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人幽灵-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幻的题目是《第一句话》——韩松那诡异而曼妙、海妖一般的歌唱开始了。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继续翻找。在87年第六期上,有韩松的《青春的跌宕》——原来这竟是他八十年代的作品。88年第一期有《超越现实》,第三期有《天道》,这两篇都是
       网上没有的作品。 
       韩松获得过90年的银河奖,而《科学文艺》在89年更名为《奇谈》,91年才又更名为《科幻世界》,所以在那两年的《奇谈》上一定有韩松的作品。我复印了找到的几篇韩松作品后,就兴冲冲地到期刊阅览室找《奇谈》。89年以后的刊物,应该是放在这个地方。 
       但我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上明明查到收藏了《奇谈》,序列号是53410,在架子上却怎么也找不到。无奈之下,去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开始他们以为只是两本,就说可能因为没法装订成一册,处理掉了。我提醒他们这是两年的刊物,足足有十二本。最后的解释是:可能是整理的时候,弄没了。我ft!!!堂堂北大图书馆,居然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们建议我去北图看,但是我没有北图的阅览证,跑起来也麻烦。 
       看来要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求助了,或者直接问韩松要?不知行不行。 
       看八十年代的《科学文艺》有一个感想:原来封面用性感女郎的传统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不过现在因为印刷质量的提高,女郎们似乎越发性感了…… 
       韩松研究手记(二)
       2003。03。23 
       晚上继续到图书馆翻阅91年以后的《科幻世界》。 
       九十年代初比较活跃的有姜云生、韩松、何宏伟、晶静、江猎心等人。韩松拿了台湾《幻象》杂志社主办的科幻征文大赛的最高奖——“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大奖”,奖金是十万新台币(不知道换算成RMB是多少)。这引起了《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关注,在92年第五期上面全文转载了《宇宙墓碑》,附上叶言都的评论《当我们孤独地面对宇宙、墓碑》。此时的韩松,已经是《科幻世界》的重要作者之一了。 
       比较有趣的是那段时间香港的黄易,没错,就是写《寻秦记》的黄易,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不少作品。正宗科幻也不少,而在92年第二期上发《异类杀手》的时候,已经注明,这是“香港玄幻小说”…… 
       另外92年第五期上已经译介了阿西莫夫的温德尔&;#183;厄思系列的第一篇《Murder on the Moon》,不过翻译成了《月球,血溅音乐钟》。而我这次在翻译《ASIMOV ONSCIENCE FICTION》时,则直译为《月亮上的谋杀案》。好在附上了英文原名,问题应该不大。 
       顺便读了93年第四期戈德温的《冷酷的平衡》,不愧是得雨果奖的佳作,虽然我事先已经知道故事梗概,但仍不禁深深叹息命运的无常和科学规律的严酷。相比之下,韩松的戏谑式的仿作《热乎乎的方程式或者热乎乎的平衡》就是解构原作的 牡 默文字了。两篇对照起来读,极为有趣。 
       意外收获:93年第五期上有北大化学系91级学生 堂C 的作品《医生和他的合伙人》。他是不是第二个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的北大人呢?(第一个是谁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叶永烈叶老啦!)另外,后来长期从事校园科幻栏目编辑工作的顾文瑾当年也是从校园科幻出道的,她在成都树德中学念高中时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小说《轮回》。 
       意外收获之二:94年第八期上刊出了《科幻世界》刊徽征集揭晓的文章。中标者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一名学生。而在十名入围奖获得者中,竟赫然出现了“贺敬书 重庆市石桥铺外国语学校高一”的字样。贺敬书,当年我在外语学校念书的时候还曾经听说过这个师兄的名字,没想到竟在这里“故人重逢”,有点让人感慨。 
       韩松1992年赴英国学习,后回国进入新华社工作,此间发表作品并不多。95年第二期发表的《没有答案的航程》是其成名作——但这几年也就这篇与读者见面。另外95年第十二期有一个人用“小青”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作品,但这人并不是韩松。 
       最近发行的《群星,我的归宿》的封面原来是96年第一期封面使用过的科幻画《飞向太空》。 
       赵海虹96年得校园科幻奖的时候,用的笔名是“赵钗”。有意思。 
       陈楸帆,也就是KENZO,《诱饵》发表在97年第一期上……这次找到的合订本完整无缺。 
       今天在图书馆没有找到《科幻世界》99年到01年的合订本,不会又弄丢了吧? 
       在世纪初的几年里,韩松的创作非常旺盛,可谓佳作频出,但发表在《科幻世界》上与读者见面的却不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的声誉靠《没有答案的航程》《深渊》《收音机时代》《红色海洋》(笔名林圊)《看的恐惧》《天下之水》《 赞寺的转经筒》和收录在各种选集中的《逃出忧山》《春到梁山》《长城》以及长篇小说《2066年之西行漫记》建立起来的。然而,这远不是韩松创作的全部。 
       韩松研究手记(三)
       2003。03。24 
       继续翻杂志。学术界和民众中的多数目前还认为科幻是不入流的东西,这自然也影响到北大图书馆对《科幻世界》的态度。继前天找不到《奇谈》之后,今天我又找不到《科幻世界》99年合订本和00、01两个下半年的合订本。 
       于是我去问图书馆工作人员: 
       “我要找的杂志没有,但是电脑上明明查到的……” 
       “什么杂志?” 
       “《科幻世界》。” 
       “哦,那个杂志啊,”她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气,“这种消遣的东西,我们经常没有装订……” 
       “不仅仅是消遣的东西,”我怒道,“我正在做论文,这是我要查的资料。” 
       “你是……”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 
       “那你去419室看看吧,那里可能有。” 
       这倒是有可能。现在《科幻世界》好歹被收进了新馆的期刊阅览室,前几年有好些《科幻世界》的合订本被扔在报刊阅览室419,灰尘厚厚。那里可能还有几本。我于是到419看,果然找到了99年的2到12期,不过上面并没有韩松的作品。不过幸好,近几年的《科幻世界》协会图书室都有收藏,可以到那里去查。 
       在《科幻世界》01年第四期上发现了“林圊”写的《水栖人》,一看就知道,又是韩松长篇小说《红色海洋》中的一部分。 
       中午到协会图书室查过刊。廖丁哲不在,李昊让我到阳台上去找。那两口书箱真是脏得可以,箱里箱外满是灰尘,咳咳……99年第一期,不出意料没有韩松的小说——整个99年他都没有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00年第八期上发了《海下的山峦》(在韩松网站上是《海底的山峦》),我记错了,还以为没发过呢。但是,糟糕的事情出现了:01年第十期《科幻世界》协会图书室没有,而恰恰是那本登了韩松的《红色海洋》!看来得向杂志社或者韩松本人要了。在图书室找到一本新华出版社98年出的《宇宙墓碑》,是韩松较早的一本作品集,里面收的小说有一些没有上网——意料之中。拎着书回寝室了。 
       晚上在图书馆又查了一下。《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和《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都有,但真不知有没有时间看。最近要忙乎的事情真不少:协会的常规活动、会刊的制作、会徽的设计、筹建北京高校科幻联合会、起草承办《电脑商情报》IT宣传活动的报告,下午又从准导师那里接了一个录入、整理钱钟书《林纾的翻译》的任务,啊啊真忙……
       想来想去,那些科普、社会研究性质的可以不看,但是《想象力宣言》一定要读,韩松在书中阐述了他的创作理念。韩松主编的科幻小说年选(韩松对每篇小说都进行了评点)和一些散见于报刊网络的韩松访谈录也必须搜集、阅读。 
       只能是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了。 
       韩松研究手记(四) 
       2004。03。26 
       《韩松研究手记》发给吴岩老师看了一下。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并说中国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大文学意义上还是低估了韩松(我也这么看),勉励我要把论文做开做好。吴老师还发邮件告诉我韩松的E…mail,我很感激。最近因为资料有限,也因为研究的需要,是要想办法和韩松本人建立联系了。 
       看来那天的一番质问起了效果,00、01两个下半年的《科幻世界》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又出现在书架上了。这下就不必为《红色海洋》伤脑筋了。只要请杂志社那边把发在《奇谈》上的韩松作品复制给我,至少在《科幻世界》上发的韩松作品算是搜集全了。 
       晚上在网上查了一下图书馆没有的那几本韩松作品,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在未来世界的日子里》都是长篇科幻小说!我都当成是科普作品了,显然,两部长篇使得韩松的创作实绩大为提高。而且据师博的文章看来,至少《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是一部很有水准的小说。文学研究真是必须脚踏实地,所以我必须读这两部小说。韩松年表的整理工作一直弄到凌晨三点,这么慢的原因是韩松作品很丰富,为了追求年表的尽量准确就要慢工出细活,这样把年表寄给韩松请他修改充实的时候他会比较乐
       韩松研究手记(五)作者:frankfire
       2004。03。27 
       一觉醒来,已经将近十点。赶紧到图书馆,星期六阅览室只开半天,路上吃了两只香蕉权充早饭。匆匆把91年到03年的《科幻世界》目录浏览了一遍,与韩松有关的文字除了他的小说外并不多。复印了姚海军撰文的《边界的破坏者——韩松》《韩松访谈》,这两篇文章非常重要,前者反映了姚海军对韩松科幻创作历程的熟稔,他进行的一些分析相当有价值,后者是典型的作家创作谈,对于韩松这种文风比较隐晦的作家,他自己的想法对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材料——《韩松访谈》中可以看到韩松的创作观,消解了我的不少疑惑。吴岩老师在“幻想的边疆”里面零星谈到的对韩松的看法也很有启发性,我准备下次直接录入到电脑里。 
       中午在自习室里读完了《2066年之西行漫记》,初步感觉是这是一部蕴涵了相当多的哲理化思考的小说,形式上则采用一种经典模式:成长小说。但因为是断断续续读完,再 加上文风是一贯的诡异多释,所以没完全看懂,要再读一遍。 
       韩松研究手记(六)作者:frankfire
       2004。4。6 
       最近事务繁多,研究工作停了下来,只是把韩松和别人合写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看了一遍。另外我发信问候韩松并把我整理出的韩松年表发给他之后,韩松回了信。他的 信很简短,但是显得挺高兴。有中文系的学生愿意认真地研究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个作家 感到高兴是很自然的——反过来我也应该把研究做好。他谦虚了一下,说“我那些东东,怎么经得起研究呢”。对我整理的年表,他进行了一些更正,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并 说我整理的比他所记得的还要清楚,有些作品又放在北京了,以后想起来再和我联系。 
       韩松的作品诡异而多释,有时我在面对他的作品的时候头脑并不能保持清晰,会产生 困惑的感觉。是那样一种感觉:就像在重庆的浓雾中依稀看见前面有几个美女在 虫虫面?,却看不清她们的绰约风姿。最近上当代文学经典文本分析课时,正好讲到苏童的《罂粟 之家》。我本来觉得那主要是个精致诱人的故事,但是陈晓明老师进行了很多理论分析, “看出”的意义之丰富,让人瞠目结舌。于是我想,苏童和韩松的文风颇为相似,既然苏 童的作品可以揭示出这么多东西,那韩松的作品同样可以。于是,下课后我跟老师说了一 下,就说自己毕业论文在研究一个作家,这个作家的风格和苏童很像,老师能不能帮我看 看他的小说,看您能看出什么东西,我参考一下,云云。陈老师答应了——这是典型的理 论派老师,他对文本的感受力很强,当对韩松作品有不少发见。 
       韩松研究手记(八)
       2004。4。21
       昨天终于动笔,晚上写了近两千字,即论文第一部分:韩松科幻创作概述。天气很凉快,我的头脑也比较清醒,但是写的时候有点没精打采,不知道怎么回事,叙述、表达都有些吃力,难道写了篇小说就把自己给透支了?不过在图书馆闭馆之前,终于坚持把这部分完成了。
       事实证明坚持写完一节是正确的。回寝室后和一个已经完成论文的中文系同学交流了一下,她说刚开始可能没状态,慢慢会入港的,写论文比较像作八股,虽然不那么死板,但是“起”那一下总不会太激动人心。她前段写论文时一天也就写一千多字,而且控制着自己不要加快速度(她的水平我是知道的,要快起来一天五千也不在话下),因为写快了脑子容易变得不清醒,凭着直觉一口气往下写,冒出些比较偏颇的观点。她这么一说,我就心安了一点。
       概述部分看似好写,但要能比较准确、清晰地勾勒出这个作家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分期,并点出一些重要作品,下笔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今天天气依然很好,晴朗而凉爽,我把昨晚的成果细细看了一遍,做了一些改动,这才基本上满意了。
       写后面的部分需要先对韩松作品进行一个粗略的分类。……我停下来,先读一下《红色海洋》。文学作品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会有许多版本,看韩松作品就会不断感受到这一点。韩松给我的《深渊》手稿和在《科幻世界》发表时一样,都使用的第一人称,把人类对于海洋之神秘的体验表达得十分真实生动;而在网站上的版本使用第三人称,效果就差了不少。……然而,我知道《红色海洋》一时不能出版的原因了。
       下午被朋友拉去和法国人练习法语口语,晚上近八点才回到图书馆。后面的部分都是对韩松创作具体特点的分析了,前一段时间浏览作品的印象有些淡了,现在需要重读、细读,把握一些关键的地方;在这之前要做的,是对韩松作品进行分类。因为作品的特点有交叉,所以这项工作也花了一点时间。从明天开始,边读边写,从作品中挖掘。
       韩松研究手记(九)
       2004。4。24
       前几天把韩松的几篇作品和我的论文大纲给毕业论文导师孔庆东老师看了。孔老师看后,回信道:
       “发来的东西都看过了。我相信你会写出一篇很不错的论文。我有一些想法,一是要防止评价过高,最好多谈特点,少加赞誉。特别是语言,我觉得似乎没有你感觉的那么好。二是顺序,我建议你是否先谈语言,最后谈寓言和预言,把重要的东西放在后面。三是男人的欲望部分,要注意扎实,要结合作品实际情况,不要为了说得圆而委屈了作品。好,你写吧。”
       孔老师给我泼了一杯凉水,对,一杯凉水。应该说孔老师的意见很中肯,富有建设性,我所设想的论文结构确实有些问题。但是韩松的语言,一直是我和诸葛津津乐道的,为什么孔老师感觉平平呢?
       这里存在很多可能性:
       A。孔老师所读过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大师作品很多,韩松的语言比起大师的语言尚有差距,而我的感觉很好有孤陋寡闻之嫌;
       B。作为科幻小说,韩松作品的文字有其特异性,孔老师对科幻不熟悉,所以体会也不深;
       C。我选择给孔老师读的篇目不足以体现韩松作品在语言上的最高水平(我选的篇目是《宇宙墓碑》《收音机时代》《地铁惊变》《我的祖国不做梦》《春到梁山》《没有答案的航程》,实际韩松作品中语言魅力最佳我觉得是《春到梁山》《柔术》《回到未来》和《劫》,后两篇因为没有电子文本所以没发给孔老师)
       ……
       好,那么就从语言入手,把对韩松作品语言艺术的研究作为论文的第二部分。不过要动笔又觉得头脑中的思路还不太清晰,材料不够。难怪,前一段时间看作品都是浏览,是要对韩松整个的创作有一个全面认识,以便得出论文总的思路,但具体分析某些特点,还需要文本细读。
       虽然时间在一点一点过去,但必须把韩松的重要短篇作品都进行细读,从中寻找材料。我开始读《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