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421中国发现世界-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北美洲—纳拉干塞(Narragansett)湾印地安人(德拉巴雷(Delabarre)教授)
  ● 新西兰—鲁阿普基(Ruapuke)和奥克兰(Auckland)之间的毛里斯(Maoris)
  可望得出结果并在网上公布
  21.原住民的牙齿
  从克里斯帝·特纳教授(Christy Ⅱ)获得的建议,可望获得结果并在网上公布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选
  迄今最完整的文献目录见Sorenson;JohnL。;and Raish;Martin H。;Pre Columbian Contact with the Americas Across the Ocean: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Bodleian Library;Oxford。两位教授列出了几千本书,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李约瑟著(Joseph Needham)教授著,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lilisation in China)也是件相当可观的成就。
  

附录二(1)
  附录二  目击者之记录
  以下是经过筛选的同时期的记载。每一项,都包括原文的题目和其他信息资料,然后是英译本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明出版地,则为伦敦。
    紫禁城
  哈菲兹·阿布鲁(Hafiz Abru):《诸史之精华》(Zubdatu’t Tawarikh)
  写于1419~1422年,出版于1424年
  K·M·麦特拉(K。 M。 Maitra)译:《一个出使中国的波斯使团》(A Persian Embassy to China),拉合尔(Lahore),1934年
  马可·波罗(Marco Polo):《马可·波罗游记》(Travel of Marco Polo)
  写于1271~1295年,出版于1297年
  T·沃(T。 Waugh)译,1984年
    丝绸之路
  长春(Ch’ang Ch’un):《西游记》(Hsi Yu Ki)
  写于1405~1414年,出版于1414年。①
  A·韦利(A。 Waley)译:《从中国出发的旅行》(Journey from China)
  马可·波罗(Marco Polo):《马可·波罗游记》(Travel of Marco Polo)
  同上
  哈菲兹·阿布鲁(Hafiz Abru):《诸史之精华》(Zubdatu’t Tawarikh)
  同上
    中国航海帝国
  马欢(Ma Huan):《瀛涯胜览》(Ying…yai Shenglan)
  写于公元1416~1433年,出版于1433年
  J·V· G·米尔(J。 V。 G。 Mills)编辑、翻译:《海外世界总览》(The Overall Survey of the Ocean Shores)
  费信(Fei Xin):《星槎胜览》(Xingcha Shenglan)
  写于1405~1431年,出版于1436年
  J·V·G·米尔斯(J。 V。 G。 Mills)英译:《从星星筏子上看到的绝妙景象》(Marvellous Visions from the Star Raft),威斯巴登(Wiesbaden),1996年
    巨人的陨落
  哈菲兹·阿布鲁(Hafiz Abru):《历史之汇集》(Majma al…Tarawikh)
  同上
  帖木儿(Tamerlane)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历史》(Al…Ta’rif)
  写于1405年,出版于1405年
  W·J·费舍尔(W。 J。 Fischel)译:《伊本·赫勒敦在埃及》(Ibn Khaldun in Egypt),伯克利(Berkeley),1967年
  伊本·阿拉伯沙(Ibn Arabshah):《帖木儿》(Tamerlane)
  写于1435年,出版于1440年
  J·H·桑德斯(J。 H。 Sanders)译,1936年
  克拉维约(R。 Gonzales de Clavijo):《出使帖木儿朝廷》(Embassy to Court of Tamerlan)
  写于1403~1406年,出版于1406年
  G·勒斯特兰杰(G。 le Strange)译,1928年
    ###商路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历史》(Al…Ta’rif)
  同上
  伊本·台格利·比尔迪(Ibn Taghri…birdi):《1382~1469年埃及史》(History of Egypt 1382~1469)
  W·波普(W。 Popper)译,伯克利(Berkeley),1954年
  艾哈迈德·马克里兹(Ahmad al…Makrizi):《埃及史》(History of Egypt)
  E·伯劳舍(E。 Brochet)(法国人)译,巴黎(Paris),1908年
  …%%%印度和中国的贸易
  阿布杜拉·拉扎克(Abdul Razak:《行纪》(Travels)
  R·H·梅杰(R。 H。 Major)编辑、翻译:《十四世纪的印度》(India in 14th Century),1857年
  叶哈雅·西尔忻地(Yahya Sirhindi):《穆巴拉克史》(Tarikh I…Mubarak)
  写于1400~1421年,出版于1421年,加尔各答(Calcutta)1931年重版
  伊本·阿拉伯沙(Ibn Arabshah):《帖木儿》(Tamerlane)
  同上
  尼科洛·达·康提(Niccol榙a Conti):《行纪》(Travels)
  写于1424年,出版于1434年
  R·H·梅杰(R。 H。 Major)编辑、翻译:《十四世纪的印度》一书中的尼古拉·达·康提的行纪(The Travel of Niccolo da Conti’ in India in 14th Century),1857年
    印度的海外贸易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行纪》(Travels)
  写于1325~1354年,出版于1356年
  S·李(S。 Lee)译:《白图泰行纪》(The Travels of Ibn Battuta),1829年
  Ludovico de Varthema:《行纪》(Travels)
  出版于1506年
  J·W·琼斯(J。 W。 Jones)译:《Varthema的行纪》(The Travels of L。 de Varthema),1863年
  马欢(Ma Huan):《瀛涯胜览》(Ying…yai Shenglan)
  同上
  费信(Fei Xin):《星槎胜览》(Xingcha Shenglan)
  同上
    适合的中东商路
  艾哈迈德·马克里兹(Ahmad al…Makrizi):《埃及史》(History of Egypt)
  同上
  伊本·台格利·比尔迪(Ibn Taghri·birdi):《1382~1469年埃及史》(History of Egypt 1382…1469)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附录二(2)
同上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Al…Ta’rif )
  同上
    奥斯曼人(Ottomans)包围了拜占庭(Byzantium)
  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Voyage d’Outremer)
  写于1421~1432年,出版于1455年
  G· R·克里讷(G。 R。 Kline)翻译、编辑,纽约,1988年
  H·杜卡斯(H。 Dukas):《土耳其-拜占庭关系史》(Historia Turco…Byzantina)
  出版于1455年
  H· J· 马构里阿斯(H。 J。 Magoulias):《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下拜占庭的衰落与灭亡》(Decline and Fall of Byzantium to the Ottoman Turks),底特律(Detroit),1975年
  佩德罗·塔富尔(Pedro Tafur):(Andanzas y Viajes)
  写于1435~1439年,出版于1439年
  G·法兰茨(G。 Phrantzes):《编年史》(Chronicles)
  写于1460~1477年
  I。 Bekker编辑:(Chronicon Maius)(德国),1838年
    俄罗斯
  佚名(Anon):《中世纪俄罗斯的史诗、编年史和故事》(Mediaeval Russian Epics; Chronicles and Tales)
  写于1380~1422年
  S·曾考夫斯基(S。 Zenkovsky)编辑,纽约(New York),1974年
  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Voyage d’Outremer)
  同上
  佚名(Anon):《蒙古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Mongols)
  写于1240年,出版于1368年之前
  F·W·柯立甫(F。 W。 Cleaves)编辑、翻译,哈佛,1982年
    神圣罗马帝国
  詹·胡斯(Jan Huss):(De Ecclesia)
  写于1413年,出版于1413年
  D·S·夏弗(D。 S。 Schaff)译,纽约(New York),1915年
  亨利五世(Henry V)
  佚名(Anon):《理查德二世到亨利六世统治时期的不确定记载的编年史》(Incerti Scriptoris Chronicon Angliae de Regnis Ricardus II…Henricus VI)
  写于1377~1470年
  J·S·戴维斯(J。 S。 Davies)编辑:《理查德二世到亨利六世统治时期的英语编年史》(English Chronicles of Reigns of Richard II…Henry VI),1856年
  佚名(Anon):《财政部红皮书》(Red Book of the Exchequer)
  写于1192年
  H·霍尔(H。 Hall)编辑,1896年
  J·威克里夫(J。 Wycliffe):《光明之窗》(The Lantern of Light)
  写于1405 年
  L· M·斯温本(L。 M。 Swinburn)编辑,纽约,1971年
  M。 Kempe:(The Boke of Margery Kempe)
  写于1435年,出版于1450年
  L·斯达累(L。 Staley)编辑,密歇根,卡拉马祖(Kalamazoo; Michigan),1996年
  V·劳伯里(V。 Loberia):《高卢的阿玛迪斯》(Amadis de Gaul)
  写于1405年
  R·索西(R。 Southey)编辑、翻译,1972年
    文艺复兴与技术革新
  《诺曼底征发登记簿》(Register of Confiscations in Normandy)
  写于1420年
  国家档案局(Republic Record Office)
  J。 de Bethencourt:(Canarien; livre de la Conquete et Conversion des Canaris)
  R·H·梅杰(R。 H。 Major)译,1872年
  J·罗茨(J。 Rotz):(The Boke of Idography)
  H·沃利斯(H。 Wallis)编辑,牛津,1981年
    航海家亨利王子发现新世界
  加尔旺(A。 Galv噊):《发现世界》(The Discoveries of the World)
  出版于1568年
  R·哈克路特(R。 Hukluyt)译,纽约,1969年
    美洲文明
  Bernardino de Sahagun:《新西班牙(美洲)通史》(Historia General de las Cosas de la Nueva Espana)
  A·J·O·安德森(A。 J。 O。 Anderson)、C·E·第伯尔(C。 E。 Dibble)翻译、编辑:《新西班牙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the Things of New Spain)盐湖城(Salt Lake City),1970年
  B。 Diaz del Castillo:《征服墨西哥信史》(The True History of the Conquest of Mexico)
  写于1568年
  A。 Idell译,纽约,1957年
  Juan de Betanzos:《印加人史》(Suma y Narración de los Incas)
  R·汉密尔顿(R。 Hamilton)、D。 Buchanan译:《印加人史》(Narrative of the Incas),Austin,1996年
  Ayala Felipe Huamán:《新Cronica和良好的统治》(Nueva Cronica y Buen Gobierno)
  写于1613~1615年
  P。 Cieza de Leon:(Cr梟icas)
  H。 de Onis:《Pedro Cieza de Leon的印加人》(The Incas of Pedro Cieza de Leon),俄克拉荷马(Oklahoma),1959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附录二(3)
Garcilaso de la Vega:《印加王室纪事》(mentarios Reales de Los Incas)
  出版于1605年
  R·汉密尔顿(R。 Hamilton):《印加王室纪事》(Royal mentary of the Inca),德克萨斯·奥斯汀(Austin; Texas),1996年
  阿雷基帕①(Arequipa)方济各修道院(The Franciscan Monastery)档案
  图路·休(Tulul Xiu):《休氏家族文献》(The Xiu Family Papers)
  写于1419~1942年,尤卡坦·梅里达(Mérida; Yucatán)
  迪亚哥·德·兰达(Diego de Landa):《尤卡坦历史叙述》(Relación de las Cosas de Yucat噉)
  写于1566年
  W·盖茨(W。 Gates)译:《被征服前后的尤卡坦》(Yucatan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quest),巴尔的摩(Baltimore),1937年
        综合
  Codex Borbonicus
  写于1507年
  G·G·威兰特(G。 G。 Vaillant)编辑:《阿兹台克人的神圣历书》(A Sacred Almanac of the Aztecs),纽约,1940年
  Codex Borgia
  G。 Diaz、A·罗杰斯(A。 Rodgers)、B· E·比兰得(B。 E。 Byland)编辑,1993年
  《门多萨书》(Codex Mendoza)
  写于1541年
  F·伯登(F。 F。 Berdan)、P·B·阿纳瓦尔特(P。 B。 Anawalt)编辑,伯克利(Berkeley),1992年
  F·迪亚哥·杜兰(F。 Diego Duran):《新西班牙和特雷费默群岛印地安人史》(Historia de las Indias de Nueva…Espana y Islas de Terre Firme)
  写于1570年
  D·哈伊顿(D。 Hayden):《新西班牙印地安人史》(History of the Indies of New Spain),俄克拉荷马(Oklahoma),1996年
  H·考茨(H。 Cortes):《关于礼节的资料》(Documentos Cortesianos)
  J·L·马丁茨(J。 L。 Martinez)编辑,墨西哥(Mexico),1990年
  

附录四(1)
  附录四  15世纪初中国人确定经度的方法
    介绍(GM)
  GM认为在它的第六次航行期间(公元1421~1423年),中国的舰队完善了测定经度的方法。这被中国人制成的关于非洲东部海岸经度的精确图表所说明。随后,在坎提诺(Cantino)地图(1502)上也被注明。而3个世纪之后,约翰 ·哈里森(Harrison)才发明了天文钟。开普敦(Cape Town)和吉布提(Djibouti)之间的非洲东海岸的经度(这一段距离是7000海里)在20海里的范围内是正确地(20秒的时间)。得出中国人是最早的勘测人员,而且他们的创造在被用于绘制了坎提诺(Cantino)地图。这个结论的详细理由在本书的第6章能看到。
    1421年时中国人的天文学知识(GM)
  到他们第六次航行的时候,郑和的船队已经掌握夜晚绘制星图的技术,这一技术在中国已有600年的历史。中国人已经记录下了脉冲星、类星体和中子星长达数个世纪,自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中国人也能预测和记录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回归。他们也知道地球是个球状体,并且把经度和纬度分成365又1/4份(一年中的天数)。经度的位置是根据相对于北京的球面距离计算的;纬度不是从赤道的位置算起的,而是从北方的北极星和南方的拱极星中间点算起的。最终获得的结果和后来欧洲人得的到是相同的。伴随着大太监洪保于1422年年初的南极之航,中国人知道南极的准确位置。他们还能够消除磁性的变化,并能计算出南半球的纬度位置,就像在北半球依靠北极星计算纬度一样。在明代早期,北京的天文学家将每晚天上出现的1400多颗星记录下来绘成星图,这是在朱棣皇帝掌握政权之后。中国人还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测日蚀和月蚀。
    中国人对花费时间的测定(GM)
  测量经度最必要的要求是精确地测量出已花费的时间。中国人通过太阳的阴影来测量时间的花费。
  现存最著名的天文台是700年前建造的周公台(Zhou Gong Tower)。它就像被削去顶端的金字塔,其顶部面积约25平方英尺。楼梯从第一层可以一直通到顶端的平台。其顶部有一个3间屋子,备有一个日圭,即垂直的杆子,对着北方、视野开阔、有40英尺高。天文台里还有一根细长的垂直杆子,是为了观察从这经过的子午线。每一个房子都装备了一个漏壶,即大水钟。
  台的北侧沿地面铺设了120英尺的石板,是测量太阳阴影的装置。在两侧设置了水槽,以保证石板铺设的水平。
  40英尺高的日圭伸向天空。这使得太阳投射的阴影能够通过这根杆子被测量。举个例子,在赤道二分点的位置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在西方落下去。正午时,太阳正好通过天文台的正上空,因此它没有投影而只是一个点。最长的阴影是在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时候。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日子,根据阴影的长度可以知道时间。
  回到公元721年,中国人意识到太阳的阴影不光是随着一天中的时间而变化,同时也是随着一年中的每一天在变化。同时。它还依赖观察者的纬度位置。他们在17°20′N 和 40°N之间做了一个实验。沿着这条子午线,有数千英里长,在冬至和夏至的时候,他们用一个标准的8英尺日圭同时测量阴影的长度。结果是阴影的长度在纬度上每隔四百英里便会超过英寸。这样他们就可以据此修正他们的位置。
  他们同样也得宜于阴影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在一次成功的测量中,夏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