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袭书中人-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已经有人送了他一个妾室,虽然是贫家女,但是颇有些颜色。他还想下次去信,该怎么写,免得妻子不快,现在问题解决了。

    看看怀孕的妾室,跟她说了夫人的意思,妾室本来舍不得,但是看见又有人送了主子一个美妾,就咬咬牙同意了,但是她提出来要认在夫人名下,做嫡长子或嫡长女。

    看到回信,知道丈夫立功,升了七品,有人送了两个妾,小米一定不奇怪,她回信同意认这个孩子做嫡出的。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根据大纲,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她注定要嫁人,至于庶子,那生下庶子的姨娘是绝对不会把孩子送回京城的。

    她想起来,书中曾经提过,族里有个孩子,父母双亡是个孤儿,在族中吃百家饭长大,很喜欢读书,但是身体不好,后来总咳嗽,族里的人都不敢再让他到家里,就叫他在自家呆着,弱小的孩子无人照料,病死家中,后来财产被族人分了。

    明珠曾经想过养他,但是婆婆当时反对,后来知道孩子没了,明珠还叹息过,是个挺好的孩子,可惜了。

    但是既然小米来了,就没有那么多顾忌。她直接去找族长,说愿意照顾这孩子,倒不用过继,只做个养母。族长也明白,男人不在家,女人是不能决定过继的事情,何况听说崔聚山的妾室怀孕了。

    但是只要有人愿意养那孩子,族人也是愿意的,这样就不用别人操心了。原先他家老婆子凶,不管族里事,所以才没指望过他家。现在侄媳妇愿意照顾族中孤儿,如何不好。

    就这样,崔顺才进了七品武官家的门,心里有些忐忑,但是,当他看到为他准备的书房里,一室的书架,他就扭头狂喜地看着养母。怎么知道他喜欢读书,一定是尽心了解过的。真是太好了。

    这年沈明珠18岁,崔顺才7岁。

    本来婆婆不同意的,但是小米说,“行善积德,为了让相公在战场上平安。”婆婆就立刻同意了。

    小米给崔顺才聘了先生,教他读书,还买了个老实的小书童陪读。

    没多久教他的陆先生就说这个孩子非常爱读书,一直读下去,将来定有出息。族长听说了,就心动,把自家孙子送过来,还带了束脩给先生,请先生教导,这孩子8岁了,叫崔顺明被祖母和母亲惯得不成样子,想让他和崔顺才一起读书,多少上进些。

    崔顺明翻着白眼,一副死样子,小米可不怕他,带了好几回孩子了,很清楚孩子想要什么。于是小米信誓旦旦一定让崔顺明读书长进。崔顺明听完了,还不服气,心说,我就不学,你能把我怎么样?

第117章 【117】下堂妇逆袭:家有小学生() 
结果没过几天,崔顺明就后悔了。

    婶娘让先生考他们,比他读书迟的崔顺才竟然考得比他好,也是,这几天,为了故意让婶娘难看,他一点都没好好学,不过,原本在学堂就学得不扎实。

    婶娘居然拿出一个小水车来,奖励给崔顺才,只要用瓢灌下水,水车就自己动起来,哪有男孩子不爱这精巧会动的玩意儿的。而且,崔顺明在京城长大,连真水车都没见过。看到小水车就更稀奇了。

    于是,崔顺明嫉妒得面目扭曲,还是懂事的崔顺才跟他说,“我就住这里,堂哥喜欢,就到我屋子找我,我们一起玩耍。你便借回去几日,也使得。”

    崔顺明这才欢喜了些。性急的崔顺明当天就要拿回家去玩,族长看见了,问这小水车哪里来的,真水车见过,这做成玩意儿的小水车却是不曾见过的。崔顺明就说是先生小考考得好,婶娘奖励的。

    族长听说他考过了崔顺才,也是欣喜,就也给了零花钱,还勉励他好好读书,还说要给先生送礼。

    这下撒谎骗人的崔顺明只好认了错,族长有些生气,但是看见孙子自觉认错,也就给他机会改错。但是,希望他用功读书,这有父母照顾的人,考不过没父母的人,是怎么回事。

    崔顺明愁啊,崔顺才那是天才,只几天就看出来了,举一反三,先生还给他加课呢。自己呢?能把课上学的弄懂就不错了。

    但是,崔顺明好胜,又被祖父逼着,也就用功读书了。虽然追不上天才,但是也进步明显,先生也有称赞,小米这婶娘也有奖励些精巧新奇的小玩意儿给他。

    崔顺明是家中独苗,自小娇惯,但是有了崔顺才比着,他就知道了,自己原来不是样样好,不是轻轻松松就该有好日子过的。而且,有个兄弟相伴的感觉真的很好,两人可以一处说话,一起玩耍,别提多好。而且,崔顺才有一屋子的书啊,什么书都有,连农学、志怪书都有。所以崔顺明就常常赖在崔顺才的屋子里,有时候干脆住下,两人抵足而眠。

    族长听先生说辞,已经知道崔顺才是个读书的料,自然希望孙子与他多相处。有时候给孙子准备东西,也顺便给他备一份。

    儿子儿媳还不明所以,“有沈氏照应他,咱家何必再管他?”

    “鼠目寸光,崔顺才将来前程有的是。”族长觉得自己的儿媳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没见识,比起沈氏差多了,沈氏那才是有眼光呢。她就算一生无子,有养子崔顺才,将来也有福气的。

    崔家产业都在小米手上,小米把闲钱都买了铺面,租出去,稳赚一笔钱。

    家里人口少,下人也打发出去不少,院子空了一半,小米就把院子从中间隔开,向西的一半隔出几个小院子来,租赁给今年来赶考的举子。

    有的举子,家世不错,还带着下人和厨子。也有相伴而来,一起租赁一个院子的,还有的囊中羞涩,两人一起租一个屋子的。有的举子没带下人,就交钱给东院的厨房,让给他们做饭。

    考完之后,举子们回来都跟被打了一顿似的,累极了。崔顺才和崔顺明看见了,都吓到,小米就跟他们说,“叫你们早起,连强身健体的功夫,你俩还不肯,看见没,别以为文人是好当的,科考就去半条命。没个健壮的身体能行吗?”

    小米给两个孩子聘了个武师傅,教他们练习强身健体的功夫,但是他俩不怎么想练。崔顺才能早起,但是以前总觉得练功没用,耽误课业。崔顺明是赖床,起不来。

    但是自从看了科考的残酷,两人决定练功了。自那以后,两个孩子就老实早起练功,于是崔顺明就以此为理由,赖在小米家不走。跟着师傅练习些拳脚。

第118章 【118】下堂妇逆袭:苦难的杨举人() 
科考放榜,院子里的举子居然中了两个,这可是喜事,小米作为主人都在西院门口撒了铜钱,以示庆贺。

    其他没中的就返乡了,小米让管事另外张贴告示,准备招新的租客。可是转过天,一个杨姓的举人却被人抬了回来。他晕倒在小巷里,身上还有血迹,有人认出他是崔家的租房客,于是,在大夫给简单包扎一下后,这人又被抬回到了西院。

    小米一看,这是被打了。便让管事去报官,又让请大夫给好好看看。

    差役来了,可是举人有些不大清醒,说不清楚,差役看他后脑受伤,又听人说他衣襟被撕坏。再结合他带钱返乡这件事,就判断他是遭了劫匪。但是后脑受伤意味着背后受击,也不可能见过歹人了。

    被偷走路费,又被打伤头的杨举人,心灰意冷,更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他托管事给他找个西席的事情做,管事答应了,还转告了女主人的话,他尽管住着,不必担心食宿的问题。

    杨举人很感激,言称将来必会报答。

    小米不在乎接济他,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还是要催管家早点给他找个事情做。杨举人虽然落榜,好歹也是个举人。不久就有富户来请,做了三兄弟的先生。

    杨举人白天给人做先生,晚上用功读书,期待着三年后的科考。

    而此时,边关的丈夫也把他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庶长女托人带回来了。

    小米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请了族长,开了祠堂,把庶女认在名下,给她起名叫崔文君,希望她以后成为一个才女。

    之后小米就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周岁的时候,还让人给母女二人画了两幅像,其中一幅随着一些药品、棉衣寄到了边关。

    崔聚山看到了画像,孩子白白胖胖,穿着好看的小衣服,十分讨喜可爱。同时,他也收到了一起捎来的族长的信,告诉他孩子起名为崔文君,已经开了祠堂,入了族谱,记在了正妻名下,认作了嫡长女。

    崔聚山很满意,而那妾室看到孩子的画像,又哭又笑的,但是她也知道这个孩子回不来了。不过想起另外一个妾室对她的笑话,她心里却在想,我的孩子是嫡长女,你就等着看我女儿的荣耀吧,傻瓜。

    孩子在小米跟前长大,小米从她一岁起,就开始教她认字,三岁就会背诗,五岁就开始学画,崔文君从小就有了才女之名。后来被送回来的两个庶女也跟着小米,也认作了嫡出的,但是她们谁都没有长姐那样的出色,虽然比起一般的女孩儿已经好很多。

    但是丈夫的庶子,却一直没有送回来,每次崔聚山一提送孩子回京,妾室就寻死觅活地闹,而这个妾是舞女出生,美艳动人,是崔聚山最喜欢的,生下唯一儿子的妾死活不跟孩子分离,她还指望母凭子贵。

    崔聚山知道妾室的心思,可是他想,即便没有在夫人跟前养大,自己唯一的儿子,夫人也会善待吧。至于妾室过去娇惯儿子,他实在没有时间去管,因为边关的战事让他常常不能归家。家中的一切,包括其他妾室,都交给生下儿子的柳姨娘管理。

第119章 【119】下堂妇逆袭:贴心的女儿们() 
养子崔顺才15岁的时候,中了秀才,19岁又中了举人。

    此时,三个女儿,一个11岁,两个10岁,边关的庶子6岁了。

    小米每年都会托人给丈夫和庶子捎些东西过去,也有庶子的衣物和玩具,但是妾室从不把这些衣物和玩具给孩子用,怕他喜欢了京中的嫡母。

    这年夏天,老太太去世了,她安详地走了,死前说观音来接自己了。在自己的信仰中,她活得很平静,比书中描写的多活了好些日子。

    小米自己算了算,来到这里已经12年了,丈夫会在6年后回来。

    已经过去十二年了,崔顺才已经成了崔家子弟中最有出息的孩子,合族对他寄予希望。所有的年轻子弟都以与他亲近为荣,和他朝夕相处,几乎要长在小米家的崔顺明也受益良多,在崔顺才中举的那一年。崔顺明也中了秀才,只是他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放弃了,开始做生意。

    而长女崔文君已经成为小米的左膀右臂,对于这个亲手养大的孩子,小米非常信任,家里的商铺已经交由她管理。

    “娘,这个铺子的账目是不是有些问题,您看看。”崔文君又跑来耍赖,想让娘帮她。

    “你这懒虫,又不想自己算了,要你有什么用啊?去,自己算去。”小米不受她撒娇大法攻击。

    “打算盘好麻烦的。娘会心算,娘算得好快,帮帮忙嘛,不要这么小气。”崔文君继续黏着小米。

    “大姐不羞,又偷懒,我都算得比你快,心算我都学会了。”二女崔文慧进来,不遗余力地嘲讽亲姐。这个姐姐什么都好,就是算术不好,也是,老天爷还是公平的,不能让人样样都好。

    崔文慧自小好胜,也跟姐姐较劲过,但是就是没有姐姐天分好,姐姐的书法、绘画、作诗,都是令人称道的。

    本来自己算术好,愿意帮着母亲管家,但是母亲还是硬要把姐姐拖进来,说是不能读书读呆了,一定要会庶务,不然将来嫁了,连嫁妆都保不住。

    大姐平日大方,不计较财物,但唯有一点绝不相让,就是母亲给的东西,亲妹妹都不给。一听见母亲说,不通庶务会保不住母亲给的嫁妆,大姐立刻开始好好学习算学和管家了。甚至连生意,母亲都逼着大姐去了解。其实,母亲不知道,自己不帮着大姐,她都要哭了。

    三女崔文敏在门口靠着,也笑,“大姐,不羞。”

    崔文君才不怕她们笑话呢,母亲跟她们说过,不要太在意面子,不然就要被虚名所累,一辈子吃苦,还假装无事,窝囊死。

    崔文君见大家都不帮她,只得自己去打算盘,算账,其实认真去学,她也能学会,只是没有二妹那么热衷。

    “娘,大姐已经很好了,您也不用什么都让她学会的。”崔文敏帮大姐说话。

    崔文君一听小妹帮自己说话,“对的,对的,我们三姐妹各有所长,真的不用什么都学的。”

    “糊涂!”小米开始训孩子,“你们以为自己很有本事了?我问你们,你们离了我,怎么生活?你们会什么?”

    崔文君想了想,“我可以做个女先生,叫富贵人家的女子读书、习字,弹琴我也会的。这活计倒也体面。”

    崔文慧说,“我可以做个女账房。”

    崔文敏想想,“我绣活还好些,可以做个绣娘。”

    小米听了孩子们能有自立自强的想法,还算满意,“你看你们现在发现,你们若只靠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就是这些年学的这些东西。能有一技之长不容易,但是谁会嫌本事多呢,本事多了不压人。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你们了,你们没了母亲该如何?”

    “不会。”“娘,你要去哪儿?”“别这样说,怪难受。”

    “好了,我就随口说说,但是人有祸兮旦福,也许哪天我就生了重病,离开人世了,你们岂能再这样天真烂漫?”小米觉得孩子们不小了,该让她们心里有个准备,“到那时候,你们姐妹三人,要互相帮助,你们是一家人,一个被欺负了,就等于其他的也被小看了。知道吗?偶尔拌嘴好了,可不许姐妹间记仇。”

    “我们何时记过仇了?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崔文君有种不祥的感觉。

    小米安慰几个孩子说无事,但是,却把崔文君留下了。

第120章 【120】下堂妇逆袭:杨大人的报-恩() 
小米告诉长女:“你祖母去世了,我才能告诉你的。当年你祖母为了抬举她娘家侄女,故意为难我,使我流产,你祖父非常生气,就斥责了你祖母。而且,你祖父去世前,曾经留了话,说你祖母一生都任性,还要让她去家庙。你祖母后来不肯去,一家人求了情,才留下家里的佛堂。你父亲去了边关,我照顾你祖母,可她却恨着我,给我下了毒。后来我无故晕倒,才发现的。族人就准备把你祖母送去家庙,是我留下了她,她为了不再去家庙,才不再生事。”

    崔文君已经捂住了自己的嘴,过了十多年幸福美满的日子,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家里,那个一直念佛的老祖母,居然是这样的人。她想起,族里隐隐约约的谣言,她还以为是别人嫉妒她家日子过得好,现在才知道,原来谣言是真的。

    “我的身体一直没有完全复原,毒素很难彻底清除,所以,如果有一天,我撒手人寰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我尽量把能教的都教给你们,你要好好学,妹妹们你也多看顾吧。”

    “不不,母亲,不会的,你会好的。不是这样的。”崔文君已经泣不成声,她才11岁,还承受不了这些,今天听到的太多,但是她知道母亲不会胡说,没有人诅咒自己。

    “我们请更多的大夫来,都看看。”

    小米摇头,“不用了,都看过了。能请的都看过了。没用的。你能为娘做的,就是尽早把这个家撑起来,万一我你不至于一下子,六神无主。”

    从这天起,崔文君不再娇气任性,她不停地学各种东西,也开始试图做所有母亲会做的事,妹妹们觉得奇怪,大姐不是不喜欢庶务吗?原先只喜欢琴棋书画,现在怎么打起算盘来了。

    杨举人已经做了官,就在京城,他考上了进士,做了个户部的七品官。他借口报-恩,常来崔家,也常常指点崔顺才的功课,所以崔家上下也夸赞他,知恩图报。

    但是小米自己知道,杨举人为什么跑得这么勤。

    就像现在,小米坐在花园里,桌上一壶茶,一个棋盘,对面一个对弈之人,杨大人。

    “沈家妹子,你这又养孩子,又做生意的,太累了,其实你很对得起崔家了。但是,崔聚山常年不在,听说在边关还有一个家,另外娶了夫人,这样的男子,值得你守着他吗?我看你也不用再替他养更多的孩子了,弄得自己那么累,这几个嫁娶了,你就为自己打算一下吧。”杨大人边下棋边说话,也没抬头。

    “我习惯了一个人了,挺好的,没有男人管着我,我当家作主,哪里不好。”小米下了一颗子,悠然地说。

    “我的家里也没有人当家作主,也缺个女主子。”杨大人不动声色地说。

    “我可以为你做个媒,为你找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