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卷首语:金融危机与世界军事大势
赵楚
突如其来的金融大风暴顿时使全球报刊和观察家眼中的任何军事话题退去一贯的热度,最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灾难已波及到全球,并从金融领域迅速向各国实体经济蔓延,成为全球媒体与公众关心的头等紧迫新闻。主要大国最高决策当局和世界主要智库均承认,此次金融风暴势必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以及一连串其他国际政治、经济后果,但来势如此凶猛的一场大危机、大变故,此次危机对未来几年全球军事形势发展的影响,或许同样值得人们注意。根据目前情况,金融危机对全球军事形势演变的可能影响已经基本显现若干迹象。
首先,金融风暴会给美国新军事革命的国内军事政策及美国全球军事战略带来很重大的影响。作为身陷两场战争的“孤独的超级大国”,冷战以来,为长期保持霸权的硬实力基础,美国一直在加大投入,研制新军事革命装备,并加速列装部队,投入实战检验,同时大力进行相应的编制体制配套改革。此外,在中东欧、中亚、海湾,以及亚太地区,美国也不顾有关国家的感受,坚定不移地推行加强前沿存在、构筑各种层次的军事同盟网络的攻势政策。应该说,对上述持续十余年的新军事革命势头以及一直以来的攻势对外军事战略,此次危机会起到极大地削弱其经济基础的作用。包括本次大选中*党及公众对伊战的强烈反对情绪,以及最近见诸报端的美军削减重大装备的采购新闻,凡此种种,除具有特定的政治和道义原因之外,本身也可以作出经济的解读——如所周知的历史事实一再表明,无论是全球军事霸权的追求与保持,还是扩张性的地区军事战略,尽管有其利益,但无疑都是极为昂贵的。
其次,对于近年来许多处于潜在相互防范和对抗状态的国家而言,本次危机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政策在国家最高战略决策程序中的优先程度,因此对于某些地区原本日渐升高的军备竞赛氛围客观上将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无可讳言,在过去20年来的地区局势演变中,出于内外各种原因的交互作用,诸多热点地区国家间已经萌发了危险的军备竞赛苗头,而这一苗头的经济前提之一,正是过去十年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繁荣”,及其给有关国家及地区带来的经济实力与利益。不可否认,经济利益与利益分歧本身是近代战争的最主要孕育者,仔细观察从伊拉克战争到各种地区新军事危机,甚至国际恐怖主义的兴衰本身,人们无不可以很轻易地发现这些大小事件背后的显明经济背景与涵义。因此,可以预期,全球疾风暴雨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虽然可能在局部地区会加剧利益冲突,可能引发危机,但总体来看,对于持续的军备竞赛苗头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减速作用。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几乎可以肯定,此次金融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衰退势必对未来大国关系的演变,甚至总体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长期的影响。在此前的大国关系诸多演变中,由于美国执意推行扩张的全球与地区军事政策,以及大国间缺乏坦诚的制度化的安全对话机制,大国安全关系与军事关系实际发生了诸多对抗性的恶性发展。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对大国间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大国的共同利益、责任与合作的必要性。经济依存与利益协调从来都是大国安全对抗的消毒剂,通过危机调整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可以预期将朝更有利于和平与合作、更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力量均势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危机中勉强令人感到安慰的一丝消息。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1)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海军的地位重要,使命光荣。要按照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提高海军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中国国家主席 *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着三位中国太空人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9月27日下午16时30,翟志刚的脚步踏进了太空,中国就此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五星红旗在高边疆飘扬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崛起的绝好诠释。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回到地球,我们会发现,太空属于未来,而海洋则决定当下。
2008年8月,青岛主办了奥帆赛;2007年,中国人第一次组队参加全球闻名的美洲杯帆船赛;也是在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同年,美国海军情报部发表《中国海军2007》报告,声称,随着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船坞登陆舰、大型防空驱逐舰的服役,中国海军已经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区域性海上力量之一。
但是,面对海洋世纪,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海权支撑大国崛起
人类的古代史是一部陆权史。而近代史则是一部海权史。尽管麦哲伦、哥伦布们驾驶风帆驶向世界尽头的时候,海权作为一种理论甚至还没有成文。但实践先于理论的海权终归还是决定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500年来的走向。
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地理大发现、初步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支撑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百年的强盛;继之而起的大不列颠更是依靠控制海洋而称霸三百年。及至美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列强们既是出于海洋战略带来的殖民地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于海洋之上。
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特殊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制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海权能够凝聚分散的陆权势力从而形成合力,因而是陆权的“倍增器”,因此,获得强大海权的陆权帝国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没有海权的陆权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何英国与德国在北非发生激烈争夺?因为德国一旦占领北非控制中东后,就会把英国本土同它的庞大殖民区域拦腰截断,英国就难以调动雄厚的海外力量投入战争。
从历史宏观而论,大致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出现于同“心脏地带”毗连的“内新月形地带”,世界贸易中心由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海权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向强大的陆权挑战。17…21世纪之间,更出现了海权势力对陆权势力进逼的总体趋势。冷战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海权对陆权的胜利。代表“心脏地带”陆权势力的苏东集团崩溃后,海权势力很快占据上风,美英为核心的海权势力以 “外新月形地带”和“内新月形地带”为前进基地,迅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突入“心脏地带”。在欧洲方向上,通过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等契机, 从西面渗入“心脏地带”。在亚洲方面,以“9·11”恐怖主义袭击为契机,美英在印度洋、*海、波斯湾和地中海地区集结兵力,先对阿富汗塔利班开战, 随后发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由西南和南面进入“心脏地带”,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趁势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并对蒙古实施军事援助,从东面楔入“心脏地带”。这种战略格局表明:昔日完整的“心脏地带”的陆权势力已面临被海权势力切割的危险,陆权势力全面处于守势。陆权作为古代世界主角已经让位于海权。 。。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2)
海权与中国近代史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中国历来都是一个海权从属于陆权的国家。历朝历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明的中心都远离海洋。虽然海上贸易即使在封疆禁海的年代也从未中止过,但海洋、海权从未进入过中原统治者的核心视野。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有关于海洋的唯一重大的命题,下西洋的时间的确早过达·伽马、早过哥伦布,规模也远超大航海时代初期西方探险家的想像。但郑和和他的船队如同陆权书写的中国历史上一个一闪而过的烟火,绚烂之后,归于沉寂。
当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开始撰写《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将西方利用海洋、控制海洋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时候。中国正在建设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唯一的一支近代化海军。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中国,在列强海上力量侵袭的压力下,试图用白银买来海军,买来海防。数以百万计的白银换来了19世纪70年代最优秀的铁甲舰队,但海权的观念,海洋意识是买不来的。清代的海防长期以海盗和海上异己势力为对象,海防体系是以陆基为主(即以海口露天炮台为主)、近海小型战船为辅的水陆相维体系,海岸兵力分散布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将这种星罗棋布的水陆相维的海防体系摧毁,清廷改变战略方针为“重防其入”,修筑了军港,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等海上机动作战力量,但仍以确保近海、内河与沿海城市安全为首务。中国对海权的理解仅止于此。
在马汉“海权三部曲”的最后一本《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出版之前,中国历史上这支唯一的铁甲舰队已经在黄海被另一个海洋立国的国家——日本——击败并最终烟消云散。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说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是导致衰弱的根本原因,但在一个海权对陆权开始形成优势的时代,海疆大开肯定是一个陆权主导的国家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海洋世纪到来
考察百年左右的时间,不难看出中国社会转型的清晰轨迹:即从传统农耕“内向型经济形态”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形态”的演变,由此带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军事、外交、法律、教育、道德、风俗等全面转型。尽管因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百年转型过程中出现过曲折和断裂,然而基本趋势未变,尤其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转型呈现加速趋势。时至今日,我国对国际能源的资源型商品的依赖程度增加。我国原油、铁矿砂、氧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40%…90%。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在石油消费方面也仅次于美国。未来15年,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会更加明显; 此外,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目前已经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更高居世界第13。海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海上生命线”以及远离本土的海外贸易区域的稳定。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升,日益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已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状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建设海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面对中国建设海权的呼声,某些西方国家和周边地区对中国深怀疑惧之心,就连我们自己亦感惊诧。别人的疑惧、我们的惊诧,都来自历史经验和启示。来自“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召唤强大海权的千古不变的历史定式,以及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等即将面向海洋的逻辑展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3)
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2006年7月,中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郑和当年航行的路线(从马六甲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半岛,再从伊朗到东非)正是今天中国的海上运输命脉。美国*学者由此宣称中国正试图重新振兴“郑和之路”。他们认为,中国正在郑和当年航行的线路上通过发展援助、贸易往来以及投资建造公路和港口,逐步加强战略据点的建设。他们还为中国这些正常的海外投资行为总结为一个中国的战略——“珠链战略”。《华盛顿邮报》说,珠链上的珠子已经安置在缅甸,泰国和南中国海。
美国的担忧可以有多种解读,但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闭关锁国后,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正在觉醒,海上权益正在成为政府的战略考虑。正如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金森所说,“海洋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写进了十六大报告,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2006年6月30日,国家海洋局牵头召开了《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涉海部门和单位的近25位专家和领导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继1998年中国发布《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和200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纲要》后又一次带有标志性的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将海洋事业发展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志辉认为,“这对我国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推进建设海洋强国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2004年3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上强调: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加强海洋调查和规划,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国务院总理*也专门做出指示:国家海洋局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立法、管理上,按照“三定”方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认真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责。
相关部门和机构已开始强化对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如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海洋国土》课程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放了四十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走向海洋》,收视率也不错。另外,一些地方开始定期举行海洋节和海洋论坛。
维护国家利益需要一支蓝水海军
海防之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已经无需再做讨论。我们要问的是,在中国和平崛起,融入国际社会,利益日益全球化的年代,中国需要一支怎样的海上力量来保卫我们的海洋权益和海上权利。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尽管曾经经历了艰难的时期,但中国仍然建立起了一支兵种齐全的海军,但目前海岸防卫能力仍有限,为应对急剧转变的战争模式和战争形态,中国的国防视野应当相应变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对外贸易,绝大部分都是依靠海上运输,海上航线的安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任何主要海上通道的阻断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但是,中国目前有限的海军力量,尚难确保从中东和非洲运回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船只万无一失,能源安全操控在美国等海权大国手中的现实,令国人不安。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海军)的强弱,国家主席*提出“需要锻造一支强大的、确保随时有效执行任务的海军队伍”,是实施中国海权战略的号令。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与真正的蓝水海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目前中国海军在世界的地位究竟如何?国际军事界一般认为,中国海军虽在舰艇数上仅次于美、俄海军,位居世界第三,但在质量上比英国和法国海军都落后,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等大型舰只,加上防空与反潜能力薄弱,海上补给和空中加油问题很大。
美国前任国防部军事战术专家洛克非斯认为,中国海军目前在亚洲地区具有相当实力,中国潜艇封锁战理念运用十分纯熟,但是远征陆战作战思路还比较保守。虽然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战斗力显著,但目前其水面舰队的地区外战斗能力尚显不足,除了4艘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以及刚刚成型的2艘兰州级驱逐舰外,没有能在己方陆基空中力量防区外为自己的两栖部队提供支援的水面战舰。中国海军缺乏足够多的区域防空战舰以帮助舰队抵御敌方飞机或反舰导弹的攻击。
英国海军分析家杜宁则认为:“中国海军现有三个舰队,目前的计划就是希望在台湾海峡和有争议的南沙群岛获得真正有效的作战能力。但要获得这种能力,中国海军需要有效的海上制空能力,否则难以在战时为舰队提供可靠的保护。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要建造航母——真正‘蓝水’海军的核心和象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发达社会主义”海军之梦(1)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大海军建设
》文 张 威
“目前在制定我们对外政策的时候,也许地球上没有哪一个角落是不以某种方式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