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五百年-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宗元同道:“对方要全面取缔明币,必先大量铸币,无疑令商市混乱。初时无力供应充足新币,人民必然沿用明币,必致商市混乱。短时间过量生产,又恐使其贬值。重蹈王莽覆辙,此自毁之策也。”

    范方的部下杨儒秀,此时同为负责管理钱财,他趋前奏道:“皇上,别人之危,可转为我方之机。山海关商市兴旺,往来商旅甚众,宜允其新币流通。”

    让别人的私币在自己地头上流通,好像怎样都说不过去。

    朱由检详问:“这样子有何好处?”

    杨儒秀答道:“宜订明两文顺币,兑一文明币,将其收回归国有,再熔为明币或兵器,此大大有利于我主大业。”

    朱由检眼前发亮,一文吃两文,怎么样都有赚。只是个中尚有不安,问群臣道:“此计李自成亦可为之,如对方明令一文顺币兑十文明币,又该如何?”

    邵宗元道:“货币之值,操之在于民而不在官。纵然一文顺币兑一百文明币,人民不卖帐,私藏明币,或近边关者涌来本地买卖,则对大顺有害无利。”

    官员杨仁政同样解释:“皇上无需多虑,顺币新铸,其量必不足,绝无可议决之余地,势必被供应更充足的明币压过去。”

    范方更补充:“倘若顺国要正面扛上,势必扩充新币产量。一时之间岂能有如此多的铁山铜矿开挖?要么在银币中渗水,要么熔境内铁器,削弱兵士武备,同为害也,必自损之。”

    不愧是管库房,不仅头脑好,而且心思活络,连这样的“毒计”都想得到。

    众官员的意见罕见一致,朱由检决定采纳其计,宣布山海关一带所有大顺新币两文兑明币一文,无阻其流通。而官府收集回来,分开保存,熔为铁材自用。

    随后杨坤奏议,兵工厂发明更新款的火枪,名为“燧发枪”,旋即引来朝野哄动。

    在万众期待下,奏带领许真之、陆丙陆丁及水九生等人登朝面圣,献上全新制造的火枪。

    朝会上杨坤将这款新式火枪夸赞得天上有地下无,而他亦深明为官之道,事前已经邀请过军队士兵试射,评价一致理想。

    吴三桂等军官久承奏的恩泽,加之燧发枪确实比原有三眼铳更便利,连下雨天都照开不误,岂有理由妨碍?

    即使目睹神器,仍未能洞悉其颠覆战争的形式。

    将领只道是守城战用,从未尝试配合骑兵作战。

    与欧洲不同,每场战争兵力动辄以万为单位下,火炮的效益自然优先于火枪。

    奏对此并不介意,人类本来就会受限个人见识眼界,而作出错误判断的生物。

    过海就是神仙,先彻底强化全军实力,总是好事一件。

    再者他们不要,奏便顺理成章抢一批过来给娘子军用。

    就算自己再当红得宠,在这批武将面前,不过是一位女人,一位受皇帝宠幸承欢的妃子,至多是会一点奇门法术。

    直接要求他们全军武器换成火枪,套用全身的战阵战术,肯定不会受理,甚至过火,以致武将反感。

    现今先权当成守城军士的配备,等将来娘子军有幸上战场,让他们见识到热兵器混合多兵种的优势后,自然会主动模仿学习。

    朱由检早就听闻奏三不五时就跑去兵工厂,没想到就是搞出这厉害的玩意。

    听到其射程及威力比现在边军配置的三眼铳更厉害,连清军的战甲都可以射穿,大为兴奋。

    不动声息搞出这么厉害的玩意,现实利益太大,成果太好,之前还在抱怨奏婕妤不检点的大臣都不好意思,自动闭嘴。

第95章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34 一波未平() 
只要与奏扯上关系,总会有意外惊喜。只是他不明白,既然新型的操作比一般型更好,为何不直接制作新型呢?

    “禀皇上,技术实现与量产是两回事。一般型的结构与旧有火枪分别不大,模造构造简单,所以量产甚为方便;反而新型其机构过于精细,需要花费比较多人力及时间,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光是将铳腔拆拔变形后组合回原样,依然能顺利发射铅弹,这工序暂时只能透过人手精细切割打磨。

    这也是陆丙最初拒绝接受的原因:听上去很理想,现实却累死人。

    光是依从奏的要求,对品质加大管控下,一般型的燧发枪产量就比旧有三眼铳更折磨工匠。犹幸部份配件及关键的铅弹可以沿用旧模,不然生产速度只会更慢。

    “如今我军使用之三眼铳,质量参差,故障呆坏事故多,更大问题是打不死敌人。清军之棉甲几乎能有效抵抗铅弹射击,故此当务之急是快速提升全军的配备,以燧发枪全面淘汰三眼铳,强化杀伤力。”

    奏陈明原因后,顺带提议道。

    “至于新型的比较珍贵,可以优先配给指挥官等人,作为表彰。”

    朱由检不断点头,他毫不怀疑奏。她曾经提及过秦一统六国,除去制度以外,兵器亦是重要的一环。

    当六国仍然以青铜武器为主时,秦国已经用更先进的铁器,敌人当然遇之即摧,继而能够一统天下。

    当年太祖用大炮轰走元兵,今天他亦要用更先进的火枪,将敌人全数射成蜂窝。

    他见识过兵工厂的效率,倒模制作铅弹,速度比造箭更快;亲赌过火炮火枪的威力,武功再高的人都得中途打死。

    如今再配合射程更远威力更猛的火枪,就算敌人攻来,他都有自信守住这座城。

    连他这位丈夫都保密到家,不谛为天大的惊喜。既然奏参与其中研发,定必有其深意,所以大力支持。

    虽然“内定”必会通过,但为平服众臣,姑且需要御前校验。

    皇上联同文武百官到府衙后面的庭园,召来士兵试射。

    首先是普通的燧发枪,见到无需再引绳点火,一扣扳机就能发射,众人均感新奇。

    及至新型的燧发枪,威力同样猛烈,但更惊人的是开膛上弹的速度飞快,连射速度优于普通款。

    然后见到两款燧发枪都能在前端加上短刀进行近距离战斗,亦是眼界大开,没想到火枪能有如此变化,颠覆一直以来的使用概念。

    奏心想幸好他们不是碰见北方俄罗斯的猛将,他们是训练士兵不要命挺前冲,将火枪当成近战阵势冲出去,又刺又炮,手段之凶残,不负其“战斗民族”之名。

    朱由检非常满意,最后分别赐名:普通款的燧发枪名“天穹铳”,新款的则名为“玄苍铳”。同时下旨及早提升产量,期望足以撑起山海关一带的军事防御。

    接下来的日子,奏勤加监督燧发枪的生产,专心培训娘子军,尝试将未来世界的军事理论及阵容投入其中,忙得不可开交。

    幸好娘子军的妇女就像一张白纸,对军事常识毫无所知,不受既有成见所限,很快就熟悉未来军事理论及战略战术。

    不,这样子还不够。

    奏有太多太多的事想做,可惜人只有一个,每天只有十二时辰。

    改变非一朝一夕可成,欲速则不达,更重要的是量力而为。

    好像她想兴办西式实学,又或免费教学,提高识字率。然而如今处身乱世,财力不足下,亦只好优先投资上国防军备。

    世界绝非一成不变,亦不是只会围着少数人转动。

    在关外的沈阳,原属于明朝的领土,如今已变成清朝政权的根据地。

    当年努尔哈赤视之为满人起家立业之所,易为满语穆克敦(mukeden),称曰天眷盛京,简称为盛京。

    在这片辇毂之地上,除去八旗体系的子弟外,亦有体制外的汉人百姓生活。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形成部落联盟的同时,伴随占领地域的扩大与居住地的迁徙,由寨居转而城居,建立部落制国家。这过程中汲取了汉人的农耕文明,由渔猎而转变为农耕,亦出现“城”和“都城”的概念。

    尤其创立八旗制度后,国力渐隆,逐萌生取得中原统治权的野心,亦更积极开始对明朝国家机构的模仿,以及学习汉文化。

    如今城内的井字街上,放眼四顾,各栋建筑物既有栅栏墙、火炕、落地烟囱等女真特色外,亦有柱廊式、屋顶、飞檐、斗栱等唐汉风格,甚至攒尖、彩脊、梵文、须弥及十字,亦是蒙古族的宗教建筑特点。

    可以说,盛京就像一个国际大都会,展现多民族合一的共同体文化。

    “诶,明明以前都是族寨群居,行师出猎,怎么现在会转变成都城?究竟中间过了多少年呢?”

    乌发少女赤足行走,身上素衣沾上不少泥灰,显得非常污秽。

    她披头散发、油头垢脸,让道上的市民远处看见就走避。

    然而本人似乎不大在意,她眼中只是留心四周走动的人。

    “人人都说爱新觉罗的后人都在这儿,怎么找啊?”

    忽见前面沙尘滚滚,一队骑兵冲来。

    每个人都骑着高头大马,手里都提着枪剑,脑后拖着一条辫子。

    望之威风凛冽,甲精兵壮,心想:“小人物不知道,问了也是白问;还是大人物比较靠谱,估量应帮忙带路。”

    当道上百姓都退让时,少女反而主动立在路中心,大手摊开阻碍骑兵。

    清国的军兵见其穿着容貌,心想是乞丐讨食,吆喝道:“大胆刁民,勿阻摄政王去路!”

    “摄政王?听上去就很高级,真幸运!”

    少女非但不退开,更主动冲过来。骑兵错愕,还是一位老兵醒目,大叫“拦住此人”,众才争相拔剑。

    “哼,还算有点看头。”

    一番助跑后跳起,越过骑兵肩膀旁边。剑刃划来,就在斩落擅自袭击的少女前,众人反而受到莫名其妙的压力,连人带马倒在地上。

    “呜啊啊啊啊!”

    惨呼声此起彼落,少女过处无一人能阻止,再强壮的满州男儿,在她面前同告摧折腰骨。

第96章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35 败战之后() 
无巧不成话,却说这队人马正正是摄政王多尔衮。

    自从南侵中原失败,在山海关被一招空城计骗得退兵,就被朝廷内的政敌及主和派落井下石。

    幸好眼下主战派势盛,多尔衮在朝中人多势硬,皇太后及皇帝亦不究其过,才勉强弭平风暴。

    反对派及主和派只是一小撮人,如非有人从后挑拨撑腰,火上加油,根本不可能动摇他的根本,致其元气大伤。

    他最大失算,是让同是摄政之身的济尔哈朗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夺其权力。

    关于两位摄政王的恩怨,真是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清室与济尔哈朗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关系: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济尔哈朗有杀父之仇;而清太宗皇太极却与济尔哈朗为打死不离感情非常好的堂兄弟。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且说清之前身,后金不是一天建成,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与三弟舒尔哈齐一起创业打天下。

    正如世界各国历史一样,一山不容二虎,舒尔哈齐功高势大,威胁到努尔哈赤,故此难逃一死。

    最终在万历三十九年,努尔哈赤先是杀死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及札萨克图,最后再杀死舒尔哈齐本人。

    至于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五子,幸好在“好堂兄”皇太极等人劝阻,才捡回一条命。

    活在杀父仇人家中,不共戴天之仇人,亦即是伯父努尔哈赤却是后金大汗,又是感情要好的堂兄皇太极之父,更是与自己同一部族同一宗室同一姓氏,你叫一位十三岁羽翼未丰的孩子如何报仇?

    别说报仇了,只要稍有异动,更是小命不保。

    可以说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几乎在同一环境下成长,同样小心审慎、成熟精明,以及在战场上屡建军功,最终取得信任,赐予和硕郑亲王的爵位。

    崇祯十六年,皇太极驾崩,又再揭起一场围绕最高权力的斗争风暴。

    不是只有中国人会争帝位,外族人同样会争。权力这回事,不分东南西北,谁不争谁不是人。

    当时有力竞争“大清皇帝”这位子的,有两位候选人。

    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的多尔衮,以及控制正黄旗、镶黄旗及正蓝旗之豪格。

    正如前述,满清定立八旗制度。此乃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将满州旗人整顿编制。

    其时八旗合二百一十个牛彔,一牛彔为三百人。

    牛彔是甚么?牛彔(niru),是为组长,属于基本的户口和兵籍单位。

    多尔衮是皇太极之弟,拥正白旗与镶白旗,总合六十五个牛彔,合一万九千五百人。

    豪格是皇太极之子,拥正黄旗、镶黄旗及正蓝旗,总合六十一个牛彔,合一万八千三百人。

    一位为弟,一位为子,在满人的制度下,都可以坐上这宝座。

    豪格本来形势大好,既有良好出身,丰厚战功,以及充足的支持度。

    岂料在政治的斗争上抓不到鹿更脱不了角,娇柔造作,反被多尔衮耍过去,失去大统之位。

    然而这张椅子不是你说想坐便可以坐,八旗还有其他人盯着看呢。

    首席陪审者为四大贝勒之一的礼亲王代善,虽然皇太极在生时屡遭贬斥,但手握正红旗,联同其长子岳托的镶红旗,总合五十一个牛彔,合一万五千三百人。

    次席陪审者为郑亲王济尔哈朗,其手上镶蓝旗,总合三十三个牛彔,合九千九百人。

    两位陪审者都是老臣,朝里朝外权力非常大。

    多尔衮成功迫退豪格,却又斗不过代善及济尔哈朗。

    而两位老臣子亦不是善荏儿,豪格大势已去,又不想让多尔衮顺心如意,不禁陷入两难。

    两派人马势成水火,甚至出动重兵,在桌前拔剑,差一点就引发内战。

    此时永福宫庄妃,亦即是今天的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提出秘策,竟然推举出皇太极九子福临继位,是为现在的顺治帝。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成功从来是靠运气而不是实力,福临就是表表者。

    安坐在家中就有天大的好事临门,无缘无故送上皇帝的宝座,这事真个爽歪歪了。

    经过一番斡旋及博弈,这场硝烟的明争暗斗,最终谁也没有如愿即位,而是由多尔衮及济尔哈朗任摄政王。

    可以说是妥协,亦为制衡,这就是政治。

    不过前者是斗志昂扬的卅二岁,后者是老成持重的四十五岁。

    面对锋芒毕露的多尔衮,济尔哈朗选择主动退却。

    “嗣后,凡各衙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礼仪,注俱照前例行。”

    济尔哈朗这番宣布,无异表明自己无意与多尔衮争夺权力。

    多尔衮目空一切,嚣张跋扈,更加瞧不起济尔哈朗,没有放在心上,积极在朝经营势力。不仅拉拢无数官员结为党羽,更牢牢掌控除正白旗及镶白旗,彻底坐拥军政大权。

    满室向来有志逐鹿中原,多尔衮更企图在自己手中完成,以名留青史,成就不朽功名。

    这次南征大明,几乎倾全国之力,满以为志在必得。成功南侵同时,掌管全八旗兵力,岂料被区区一个空城计搞垮。

    他早有准备,回来盛京后必然会被政敌及主和派攻讦。

    “臣早有言,朱明综合国力强于我大清,纵然如今反贼李自成势盛,然而各地必有遗臣涌现,拥兵收复失地。即时一时侥幸南下,亦像蚍蜉撼大树,不可能成功。”

    “错判形势,不知天高地厚,此乃自大刚愎也。是次实乃我大清起兵以来的最大失败,直是奇耻大辱。”

    面对这些对手,多尔衮都有准备应对,不难解决。

    就是万万料不到,那位昔日韬光养晦,乃至忍气吞声的济尔哈朗带头上疏,痛陈多尔衮各种横蛮无礼之行。

    同是摄政王,对方几乎与自己齐头甚至更高,更是一直被多尔衮轻视的老头子,竟然被他阴了一刀,伤得要命,实乃奇耻大辱。

    最可怕的不是济尔哈朗,而是圣母皇太后及顺治帝。

    你说这两个人没有参与其中?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一切都来得太快!济尔哈朗才一上疏,众臣齐声附和,顺治就下旨褫夺权力,休养在府。其间禁止批阅奏摺、不准到衙署上班、不得谒见皇上。

    这算是甚么意思?明显是下马威!

    顺治帝福临才六七岁,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背后还不是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的主意?

第97章 第叄章 崇祯十七年五月#036 任性难侍() 
以女人而言,布木布泰手段高明、才能出众,连多尔衮都受其所制。

    他刚刚离开宫廷,就是与布木布泰谈话,却是甚么口风都打听不到,亦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自己估算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