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自成-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子政说:“虽然我已经离开辽东多年,但大体情况也有所闻。今日虏方正在得势,从兵力说,并不很多,可是将士用命,上下一心,这跟我方情况大不相同。大人虽然带了八个总兵官去,却是人各一心。虏酋四王子①常常身到前线,指挥作战,对于两军情况,了若指掌。可是我方从皇上到本兵,对于敌我双方情况,如同隔着云雾看花,十分朦胧。军旅之事,瞬息万变,虏酋四王子可以当机立断,或退或进,指挥灵活。而我们庙算决于千里之外,做督师者名为督师,上受皇帝遥控,兵部掣肘,下受制于监军,不能见机而作,因利乘便。此指挥之不如虏方,十分明显。再说虏方土地虽少,但内无隐忧,百姓均隶于八旗,如同一个大的兵营,无事耕作,有事则战,不像我们大明,处处叛乱,处处战争,处处流离失所,人心涣散,谁肯为朝廷出力?朝廷顾此不能顾彼,真是八下冒火,七下冒烟。这是国势之不如虏方。最后,我们虽然集举国之力,向关外运送粮食,听说可以勉强支持一年,但一年之后怎么办呢?如果一年之内不能获胜,下一步就困难了。何况海路运粮,路途遥远,风涛险恶,损失甚重。万一敌人切断粮道,岂不自己崩溃?虏方在他的境地作战,没有切断粮道的危险。他不仅自己可以供给粮食,还勒索、逼迫朝鲜从海道替他运粮。单从粮饷这一点说,我们也大大不如虏方。”
①虏酋四王子——指清太宗皇太极,为努尔哈赤第八子,因于努尔哈赤天命元年被封为四大贝勒之一,位居第四,故俗称虏酋四王子。
洪承畸轻轻点头,说:“先生所言极是。我也深为这些事忧心如焚。除先生所言者外,还有我们今天的将士不论从训练上说,从指挥上说,都不如虏方;马匹也不如虏方,火器则已非我之专长。”
“是啊!本来火器是我们大明朝的利器,可是从万历到天启以来,我们许多火器被虏方得去。尤其是辽阳之役,大凌河之役,东虏从我军所得火器极多。况且从崇祯四年正月起,虏方也学会制造红衣大炮。今日虏方火器之多,可与我们大明势均力敌,我们的长处已经不再是长处了。至于骑兵,虏方本是以游牧为生,又加上蒙古各部归顺,显然优于我方。再说四王子这个人,虽说是夷狄丑酋,倒也是彼邦的开国英雄,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善于用兵。今天他能够继承努尔哈赤的业绩,统一女真与蒙古诸部,东征朝鲜,南侵我国,左右逢源,可见非等闲之辈,不能轻视。”
正谈到这里,忽然祖大寿派人给洪承畴送来密书一封。洪承畴停止了谈话,拆开密书一看,连连点头,随即吩咐亲将好生让祖大寿派来的人休息几天,然后返回宁远,不必急着赶回锦州,怕万一被清兵捉到,泄露机密。刘子政也看了祖大寿的密书,想了一想,说,
“虽然祖大寿并不十分可靠,但这个意见倒值得大人重视。”
洪承畴说:“我看祖大寿虽然过去投降过四王子,但自从他回到锦州之后,倒是颇见忠心,不能说他因为那一次大凌河投降,就说他现在也想投降。他建议我到了宁远之后,步步为营,不宜冒进,持重为上。此议甚佳,先生以为然否?”
“我这一次来,所能够向大人建议的也只有这四个字:持重为上。不要将国家十万之众作孤注一掷,……”
刘子政正待继续说下去,中军副将走了进来,说是太监想买一匹战马,回去送给东主爷曹化淳,还要十匹贡缎,十匹织锦,都想在山海关购买。副将说:
“这显然是想要我们送礼。山海关并非江南,哪里有贡缎?哪里有织锦?”
大家相视而笑,又共相叹息。
洪承畴说:“不管他要什么,你给他就是,反正都是国家的钱,国家的东西。这些人得罪不得呀!好在他是个小太监,口气还不算大。去吧!”
副将走后,洪承畴又问到张若麒这个人,说:“刘先生,你看张若麒这个人来了,应该如何对付?”
“这个人物,大人问我,不如问自己。大人多年在朝廷做官,又久历戎行,什么样的官场人物都见过,经验比我多得多。我所担心的只有一事而已。”
“何事?”
“房琯之事①,大人还记得么?”
①房琯——曾做唐肃宗的宰相。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月,房琯率大军与安禄山叛军战于咸阳的陈陶斜,大败。
洪承畴不觉一惊,说:“刘先生何以提到此话?难道看我也会有陈陶斜之败乎?”
刘子政苦笑一下,答道:“我不愿提到胜败二字。但房琯当时威望甚重,也甚得唐肃宗的信任。陈陶斜之败,本非不可避免。只因求胜心切,未能持重,遂致大败。如果不管谁促战,大人能够抗一抗,拖一拖,就不妨抗一抗,拖一拖。”
“对别的皇上,有时可以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抗一抗。可是我们大明不同。我们今上更不同。方面大帅,自当别论;凡是文臣,对圣旨谁敢违拗?”
两人相对苦笑,摇头叹息。
洪承畴又说道:“刘先生,学生实有困难,今有君命在身,又不能久留,不能与先生畅谈,深以为憾。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使我能够免于陈陶斜之败,那就是常常得到先生的一臂之助。在我不能决策的时候,有先生一言,就会开我茅塞。此时必须留先生在军中,赞画军务,请万万不要推辞。”说毕,马上起身,深深一揖。
刘子政赶快起身还揖,说道:“辱蒙大人以至诚相待,过为称许,使子政感愧交并。自从辽阳战败,子政幸得九死一生,杀出重围,然复辽之念,耿耿难忘。无奈事与愿违,徒然奔走数年,辽东事愈不可为,只得回到关内。子政早已不愿再关心国事,更不愿多问戎机。许多年来自知不合于时,今生已矣,寄迹京师僧舍,细注兵法,聊供后世之用。今日子政虽剩有一腔热血,然已是苍髯老叟,筋力已衰,不堪再作冯妇①。辱蒙大人见留,实实不敢从命。”
①再作冯妇——不自量力,重做前事。冯妇是寓言中的人名,寓言故事见于《孟子·尽心章》。
洪承畴又深深一揖,说:“先生不为学生着想,也应为国事着想。国家安危,系于此战,先生岂能无动于衷乎?”
刘子政一听,默思片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说:“大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子政倘无忠君爱国之心,缺少一腔热血,断不会少年从军,转战塞外,出生入死,伤痕斑斑。沈阳沦陷,妻女同归于尽。今子政之所以不欲再作冯妇者,只是对朝政早已看穿,对辽事早已灰心,怕子政纵然得侍大人左右,不惜驰驱效命,未必能补实际于万一!”
洪承畴哪里肯依,苦苦劝留,终于使刘子政不能再执意固辞。他终于语气沉重地说:
“我本来是决意回北京的。今听大人如此苦劝,唯有暂时留下,甘冒矢石,追随大人左右。如有刍菚之见,决不隐讳,必当竭诚为大人进言。”
洪承畴又作了一揖,说:“多谢先生能够留下,学生马上奏明朝廷,授先生以赞画军务的官职。”
刘摇头说:“不要给我什么官职,我愿以白衣效劳,从事谋划。只待作战一毕,立刻离开军旅,仍回西山佛寺,继续注释兵书。”
洪承畴素知这位刘子政秉性倔强,不好勉强,便说:“好吧,就请先生以白衣赞画军务,也是一个办法。但先生如有朝廷职衔,便是王臣,在军中说话办事更为方便。此事今且不谈,待到宁远斟酌。还有,日后如能成功,朝廷对先生必有重重报赏。”
“此系国家安危重事,我何必求朝廷有所报赏。”
中午时候,洪承畴在澄海楼设便宴为刘子政洗尘。由于连日路途疲乏,又多饮了几杯酒,宴会后,刘在楼上一阵好睡。洪承畴稍睡片刻,便到宁海城行辕中处理要务。等他回到澄海楼,已近黄昏时候。
洪承畴回来之前,刘子政已经醒来,由一位幕僚陪着在楼上吃茶。他看了壁上的许多题诗,其中有孙承宗的、熊廷弼的、杨嗣昌的、张春的,都使他回忆起许多往事。他站在那一首《满江红》前默然很久,思绪潮涌,但是他没有说出这是他题的词。那位陪他的幕僚自然不知。正在谈论壁上题的诗词时,洪承畴带着几个幕僚回来了。洪要刘在壁上也题诗一首。刘说久不作诗,只有旧日七绝一首,尚有意味,随即提起笔来,在壁上写出七绝如下:
跃马弯弓二十年,
辽阳心事付寒烟。
僧窗午夜潇潇雨,
起注兵书《作战篇》①。
①《作战篇》——《孙子兵法》中的一篇。
大家都称赞这首诗,说是慷慨悲凉,如果不是身经辽阳之战,不会有这么深沉的感慨。洪承畴说:“感慨甚深,只是太苍凉了。”他觉得目前自己就要出关,刘子政题了此诗,未免有点不吉利,但并未说出口来。
这天晚上,二更时候,洪承畴率领行辕的文武官员、随从和制标营兵马出关。他想到刘子政连日来路途疲劳,年纪也大,便请刘在澄海楼休息几天,以后再前往宁远相会。刘确实疲倦,并患轻微头晕,便同意暂留在澄海楼中。洪承畴又留下一些兵丁和仆人,在澄海楼中照料。
刘子政一直送洪承畴出山海关东罗城,到了欢喜岭上。他们立马岭头,在无边的夜色中望着黑黝黝的人马,拉成长队,向北而去,洪承畴说:
“望刘先生在澄海楼稍事休息,便到宁远,好一起商议戎机。今夜临别之时,先生还有何话见教?”
刘子政说:“我看张若麒明日必来,一定会今夜追往宁远,大人短时期内务要持重,千万不能贸然进兵。”
洪承畴忧虑地说:“倘若张若麒又带来皇上手诏,催促马上出战,奈何?”
“朝廷远隔千里之外,只要大人同监军诚意协商,无论如何,牢记持重为上。能够与建虏①相持数月,彼军锐气已尽,便易取胜。”
①建虏——今东北大部分地区,在明朝设置建州卫,又设建州左卫、右卫,故明人蔑称满族为建虏,也称为“东虏”。
“恐怕皇上不肯等待。”
“唉!我也为大人担忧啊!但我想几个月之内,还可等待。”
“倘若局势不利,学生惟有一死尽节耳!”
刘子政听了这话,不禁滚出眼泪。洪承畴亦凄然,深深叹气。刘子政不再远送,立马欢喜岭上,遥望大军灯笼火把蜿蜒,渐渐远去,后队的马蹄声也渐渐减弱,终于旷野寂然,夜色沉沉,偶然能听到荒村中几声犬吠。
第三卷 第九章
当辽东紧急,洪承畴肩负着明朝国家的命运匆匆出关时候,中原局势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变化。
伏牛山一带数百里内虽然去冬缺乏大雪,今年春天雨水不足,庄稼人都发愁旱情严重,但比起平原地区,例如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南阳盆地,旱情要好得多了。许多山头,依然草木葱茏,山花烂漫。愈往深山,离大军驻扎的得胜寨一带愈远,草木更加茂盛。站在得胜寨上放眼遥望,到处是黑绿绿的山头,仿佛那些被草木覆盖的、人烟稀少的连绵群山,偏不怕旱,敢与天公抗衡。
这是李自成进入河南后的第一个春天。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春天,这是一个既有挫折也有胜利的春天。这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和潜伏着殷忧的春天。但是总的看来,这是一个向胜利高峰前进的春天。
自从回到伏牛山中以后,李自成将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入练兵。他在开封城下所受的箭伤不重,很快就完全治好,仅在左眼下留一个不很显着的伤疤。其余在激烈的攻城战斗中负伤的将士,除少数残废之外,大部分都陆续好了。尽管攻开封城暂时受挫,但不同于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将士的伤亡也小,所以士气仍然很高,反而激起来将士们誓必攻破开封的决心。穷百姓依然不断地有人投军,骡马也不断增多,到了四月底,不仅全军在继续壮大,单就红娘子的健妇营说,全营五百多健妇都有战马,而且还有几十匹驮运辎重的骡子和大驴。在得胜寨附近的二十里内,这儿那儿,山坳深处常听见紧张练兵:金鼓动地,杀声震耳。张鼐所掌管的火器营每日炮声隆隆,硝烟腾起,散在林梢,遮住青苍的山色。
奔袭开封的没有成功和攻城受挫,在全军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在许多天里,七日夜攻打开封之战成了全军上下最爱谈论的话题。那些参加攻城战的人们都带着骄傲的感情谈他们的激烈战斗,那些不曾参加过攻打开封之战的将士们,尤其是那些投顺不久的大批新兵,常常怀着激动、羡慕和暗自遗憾的心情,听别人谈攻打开封的故事,然后自己对别人津津有味地转述故事。在伏牛山中的义军驻地,到处流传着一些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因此,仅从攻打开封受挫后的士兵心理看,大军的整个士气看,也分明可以看见李自成的义军正在等待着新的进军,酝酿着更大规模的新的战争。
小将张鼐是被大家谈论最多的一个人物。二月十二日清早,在距开封城六十里远的地方,他奉命率领一小队轻骑,扮做官军,离开大军速行,赶在开封城尚未知义军临近消息的时候混进开封,占领西门,迎接大军进城。宋献策深知开封城高土坚,所以定此奇袭赚城之计。张鼐于辰巳之间到了开封西关,休息打尖,等候大军。他身边只有三百骑兵,既要混进城去,杀散驻守西门官军,又不能进城太早,以免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被城中官兵消灭。不料大军因三天来日夜行军,十分疲乏,步兵更是疲劳不堪,在最后的几十里路上耽误了时间。张鼐在西关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等候大军。由于他的骑兵军容整肃,也不与老百姓说话,不向居民索取东西,使百姓不免奇怪,生了疑心。里甲借照料茶水为名,询问他们是哪里人马,何不进城。张鼐回答说是河南巡抚标营的官军,从洛阳回师,防守开封,只等候长官来到,即便进城。左等右等,仍不见大军踪影,简直要把张鼐的头发急白。将近午时,张鼐得到塘马禀报,言说六七里外出现了一千多骑兵。他同时觉察,西关的百姓们已经看出来他的三百骑兵不是官军,开始躲避,有的在忙着关闭铺门。张鼐决定提前进城,不再等候,再等候就晚了。他将几个头目叫到面前,目光严峻地看着大家,小声说:
“我们现在进城,占据西门洞和城楼。敌人军民众多,一定会将我们包围。弟兄们,我们拼着全部战死,也要坚持到大军来到。走!”
张鼐的轻骑兵正过吊桥,城上和桥上同时有人大呼:“贼来啦!贼来啦!快关城门!”吊桥上登时大乱,百姓惊慌奔跳,互相拥挤,有人被冲下城壕,有人将挑子扔下逃命。张鼐的骑兵没法迅速奔近城门。在混乱中有一个皮匠来不及逃进城去,回头抢一扁担,将最前面的骑兵打下马去,他自己也被第二个骑兵杀死。城上的人们因见义军人少,都从城垛上露出半截身子,呐喊着向吊桥射箭和投掷砖、石。
张鼐见城门已闭,喝令骑兵速退。他立马桥头,对纷纷落在身边的矢、石全不在意,向城头连射两箭,射中两个敌人,使敌人不敢再从城垛上露出头来。他的第三箭从城垛的箭眼里射中敌人,惊破了敌胆,迫使他们只能盲目地乱投砖、石和乱放箭,再不能伤害义军。随即,张鼐的骑兵退回来占领西关。他自己率领一部分骑兵揽辔仗剑,立马街心,神态镇静,怒目东望,而使另一部分骑兵下马登屋,面对吊桥,引弓注矢。他曾经想着官军会突然打开城门杀出,所以准备着随时厮杀。过了很久,由刘体纯和白旺率领一千多前队骑兵赶到;又过很久,全部大军才到。
高夫人、女兵们、孩儿兵们,都喜欢听人们讲说张鼐的这段故事。高夫人因为一向喜欢张鼐,眼看着他同双喜都是在戎马中长大,成了两员十分有用的小将,所以听到张鼐的这段故事就像做母亲的听到人们称赞她的儿子有出息。高夫人身边的女兵们喜欢听张鼐的这段故事,是因为张鼐常来老营,身为重要小将,在高夫人前仍带孩子气,同女兵们相见也是呼姐称妹,如同兄弟一般。孩儿兵们喜欢听张鼐的故事,是因为张鼐原是从孩儿兵营出来的,至今仍关心孩儿兵营的事。所有上述各种人物喜欢听张鼐在开封城下的故事,都是摆在明处的,大家公然谈论,称赞,为之欣然而笑。惟独有一个人却是在心中赞叹,高兴,但不肯在人前多谈。这就是慧梅。在闲时她常常不由得产生缥缈的胡思乱想:几年之后,闯王得了天下,张鼐也是开国功臣,封侯封伯,而她已经同张鼐……每次想到这里,她便沉浸在甜美的梦幻之中,暗暗心跳,眼神含羞,如有微醉,又泄露出若有若无的幸福的微笑。这其实不能说成笑,而是关不住的青春情怀。
但是在李自成的左右,却很少有谁谈到张鼐。他们经常谈论的是如何练兵,筹饷,再攻开封,以及各种军国大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