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闻黑社会-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我和无数网友一样成了“法盲”,为这个反抗的女生感到骄傲。

  因为无数次的事实是,当恶势力在校园畅通无阻时,老师们往往只会在课堂上感慨陈词,警察叔叔大多数时候只坐在警车里,律师叔叔们只愿意在法院周围的酒店里听法官们面授机宜。

  如果大家都认可一个事实:法律和学校不能保护弱者,恶势力早已在这个社会包括校园横行无忌,如果弱者在这个国度永远处于孤立无缘的地步,那么以暴制暴将成为一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生存法则。当这位还未踏入社会的花季女生终于发现,一味的避让、忍受并不能带来和谐时,就只有拼死自己保护自己的生命的底线和尊严不被肆无忌惮的侮辱了,面对十几人的强大力量,一个身单力薄的女生只有用刀说话,暴力,有时并不永远是强者独有的专利。太多血的事实已经证明,弱者大多数时候只会躲避,如果避无可避,逼到悬崖边上,他们的反抗将是异常可怕的。

  这个渭南女生的刀子刺在和她同处花季的女生身上,我相信,也刺在这个社会上许多自以为强大到可以无忌,主掌他人命运,任意妄为的强者们身上。

  强者才是骄傲,通过强权、强力来来让弱小者臣服,跪下,这已是这个社会人人皆知的游戏潜规则了。权力下的枪杆子和江湖黑帮的横行在社会上早就是亲兄弟了。在叫做“学校”的地方,老师不用解释,他们讲台下的学生也已是心知肚明,有样学样。我们从校长老师们那里所学到的不外乎一句话:脑力和体力的强大才是这个丛林社会的通行证。

  我们一直都在搞素质教育,可惜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分数第一,考试为王,这几十年在校园搞的所谓“教育”实际是适应丛林社会生存法则的“强者教育”。这名程姓女生与其说是被强者教育炼成了网络英雄,不如说是“逼”成的。某种程度而言,那些在校园向同学*的少女们同样也是被通行社会的“强者法则”逼成了名符其实的“歹徒”。

  多少年了,物竞天择,强者生存,在这个国度,如美国科幻电影《变种》的那个邪恶的外星变种一样,已经深度侵入这个社会所有人的心灵,连花季少女也不放过,那一道单薄的院墙里天天的提的“素质教育”,连一块*布的作用都起不上。

  人格教育、人性教育,从小学起,早以被老师校长们搓成一团,扔进垃圾筐了。

  我相信,这个伤害他人的女生和那些伤害欠薪老板的民工,因被误诊失去亲人而报复医生的家属,因上访无门而只有找法官决斗的彬州老汉一样,必将受到姗姗来迟的“法律严惩”。

  如果法律或自诩为保护者的一方一而再再而三的保持沉默,可怕的反抗也许会成为常态。因为弱者不会永远沉默,一旦反抗,可能比狮子的利爪锋利百倍,这是上帝所不愿看到的,只可惜,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个连和尚都在日夜想着怎么把香柱卖出更高价钱的国家。

  说了这么多屁话,我可能只是把网友们的留言重复了一遍,希望我们这个丛林社会的“强者们”看到后,不要再轻易发出“你们算个屁啊”之类似的豪言了。毕竟,这些成千上万的匿名网友的留言是发自内心,无比真实,足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心惊胆颤。

我是一个拥有GDP10000美元的鬼
人均GDP超越1万美元 广州率先“发达”。

  列位,这是2007年1月4日左右民工在各大媒体看到的一则新年特大喜讯。

  喜讯说:“ 广州市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36亿元,按照现行汇率和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将超过11000美元。有关部门表示,广州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小康水平,按照今年的统计数字,广州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

  人均GDP将超过11000美元?民工晕了。这也就是说我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0000元。真拥有这么多吗?那怎么民工还过得这样狼狈不堪,能不能给一个零头我付付房租先。

  请原谅民工由来已久的幼稚天真所造成的一时冲动,稍后民工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子的,事实是,这个数据跟我这个一向以广州人自许的家伙没有任何关系。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户籍人口。标题里的“人均”里的“人”是指拥有广州市正式户口的人,就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册人口。我是吗?

  民工想,做这个新闻的媒体同仁口里一定是含着广州市户口本儿出生的,不然他的标题是不会这么取的,而且,在善良如他的眼里,凡是住在广州的人,肯定都是有广州户口的,或者说,广州住的肯定只有万人。

  广州市到底住着多少人?俺在网上搜了一下,搜出这样两组数字:

  2005年11月18日,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方少华在省直职能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称“……广州市实际常住人口超过1100万。”

  中山大学MBA,民间人口研究学者周晓津先生的一篇关于广州地区人口数量估算研究的论文标题是:《2004年末广州人口:2000万》。2004年的周先生在论文里称:“除香港外,广州是珠三角最重要的城市。广州对外公布的数据是全市不到800万人,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真实人口数据远高于这个数目。”

  2000万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万是有户口本的,这个民工是相信的,因为民工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工业区流水线上的打工仔打工妹,写字楼里的小白领,城中村里的走鬼们,即使在广州住上20年以至一辈子,他们手里最多可能只是一本“暂住证”。6236亿元的GDP中,到底有没有那么一点是这些700万以外的人在一年365天里没日没夜地在流水线上、写字楼里,建筑工地的摩天脚手架上加班加点熬血流汗干出来的呢?如果说这个数字真的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说得过去吗?真的能叫人不四顾茫然吗?不管如何,民工真的为发现世界第N个奇迹而兴奋极了。

  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其实不存在的。比如住在城中村里倍数于原住居民的外来人口,比如那些在广州各个工业区里日夜辛劳不知魏晋的打工妹打工仔们,比如那些飘荡在各个建筑工地尚未峻工的摩天大楼里的民工们,他们都属于另一个广州里的人,这个广州,和政府报告新闻媒体里面的“广州”很可能不是同一座城市。即使这个“623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里有可能有一半是这1000多万“不存在的人”贡献的。也就是说,至少从2004年开始,这世界上就有两个广州市存在,一个是万人的广州,另一个是用2000万减去万人剩下的这些人的广州。这个广州有面积有多大?跟原来的广州一样大,但是它上面却居住着1300万人。这些人我们在政府报告里,各种劳动保险、失业救济表里、廉租房救济计划里、人均GDP里……都看不到摸不着的。

  民工是经济白痴,只好请百度帮忙,搞清楚了GDP意思乃“国内生产总值”也,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条新闻里说: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就是说广州已经率先进入发达城市。弱弱地问一下,世界银行里的标准里,关于“广州人”的认定,不知道是702万人的广州,还是2000万人的广州。

  《中国户籍改革初探》一书作者佟平先生在第17节里说:“……深圳东莞等城市的经济腾飞主要依靠的是外来人口,但是外来人口却不能像本地人口那样同样平等公正地分享这些经济繁荣的成果。本地户籍的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小别墅,大都开起了小汽车,但是绝大多数外来户籍的人们几十年来依然挤住在狭窄的集体宿舍,或者寄住在本地户籍人口在发达前居住的破旧老屋,他们甚至连一个最基本的城市户籍也无法得到,这是非常荒唐的客观现实。”

  也就是说,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块地方叫“广州”,这个地方住着2000万只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在2006年生产了6236亿美元的收成,但是岁末年尾时,但是狮子老虎或者猴王们在各大媒体上宣布:俺们这块马上就要现代化罗,不过这6236亿美元的收成其实只是属于700万只拥有红本本的猴子的。另外的那些,因为他们没有“红本本”,所以他们2006年的GDP,大约为“0”啦。

  怎么样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一网友憧憬:“只要是中国公民,只要他想在某地居住,只要他有条件在此地居住,在一年或两年后就应该可申请此地户籍。”顺便说明一下,这位网友1999年从内地一事业单位停薪留职来深圳,先从最普通的业务员做起,2001年开设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深圳购了两套房一部车,小孩明年就要读小学了,可“学位”这个香饽饽只能是户籍人口优先,哪怕这所小学离他家只有区区200米,最后只能到黑市花5万多元买一个。这可能是这位网友心中偷偷藏着的一个永远的痛。

  皇天在上,俺在广州已经住了五年,而且可能还会继续住下去只到老死,这里有我的爱我的梦,广州城里呆,做鬼也心甘。而且民工相信,如民工者满广州。但是终俺一生,可能都与人均GDP无缘,纵使我在广州呆了一辈子,可能都不是本条新闻“人均”中的“人”,所以我这辈子即便真的拥有GDP10000美元,也只是一个拥有GDP10000美元的鬼。

  不知道阎罗爷的花名册上有没有俺的小名,要连他也漏了,那可咋个办?

  俺深爱广州,更爱那些把我们当鬼的人,因为他们,我们成为这座城市活着的隐形人,连阎罗爷也忘了我们的存在,让我们活得如此新鲜、顽强。 。。

南方好冷,路边下跪的人去了天堂
1月7日,《南方都市报》封面导读说:“好冷!广州明晨最低6℃,昨三流浪者疑冻死”。

  后面跟着的是“今明两天我省寒冷天气持续,部分地方有霜冻。……分别在芳村大道、车陂路、东风东路发现尸体,均疑为因冻致死。”

  穿着袄子的民工一下子觉得真的冷了起来。

  据2007年1月9日的《广州日报》气象预报版报道:“昨天广州的最低气温创下入冬以来最低纪录,今天气温可能仍要维持在6℃左右。” 看来老天对流浪者除了更加“铁面无私”外,似乎不打算对这些不幸的兄弟姐妹们网开一面。

  民工这几年辗转广州各区写字楼,发现街头下跪的人越来越多,搞到民工走在路边产生错觉:我是皇帝吗?“路边净是下跪人”几成南方一景。昨天在车上路过中大附近新海医院时,短短十米内就看见6个人下跪,两个妇女一个孩子,另外不远处三个学生并排而跪。这年头,出门在外,活着越来越不容易了。每次走过路边,民工都会感叹,这城市怎么到处都是差四块钱回家的人啊?

  来南方之前,民工听说南方从来不下雪,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可是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子的,事实往往就如媒体上所感叹的那样:不下雪的南方可以一天冻死三个人。

  当然,这还只是媒体看得见的。

  天寒地冻,俺们的那些救助站为什么不像忙碌得如火如荼的楼盘商们那样也在报纸、电视、路边做个把广告,把自己的地址广而告之一下呢?火柴盒那么大一块也行啊。

  在广州、深圳、东莞这些南方城市,从一个正常人到一个流浪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民工觉得没有多远,有时简直近得让你头晕目眩不敢正视。

  前几天在天涯城市广州版上看到一个来广州找工的大学生写的贴子说:自己来广州找了几个月的工作,身上的钱都花光了,幸亏有朋友接济才度过难关,直到最近找到工作才松了口气。他说自己以前见到天桥上有人在向行人要回家的车费,以为是假的,现在发出感叹:“说不一定哪一天那个人就会是我了!”

  民工有一段时间也曾失业,每天奔走大小公司媒体之间,窘状自藏。那段时间我常常想起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里面男主角赫斯渥在纽约的真实而残酷的失业生活,彼时赫斯渥的四处找工八方碰壁无路可走的凄凉景象是如此的逼真,让我喘不过气来,民工几乎可以看见下一个赫斯渥就是我。说不定我还不如他,赫斯渥尚可以在寒风中排队领取慈善机构发的面包,然后赶往慈善机构提供的鸽子笼住所,可是我们去哪儿呢?

  如果不是因为老婆不离不弃,失业期间那种如影随形的恐慌足以把我赶到街头,那对本来天生就含钙量不高的双膝想必弯曲在街头也不是什么需要想象才能实现的事情。

  南方虽然有霜无雪,可是下一个冻死的可能是我,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在南方,这里的人情这张纸有多厚,你我都心知肚明。

  南方都市报(2006年12月07日)刊登了一篇《深圳同性恋包养五名拾荒者招来杀身之祸》。报道称:五名拾荒者都是深圳街头的年轻流浪者,因为饥寒所逼而被受害人以酒食引诱到家中出卖了自己的肉体。

  当一个人在饥寒交迫中瑟瑟发抖快要饿死的时候,你穿着棉质的大衣跟他大谈仁义礼信的问题,其搞笑的效果多么像一个老年嫖客完事后跟一个小姐谈做人的道理哦。流浪者容易成为刑事犯罪分子,民工觉得和他们的天性没有关系,谁不愿意坐在酒店雅座间道貌岸然指点江山?

  媒体称:“现在每天到深圳救助站求助的流浪者,青壮年占80%。在这些求助的流浪者中,大多是被偷被抢证件遗失,或是盲目务工落得身无分文者。而且,从近来的趋势看,年轻的流浪者越来越多,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年轻人表面上看去无拘无束,衣着也不难看,但他们的存在,或多或少给这个城市带来一些问题。目前,这个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如何看待他们,如何对待他们,也是这个年轻城市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关于南方流浪者受伤害问题,2006年曾多次见诸媒体报道。比如信息时报(2006年12月28日)报道的《男子疑似发疯打死流浪汉点火烧尸》。

  广州好冷,可是有什么比这城市的人的心更冷?民工2003年曾经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一篇《印度好小伙在广州寒夜满街找流浪者送毛毯》,亲爱的印度小伙子,你在哪里?

  为了所谓的梦想在南方辗转的兄弟姐妹们,当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手无分文八方碰壁走投无路时,手无寸铁心中还把自己当个人的你如果不想去偷,也不想去抢,更不想去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那么,亲爱的,除了下跪,你还能做点别的什么?

  写到这里,民工不禁想起一个问题来,民工每天下班看到的这些在路边下跪的人,如果明天没在路边下跪,是不是连给我们下跪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去了哪里?可惜民工不信基督和上帝,不然,俺可能会微笑着告诉自己一个美丽的答案:他们去了天堂哦。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奶协会给深圳良家妇女发奖
公元2007年1月10日,民工在网上看到一位打工作家在自己博客上发布的一则消息:“昨天上午,深圳市文联、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在深圳市民中心正式揭晓。戴斌的《零售爱情》等10部作品荣获这项深圳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传统文学奖项。”(见2006…12…26《深圳晚报》)

  :)声明一下:民工有幸,只是和获奖的“戴斌”同名。

  获得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这个官方文学奖的十位青年作家中,据我所知,有六位是体制外的“自由作家”,也就是每月拿不到政府一分钱薪禄的自食其力的文学信徒,有几位还是南方曾经热炒过的“打工文学”的代表人物。当然,不管如何热炒,一直以来,他们都生活在深圳这座以移民为主体的新贵城市边缘地带,有几位一直生活深圳的贫民区——城中村,其中有三位还是租住在同一个城中村——31区潮湿阴暗拥挤窄小的出租屋里面。这三位可爱的文学青年视文学如神圣祭坛,靠自己每日每夜的体力与心力的透支和对文学的热爱,靠一点稿费维持自己每天基本的生活需要,互相支持安慰取暖,朝文学这个朝圣之路上一点一点地匐匍着爬行,居然一起同时获得了“这项深圳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传统文学奖项”。此一奇也。

  跪着的给站着的发奖,一个中国二奶协会的分会(见韩寒2006年11月1日11:22:40博客奇文《中国这帮二奶作家,作协这个二奶协会》)给一群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打工作家发奖,自由作家欣喜地领回去供起,此二奇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