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静静的阿娜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队伍出发了。人们抬着尸体走向了街头。

  艾力汗。吐烈走在队伍中间,十几个彪形大汉簇拥着艾力汗,步伐显得整齐划一,一望便知,这是一群长期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和职业杀手。这些人的面相中明显带有高加索人种的相貌特征。

  *的队伍象冬天滚动的雪球,裹胁着队伍里经过的大街小巷里的人们参加了进来。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居然是一群上过学的、或没上过学的、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他们手里抓着木棍和石块,两眼放射着仇恨的绿光,看见异教徒就打,看见窗户就砸。

  *队伍所经之处,路两旁的人家住户纷纷关门闭户,唯恐避之不及,*上身。

  队伍里有人拿着铁皮喇叭在高呼口号:“杀人者偿命!”“杀死赫达依!”“杀光卡斐尔!”“打倒汉人殖民政府!”

  *队伍象一条寻食的猛蛇,吐着信子,四处摇晃寻找着一切可以攻击的对象。

  队伍终于来到了城里最繁华的汉人街。

  *队伍到了这里,在铁皮喇叭的煽动下,开始了烧、杀、抢、等“圣行。”

  勇敢无知的孩子们高举着火把,见房子就点。

  铺子里的男人们从铺子里的大火中冲出来,却被人抓住又扔进火里。

  是女人就留下来,剥光他们的衣裤,为主而战吧!

  汉人街上浓烟四起,火光熊熊、喊杀声、哀告声、惊天恸地。数百年的商业华埠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禽兽横行的世界。

  更多的、闻讯赶来的人们则从四面八方涌来,加入了抢劫、焚烧者的行列。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呀!

  艾力汗作梦都没想到精心策划的*队伍,一到了汉人街里就象六月的飞雪、融化的干干净净。疯狂了的人们哪!你们都忘了你们肩付的道义了吗?

  你们担架上抬的穆斯林兄弟都被你们扔到一边,被人踩来踩去,良心何在?难道世风真的如此不古了吗?

  艾力汗对手下卫士使了个眼色说:“挑几个人去给安拉报个信吧!”转身离开了汉人街。

  卫士们端起了冲锋枪顿时打倒了一片。

  卫士们收枪准备离开时,街边站起了一排头戴红星帽的士兵。

  高个子卫士高兴地冲他们挥手:“格瓦利……士”【俄语,同志之意】,士字还未喊出口,就被迎面射来的冲锋枪子弹打倒在阴沟旁。头戴红星帽的士兵迅速乘车离去。

  一部架在三角架上的摄影机转动着,忠实地记录了汉人街上发生的一切。摄影师脚下的影片盒上露出了镰刀铁锤的红色印记。

  汉人街在燃烧,汉人街变成了禽兽横行的世界。

  急风暴雨般的马队冲了过来,堵住了街口。士兵们端着枪、挥着刀杀向街上逃窜的人群。店铺里忙着抢东西的人们象遭到滚汤浇洞的老鼠一样四处逃窜。

  一个胖得惊人的娘们抱着一个特大号的铜制沙玛瓦,【维吾尔人煮茶的茶壶】。刚跑出店门,便被一刀砍中了脖子,头飞出老远,但胖娘们的手依然抱着沙玛瓦死不丢手。

  警察们手里掂着木棍在四处追赶逃散的人群。士兵们忙着扑火。

  两个手持火把专司点火的孩子被砍死在大街上,孩子的母亲,背上背着抢来的一个大包袱,坐在地上悲怆地诉骂着。店铺里,冲出来的、劫后余生的人们,把母亲和孩子的尸体用石头砸成了肉饼。

  人们疯狂地向街头被抓住的人们在报复。宁静的伊宁城陷入了疯狂之中。

  大火朴灭了、人们走散了、大街上陈尸四处、一派狼籍景象。

  汉人街上的店铺被烧毁者十之六七,百年商埠毁于艾力汗。吐烈阴谋策划的五。二二大*的阴谋中。

  据《伊宁杂记》载:《五。二二事件》惨案中,死亡人数达一百三十七人。伤者不计其数。失踪妇女者多达几十人,多为汉、回年轻妇女者。

  补记:苏联驻伊领事馆为五。二二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七名烈士举行了授勋仪式。其中包括阿拉木图电影制片厂演职人员三人等。

  
  五月二十三日,伊宁军政当局联合举行大搜捕,逮捕入狱者近千人,秘密杀害者数百人。伊宁城里人心慌慌,人人自危,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从此后拜吐拉清真寺白天门可落雀、几乎绝了人迹。

  平素里最喜招摇过市的艾里汗,白日里根本就不出门了。

  只有到了晚上,过路人看到寺里的灯光,才知道艾里汗大阿訇比以往更忙碌了。因为寺里的灯光几乎是夜夜灯火通明。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夜已经很深了。

  内殿里的密室里,跪坐着一位老人。摘去了裹头戴兰的艾力汗老人,露出了光亮的、硕朋无比的大额顶,脑顶后圈还有些许头发,和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判若两人。

  老人的目光依然是那样的矍铄、那样的深邃犀利。长期的游学、讲学经历己耗费其不少精力、多年的奔波劳累和铁窗生涯,己使其高大伟岸的身躯佝偻了许多。

  聪慧智伦的大额头闪闪发亮,这才是平常生活里的凡人、大阿訇真实的人形。

  今夜的艾力汗跪在地毯上,嘴里不停地呢喃着,两眼微闭一动不动。看样子老人的身心已经进入了和安拉的神往之中了。

  一八八五年的夏天,在俄国安集延托克马克的清真寺里,人们在忙着为本寺大教长的大孙子洗礼取经名。阿訇们为之取经名的孩子就是刚满月的,数十年后大名鼎鼎的艾力汗。吐烈。

  襁褓中的婴儿手里紧紧抓着爷爷的鹅管笔响亮地笑着,小手舞动着笔不停地在爷爷的脸上舞画着。

  人们都惊呆了,爷爷的脸上竞然有着真主的字样。这是安拉派下凡间的使者吗?人们不得而知!

  幼年的艾力汗果然显示出不同凡人的天赋,作为安集延大教长的爷爷时常要和伊玛目们讲经辨经,这是异常枯燥无味的。但小小的艾力汗却听得是津津有味,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和认真。五岁的艾力汗已经可以将古兰经背得烂熟于心。

  不到七岁时,就己经可以针对不同版本、文字的古兰经中的内容差异,和爷爷一本正经地探讨了。每当生活中重现这一幕的时侯,艾力汗年轻的父亲便会红着脸、自愧不如地离开这祖孙俩。

  在爷爷的悉心传授下,更是艾力汗的天性使然,不到十岁的艾力汗。吐烈就成为了安集延*教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面对旺盛求知的艾力汗,爷爷自知是无法传授了,亲自给远在沙特的麦克白经文学院的大教长伊不拉欣写了一封推荐信,并亲自将孙子送往了麦克白伊不拉欣大教长的门下。这里是*教的创始地,到这来领略*真正的教义精髓吧。

  麦加麦克白经文学院七年的学习生涯,为艾力汗的宗教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比起爷爷兴趣一时、支离破碎的宗教理论阐述,艾力汗的学识功底要高的太多了。艾力汗很快地就成为学院里上千名学员中的出类拔萃者。

  七年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艾力汗涉足的领域不仅是*教义经典……《古兰经》,它不仅只涉猎满足于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解,更注重的是将*古典教义与当代泛突厥理沦的融汇贯通。

  艾力汗研习和创立了一门新兴的学科门类…宗教比较学。并从中触类旁通、曲僻幽径,探索出自己的理论、自己的道路、成为一个坚定的“穆哈代斯”及“突厥种族至上”法西斯极端分子。

  艾力汗自幼生长在宗教世家,对*教创建的历史、发展扩张的兴衰历史、以及当代历史中教派林立、分崩离析的窘状都了如指掌。

  艾力汗自信地认为自己应担当起整合统一*教、削平教派山头、改变穆斯林世界一盘散沙现状的责任來。应该让所有的穆斯林聚集在……*的大旗下用一个声音来说话。世界只有一个安拉、安拉只有一个使者、我就是主之使者穆罕默德的后裔………因而应该是安拉活在世上的唯一代言人。

  麦克白经文学院神学气氛虽浓,但并不禁锢学术思想的探讨,它为艾力汗和众多的求学者在学术殿堂的探索,提供了宽松有益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艾力汗将世界宗教界里的几大宗教进行了纵、横双向对比、深入研究的结果却让其大失所望。

  艾力汗认为:如果从几大宗教创建的历史来比较,*教创立的时间最晚,比其它宗教要晚到上千年,甚至数千年。

  如果从教义的创立理论来源来比、就会发现穆罕默德编纂的《古兰经》里的內容,基本上是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经》里改编而来。穆罕默德对伊斯兰的最大贡献就是塑造了穆斯林精神世界中唯一的真神,把当时阿拉伯半岛各民族信仰的众多自然神皈依到“安拉”的旗帜下,由“众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由“自然崇拜”到“唯一真神”的崇拜,这就是伊斯兰教同其他宗教的最根本区别。

  至于后人和其弟子根据穆罕默德的言行编纂的《圣行》、《圣言》里,有多少是“主之使者”穆罕默德本人的真实意愿则是世人们谁也无法言明的。

  艾力汗仰之愈高、弥之愈坚、研之愈苦、探之愈发锲而不舍。他要从*教之初的四大教派的争执中,从中寻找发现一条,自己可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道路和方法。

  基督教、犹太教、佛教等宗教里都是以现实生活为范、“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有罪就要赎罪,赎罪就要受苦,受苦才能成神。”

  这种“原罪”理论之所以横行数千年,是和人们想象的今世受前生原罪之苦、是为了来世享福的思想追求相吻合的。今世受苦是为了来世天上当神享福。故而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的世俗统治者,故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不把这种宗教列为异教而加以取缔的。

  反正你老百姓是要来世才能当神仙享福的,只要现实中你逆来顺受即可。

  而进步的*教教义中则主张,宣传“两世喜庆两世福”。生则喜来走亦喜,怎样来的怎样走!无牵无挂、活在今世不必担忧未来,你的未来如何则要靠你自己在世的努力。你的未来就是你的现在。改变现在处境的你,就是在规划自己的生活未来。

  所以说,*教教义的精髓所在,就是劝喻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积极改变现实,积极创造、探索未来。这是*教教义和其他宗教教义的根本区别,也是*教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张使得众多教众皈依的根本所在。

  *教里根本没有暴力或武力传播的一说。先知穆罕默德经常劝诫皈依的弟子们:要善待普通的异教徒,允许不同的信仰的兄弟一起和平共处。“谁欺负了异教徒,就是欺负了使者。”主之使者去世后,弟子们把穆罕默德的话各取所需,都标榜自己是主之使者的正宗传人、嫡传衣钵。使得*教教义在向世界各地的传播过程中,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歪嘴阿訇硬是给分成了四大派和无数小派。

  眼下在故纸堆里蹊辟独径的艾力汗又要在“圣裔”理论的大旗下创新新的理论了。艾力汗。吐烈自认为自己从教义的对比中找到了自己要寻找的路径。

  既然穆罕默德能在*半岛上创立*宗教、并使众多的人们顺从皈依,主要归功于强有力的掌权者。

  他们都宣称自己是“*的代言人……哈里发”或“苏丹。”他们都是利用“经”或“刀”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和帝国,成为了真正的“哈里发”和“苏丹”。从而实现了*教的创立者、真主的唯一使者……穆罕黙德创立*教的初衷:“反对部落间分立、消除城邦诸候割据、建立起以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个国家的*民族复兴的理想。”

  纵观*教的创立、发展历史,可以说它就是一部*民族社会文明史、社会进步的发展史。

  效仿主之使者穆罕默德,成为*的代言人——哈里发,以*的名义,把已经四分五裂的奥斯曼帝国恢复起来,重拾起大一统大突厥斯坦图兰朵的辉煌梦想,成为了艾力汗的矢志不渝的宏伟人生目标。

  “天下穆斯林是一家”,要实现如此宏伟的人生目标,还有比这更好的大纛吗?

  大突厥斯坦与大*的完美结合的重任,非我艾力汗莫属。

  艾力汗。吐烈从历史故纸堆里昂起了头、睁开了眼。他认为自己从中找到了将*教从教派分立、山头攻讦中引领出来,再创*突厥帝国辉煌伟业的最合适人选。

  艾力汗知道:理论上探索的结果正确与否,还需在实践来检验。年仅十七岁的天才少年艾力汗。吐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教的发源地,离开了圣地……麦加,踏上了一条漫长、艰苦的求知、游学之路。

  欧亚大陆的联结处与分界点……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也是基督教和*教,欧洲文明和*半岛文明互相撞击的集合点。

  安卡拉,一个典型的*风情城市。一个失却昔日辉煌的突厥帝国之都。虽然往日的奥斯曼帝国早己分崩离析、失去了往日帝国的威严,但数百年*文化的积淀,依然是世界各地突厥帝国文化精英们趋之若鹜,突厥帝国文化精英们依然视其为缅怀往日帝国梦幻的最佳之地。

  三年来,艾力汗跑遍了土耳其,游遍了安卡拉。

  艾力汗是多么地想在这当年的奥斯曼帝国的遗民间,找到自己突厥民族至上、突厥帝国之根,洠氲降氖牵炼涞本衷缇褪チ嘶指窗滤孤酃笠抵蜗搿

  这里的人们是那样的势利,那样的世俗。*教早己失去在国家事务的主导作用,不得干涉国家权力、及事务的任何活动。宗教信仰早已赫然变成为人们生活习俗的一部分。大阿訇、大毛拉、大教长之类的宗教领袖早己失去往日的宗教特权,世俗主义者占了上风。

  艾力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大突厥国家文化精英中流传的《大图兰朵》泛突厥主义理想同泛*主义理想有机的整合,并创造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用来指导其实践。

  泛突主义者理论核心就是建立一个不论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国家的大图兰朵,凡使用突厥语言的民族、地区及国家都应属于我们大突厥民族的大图兰朵的理想版图。

  这种以泛突理论和泛伊理论都是要求打破现有民族、国家界限,以一种宗教、一个国家的形式来挑战现有民族、宗教、国家版图的理论,在任何国家都是不能付诸于行动的。艾力汗不是不知道: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有的只是能说而不能做,有些事是能想但绝不能做。

  艾力汗。吐烈勇于行动,土耳其人乐观其成。艾力汗身旁集合着一群“决心挑战国家机器”的,和艾力汗一样,一群爱冲动的年轻人。

  艾力汗充满了冲动和占有的欲望,成立了激进组织……《穆哈代斯》,占有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富商遗孀,完成了一个男孩变成一位男人的进化过程。

  白日里艾力汗到处演说*示威,夜晚则和土耳其遗孀奋战在大床上。

  艾力汗和《穆哈代斯》的激进行动很快招致了安卡拉当局的注意,洠Ф嗑茫贡惚煌炼涞本值萁獬鼍常⑿及刮炼溆啦换队恕

  残酷的现实使艾力汗第一次正视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

  “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艾力汗离开了土耳其,回到了中亚,来到了名城布哈拉,这里以医术闻名于世界。长途跋涉劳顿,心力交瘁让艾力汗躺倒在布哈拉的一家医院里。

  艾力汗在医学院里扎下了根,一学又是一个七年。人们应该承认,此时的艾力汗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学习钻研的劲头无人能比,如果不当宗教学者,而成为医者,谁也不敢否认艾力汗会不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医学大师。

  七年的学医之路,使得艾力汗成为一名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大家学者。洠в辛四昵崛斯灿械母≡辍⑶崧省⒖裢源蟮男奶吹氖茄д叩奈挛露拧⒈虮蛴欣瘛

  布哈拉城里,艾力汗和自己的意中人住了五年,己经有了两个女儿,但艾力汗的心不在这里、“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他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安集延。布哈拉城严谨认真的科学学术氛围不是艾力汗所追求的。

  一九一四年底,艾力汗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家乡……安集延。回到了沙俄治下的托克马克。

  “少小离家老大回”,虽然鬓毛无衰但也年届三十。这里就是我的祖国、我的故乡吗?长期流浪在外的艾力汗心中不愿承认,但也无法否认这里就是梦中依稀泪沾巾的家乡!

  游子归家后的惊喜、兴奋很快消失了。迷惘失落的愁绪笼罩着艾力汗,艾力汗为沙皇陛下统治着的落后家乡而苦恼。

  爷爷早就去世了、父亲对这个幼时聪明绝顶的、近乎于神,如今却孑然一身、落魄归来的儿子敬而远之。

  虽说艾力汗遵照父亲的意志,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