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雄兵-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时候,一群光明的知识分子,披着军人的外衣,出现在我们艰苦卓绝的雄兵队伍中,他们脚踩士兵的足迹,一路从雪山、戈壁、草原走来知难行难,言行一致,忍辱负重,义无反顾,率先表范,体现为民族、国家受难精神,誓为民族取来天上之火,最后都无一例外在保卫祖国边疆的事业中壮烈牺牲了,热血喷溅,肢体迸裂,肝脑涂地,但是,他们使我们挺起了脊骨!
…《帝国雄兵》中的受难精神
《帝国雄兵》中的受难精神
…
崇高的英雄都有受难精神,这是经典英雄(区别于一般“复仇”“杀敌”人物)的特征。我国英雄黄继光、董存瑞,还有很多很多,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具有受难精神的英雄,但是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这么鲜明、集中地,公开点明地提出,并尝试创作这一英雄典型群体,我们是在《帝国雄兵》中看到的:“中亚泥布拖地”、部队长、李沪生、曾大军、高虎声闵斌斌这是一次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尝试。让我们回顾一下作品中多次反复出现的“篝火”、“幻觉”
…
林木掩映中,火光熊熊,柔软松毛地上,一群年轻军官席地围坐。篝火前一名军人,面如冠玉,两道剑眉,双目炯炯,火光映红了他嫩树皮般的脸膛,帽檐上的红五星闪闪发光,领口上两块红领章端庄对列,他目光忧郁,语调深沉:
“战友们,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形势大家已经知道了!”
黑夜中一群玛瑙般燃烧的眼睛,辉射着激情的火焰,那个面如冠玉的军人环顾周遭,用树棍拨了一下篝火,抬起头来,压低了音调,以凝重的语气说:
“乾坤逆转,妖孽肆行
“可爱的祖国正在危急之中,我们是热血军人,不能坐视不救!”他扫视了一下黑夜。
…
“有一只鸟,把青春和爱的歌声,唱遍了整个西域”
“有一只可爱鸟,红夜莺,飞翔在整个西域地区她唱着我们的青春、奉献和爱情”
“我们可爱的祖国在危急中,我们是热血军人,不能坐视不救!”
“祖国有难,四海悲歌!”“牺牲个人,拯救中华!”
“冲锋!”“冲锋!”“冲锋!”
…
“劈哩啪啦!”喜马拉雅密林篝火再一次在我眼前燃烧起来了,火光照亮了一张张嫩稚的青春脸庞——“我今年15岁!”四川战士杨晋勇的声音;“我今年16岁!”是我老乡刘平平的声音;“我今年18岁!”英俊的柏国庆!“我今年17岁!”这是猴子的声音;“我今年16岁!”这是机枪连射手小小个王宁军的声音!“我今年25岁!”响起了我们崇高的红色军人曾大军的声音!“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灵魂最渴望的东西!就是我们心灵最不愿受到伤害的东西!就是我们觉得比一切都更可爱的东西!祖国就是我们愿意为它献身的东西——祖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我们情愿为了她交出我们的一切,而毁掉我们所有的一切!祖国,就是千千万万个妈妈的组合母亲祖国万岁!”
“我们可爱的祖国危在旦夕,我们宣誓!”“我们宣誓!”“宣誓!”“宣誓!”“宣誓!”“牺牲个人,拯救中华!”“牺牲个人,拯救中华!”
…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
“我是‘红夜莺’!我是‘红夜莺’!向我开火!向我开火!”
“有一只鸟,把青春和爱的歌声,唱遍了整个西域”
“祖国!这里是达旺前线!这里是李沪生!!永别了!!”他心里大声呼喊。
…
已经有苏制子弹射过来的声音,碰溅在身旁的岩石上,发出清脆的炸裂。
有子弹从自己耳边飘过,击中身旁枯草,发出燃焦的烟火味。
有一颗子弹击中了自己的前胸,有可爱的鲜血喷溅出来,那美丽的浆液正在绽放。
…
“祖国!我愿意为你再死上一千次!”
…
他看到了“泥布拖地”那双仁慈的眼睛看到了部队长坐在一架直升机中向他接近他的手还张开的,可爱的小鸟还留着女性的体温,他看到一个英雄的身影正在向他奔来心里想着:“是高连长吗”眼角一滴晶莹的泪珠,慢慢滚落了下来,他有点疲倦了垂下了手。
…
而以12部《为了我军的下一个世纪》 27章 1972—1976
4。 一级战斗信号 5。 热血雄鹰——《闵斌斌日记》中最后抒情诗散文记载
和《尾声》中曾大军自我道白式的告别信,最为典型。
后记…《帝国雄兵》的英雄概
《帝国雄兵》的英雄概念
…
世界经典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及反映之的著作,如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欧洲中世纪《尼伯龙根的指环》等,还有很多;在我国,如读者熟悉的《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上一世纪读者熟知的《欧阳海之歌》等,还有很多。
经典英雄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他们是普通人,像我们一样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带着普通人的缺点甚至阴暗面…就是说他们是肉身的,凡世的。
二,他们确实有超人的一面,在特殊情况下有超尘世、超常人的表现——在重大的历史时刻,他们要回答并满足社会的重大要求等,这使他们带有一定的神性。
…
英雄的受难精神,很容易使我们想起世界文学史(也是宗教史)上最成功、最伟大的受难英雄——耶稣。受难是一种献身,但同时是一种最广大意义上的献身,耶稣为全人类赎罪,《帝国雄兵》中的曾大军代祖国母亲受难,同样具有人类精神史上的意义。
曾大军的超常忍耐与他最后以自己的受难换得土伦山口的平静以及东段战线的和平,超常人的信念及其带来的后果,已经使他带有半人半神的性质。
我军整体爱国主义精神和群体英雄气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和最终的体现!
…
我们经常在思索:为什么中国文学出不了世界经典文学意义上的英雄形象?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始终无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什么是文学作品中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是什么东西使文学作品产生了伟大的震撼力量!?
后记…《帝国雄兵》的英雄描
《帝国雄兵》中的英雄描写
…
《帝国雄兵》中的英雄不是高大全的人物。李沪生在铁列克提事件之前和部队长在哈萨克斯坦沙漠侦查时竟然很幼稚地和部队长打斗,沙漠风暴夜晚古堡里,本该监视印度人湿瘩和苏联人彼得,又丢下部队长,偷偷去听旱棘中鸟叫结果致使两个敌特跑掉侦查完毕报告敌情,在塔城分区对战争前兆预警不够(应该是不够,缺乏坚持);在前往铁列克提山路上,沉湎于爱情罗曼蒂克,(月光、鸟叫的描写及梦中听抒情民歌、歌谣)在山头草地上流连,沉吟(如果他真是铁列克提战士,可能会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责)在铁列克提战役失利重伤养伤合肥骗露露走新疆后,几次流露撤去前愿打道回府归返合肥的念头;在伪装小棚里偷老乡的甜瓜;到阿里高原后,一片千难万险黑暗地狱、常人难以忍受的孤寂苦闷饥寒交迫中,几次动过自杀的心思,甚至在古格遗址堆放柴草之时,想过与火同烬
部队长更不是个外形亮丽的角色,从头到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一身翻毛羊皮的西域马帮刀客,风霜满面,白雪满头,在酒泉基地“服刑”时的胡茬连鬓,满嘴窝窝头渣滓
高虎声在因为“幻觉”事件关禁闭时甚至还藏有侦察员短刃(这在连队应该是不允许的),在吕小诗因为同样的嫌疑也被关禁闭时,甚至用短刃威胁小诗,说出毛胡子的下落,因为后者可能不同意他重新入党(高虎声的形象在小说中较弱,性格提炼不够)
吕小诗(闵斌斌)在当新兵时违反纪律爬营区后山去看印度边境为当五好战士向毛胡子指导员打班长高虎声的小报告
所有的人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甚至不是完美意义上的血肉丰满——如曾大军),这让他们非常容易被理解接近,他们是像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出生在中华大地既继承了民族优秀品质也可能继承了某些劣根的凡人,和我们今天芸芸众生并无大差异,他们的的确确很不起眼。
在平常的条件下,他们真的不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钢铁战士。
…
看《圣经》耶稣,终其之一生,行神迹,也有过对私欲的反思和对死亡的恐惧(集中表现在他在加利利野地40天——中间掺合魔鬼的尘世诱惑——的戒斋和祈祷),就是说耶稣凡身,凡心。
…
但正是在这一群凡人身上,包括一万雄兵田师长、张团长、范连长、毛胡子指导员、郝参谋长、曾小兵、狗熊连长,甚至田涤新、柏国庆、赵保军这些新兵身上,那些参加了1967年东段边境保卫战的基层指战员们…那些挥舞着战刀“嗷嗷叫”前来驰援的老兵方队我们看到了我军力拔山兮气盖世,惊天地兮泣鬼神的英雄群体形象!
…
他们是那么可亲可近,读者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根本忘记这是一部小说,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真实”
…
因为信念,因为他们有一种追求!因为有一只可爱鸟,始终在引路,引领着灵魂的朝圣!因为红夜莺,就是我军伟大灵魂的象征!
后记 … 英雄的意义
英雄的意义
…
英雄的人类学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生存斗争,伴随着人类的起源。世界各地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无不伴随英雄的颂歌。目前已知苏美尔Sumer文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黑暗颂》是人类早期英雄征服自然的传说,印度也有超过3000年以前的古文明传说,讲述生活在中亚地区古代人类与外星异族战争,实际上是与太阳族(自然环境)抗争早期的英雄都有半人半神的性质,产生于公元前9至8世纪、最古老史诗——欧洲文学史上最早重要作品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金毛羊的传说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在中国,有关盘古开辟、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记载,莫不如此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内涵扩大,英雄又被赋予许多社会学的涵义,如国家统一、异族征服、抵抗侵略等,所以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岳飞到了当代,英雄的内涵又有扩大,如我们今天称科技界的骄子,教育界的精英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等等。
英雄的生理、心理基础,大概不外乎出于人类的雄性基因、雄性激素、征服欲、恋父情结等。如同人们的爱祖国的心理来自于亘古的恋母情结一样,热爱英雄的情结几乎伴随人类文明而生,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认识、觉醒,是人类意识的某种最高产物。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贝多芬(1770…1827)在18世纪创作了英雄交响曲,英雄主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得到各种文明手段的阐释和宣传,并且在欧洲,在基督英雄内涵的鼓舞下,从文艺复兴开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雄的内涵得到合理性的扩展,被赋予理性、仁慈、昂扬、向上、文明、文化、教育、启蒙等等特性,换句话说,新的时代特性,并被赋予神性。
不可能想象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英雄,没有英雄的天空是黯淡的,黑暗的,没有英雄主义的民族的心理,是败亡的沼泽,是地狱。
英雄是民族的脸,心脏、灵魂,或者,就是民族本身。
英雄一定是长久地打动了民族的心的,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每天随意可以更换的商业标签,是固本张源的,是和人——这个社会的主体,生活在一起的,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文明的有语言文字的人类社会里,英雄活在他们所由创造的文学艺术作品里,活在上层建筑精神领域的意识形态中。
…
我不能不悲哀地看到,在我国当代意识、精神的天空里,在没有英雄的阳光穿透的、文学笼罩的黑暗下,我正生活在痛苦的阴森地狱中。
后记 … 关于英雄小说
关于英雄小说
…
英雄是实践的产物,也是艺术家的创造。战争题材的英雄创作,是英雄主义的乐园。在前苏联,十月革命和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战场都是英雄创造的最好土壤,围绕这些事件,苏联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无数的英雄典型、作品。在我国,长征,首先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自辛亥革命以来,百年动荡,海内沸腾;日寇入侵,国共内战,正“国家有难,四海悲歌”,山河罹难,百姓涂炭,多少英雄奋起救中华,碧血琼花,血沃华夏八年抗战,义勇军号声铮铮,热血砌筑万里长城三年解放战争,摧枯拉朽,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顷刻瓦解;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多少英雄,多少题材生与死考验英雄,这里的英雄,是征杀的英雄,是英雄小说的主体。
…
关于英雄小说,约莫回顾了一下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好像没有专门这样分类的,但是不妨说,从文学实践来看,英雄小说是存在的。它是专门写英雄的小说。如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奥德赛》、欧洲中世纪《尼伯龙根的指环》等,我国也有《西游记》等。
“百科全书式巨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项羽是司马迁着力塑造的英雄。 “超秉赋英雄少年”,“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论英雄,非他莫属”。“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先声夺人、排山倒海威势;“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分散聚合指挥艺术和疾如飙风战斗风格;“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
司马迁涉猎浩繁,“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军处,斩宋义处,谢鸿门处,分王诸侯处,会垓下处,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隃糜汗青之中,令人神动。”
然而东西方英雄小说是不一样的。英雄的概念不一样,英雄的表现也有差别。
从中西文学发展来看,在西方,英雄作为一种悲剧性的体验首先是在悲剧中被书写,而悲剧这种体裁,在中国几乎是没有的。英雄崇拜是根植于西方文学中的重要传统,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在这种分析里——人生就是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纵观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发展,其英雄形象经历了从力量英雄向道德英雄、从人性英雄向神性英雄的内涵转变。譬如中世纪法、俄两国的英雄史诗。深究英雄形象的成因,就宗教观而言,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英雄史诗是从多神教走向一神教,中世纪法、俄两国英雄史诗则分别受到天主教教会和双重宗教观、神权政治观和宗族政治观、宗教战争观、宗教善恶战争观和民族保卫战争观的影响。在英雄形象的艺术塑造上,中世纪法、俄两国的艺术手法有同又有异,其异分别表现为悲剧性的渲染与夸张和迅速移动的时空观;而其艺术风格分别表现为庄严崇高的叙事风格和优美抒情的牧歌风格。
黑格尔曾称荷马史诗创造的英雄“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阿喀琉斯既是铮铮硬骨的铁汉,也不乏善良温厚和仁慈。“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不是打打杀杀,就是英雄;也不是抗日作品,就一定是英雄小说。战争与和平观称量英雄,一部真正的英雄小说,一定是像小说那样从发掘人的本质中塑造人的形象,也一定有道德冲突,在正义的胜利中体现世界的悲剧性。
后记 … 英雄与悲剧
英雄与悲剧
…
为什么有时候读一本小说,英雄主角牺牲了,我们会垂泪冥索,不断追思为什么往往这样的主人公,有时候会深深铭刻在自己的记忆里,久久难忘,甚至会伴随终生?很简单,英雄主角牺牲了。主角没有牺牲的作品会不会感动我们,根据我们的体会,可能有感动,但是不会这么深刻,也不可能持久。这么说,在一般的意义上,没有英雄主角牺牲了的作品,不是英雄小说,喊喊杀杀的作品不是英雄小说,开庆功大会的作品不是英雄小说,叙每日家常、工作流水账的不是英雄小说。那么,为什么一定是要主角牺牲了,才能被作为英雄来接受呢?为什么一部作品,英雄主角牺牲了,才能成为英雄小说呢?这里面的机制是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死了人,我们的审美心理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境界才能更上一层呢?因为我们都有悲悯之心,因为我们都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如果一个英雄,像我们一样活着,我们不会把他看成英雄,我们看到的是他凡身的一面,甚至淡忘英雄的定义(在悲剧意义上,在经典意义的作品中,没有这样的英雄);如果有一个人为了我们大家而献出了生命,我们会感到深深的追悔、痛惜、不舍难忘,我们习惯地把这个人称为英雄。
经典英雄的含义,决定了作品、大作品的悲剧性。英雄一定是同悲剧联系在一起的。英雄死在我们面前,如同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