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佤邦-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时竟没有水了。这下王长山开始叫起苦来,他在孟连和邦康时就没有洗澡了,现在一头披肩长发粘得让他有点坐立不安。又试了几回都还是没有水,干脆放弃了。他嘟嘟嚷嚷地说:“睡觉,睡觉。”
床上收拾得跟中国一般酒店房间里的差不多,可是,当我扯起包裹在席梦思钢丝垫上的白布单和灰色毛毯时,下面没有垫棉,只是*裸的钢丝垫,后来翻遍桌桌柜柜,都没有找到任何其他的床上用品。跑到一楼去问服务员,她们说白布单和毛毯就是用来垫铺的。我想了想,始终没有想明白,还是稀里糊涂地按照她们说的做了。原来是白布单在下毛毯在上,现在我把白布单翻在了上面。但是,枕头太矮了,薄薄的,才有2寸高;被子又硬又小,盖在身上头脚难顾全,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温暖的感觉。我把毛衣团起来放在枕头下面,身子在小被子下面弯曲着,非常不舒服。
这时王长山又在嘟嘟嚷嚷的了:“啊?这床架都快散了,睡着会不会塌下去呀?”他故意一动身子,床架发出了一阵阵吱吱嘎嘎的刺耳的尖叫声,是一种非常可疑不光彩的尖叫声,“得小心点,不然会塌下去的。”
在邦康的时候我就感觉有点不对了,白天不觉得,但晚上睡觉时会不断地咳嗽,刚一入睡,一阵要命的咳嗽就会把自己挣醒掉。现在,这种情形加重了,咳嗽的频率也加密了,不一会儿就得来上那么一阵子。很困了,应该是很好睡的,但刚一合眼,自己就把自己咳醒了。
王长山的一个不好的习惯是躺在床上看电视或看书,要看到很晚,到一、二点钟吧,但是本来就昏乎乎的电灯突然熄灭了,整个县城都停电了,勐冒整个儿陷入了黑暗之中,他不得不睡觉了。但他怎么会睡得着呢?他不停地翻身,床架惊天动地的响个不断。当我又一次咳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在不停地翻来覆去。这时已经差不多一点钟了,我抱歉地说:“长山,真对不起你了,咳得你睡不着。”他说:“没事。反正我也要吵你。”过一会儿,他说:“你得的是不是‘睡咳’?这么怪,睡觉才咳得那么凶。给你两片消炎药吃吧。”他爬起来从行李包中取出药来给我,我说要多吃几颗,他像医生一样说:“消炎药怎么能乱吃呢!”
这一夜就这样,在咳嗽和床架的尖叫声中迷迷糊糊地过去了。当我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听到高音喇叭响彻了勐冒县城的整个清晨,一首中国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通俗歌曲正在高音喇叭里唱翻了天:“……阿哥阿妹一棵葡萄树……”唱罢此曲,接着响起了刚健有力的中国第八套广播体操的乐曲,喊操的口令随之而来:“下面是第八套广播体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三、二、三、四……”
在佤邦的日子里,对于我本人来说,只要是醒着,就可以说是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欣欣然地张开着,在竖起着它们的无数小耳朵和无数小眼睛在聆听和观察着那里的一切事物。此时也是这样,我再也躺不住了,爬起来出去转了一圈,但是很令人失望,街上除了几条狗以外,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鲍三惹局长和沧源的同志用车把我们接到了茶厂,那里的人正在等我们去吃早点。我看到,今天的保卫力量加强了,鲍局长的皮卡车上总共站了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到茶厂,他们劈劈啪啪地跳下车去,散开后形成了各个方向和位置上的警戒格局。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向西,去萨尔温江边(1)
1置身在5个枪口的交叉射击范围中间颠簸
鲍局长说,今天他要带我们向西横穿,直到萨尔温江边,他还开了个玩笑:“捞萨尔温江的鱼烤了吃。”我更加兴奋了,又对他说:“您的车里还有空位吗?”他说:“有,你坐吧。”于是我又坐上了他的皮卡车。茶园里的自动浇灌设置打开了,早上的阳光里,到处是漂亮的水雾,茶树异常清新。我们又从茶山上盘曲的水泥路上飘然而下。
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鲍局长从自己身上掏出钱来给驾驶员,付过油钱后,驾驶员把零钱还给了他,没有开发票。我有些奇怪地问:“你油钱不报销吗?”他说:“可以报,但我从来不报。”我说:“一次也不报?”他说:“不报。”他说,整个警察局都由他管,下面的人去办事,所有的花费他都要给人家报销,但他自己的他不愿报,一是没有人给他作证明,二是他就是国家的干部,他有很多产业,收入相对来说还算可观,为国家贴钱他愿意,也贴得起。他还说,佤邦所有的国家领导干部都是这样的,为国家做事,开的是自己的车,花销的是自己的钱,但没有人会埋怨。
加完油,别的车还没有跟上来,鲍局长就叫驾驶员把车靠在路边上,就坐在车里对着外面的一个土堆调试起他的带着瞄准镜的小口径步枪来。他“叭叭叭”地打了二十来发子弹,边打边调准星,好不容易才调好了。
县城真的是太小了,还没有转眼,车子这就出了城,开始爬山。山上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路又窄又弯,颠簸得很厉害,鲍局长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上,他把调得相当准了的小口径步枪抱在怀里,随车子摇晃的枪口正好对着坐在后排的我的脸,我的心脏跳得突突突的,脸也有些发麻,很担心枪支一不小心就走火了。我回头透过玻璃看了一下,后背心也开始发凉了,4个警卫员8条腿分开叉在那里,倒转来斜背在他们身上的冲锋枪的4个亮铮铮的枪口从那些大腿间伸出来,斜斜地对在我的后背,汽车一颠一簸的,枪口们也随之一颠一簸,我整个儿置身在枪口的交叉射击范围之中。我暗自叹了口气,心想:千万不要走火呀!
但这种不安很快就被我的其他想法掩盖掉了,我开始没完没了地问鲍局长一些事情。他回答我的问题说,他下面有3个副局长,一个在办公室里负责日常工作,一个带着几十名警察在山上开矿,一个带着一些人在戒毒劳改农场守着那些人。
一年前,警察局还叫公安局,现在改了,但很多人还是习惯地叫公安局,包括公章和票据都还是以前公安局的那一套,因为那些票据都印好了,不用掉实在可惜了,况且,新的公章“中央”还没有核发下来。他详细介绍了公安局的机构组成情况:
1974年,缅共北佤县设立了政法部,下设武装部和公安局。1989年后,该政法部被撤销,其职权由公安局代行。到1991年,又先后设置了纳威区、绍帕区、营盘区、岩城区、曼东区等5个派出所。除新地方派出所直接受县局领导外,各区派出所、保安队(区联队)均受区委政府和县公安局的双重领导。人员配置、领导的任命均由各区自行决定,装备及供给也由各区自行负责。
1994年12月,随县名的变更,该公安局改称勐冒县公安局。原下设的派出所、看守所、警卫排依旧保留,仅将原各区建立的保卫组更名为保安队,实行局、区双重领导。并先后增设了司法科、刑侦科、户籍科、交警大队。全局共有排以上干部13人,工作人员71人。文书方面建有民事、刑事、经济纠纷、离婚、户籍等类档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 向西,去萨尔温江边(2)
1974年建立的警卫排,隶属政法部,其职能主要是站岗、放哨、值勤,负责整个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1982年8月10日,公安警卫排与县委警卫排、仓库警卫排合并为警卫连,警卫连主要负责县城党政机关及重要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
看守所属公安局的内设机构,随司法部的成立而成立,其职能为关押、看守、提审、监督罪犯劳动改造。1991年成立司法科,负责调查、抓捕、审理、审判、定罪量刑。根据佤邦《基本法》规定,对犯罪的处罚分罚款、拘留、有期、无期、死刑。拘留期限为15天至3个月;有期刑为半年至15年。县级以下无批准死刑的司法权,须报佤邦中央政法部审批。对吸食毒品人员,一律搜捕关押强制戒毒,对零散买卖毒品者实行抓捕、没收、罚款、关押、判刑。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采用佤、汉两种文字作笔录。1991年设立勐冒县公安局刑侦科,主要是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调查、取证、抓捕,并参与审理,在审理的过程中为定罪量刑提供确凿有力的证据。
户籍科设置于1995年,主要是负责户口登记管理,不论对县籍人员还是对外来流动人员均实行户口登记制。使用《户口簿》《外国人员户照》《临时户口簿》。本地人员每户发放《户口簿》一本,收工本费10元人民币;外籍人员每人发《外国人员户照》及《临时户口簿》,规定每月每人收取10元人民币。外来人员每年1—2月验证一次,本籍人员每年验证2次,由各区自行负责验证检查。
1996年成立勐冒县交警大队,共计6名交警,其职责是处理交通事故,对机动车辆及驾驶员实行管理。1997年开始在绍帕口岸设卡征收过境车辆管理费,大车征收10元人民币、小车征收5元人民币。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统一发放驾驶证、行车证,对大车收取1600元人民币、小车1100元人民币、两轮摩托400元人民币、三轮摩托车每季收50元人民币的牌照费,所挂牌照为佤邦统一制定的标有“NW”字样的牌照。2000年开始征收临时牌照费,主要是针对外籍车辆的管理,对外籍车辆发放临时牌照,每季度收取150元人民币。2000年末全县共有各种机动车辆527辆,其中大车102辆、小车291辆、拖拉机61辆、摩托车73辆。
鲍三惹说,在他手里进行劳改和戒毒的吸毒人员有700多人,发现屡教不改的吸毒人员都要抓进去劳改。可惜劳改场太远了,不然他可以带我们去看。
他开的矿不止一处,到底是他私人的还是警察局的,他没有明白地说,我也不好明白地问。但是收入肯定不会全部落入他一个人的腰包,因为他明确地说了一句话:“30%要交给国家呢。”有一部分可能是给警察局做办公经费。其他的,可能按投资和官阶大小分红。没有官阶的人,可能就是按照佤邦的统一供给制标准发一点生活费。另外还有一些民工,除包吃外,每天给一二十元不等的工钱。至于那些被劳改的人,属于无偿劳动。那个分管“外经”的副局长还有一项工作是纯粹地派警察给别的矿山当保镖,保镖费主要用来贴补警察局的办公用度。
山上全是大雾,我们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几十米远处的树林。突然,一阵“叮叮咚咚”的铃铛声从浓雾中沉闷地撞过来,一群黄牛从路上漫步而现。鲍三惹不无得意地朗声而语:“这是我的牛!”他有100多头黄牛,还有几十头水牛,等到回来的时候他要带我们去看他的牛圈。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向西,去萨尔温江边(3)
他说,他的个人收入每年平均下来有10多万元人民币,他现在开着的这辆皮卡车是他自己花10多万元买的。
很快,他又朗声道:“这是我的果园!”果园用铁丝网围着,他说大概有150亩,里面栽着黄果、桃子、梨子等几种果树。
时辰在向着中午迈进,雾气在慢慢消退着,我们可以看得到100米以外的地方了。这时,后面车斗上的一个警卫员叫了起来,是佤语,我听不懂,但我明白那意思,因为,一只黑色的大鸟坐在一棵树尖上。驾驶员立即停车,鲍三惹把小口径步枪从车窗里伸出去,但那只鸟飞走了。车又启动,我又打算提问题,但车又停下了,鲍三惹身子趴在车窗口,“叭”的一声轻响后,站在车斗里的一个警卫员从车斗上直接飞越到高高的路坎上,快速地爬坡上去,捡起刚才看到过的那只大黑鸟跑回来了。
车刚走了不一会儿又停下了。坐在驾驶室左边的鲍三惹把上身探出车窗,枪托抵在左肩上用左眼瞄准,“叭”的一声,子弹从车头上斜射而去,一个警卫员又蹿下车去,跑到50米开外的薄雾中,从路右边捡起了一只箐鸡。我很佩服地问鲍三惹:“你是不是左撇子?”他说:“不是。我左右都来得。”的确,打那只大黑鸟时他就是用右肩和右眼的。
不一会儿,车又停了,但猎物飞走了,鲍三惹打开车门跳下去,弓着腰身从路上向前追过去,那里的树林很密,猎物不在最靠边的树上,所以他蹲在那里看了一会儿,然后举起枪就射击。打完枪,他站了起来,他此时没有戴帽子,穿着黑色半长的皮大衣和一双普通的乳白色塑料拖鞋,他就这样站在那里看着路下面陡坡上的密林,没有回头,举起右手,用两个指头点了点,然后指着坡下面。一个警卫员飞达达地跑过去,一纵步跳下去,两分钟后拿着一只箐鸡从密林中冒了出来,但那里的路坎又高又陡,他总是爬不上来。另一名警卫员奔跑过去,抓住他的手,把他拖了上来。
鲍局长那么专注地打猎,我不能再开口问他什么了。车子继续前进,我们就像是行进在神话电影里,就像龙王和他的虾兵蟹将在大海深处的水底下行走一样。开始时最像,我们一动就把雾都搅动起来了,因为雾底下只有一小个空洞给我们容身,我们一直带着这个小洞走。后来这个小洞越扩越大,就有点不像了。再后来,高处的雾都不见了,只有公路底下的雾还在满满当当地翻动着,我们这时又像是在雾海之上飘浮而行了。很多时候,我看到了一种现象:我们走着的这边山和对面的山很高,像两条蜿蜒在天底下的海岸;这两条蜿蜒在天底下的海岸的两头都在很远很远的天底下合拢在一起了。它们之间无数的山都没有它们那样高,所以,这时全都被深深地淹没在像浓云一般的雾海之下,晃眼一看,这里好像有一个无比大的高山湖泊一样。谁能想到呢?这么飘缈纯净如天界一般的云海下面竟存在着整个地球上最大的一个“毒品王国”?在这里,我常常会产生这一类奇怪的幻觉。
一声叫喊把我的遐想冲散了,我看见一只肥硕漂亮的雄性野鸡在公路边上半跑半飞,鲍三惹举枪刚要射击它就笨拙地飞到路上方又陡又高的地方去了,那里有一个山崖,下面有一些稀疏的大树,大树下面是灌木和深草,我什么也看不见。但鲍三惹命令刚刚启动的车子停下来,他再次举起枪,枪口高高地向上伸着,“叭”的一声轻响,我估计此时警卫员也没有看到什么,所以他们没有动,但鲍三惹顾自朗声高叫道:“打着了!”然后他打开车门跳了下去。后面的车都在皮卡车后面停下了,好几个人下了车。一个警卫员又从车斗里纵身跳到了山坡上,他迅捷如野兽的身影很快就到了那个山崖下面,从深草棵中把那只肥硕而漂亮的野公鸡拎了起来。下面的人不约而同地喝起彩来,说鲍局长真是神枪手,弹无虚发。我还向大家介绍了他左右开弓的特异之处,动作快得好像不需要瞄准,总是举枪就射,速度快得我想照一张相都来不及,如此一类的钦佩之辞。枪手本人也很自豪,他再次朗声而语:“是鸡呐!好大的!烤着吃很香的!”
第九章 向西,去萨尔温江边(4)
董胜看见了野鸡屁股上的色彩斑斓的长羽毛,他就开口要,两个警卫员一齐动手,全都拔下来给了他,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把它们绑在了缅甸宽边军帽上面,这帽子是一个缅甸将军送给他的,现在插上了长长的彩色羽毛,晃眼一看有点像是哪个名不见经传的部落首领了。
重新上路后,鲍三惹告诉我:“我们前面去了一辆车了,把野鸡都吓跑了,不然我们今天打都打不完的。”因为山上是密密的树林,云雾散去,只有公路上才有太阳光,野鸡喜欢飞到路上来边晒太阳边觅食。前面的车一过,正好把它们惊飞。这之后确实是很少有东西等在路边上给他打了。他就把枪抱在怀里,主动跟我讲起话来,讲他过去的一些狩猎故事。他打过豹子、狗熊、老虎、野猪这些猛兽,也打过不少马鹿,但现在不准打马鹿了,因为它们是二级保护动物。
树林中有一些地方的草没有了,露出了黄土,他指着那里告诉我说:“那是马鹿群走过的路,它们从那里下去河边吃水。”深深的谷底果然有一条河像蓝色的蟒蛇一样蜿蜒在那里。河边太陡峭了,也太热了,人都不会在河边居住。他们往往居住在山头上,在那里种大烟和别的作物,但山头上往往又是没有水源的,他们连吃的水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背,比马鹿好不到哪里去。刚才在路上,我看见有两个地方的箐子里,公路上方支着粗陋的木槽和大块的硬树皮,细细的清水从上面泻落到路边上的排水沟里。这里好像是人迹罕至的样子,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但还是有两小群妇女*着上身在那里洗头发,大绺大绺的雾气在她们健康的身体周围袅来绕去。在这样多雾的早上,她们也许是专程跑来洗头发的,也有可能是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