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颠覆晚唐-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怀玉也有些对王彦章刮目相看,对方臂力之强更是让他感到意外,白蜡杆的长枪韧性十足,最擅长卸力,不管对方劲力有多大,一般打在白蜡杆上枪身自身的柔韧性能就能够卸去很大一部分力道,这正是长枪的好处所在,但也正是它的柔韧特性,让这种白蜡杆长枪用起来难度比较大。
人都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就是说这种马上用的大枪最是难练,不过像马槊那种东西就更难练了,马槊在战场上属于稀有物品,汉代以后就很少出现过了,仅有极少数人还用那种比较长大的复合结构的兵器。
汉唐以来在战场上的主流兵器还是白蜡杆大枪,好些名将用的兵器都是长枪,至于到宋代以后,长枪更是战场上将领用的主流兵器。
闲话休提,且说徐怀玉与王彦章又对战了几招,一开始徐怀玉还留了三分力道,见王彦章把自己的招数一一化解,心中不由起了好生之心,逐渐加力,等用到九分力道的时候,王彦章就感觉压力有些大了,两把铁枪轮流应战,可每一次二马错蹬之后他都会把其中的一支铁枪挂在马鞍一侧,下次用的时候会随时提起。
王彦章的这一个动作早被徐怀玉看在眼里,却是令徐怀玉十分不解,不知道王彦章为何不同时把两把长枪都拿在手里,为何要把另一只挂在马鞍一侧。
两人在战场上盘旋来去,已经战了二十多个回合,王彦章毕竟年幼,临敌经验也不足,已经被打的有些手忙脚乱,但他双枪在手,倒也能勉强化解徐怀玉的攻势。让徐怀玉更是不解的是氏叔琮为何能够让王彦章只支撑三个照面就认输,他觉得王彦章的功夫根本不弱于氏叔琮,氏叔琮虽然厉害,但还没有厉害到可以与徐怀玉匹敌的地步。他哪里知道那时候王彦章用的不过是一支普通的长矛?
两人又是一个对冲,徐怀玉手中大枪连连抖动,舞出了一朵绚丽的枪花,王彦章用铁枪往外一拦,把徐怀玉的长枪拦在了外边,可白蜡杆中间猛然一弯,枪头还是向王彦章甩了过来。王彦章又一次左手一提另一支铁枪,在危机时刻挡住了徐怀玉的枪头,“当”的一声,双枪相交,爆出了一片火花。
场外登时传来一片叫好声,特别是一个苍老的声音中气十足,一声“好”字盖过了所有人的声音,显得是那么的刺耳。
第371章 救援魏博镇()
徐怀玉不用看都知道是谁来了,当即把长枪一扔,飞身下马,笑道:“氏老,你给我送了一个人才来啊,竟然能够跟我对战二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这种人才真不知道你怎么舍得送到我这里来。”
氏叔琮呵呵笑道:“我是怕孩子在我那里埋没了,无论是从任何方面来说,他跟着你都比跟着我有前途,你是自幼跟着主公的,又曾经立过大功,以后前途必定不可限量,他跟着你也好出人头地,如果跟着我的话,我这黄土都埋半截的人了,这战场也不知道还能上几年,没准儿哪天就要在家里养老了。何不让这孩子找一个可靠的靠山?”
徐怀玉也笑道:“氏老过谦了,氏老年纪虽大,比起廉颇来如何?比起黄忠来又如何?跟他们比起来你还是正当壮年,你一个骆驼镖师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岂能忘了主公的栽培之恩?如今政局动荡,你不思报销主公,竟然想着回家养老,你也太没有义气了吧?”
氏叔琮也只是开个玩笑,哪里是真的要回家养老,徐怀玉跟氏叔琮也是多年的交情了,是以揶揄氏叔琮几句,氏叔琮也只是一笑了之,两人本是莫逆之交,所以徐怀玉才会对氏叔琮送来的人刮目相看。不过他还是没想到王彦章竟然如此厉害,假以时日的话,定然是战场上一员虎将。
氏叔琮和徐怀玉又说笑了几句,氏叔琮这才道:“我也是刚知道这王彦章竟然可能是我恩公的后人,不过还不敢肯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主公对他期望很高,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栽培他才是。”
徐怀玉这才知道王彦章是朱温看重的人才,他知道朱温眼光老到,看重的人当然不会太差,至于氏叔琮说什么恩公的后人,倒是让他摸不到头脑。
这时王彦章刚好过来给两位将军见礼,氏叔琮急忙上前搀扶,道:“王彦章,你可是郓州王庆宗的后人?”
王彦章知道瞒不过去,当即道:“先父早已过世两年有余了。”
氏叔琮叹了口气道:“原来你真是恩公之子,当年你爹与我有救命之恩,这些年来我听说你爹被王敬武追杀,还以为你们一家已经遭了毒手,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恩公的后人,真是苍天有眼啊!贤侄你莫急,等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替你家人报仇,王敬武虽死,可如今他的儿子王师范还在青州做节度使,总有一天让你手刃仇人。”
王彦章听说氏叔琮是父亲的故人,当即跪倒在地,道:“小侄见过叔父。”
氏叔琮又问起他有没有表字,王彦章说没有,氏叔琮就倚老卖老,给王彦章起了个表字叫“贤明”,王彦章没有读过多少书,听氏叔琮帮他起表字,当然满口答应。古人十六岁才起表字,王彦章父亲早亡,是以这时王彦章年纪虽然已经满了十六,可还没有表字。
说实话“贤明”这两个字做为表字并不是很好,后来朱温帮他改了一下,改成了“子明”,这是后话。
王彦章就此在徐怀玉麾下先做了一名队正,麾下管着五十名兵丁,平时徐怀玉也找到了一个练手的对手,王彦章的实战经验更是迅速增加,日子倒也逍遥快活。
夏鲁奇在氏叔琮麾下做了一名队正,却也感到十分失落,氏叔琮对他也是不温不火的,让他很是无奈,有心想杀敌立功,却是没有机会。后来听说王彦章已经升了小校了,他心里更是感到不平,他自负自己武艺并不弱于王彦章,见王彦章升迁,心里不禁有些不是滋味。
如今淮南已经平定,杨行密上书朝廷,表奏朱温为淮南节度使。旨意送到汴梁,朱温却不接旨,说自己已经身兼四镇节度使,淮南还是然杨行密担任节度使算了。是以最终淮南节度使还是落到了杨行密的头上。
庞师古也已经回军,因功升为检校司徒、徐州刺史、感化军留后,想来出任感化军节度使也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时的庞师古才三十岁。
在淮南剿灭孙儒的征战中,朱温麾下大将庞师古出了很大的力,可最后孙儒的地盘并没有被他分到多少,朱温连到手的淮南节度使都不要,转而让给了杨行密,这不得不让杨行密对朱温刮目相看。对于这个小师弟,杨行密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杨行密表奏朱温为节度使,本身就是以退为进,淮南是大镇,并非其他藩镇可比,他举荐朱温为节度使,未免不是想把朱温推到风口浪尖,如今的朱温已经是郡王,四镇节度使,包括山南东道的赵德諲和魏博镇节度使罗弘信也都是朱温的附庸,宣义军(即义成军,治滑州)节度使胡真更是朱温的铁杆拥护者,如此一来朱温就掌握了七路藩镇,如果再担任淮南节度使的话,昭宗不害怕他篡位才叫怪事呢!
可朱温并没有接招,而是顺手卖了杨行密一个顺水人情,把淮南节度使的位置留给了他,这一点让杨行密心里既是感激,又是惭愧,更有一丝对朱温这个人的疑惑,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实话,杨行密对朱温当年背叛师父黄巢一直耿耿于怀,一直想找机会除之而后快,只是自己无论是在朝中的威信还是兵力,都不足与朱温相抗衡,这一点让杨行密又不得不跟朱温保持表面上的和睦。可是他知道,他与朱温之间终有一天要做出一个了断,朱温所图非小,而他杨行密也绝对不会只满足于一个淮南。如今的杨行密也是兼着淮南节度使和宣歙观察使,实力大涨,但淮南久经战乱,也该休养生息了,并不适合再打大规模的战争。
而朱温却是马不停蹄,又一次与李克用较上了劲。
李克用对魏博镇节度使罗弘信当年阻挡他援救郓州而怀恨在心,以长子李落落为先锋,李嗣源为帅攻打魏博镇。罗弘信求救于朱温,朱温当然义不容辞,怎么说当年罗弘信也是因为他朱温才得罪的李克用,现在如果见死不救的话,罗弘信很可能会倒向河东李克用一方,那样的话对朱温来说就很不利了。
朱温亲帅大军前往魏博镇,带领葛从周、牛存节、氏叔琮等将领一路北上,至魏州,在魏州城外扎下营寨,与罗弘信的魏州互为掎角之势。
河东骑兵来攻,数次都被杀退,由于朱温麾下的火枪队厉害,河东的骑兵根本攻不过来,李嗣源气的暴跳如雷,依旧毫无办法。
李克用长子李落落立功心切,带领一万骑兵亲自来攻打朱温的营寨,不想中了葛从周的埋伏,一万骑兵被火枪队几轮猛射打的溃不成军,葛从周亲自带队猛冲,牛存节从旁策应,李落落落荒而逃,却被牛存节生擒,献给葛从周。
葛从周请示朱温如何处置,朱温笑道:“咱们是来帮罗弘信打仗的,这种高级俘虏还是交给罗弘信发落比较好一些。”
第二天李落落被送到魏州,罗弘信本来想以李落落换取李克用的退军,不料这李落落见了罗弘信之后大骂说他枉为一镇节度使,却不过是朱温的一条狗,罗弘信盛怒之下命人把李落落拖出去斩了,首级悬挂在城门口示众三日。
李嗣源听到消息,心中大震,急忙禀报李克用,李克用听说长子被罗弘信所杀,气愤之下竟然亲自带领河东人马来攻魏州。可罗弘信也不是等闲之辈,加上有朱温的援军互为声援,一时间李克用哪里攻的下来,倒是自己损失了不少人马。
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如此一来,魏博镇与河东结下血仇,以后就没有了任何转圜的余地,这样一来无形中罗弘信就只能依附于朱温,成为宣武军的北方屏障。如此一来李克用想进攻朱温就要过魏博镇,而魏博镇与河东成为血仇,定然不会借道,而朱温如果想进攻河东的话,魏博镇不但不会阻拦,沿途还要接济粮草,招待大军。等于无形中让朱温多了一个铁杆盟友。
李克用盛怒之下攻不破魏州,只能在附近焚掠一番,然后回军河东,却命李嗣源转而攻打成德镇的王镕,王镕求救与李匡威。
李匡威整顿军马救援镇州,临行前的践行宴上,李匡威喝多了酒,竟然酒后强行凌辱了弟弟李匡筹的妻子,这就为后来的李匡筹乘机夺取卢龙埋下了祸根,也为这唐末名噪一时的金头王李匡威掘好了坟墓。
如今的长安也颇不平静,唐昭宗李晔本就不是什么安分的人,让他做一个傀儡皇帝还真的是难为他了,他一边拉拢一些有兵权的禁军将领,一边削弱神策营中尉杨复恭的势力。
特别是原来杨复恭的养子杨守立在禁军中是一员猛将,手握重兵,本命叫胡宏力,是杨复恭的心腹,后来做了杨复恭的干儿子。李晔为了分化杨守立与杨复恭的关系,早在一年前就赐杨守立姓李,名顺节,让他负责皇宫的禁卫。
李顺节受宠后,不可避免的就与当年的养父杨复恭产生了利益冲突,杨复恭何许人也?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养子占了上风,李顺节自持有皇帝做后盾,也不把当年的养父放在眼里。所以就把杨复恭所做的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给抖了出来,并派禁军攻击杨复恭的府邸。
杨复恭府中也养了不少死士,一场激战就在长安城中打了起来。
自此之后杨复恭感觉昭宗对自己已经不再信任了,这里是长安,虽然自己权势熏天,可毕竟是一个太监,昭宗是天下共主,如果昭宗想除掉他,可以找到无数个理由,无论是哪一个理由,都能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第372章 杨复恭出奔兴元()
杨复恭看着府门前的一片狼藉,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唐昭宗视为眼中钉了,他叹了口气,心中不禁想道:我虽然是个太监,但这一生宦海浮沉也经历的太多了,在地方做过监军,在长安做过枢密使,做过十君十二卫军容使、神策营中尉,在宦官中已经是顶天的了。可以说大多数禁军的指挥权都在我手中,即便是废掉昭宗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的话,恐怕要落得千古骂名了。
杨复恭自认在收复长安中立过大功,昭宗登基也有拥立之功,如果可以平安到老的话也能像弟弟杨复光一样留名青史。可如今很明显的自己已经被昭宗所不容,如果自己不废掉昭宗的话,下场也一样会跟田令孜一样。
可如果废掉昭宗,天下藩镇必然要兴兵清君侧,就凭关中这些禁军,哪里挡得住诸路藩镇的围攻?岂不见朱玫的下场吗?当年朱玫立襄王李煴为帝,没有支撑多久就被杀,身败名裂不说,还要被人千年之后唾骂。
杨复恭很清楚,自己不过是个太监,所仰仗的不过是皇上的权势,一旦皇上想除掉自己,即便自己又多大的权利,最后也必定逃不脱败亡的结果。当年的田令孜就是看穿了这件事情,才在唐僖宗不待见他之后请求告老还乡,到他哥哥陈敬宣那里避难。
杨复恭也不是没有后路,弟弟杨复光的养子杨守亮现在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为一路藩镇,杨守亮能够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主要还是靠杨复恭给他经营来的,想来自己到兴元(山南西道的治所)养老应该不是问题。山南西道下辖梁、洋、集、通、开、璧、巴、蓬、渠、涪、渝、合、凤、兴、利、阆、果等共十七州,地域辽阔,加上易守难攻,山路纵横。即便是割据一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复恭神情有些落寞,想通了一切关节之后,脚步有些沉重的往回走,几个心腹太监急忙过来搀扶,杨复恭手臂一震,把他们弹开几步,淡淡的道:“明日我就辞官,你等愿意跟着我的就跟我离开长安,若是不愿跟我的,就好自为之把”
第二天起,杨复恭称病在家,昭宗下旨让他为凤翔监军,杨复恭称病不赴任,并以身体不适要求致仕(退休)。
那传旨的太监哪里敢得罪杨复恭,见他不接旨,只能拿着圣旨回宫禀告皇上。
唐昭宗李晔正在跟金吾卫大将军李顺节、神策营指挥使西门君遂商议应付杨复恭的计策,见使者拿着圣旨原封不动的回来,唐昭宗李晔当即变了脸色,怒道:“那老阉奴竟然不奉诏?”
那传旨的太监哪里敢说话,只顾着磕头,直磕了十几个头才道:“杨他说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恐怕去不得凤翔,并说要致仕”
昭宗李晔一听,倒是乐了,笑道:“既然他主动致仕,那就饶了他一条狗命好了,让他做个富家翁安度晚年也好,毕竟当年朕能够登基多亏了他,如果真要跟他闹得太僵的话,恐怕天下人说我不念旧情。”
李顺节和西门君遂同时躬身道:“皇上仁慈,实乃万民之福。”李顺节眼中精芒一闪而过。
当即李晔让知制诰拟旨,准许杨复恭致仕,杨复恭接了旨之后,怕失去兵权之后有人加害自己,当即带着自己的心腹武士数百人出长安南下,到自己曾经在蓝田的故居暂住。
当年田令孜当权的时候曾打压杨复恭,杨复恭称病退居蓝田,在蓝田经营数年之久,这里有他的田产一千余倾,心腹五六百人,加上她从长安带来的数百人,足有一千人马,这些人很多都是神策营的精锐,可以说都是百战老兵,足以应付任何有不良企图的袭击者。
更何况蓝田距离玉山军很近,玉山军使是杨复恭的养子杨守信,此人曾受杨复恭大恩,是杨复恭一手养大并提拔起来的人,手中有禁军八千人,有什么情况的话半日就能赶到救援。八千禁军足以解决任何来袭之敌。
他却不知道如今的长安城已经翻了天了,传旨让杨复恭致仕的使者在半路上被人截杀,李顺节上奏昭宗说是杨复恭为了报复朝廷才擅自截杀使者,这才连夜出城,请求昭宗下旨派禁军擒拿杨复恭。
昭宗虽然有些疑惑杨复恭为何要杀宫中的使者,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但由于杨复恭连夜出城,这不得不让人起疑,所以昭宗下旨派李顺节率领禁军五千余人出长安擒拿杨复恭。
杨复恭抵达蓝田的第二天,玉山军使杨守信就带着麾下的八千人马赶到了蓝田,因为他已经听说了长安的消息,李顺节带领五千人马来擒拿杨复恭,杨守信作为杨复恭的心腹,当然下场迟早也是被剥夺兵权,之后下狱,最后莫名其妙的死在狱中,这些他们都懂,当年跟田令孜关系密切的那些心腹不都是这种下场吗?
可让杨守信与杨复恭划清界限的话,他又做不出来这种事情,所以就只能带领人马来到蓝田,准备与义父共同对抗朝廷。
杨复恭见杨守信这么快就来了,心里当然高兴万分,再想想同样是干儿子的杨守立(也就是李顺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