的领导很清醒,总结得很好:我们浙江“内部在不争论当中发展,外部在争论当中出名”。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浙江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人民社会主义。我曾多次讲过,希望浙江的今天成为全国的明天,因为这样的人民社会主义有很强的生命力。人民社会主义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社会主义。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社会。离开了人民的福祉,空谈什么主义,致力于什么搞国有化运动,恩格斯早已批判为是“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把解决民生问题纳入评价指标
把解决民生问题纳入评价指标
姚 桓
公共资源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所以干部关心民生、为民解忧不是对群众的恩赐,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一、政党须高度关注民生
如果把思路放开,不难看出,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作为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作为民众利益表达和实现利益综合的工具,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在西方,民生问题始终是党派斗争和总统选举中激烈辩论的题目。1996年,笔者曾考察大洋彼岸某国一个地区关于总统选举的辩论。辩论中,一个党主张增加税收用以发展教育,使穷人的孩子能上学,以便找到工作;另一个党则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减税,这样才能使有钱人乐于投资办企业,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争论的焦点是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抛开其中两党自我吹嘘、攻击对手、拉拢选票以及言行不一等局限性不谈,有一点是实在的,即在竞争性政党体制下,各政党都懂得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视为赢得执政民意基础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国情和党情不同,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是中国唯一的、长期执政的党,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不是由于党派竞争的压力,而是来自立党为公的先进性,执政党只有把民生问题放在战略高度,实实在在为人民排忧解难,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真正落实。
二、现在的民生问题有相当的尖锐性、复杂性
从政治学的角度考察,民生问题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
美国政治学者缪塞尔·亨廷顿在总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教训时提出一个公式:“现代化孕育着稳定,现代化的过程滋生着###”。
可以理解为,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根本途径,但现代化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拉大,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矛盾尖锐,政府调控不力或应对不当,以至导致社会动荡,反过来又造成经济停止。
当然,他是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的。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国,保持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而这又是与民生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的。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民生问题有相当的尖锐性、复杂性。第一,它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却不会随着发展而自然解决;相反,它与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经济持续繁荣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环境很不协调;第二,现阶段民生问题集中表现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是不能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的,要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涉及公共财政分配、决策机制、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第三,民生问题实际是与困难群体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公平应该具有普惠性,让绝大多数人感受到。试想,如果社会的部分人根本分不到“蛋糕”,那么,“蛋糕”做得再大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会有公平感吗?这里,似乎属于经济、社会范畴的民生问题自然转变为政治问题。
拿教育来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是提高人未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教育公平属于机会公平,属于最基本的公平范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还不能为有志深造的优秀青年提供通过平等竞争进入高校的机会。
社会学有个概念叫“代际转换”,是说下一代可以通过争取良好教育改变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遗憾的是,现在,不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要通过教育完成“代际转换”是非常困难的,贫穷把许多怀着美好梦想的优秀青年无情地挡在高等教育乃至中等、初等教育的大门之外。
报载,某不发达省的贫困县,相当一部分孩子失学,其中多数又是女孩子,“养儿读书,养女喂猪”是传统的旧观念,也是贫穷造成的无奈选择。当一个好学上进的女孩因贫穷而辍学时,悲痛地给报社写信,发出了“我要读书”的呼喊,甚至这样说,“如果有谁出钱帮助我上大学,我学完嫁给他都可以!”为了读书,以身相许。这难道不让人感到沉痛和震撼吗?
三、需要加强执政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
然而,民生问题的解决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民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