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唐-第6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馇H为越王,授浙西节度使,赐号匡国军。”李璟冷冷的念出一串封赏,不再给三人加行省总督或都督衔,也不再加行营都统衔。而改封节度使,册封国王爵,并给了三人各自一个极为特色的军号。
奉国、宁国、匡国,三个军号一出,殿中重臣都不由的露出一阵了然之色。看来秦王已经对三人心中真正记恨上了,现在捧的越高。等回头就会摔的越重。秦藩早就没了节度使之号,现在一下封了三个,若是那三人心中没被欲望蒙了眼,只怕马上就能明白过来这其中真正的意思了。
念完对三人的封赏后,李璟便不再谈及三人之事。他转而对当下中原的战局做出决断:“我们平定成德、魏博、昭义、河阳、河东五镇之后,洛阳已经稳固在手,固落金汤。如今。我们的主要敌人就是杨复恭的长安朝廷。与长安朝廷决战就在眼前,虽然这是围绕着洛阳的战斗,但战役的胜利节点却是在河中的战斗。而要取得河中的决战胜利,参谋院和孤都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关中。就现在局势,田令孜的突然倒戈相向,这将使得杨复恭腹部受敌,同时老巢长安危急。如此一来,好戏连台。杨复恭的大军主力都出自关中,可现在田令孜攻入关中,这下后院起火,杨复恭的联军还如何跟我们在关东大战?”
李璟分析局势,认为眼下已经到了战役的转折之点,对峙阶段将提前结束。田令孜的突然倒戈。这将使得杨复恭的大军难以再呆在关东,他们必然得回援关中长安。这样一来,对于秦军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机遇。本来几十万兵马民夫集结关东。杨复恭就已经是把所有的本钱都拿出来了,后勤的负担极大。要是长安再丢了,那他们的联军真的会立即崩溃。联军本来就是由诸镇组成,各镇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人心涣散。现在这个朝廷,真正能控制的地盘,实际上只剩下了一个关中。河南之地,已经崩溃。而山南以南的几镇,也是摇摆不定。
这次洛阳一丢,长安朝廷必然威望大跌,田令孜的背叛,必然让朝廷最后的一点威望丢失殆尽。
张自勉说:“殿下所说,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田令孜,咱们用不了多久,也能取得中原决战胜利。但田令孜的神来一笔,却让我们提前锁定胜局。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绝不让杨复恭轻松的回到关中。我们要在关东击溃联军,让联军崩溃,散乱,然后各个击破!”
曾元裕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兵多将广,粮足械精,所据之地百姓休养生息,深得民心。现在朝廷威信早无,我们可乘胜西进,直取长安。我提议,再给杨复恭加一把火,让咱们已经渡过黄河的七位猛将,立即猛攻保大镇。同时,也请于太师出兵振武。咱们猛攻关中的四个蕃人军镇,以雷霆之势迫使四镇表明态度的脱离长安的联军,就算不能让他们现在就完全投降于我们,也得让他们真正退出长安的联军,保持中立。
“杀鸡儆猴,好!只要能让四蕃镇退出联军,必然能引发其它藩镇的不安,到时长安朝廷必然崩溃。没有了联盟,诸镇只能是一盘散沙,到时正好分个击破。”
郑从谠也认为李璟的分析高瞻远瞩,他建议开辟第三战场,轻兵西渡黄河入关中,加速杨复恭大军的崩溃离散。只要联军一散,那么秦军就能轻松的将他们一一击败了。
李璟笑说:“此正合我意,兵法云,庙算者算,得算多也。让林威盯住杨复恭,给他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首相郑从谠说:“殿下说的是。”
李璟清楚,这场战事,有多么的重要。但与此同时,他还要兼顾淮泗和福建等地。他随即下令,命林威为南征大将军,王重为南征将军,率领已经在绛州一线集结的十万秦军,正面迎对杨复恭的三十万联军。高季昌、宋希、秦宗守等随征。
李璟又下令任王彦章为征西将军,高思继、李存孝为征西副将军,率两万精锐,由龙门西渡黄河入关中,攻取保大军,以迫服党项人为终极。王檀、郭涛、郭威随征。
李璟再授于琄为征北大将军,命他率所部三万兵马北出朔州,向河套的振武和天德二镇进军。
殿中的学士执笔龙飞凤舞,快速的记录着李璟的一道道命令。
最后,李璟命令以张蕤为征东将军,刘寻为征东副将,命他二人率福建和浙东以及岭南东西二镇以及安南的兵马,还有琉球、海南二岛的水师及陆战队集结,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让他们向长江以南的浙西和宣歙边界移动,以监视二镇。若是吴越二镇的兵马,敢有异动,立即进攻二镇。虽然李璟已经向杨行密和钱镠发下封赏令,但李璟也不会吊以轻心,早做好两手准备。
他又让淮泗的赵犨也在陈兵汴河,一面是威胁牵制朱温的宣武镇兵马不得异动。二来,也是防范蔡州的秦宗权。若是这个家伙,敢向东来,那就绝不跟他客气,立即提前清算他。
一道道军令写就,盖印签名之后马上发出。
李璟环顾左右,命其余各地守将暂且不动,谨守本地。近卫兵马,则与他一同留守洛阳。他再三申明,兵马既出,就须迅若雷霆。而且强调,我们是奉天命吊民伐罪,平祸乱、安民生是我等历来所遵循,因此,军纪当要牢牢谨守。
征南征西征北征东,四征兵马,一共是二十五万精英,再加上洛阳的五万,大军三十万。他放心诸将都能各挡一面,再有赵犨等坐镇边界前线,有曾元裕、张自勉等指挥中军,李让、李良、李振等负责后勤,此战必胜。
自安史之乱起,中土之上,豪强四起,藩镇割据。天下总不能一直这样乱下去,百姓不能总在战乱中痛苦求生。总有一天,天下归一。而这一天,终于快到了。
“诸君共勉!”李璟高声说道。
李振带着长身而起,高呼:“共勉!”
众臣复诵:“共勉!”一个个豪迈有力的声音汇聚一起,振耳欲聋。
第1023章 新王朝诞生
李儇中和四年、李晔真龙元年,九月十三日。
自高仁厚突然翻脸袭破武关,兵入关中蓝田,已经过去数天。这个噩耗终于传到了河中府杨复恭的耳中,此时,大唐联军统帅,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兼左右神策军中尉兼枢密院使、宣徽院使杨复恭惊的面无人色,嘴唇不停的颤抖着,眼珠子都快瞪的掉了出来。他无法相信,也不敢相信这个刚送到的恶讯。
“蓝田,蓝田如何了?”
蓝田距离长安不百八十里,已经是长安东南最后一道门户了。蓝田一失,高仁厚就能直接进军灞上,兵临长安城下。
“陛下调了玉山营指挥使杨守信和神策都将李守节增援蓝田守将胡弘立,目前正拼死率军抵挡高仁厚,双方激战一日夜,死战不休,互相伤亡惨重。但蓝田诸将兵微将寡,只怕难以敌众。陛下急诏,让魏王立即回师关中,勤王保驾!”
杨复恭帐下义子宅外郎君之一的贾德晟连忙叫道:“魏王,此时万万不可撤兵。我等联军自关中出,如今与十万秦军对峙于此,正犹如骑虎背上也,此时岂能说退就退。此时若匆促退军,只怕我等必为秦军所趁,将死无葬身之地也。”
只是杨复恭此时方寸大乱,哪里听的进去这些。他满心里想的都是长安,若是长安失守,那么他们兄弟好不容易册立的天子就将落后田令孜之手。田令孜到时必然会废掉李晔,重新扶李儇复位。那个时候,没有了天子在手,诸镇节帅兵马,又有哪个还会听侯他的号令?当初在成都,田令孜把李儇劫持而走,他就得逃离西川,就是因为没有天子在手。他就只是一个太监而已。现在旧事就要重演,他怎能不惧。
“不行,某必须得回长安。”杨复恭苍白着脸庞,哆嗦着道。
帐下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一听这话,脸瞬间也如死灰色。他的河中镇只剩下了一个河中府几县之地而已。若是杨复恭一撤,那诸镇兵马必然也会立即撤退,剩下他一个人。要如何面对汾河对岸的十万秦军精锐?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丧家之犬,王重荣心里就惶恐而不安。
“魏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魏王若是撤军,河中再难坚守,到时秦军南下攻陕虢。西可进关中,朝廷危矣!”
只是任他如何哀求,杨复恭却如同王八吃称砣,铁了心了。而关中的其它诸镇,此时一个个哪又还有心留在这里。自出关以来,局势一日数变,眼看着秦军攻城拔寨。他们却无能为力。尤其是杨复光被俘之后,联军中根本没有一个拥有足够威信的指挥者,杨复恭统领诸军,却白白坐失了数个原本还不错的战机,一日日迁延至今,时局越发的败坏了。现在田令孜又雪上加霜的内讧杀到关中去了,再加上李璟的两路兵马也已经西进,谁还坐的住。
保大节度使东方逵这次并没有亲到河中。他假病没有出战,只派了儿子领一万老弱前来。此时他早已经接到父亲发来的急信,告诉他李璟的三个太保统一支精锐突然西来,攻势迅猛,已经横扫了丹州,正向延州进攻,正急调他返回保大。东方逵信中不单单让儿子赶回去。还吩咐他把定难、振武、天德的三万兵马,也一起说服统兵将领带回去。
“魏王,此地不可久留。关中方是我们之根本,若是关中有失。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啊。某等保大、定难、振武、天德四镇兵将皆认为,当速撤。若再耽误下去,只怕长安危矣。且如今李璟已经在洛阳占稳脚根,河东要地又俱失,我们继续坐此孤地,只怕等秦军大军陆续赶到,我们想走也走不了啊。”
“不能退,秦军有援兵,我们也有援兵。山南节帅刘巨容刚刚在襄阳大败秦军秦宗权所部,不日即将北上洛阳,那时秦军必然得分兵防守……”
“王帅,得了吧,刘巨容就算击败了秦宗权,可他们也不见得就会北上。就算北上了,可洛阳还有李璟亲自统领的五万秦藩精锐坐镇,徐宿也还有赵犨统领的数万精锐。刘巨容那几万人马,就算全军北上,也不可能突破得了李璟的防御,更别提增援我们了。”东方信连忙反驳道。
“别吵了!”杨复恭突然暴跳如雷,尖着嗓着不耐烦的大叫。“我意已决,河中不可久留。明日一早,某立即率神策军先返回长安救援。至于其它镇……”
他的话还没落下,东方信立即紧跟着道,“我等明日一早也立即驰回藩镇。”
其它藩镇诸将也都跟着说要撤军,如此一来,王重荣万般不愿意看到的场面,最后还是发生了。没有一个藩镇愿意帮助他协守河中,更不用说反攻夺回河中其它各州县了。
九月十四日清晨,杨复恭率领的三十六都神策军率先离开河中府,他们撤出营地,缓缓后撤。他们没有向来时的风凌关撤退,而是直接向西边的蒲津大桥撤退,准备直接从这里渡河回关中同州,返回长安。紧跟着他们后面的,是保大、定难、振武、天德四镇,这支数量达到四万的乌合之众,撤退时却是最为积极。此外,同华节度镇国军、邠宁节度静难军、泾原节度彰义军、陕虢节度保义军、凤翔卫国军等诸镇,则打算南下风凌关,从潼关返回关中。
一开始,联军分成两大部份撤军,还算秩序井然。但这种秩序没维持多久就被打破了。
当天中午,数骑信使驰来,向诸镇送来了更大的噩耗。
蓝田李守节、李守信等在坚守多日,血战不休之后,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蓝田被东川节帅高仁厚大军攻破,蓝田守军几乎几没。只有少部趁夜突围逃回了长安,高仁厚趁胜而进,已经屯兵灞上,兵围长安。
听到这个消息,杨复恭大惊失色之下。急忙下令神策军加快时间过桥,甚至下令抛却大部份的辎重物资,只求能早点渡河入关。可如此一来,大量的物资开始抛弃在路上,反而造成了后续部队的堵塞。
晚点时候,东方信也接到来自保大鄜州的急报,李璟的三大太保在得到后续兵马增援后。渡河兵力达到两万精锐,他们以丹州为基地,已经夺取了大半个延州,正严重威胁着麟州。虽然东方信他们这里的四万兵马都是些老弱乌合,但现在东方逵已经慌了手脚,哪怕就是四万乌合。要是能赶去,也能撑下场子。因此,他急令东方信立即赶回增援。
蒲阪上只有一座河桥,虽然这桥修的很大,但数万大军和诸多粮草等随军辎重,要通过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几支军队都想先过河,最后终于开始为了争渡而打起来。斗殴的规模越来越大,岸边的秩序也越来越混乱,最终引起了大堵塞,渡河的速度大大降低。
半数联军堵塞在黄河边的蒲阪,而李全忠等数镇兵马却已经一路到了南边的黄河岸边风凌渡。
探马将消息报回绛州征南大将军林威,听到这个消息,林威盯着沙盘打量许久,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传令下去。全军立即休息,天黑用饭,夜渡汾河!”
杨复恭的联军根本没有统一指挥,出关的时候还勉强维持着架子,等一撤军,却立即分散,混乱。他们甚至没有安排殿后的兵马。各镇兵马呼拉拉的撤离,汾河南岸的阵地,连个接防的人都没有。剩下河中镇的兵马一家留守,可阵线却早已经如一个筛子一样。处处是洞了。而此时的联军撤退两天一夜,一部份已经南下到了两百余里外的风凌关。一部份却还在浦阪,几十万兵民,拉长了在近三百里的长线上,分散成了三大部份,这样好的进攻机会,林威怎么会错过。
若是此时联军的统帅是杨复光,甚至是李全忠或者李昌言等藩镇节帅,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只可惜,杨复恭根本不知兵,而各藩镇也都急着撤回,导致了这个本来就松散的联军,撤退时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
汾河南岸,夜幕降临,柏壁河中守军校尉袁保和张伦结束一天当值,聚到帐中吃肉喝酒。一边喝酒,一面咒骂着杨复恭的撤离,长叹着河中难以坚守,大家即将完蛋,前途渺茫。酒吃到一半,锣鼓声四作,二人一惊,知道这是敌军袭击。
二人丢下酒杯,取了头盔戴上,急步走出营帐。抬头望去,只见东西两边,闪亮的汾河上,已经迅速的搭起了数架浮桥,而且在两边,还有更多的秦军工兵匠人们在赶搭着更多的浮桥。秦军的工兵很专业,他们的浮桥都是早就制作好了的,此时扛到河边,迅速的对接搭建,转眼就能搭好一座。
汾河已经搭好的浮桥上,几路秦军正骑着高头战马迅猛的踏桥越波而来,而在他们前面南岸上的几个都队的河中守军,却根本不敢迎战上前,而是如一窝蜂似的转头就向南边跑来,就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袁保不由的低声呸了一声,骂道:“闻风而逃,这他娘的胆小如鼠,成什么样子!”
可当他们往北岸抬头望去时,却马上看到了北岸一片冲天而起的火光,无数的火把汇聚而起,将河岸照的亮如白昼。这些火把汇聚成一条条的火龙,正朝着南岸,席卷而来。
二人顿时惊呆了。
“这,这是多少人马?”张伦低声问。
袁保吞了吞口水,有些艰难的回道:“起码得是万骑以上!”
“这、这!”二人都打过不少仗,不过他们以往打的都是些藩镇之间的战事,乱战、混战,以前觉得也算是大战了。可是此时一比,那不过跟小孩子胡闹一般了。上万的骑军冲击,又是在夜间,虽然看不到万马奔腾的势头,可无数的火把汇聚起来,加上那如雷的蹄声,万马嘶叫,却更加让人心跳加速,胆战心惊。
感受着上万骑战马踩踏地面传来的那种震撼,观望着无数的火把汇聚的一条条火龙,他们早已经是惊惧的面色苍白!
待缓过些心神来。二人脸上早已经没有了半分从容。他们相视对望一眼,惊叫一声,齐齐转头落荒而逃,加入到了刚刚还被他们鄙视不已的溃逃兵马之中。
秦军的前锋,是由林武所率。他一直策马站立北岸的高坡上,观看着战场上的一举一动。
眼前的一切,让他意外。惊喜。
他遵照林威的军令,率先发起夜袭,原本是准备趁联军新退,河中军还没来的及把防线上的漏洞补好的机会,试探性的进攻。若是能渡过河自然最好,就算不能。今晚也得抓住机会,狠狠的教训下河中军,给予他们惨重杀伤。
谁也想不到,此时汾河南岸还拥有多达五万的河中守军,可他们在柏壁这一线,只是一轮突袭,居然就已经迅速的渡过了汾河。踏上了南岸的土地。惊喜,大大的惊喜。
林武再也忍不住激动,拔剑前指,高呼道:“全军出击!渡河!”
战场上,军号声激昂响起,冲锋号声连绵不绝,更多的秦军终于一支支的投入战场,争渡汾河。
汾河南岸。一面迎风飘扬绣着黑色飞鹰的军旗,在冲天火光之中,猎猎作响。
随着这面军旗的飘扬,已经有一支秦军占领了南岸的一块阵地。
汾河已经渡过,再往南不远,就是一块高坡上的柏壁堡垒。这座背山临河的堡垒,是汾河南岸上的一座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