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停战协议中没有把东北列入;继而,国方以主权为由要苏军移交。同时,美军助蒋介石连续运兵。现时人们看到,美蒋早有预谋。因为就在马歇尔抵华后的第三天,即1945年12月22日,美军就开始把杜聿明部队运送至东北。而且在此之前,东北并无国军,却有*。此举尤其显出,美国不仅以海空的能力帮助国民党从速进驻该区沿海城市,并从旁循外交向苏施压配合蒋介石用条约要苏军尽早移防。尤其再三强调,不得让*占。因为当年苏联与蒋方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同意把东北在大战后交还中国,以换取外蒙独立及其它别的利益。一方面是美军随同国军登陆,另方面是苏联不愿与美冲突,斯大林遂作出让步,自言*军力太弱。从3月起,苏联果然要*全避开苏军在东北的各处驻地,随而逐一将其所占城市及主要交通线移交国军,并于5月全部撤退回国。于是在东北的*便只得散布在外围。但是由于东北不属停战范围,国共双方军队已不断在开战。

  另一方面,在重庆进行的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31日闭幕。参加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三十八人,计有国民党八人、共产党七人、中国青年党五人、中国*同盟九人、无党派人士九人。从他们政治立场说,大致可分为左、中、右三派。左以共产党为代表,以工农或无产阶级利益为使命;右以国民党为代表,以大地主及大资产阶级利益为重心;中间派则比较复杂,但主要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冀期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会议全程二十二天,通过五项决议。其中以改组重庆国民政府为联合建国关键。以召开国民大会为过渡至联合政府的开端,全国各阶层及职业代表将由原有的一千二百人再增加八百五十人,从而打破国民党多数操纵的局面。另外规定在召开国民大会及未来宪法的通过前,必须让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府工作。

  这些结果公报之后,各界为此举行庆祝。在2月10日重庆会场上,主持人郭沫若及李公朴等60人被殴伤。同月21日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也曾被人进袭,打伤共方人员。22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及中国*同盟「*报」均遭暴徒登门捣毁。同时,重庆及部份大城市有*及反苏的*。3月中旬,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后公开否定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议案。国共关系转趋恶化。

  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5月底北平「解放报」社被封。在国际间,美、英两国政府相继公开表态*。在中国内,蒋介石获美军协助,已经调兵五十万至东北,先后占驻山海关、锦州等军事要塞,迫向沈阳、长春、及哈尔滨。在苏军撤退后,*红军放弃长春铁路沿线,改而退守北满及东满根据地。这亦*所谓「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东北初战时期。这阶段其兵力据称三十六万。

  但在关内,亦即华北、华中地带,战情紧张。蒋介石采个别包围战略,发兵进迫各个红区前线。至6月底,国军部署,在华东解放区已围兵多达46万3千人;中原解放区围兵21万7千人;晋冀鲁豫解放区围兵24万9千人;晋察冀解放区围兵16万2千人;陕甘宁解放区亦围兵15万5千人;又广东游击区及海南岛围兵7万5千人。

  一般认为,国共内战真正爆发是以国军于1946年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继而,于7月13日亦进攻华东解放区;8月以后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等地。

  8月10日,美国特使马歇尔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同发表声明,正式宣告美国「调处」国共内战失败。

  11月4日,蒋介石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协议」(即「中美商约」)。*斥为「卖国」协定。(翌年2月1日*再声明,对它不予承认。)

  与此同时,在国共内战爆发后的第四个月,当几百万国*忙于互拼生死,南京国民政府在11月15日开始举行了以国民党代表占绝大多数的「国民大会」。唯是,尚是大会进行期间,*代表周恩来于12月16日在中外记者的面前,重申是次国民大会违反政治协商决议,随即于19日率代表团15人飞返延安。不过,尽管共产党及中国*联盟公开抵制,拒绝参加,这次国民大会却于结束前通过了「*宪法」,并于翌年1月1日公布生效。在国民党史上,这被誉为从训政到宪政的圆满过渡。

  12月18日美国总统发表对华政策,改称完全支持国民党的国民政府。三个星期后马歇尔被召返回美国。

  这也就是美国遣特使介入调处国共纠纷的始末。其最大变化是,之前国军在东北无一兵一卒,之后国军共有驻兵逾五十万;苏联红军撤走,*退离城市。不少史家以为,是由于苏联出兵协助,*才轻易赢取东北。历史的实况是,它有一个转折。赢是赢了,但却何曾轻易?至少当年苏联红军是按条约把东北移交给国民党军队的。

第4章,第7节:三大战役,扭转乾坤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4章,第7节:三大战役,扭转乾坤

  第4章,第7节:

  三大战役,扭转乾坤

  国共内战再起,在*历史上又称「解放战争」,前后历时四年。从军事上看,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大致包括:前段,是国军以压倒性军力优势全面出击,占城据地,追讨*;中段,是国共双方军力转折期,*先由被动防御变主动进攻,再由军力劣势到化弱为强。最突出是,进军大别山,三战定江北,直迫长江;后段,是*以百万雄师,全线南渡,占南京取上海,解放大陆。

  史家一般咸认,这场国共内战,或称解放战争,又被称作为「第二次国共战争」(以别于第一次战争),是以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于1946年6月26日先发动围攻*红区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程三阶段,是这样:

  先讲内战第一阶段,由1946年7月至1948年6月,国民党意图以庞大军力全面出击攻打共产党。不分南北西东,分别包围进攻。共方采取防御的运动战,宁愿放弃城镇地盘,但要保存战斗实力。所以,*表面上常失利,但借机会在转移中部署反攻。这是「防御转移」期。

  在这阶段,国军以攻占重要的*红区地盘为主,*则是宁愿弃城失地,务要在转移中保持实力,然后,设法集中优厚军力,伺机围歼对方追兵。因此,所谓防御转移,实则在运动作战中,除自卫应战,又迂回反击。

  例如,*中原红区根据地被围攻之后,*采取所谓「中原突围」应敌。其实就是放弃原有的根据地,分兵几路转移,诱敌四散追搜。其结果是,中原红区主力由李先念、郑位三率领,向西突围移至鄂豫陕边界上,靠近延安,另建基地。王震独自率一小部,横越四省,抵达陕甘宁区外围。此外,曾有一小部向东,入苏皖区根据地;一小部至陕南,一小部至鄂西,一小部留原地,各自游击作战。这样,除依然保存实力外,还能继续牵制国军。在东北的红军,则由*与罗荣桓率领发展北满与南满。

  史载,在最初四个月,各地红区弃失城镇共一百零五座,但却歼灭国军二十九万余人,缴获对方武器无数,从而加强队伍装备。又由于国军占据了地方,需要分出大部军力驻守;出击力量,逐步减弱。又四个月,*又再丢失城镇八十七座,后又收复城镇八十七座,战况在运动中出现新转化。自1947年2月起,国军由全面出击突改为重点进攻,集中军力,只攻两地区:一是延安;二是山东。

  包围陕甘宁区的胡宗南部,有国军二十三万,从南、西、北三面并进。3月19日毛泽东选择从延安撤出,但仍率领*中央,转入陕北高原,继续指挥作战。同时,下令彭德怀领西北红军对胡宗南国军进行阻击,诱敌深入,以小制多;使出所谓「磨菰」战术,竟拖住了围攻主力。至于山东方面,国军由顾祝同领大军六十万,因应付游击战,正面齐头并进,反被栗裕用主力战,在孟良崮战役挫败。又据有关资料,国共双方军力经过一年战斗,出现此消彼长。原先在1946年7月时,国方有四百三十万,共方仅一百二十万;但是至1947年6月初,国方军力已跌至三百七十三万,共方则增至一百九十五万。由此可见,*迅速增长,国军逐渐减缩。接着,毛泽东发出新的出击策略。于是国共双方遂进入另一段「战略相持」的新对抗。

  内战第二阶段,由1947年7月至1949年3月,共产党开始以有限军力发动反攻并扭转弱势。其战略是,多处牵制国军,着手先取东北。国军因抢占大城市,防线长,分薄兵力,反而由主动变被动。整个过程就是,*遣军强渡黄河,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史上,就是「刘邓进军大别山」,继而策动「三大战役」,夺东北、华北。随而,乾坤扭转,军力超前。这是「化弱为强」期。

  在这阶段,*反守为攻,冒险挺进敌后。用毛泽东的解释是,把防御圈由内线打到外线去,把决战场自红区带进了白区。这是「决心不要后方」,采取「长驱直入,插敌心脏」策略;亦即采用「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以乡村包围城市,再夺取城市」战术。毛泽东的全局部署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解放东北」。即是,以刘邓率所部渡黄河,进大别山为主力;随以陈毅、栗裕率华东野战军为左翼;再以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进豫西为右翼。这三支军随后分别在黄河至长江之间发展乡村包围城市部署。两翼则是,以陕北军攻榆林,以山东军攻胶东,务使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沿海这大片幅员变作国共对峙战场。其作用是牵制关内国军,使其忙于应战,无暇另抽兵力,出援关外抵挡*攻势。

  事实果然,*这些进攻,迫国军取守势。蒋介石最初下令采全面防御,继而改为重点防御;并以卫立煌掌东北、傅作义掌华北、刘峙掌华东、白崇禧掌华中,分别担任该区「剿总」司令。*亦抓重点围攻。1948年4月,*夺回延安;5月,毛泽东率*中央及红军总部迁至河北西柏坡,又红军已易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从9月16日至24日晚,*更发起并夺取了济南的战役,又这一役被比喻为*扭转内战全局「三大战役」的序幕。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五十二天,*东北野战军在*、罗荣桓率领下,先攻下锦州,继取长春、沈阳及营口,共歼国军四十七万。国军关外精锐廖耀湘部全军被歼,仅司令卫立煌乘飞机逃出,*宣告东北全境解放,国*力消长骤起变化。史载,东北败后,国军总兵力急下降至二百九十万,而*则跃升至三百万。又,自这一年11月起,*把解放军统一整编,成立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个野战军。1949年初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以彭德怀、刘伯承与*、陈毅、*与罗荣桓为司令及政委。

  二、「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五天,共歼国军五十五万五千人。此役以刘伯承、*、陈毅、栗裕、谭震林组成军前委,统筹华东、中原两支野战军,最关键是攻取徐州,国军将领黄百韬战败后自杀、*先俘黄维,再俘副司令杜聿明。另外,刘峙与胡琏则逃脱。*至此控制长江以北。

  三、「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五十六天,歼灭和改编国军五十二万人。这一役是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南下作战。其经过是,困张家口至塘沽长达八百里的国军重要据点,围而不攻。1949年1月15日先占天津;31日,降傅作义,取北平。

  于是,经此三役,长江以北尽归*。国共双方军力差距扩大,*近四百万,国军减少至一百五十万。此际国民党退败中再起内斗,蒋介石下野安排遁台湾,李宗仁接位与*和谈。由2月至4月,决议达成,又拒签署。毛泽东与朱德遂于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至此,内战进入第三阶段,大致由1949年4月至1950年5月,国共双方陈兵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最后决战。接着百万雄师南渡,势如破竹。

  在这阶段,*4月23日虽占取南京,但,国民党已先迁都至广州,继迁都重庆、续迁成都;*24 日北取太原;5月,西取西安;又南取杭州、武汉三镇、南昌、上海;6月取崇明岛,继从美军收回青岛;8月长沙,福州;9月绥远、新疆解放;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4日广州解放;11月贵阳、桂林、重庆解放;12月7日国民党宣布国民政府迁台北;同月昆明、康定、成都先后解放。至1950年4月,海南岛全解放。这就是史学上*「解放全国」巩固期。随因美国再度插手,并派遣第七军舰巡戈于台湾海峡,这场「解放全国」内战至此受到第三者阻碍。

  所以,从理论讲,国共两党这场决战,依然算是功亏一篑。*虽从此统治中国大陆,但国民党却尚能偏处台湾。至今台湾仍是中国一个省,国民政府尚在台北延续。过去双方军事上的较量,无疑曾是当年胜负关键。尤应指出,还有其它原因。又经济的崩溃,是最为突出的。

第4章,第8节:金圆化纸,江山变红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4章,第8节:金圆化纸,江山变红

  第4章,第8节: 

  金圆化纸,江山变红

  中国人对历代政治兴亡,有句老话:「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几千年来,历史彷佛都曾如此。足见,天下得失,政权盛衰,也不全因武力。国共输赢亦算一例。

  当双方内战进到接近最后期,国民党之所以如此迅速崩溃,主要还因为是失去大陆民心。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大关键,是因为经济的失控,是因为金圆卷贬值。这全是由于掌权者的失策与*造成。这又归因于决策者的私心和短视所致。当年国共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亦作富贫之斗。在任何的国家社会,贫富难免走向对立。但,最终左右胜负的却往往是中间多数。那是爱沉默、不欲惹事的多数,亦是尚能活、得过且过的多数。所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也因为以上的原因,社会的秩序和运作得以依然继续,维持着某类生活形态的平衡。只是,当这批人忽逢剧变,失去所傍,无以为生,就会随流倒向加入另外一边。这样,社会立时起变化,较量随显出胜负。当年金圆卷的迅速贬值使中间大多数人民破产,贫者忽暴增,富者更殊少,这一整体变化顿使国民党的失败成必然的趋势。

  中国现代革命时期,多着眼于军事较量,争雄角逐,养兵为最。军阀时,固然如此;国共间,情形相似。也许唯一不同就是,据说,*红军曾经亦农亦兵。这不单只因而与民打成一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征粮赋税。国民党就因为长期养了大批军队,这方面的开支,越到后来,越更高昂。既一方面要逐步加重人民的负担,又另方面变成施政者的严峻课题。为解决这困难,曾推出金圆卷。

  史载,国民党的国民政府是于1948年8月以改革币制为由发行金圆卷,取代原本全国惯用法币,定为今后唯一合法币值;并且同时颁令,在全国范围内,任何个人及工商业团体均必须在规定日期内把法币、黄金与外币全部兑换为金圆卷。否则,将被视为违法,搜获后定充公。基于这一法律规定,多数人也就此照办,全换上金圆卷。

  问题就发生在金圆卷贬值上。原先,在发行金圆卷之前,国民政府曾经公布,这次金圆卷的发行,是以国库存黄金、白银、外币为基础,总额限在二十亿内。自1948年8月19日起由中央银行专责发行,规定以一比三百万的兑换率收兑已往通行法币。同时,限期收兑全国人民及工商业所存私有金银外币,限期登记管理人民及工商业存放外国外汇资产,并将全国物价锁定在同一日的水平上。但是只过了三个月,政府打破两条规定:一、金圆卷发行量超过所定二十亿,二、11月1日宣布取消市面的限价。

  其实这是通货膨胀又再濒临失控先兆。那是由于单从改革币制发行,没能根本解决政府财政赤字。究其导因,源于政府入不敷出;最大开支,全为应付庞大军费。由于内战,一方面已造成国统区面积渐缩小,故其所收得赋税亦相对急速下降。另方面为求加印金圆卷支付急需,使币值从而失去了它基本的功能,迅速下跌,物价随着开始狂涨。然后,金圆卷的币值自此江河日下。当国民政府为缓和颓势,突开始准许以金圆券兑换成金银外币时,全国各地立即出现数以十万计的抢兑人潮。由于政令的反复,更使其金融混乱。至1948年12月,金圆卷已发行至八十亿;到1949年1月,竟突破二百亿。再到5月,发行量六十八万亿。至1949年6月,更增至一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