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隋好驸马-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握了杨广的心情,萧铣拿捏着分寸说道:“臣不敢。臣属下僚佐也多是急于国事,怕完不成了反而误国,一时举止失措。至于漕粮不足额的事儿,实在是因为提前不知道程途,少算了路上损耗。后来臣马上又另让他人补运,总归没有耽误朝廷要的数额。给骁果军等诸军的数十万套棉衣军服,吴郡百姓也都勤勉劳作,都赶制出来了送交军前。”

    “这么紧张做什么!朕知你勤勉,此前两年,都已经自称孩儿了,怎得今年又开始称臣?被你姑姑听到了,又要以为朕如何不待见你了。恰才所言,不过是让你不要埋怨樊子盖,朕知道他的臭脾气,不过这个当口,没有樊子盖这样又臭又硬的脾气在那里什么情面都不认的话,百万大军的军需如何备办得齐整?大军出征之后,朕自然会寻个时机把他从涿郡留守的位置上撤下来的,让他回京专心当民部尚书。”

    “臣之所以称臣,乃是明志:身在其位,纵然君命朝令夕改,也唯有先尽人事。然则这些年……江东百姓也已经苦不堪言,若是陛下来年再有征发无度,臣固然要忠于君命,却不敢再身居此位以虐民了。”

    “大胆!萧铣啊萧铣,你真是一点都不让朕省心呐,稍微给你点和颜悦色,又要来撩拨朕。你以为你娶了朕的爱女,朕就一直任从你卖弄耿介?你们老萧家都是一个臭样!你那八叔,都曲笔了朕多少道诏旨了。你们当朕不知道天下百姓疾苦么?要给尔等卖弄忠义的机会?江东赋税徭役几何,朕会不知道?比山东河北如何?至少轻了一半!如今山东河北有了盗贼,江淮荆楚多为国分担一些,便这般叫苦,难道是忠君之民所为。”

    “臣正是因为知道江东尚未有盗贼蜂起,才如此劝谏父皇。若是真到了如齐鲁青冀一般无二时,那便晚了。”

    杨广的脸色更加阴冷了,刚才的好心情被萧铣破坏无存,但是一看就是陷入了一种危险而冷静地沉思,想知道萧铣触怒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道,江南各郡真的也被长途运粮到涿郡的徭役给逼得人心浮动了?不可能,江南素来富庶,民间一两年余粮积贮还是有的,而且还有世家大族庄园支撑治下民户生计。纵然这一年再苦,也可以靠接济渡过,朕讨伐高句丽,最多一年也就克尽全功了,如何会真的逼反百姓?难道百姓就如此无知?为朕咬牙忍一两年都不行?”

    杨广和萧铣在这个问题上,最大的认识差异,就是看不清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之战的成败。如果朝廷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就可以全胜,或许山东河北依然会继续大乱,但是终究可以控制住,不会再往两淮和江南蔓延。可问题是历史上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大败,次年还要再变本加厉搜刮筹备军需和强征府兵,那天下也就彻底糜烂了。

    萧铣不知道他的出现,能不能帮助杨广一遍过关干掉高句丽——至今为止,因为他的外戚身份,因为此前朝廷在军事行动上无论对突厥还是吐谷浑,还是历次平叛战争,都是很顺利的,萧铣并没有插手军权的可能性。至今为止,他能够为杨广布局的,也就是钱粮军需方面,萧铣自己的官声名望,也都局限在这些领域。如果有朝一日萧铣能够在军中打破一个突破口,那么他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次朝廷大军遇到明显挫败、发生大洗牌的契机。

    如果一直打顺风仗,萧铣做官年份再多也只能继续在文官系统里厮混,就和他八叔一样,官位比他高这么多,朝廷旨意上呈下达表章预批都需要内史省参与,但是萧瑀这个内史侍郎就永远是内史侍郎,不可能有兵权。

    杨广想不明白萧铣的动机,或者说他潜意识里根本不愿意去想到“如果讨伐高句丽失败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所以他决定不去想了。

    “爱卿这是想要触怒朕,好让你脱身离开郡守这个官职咯?是想在天下晏然的时候,留下一个治民能吏的好名声,一旦百姓有困苦便要退缩之人咯?好,原本朕还打算让你担任右武卫来护儿的行军监军,拔擢你到从三品下,让你继续兼着吴郡郡守。现在看来,你只配给来护儿当个行军司马。吴郡郡守既然你看不上,朕自会让愿意‘搜刮’之人帮你干了这个恶名之事!不过,等到朕讨伐高句丽得胜归来之后,再想要回吴郡郡守这个官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朕自然要用官爵赏赐那些为了能够忠君办事,不惜有损本身名望的臣子。似尔等爱惜羽毛胜于忠君之辈,如何配得重用。”

    来护儿即将被任命为登莱、淮海行军总管,统帅朝廷的二十万水师,所以这个行军司马的官职,倒也不是配给“有武卫大将军”的行军司马,而是配给行军总管的行军司马。如此,行军总管是正三品的高衔,这个司马的品阶相应也有正五品上。不过比如今萧铣的吴郡郡守官职已经是降级了,比驸马都尉的本官头衔倒是平级。

    讨骂讨罚成功的萧铣却心中丝毫也不恼怒,反而有一种跳出是非的豁然开朗之感。

    如果杨广第一次讨伐高句丽就大胜了,那么隋朝在他萧铣有生之年应该是不会亡国了。既然如此,他已经是当朝驸马了,做个富贵闲人又如何?官位高低,还那么有价值吗?

    如果杨广讨伐高句丽失败了,甚至需要失败两次。那么隋朝存亡的大方向应该就不会改变。如此一来,他现在爱惜羽毛丢掉的吴郡郡守,最多也就是放在某一个可怜虫手上寄存一两年而已。一两年后,应该就是淮南杜伏威起兵的差不多同一时间,江南也会变乱,那个当口,身为第一批激起了民变的地方官员,有多少人会掉脑袋?自己到时候再回来接手那些被砍了的地方官的摊子也不迟。

    在乱世中,百姓和地方世家那里的名望印象,比朝廷给的官职更重要。如今,已经到了应该爱惜羽毛的年代。

第三十九章 从军行

    萧铣被杨广降了官职的消息,在宫中自然是很快传开了,毕竟萧铣如今的官位虽然不高、资历也不深,但是“当朝唯一驸马”的皇亲国戚身份,终究是很吸引眼球的。

    萧皇后就是第一个颇为不淡定的代表,听说了消息之后,当天晚上就召萧铣入宫相见,其间自然是不可能只叙姑侄亲情;而且不但召见了萧铣,萧皇后还把做内史侍郎的幼弟萧瑀也找来,想一起劝说萧铣给杨广认错,盼望杨广收回成命。

    最后还是萧铣百般安慰了萧皇后,说今日被降了官阶调任它处并非纯是杨广的责罚,也有他自找的因素在其中,无非是为了爱惜羽毛,不参合到一些搜刮百姓的脏活中去而已。听了萧铣的解释,萧皇后明白他并没有真的如何触怒杨广,那么只要亲情还在,官位高低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件事情也就算揭过了。

    倒是萧瑀听了萧铣的论调之后,反而大生知己之感,对这个曾经做过自己一阵子学生的侄儿颇为赞赏。

    “大丈夫有所为有不为,见天子遭人蒙蔽,便当挺身直言,纵然见黜,也在所不惜。唯有不在其位,方能免去己身之责。”

    这番话,就是事后萧瑀训诫、勉励萧铣的。还夸赞萧铣是萧家晚辈后进之中心志最为坚忍之人,要自己尚在幼龄的儿子萧锐,以及亡兄萧琮的遗孤萧铉、六哥的儿子萧钜、萧钧等昆弟都学习萧铣为楷模。

    萧瑀的儿子萧锐还小,历史上娶了李世民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是唐朝的驸马。而如今李世民都才十几岁的小正太而已,萧锐自然更是幼童状态,想来如果隋朝的寿命不明显延长的话,萧锐是不可能赶得上在大隋仕官的了。

    而萧铉、萧钜、萧钧三兄弟里头,萧铉最大,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了,原本也是在朝中担任散官。但是自从大业三年他父亲、前西梁末帝萧琮死了之后,他这一脉被杨广忌惮的枷锁似乎也松懈了;后来河南腹地出了盗贼之后,萧铉得了襄城郡通守的职务,到外地上任去了。襄城就是古代的许昌、颍川之地,也是汴洛要害。

    萧钜、萧钧二人在仁寿年间都还没成年,自然没有官职。萧钜比萧铣还小六岁,今年刚刚及冠,在朝中担任太子内率的侍卫官职,属于官品不低权力很小的清贵闲职,现如今东宫虚位、杨昭死了两年多杨广都没新立太子,所以东宫各率的武官就更是权势尴尬了;萧钧才十七岁,也是处境相若。他们的父亲萧珣虽然还健在,不过已经年过五十,空留了一个爵位后早早退养在家——对于老一辈的、在西梁亡国之前就已经担任过要职的西梁宗室,杨广还是要防范一辈子,一直防到死的。

    除了萧氏家族之外,对萧铣被杨广降职反应第二敏感的,反而是宇文述一阀。宇文述如今已经总掌朝廷兵权调度,此先对于杨广委任萧铣作为来护儿的行军监军还是颇为忌惮的——宇文阀这几年算是已经绑在了齐王杨暕的战车上了,而齐王素不善萧铣,宇文述和宇文化及父子在有可能不着行迹、不留把柄的情况下自然要尽可能阻击萧铣介入兵权。

    而此前这些年萧铣看上去始终对军事不感兴趣,才让双方相安无事。现在杨广的折腾性子一拍脑门就要因为萧铣熟悉海路便派给来护儿监军,宇文述自然要反对。

    但是,幸好萧铣触怒杨广被降职一事适时地发生了,宇文述一看萧铣好歹是从正四品降到了正五品,而且也没资格按照原来的计划担任监军,只是担任行军司马。因此宇文述也就不为己甚,没有再吃相太难看连这个任命都要阻击。

    当然了,宇文阀的明哲保身、害人不可损己心理在这件事情上起了大作用,但是这绝不是全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宇文阀一直在靠拢齐王杨暕”这个政治标签,是几年前杨昭刚死时贴上去的。杨昭死后没几个月,杨广的一名侧妃萧贵嫔(也姓萧而已,但是和萧皇后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也是出于兰陵萧氏)为杨广生出了第三子杨杲。

    大业七年正月里——也就是几天之前,杨杲刚满三岁的时候,杨广就给这个小儿子加封了赵王的封号。如此一来,似乎此前作为杨广仅存独子的齐王杨暕入主东宫的前景也没那么板上钉钉了……

    作为军中巨阀,宇文家在齐王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自然不愿意在导致自己家族的路子越走越窄的前提下,为齐王得罪更多人。

    ……

    闲言休絮,那些朝中派系倾轧的恶心事儿,实在是没什么好多说的。大业七年正月转眼而过,朝中对于各路大军出征的安排也彻底尘埃落定,随着出征的脚步定了下来。

    隋帝杨广征发天下兵马,计有一百一十七万整、号称两百万,分四十军从涿郡出发,征讨高句丽。运粮民夫更比兵马倍之。四十军中,每一卫上大将军名义上要统领两军、计二十四军,是有指定出征目标的,不过实际上因为不可能十二卫的上大将军都来随军出征、国内不留名将戍守,所以有时候也以副职代理。另外十六军则是随同御驾同行,见机行事。每一军实额两万五千人,对外号称五万;杨广亲领的御营多一些,实有五万。

    按照朝廷明发旨意上的说法:“左路第一军往镂方道,第二军往长岑道,第三军往海冥道,第四军往盖马道,第五军往建安道,第六军往南苏道,第七军往辽东道,第八军往玄菟道,第九军往扶余道,第十军往朝鲜道,第十一军往沃沮道,第十二军往乐浪道。右路第一军往黏蝉道,第二军往含资道,第三军往浑弥道,第四军往临屯道,第五军往候城道,第六军往提奚道,第七军往踏顿道,第八军往肃慎道,第九军往碣石道,第十军往东日施道,第十一军往带方道,第十二军往襄平道。左军以左翊卫上大将军宇文述为首、右军以左候卫上大将军、兵部尚书段文振为首。”

    也就是说,基本上高句丽与隋朝接壤的道也好、或者是内陆的道也好,在出征之前杨广名义上就已经分配好了其征服者。而高句丽的行政区划中,“道”虽然已经是最高一级的了,可是考虑到高句丽的国土范围,一个道也就相当于隋朝的一个郡而已。

    四十军依次出征,从二月十二这天开始,每日起行一军,足足花了四十天才全部完成出发,先头第一军已经过了辽西走廊的柳城(后世的东北要害锦州)时,第四十军才刚刚离开涿郡。前后行军阵线居然拉开了足足一千多里地。一时之间,直到涿郡为止的运河上,乃至涿郡以北的陆路道路上,牛马驴车和士卒民夫络绎不绝,几乎如同举族迁移一般壮观。

    除了陆路的百万挂零人马之外,这一百十七万军队中,还有十五万是走海路、从登莱渡过黄海最狭窄的区段,直接攻击朝鲜半岛腹地的。那当然就是右武卫大将军、登莱-淮海行军总管来护儿的海军了。这路人马,以来护儿为主帅、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周法尚为副帅、行军副总管;驸马都尉萧铣为行军司马。

    原本杨广还打算设置监军一职,不过后来因为萧铣的变故,监军便缺位了。好在杨广也不觉得这事儿多重要,没有监军也就算了。临时给行军司马萧铣和行军长史崔君肃下旨,增其权柄,让二人分权、分摊了监视海陆军行止的任务。

    这个崔君肃原本就是右武卫的长史,是来护儿的老部下,但是并不是什么都听来护儿的,也颇能坚持己见。萧铣此前没见过此人,对其毫不熟悉。

    ……

    登莱的海军出发要比陆路军晚一些,毕竟从登州到瓮津半岛的航程,不会超过五天海路行程,而陆军光是各军到齐就要花费四十日,去的太早的话,海军就要孤军奋战了。萧铣离开东都后,也不及再回吴郡,直接就在亲兵保镖护卫之下走陆路直奔登州与来护儿会合。至于吴郡派去的战船,早在前一年冬天就全部到位了,现在萧铣只要自己本人到了就行。

    齐鲁大地上,如今着实是多事之秋,来整和秦琼这些军中将领都已经提前回军复命了,萧铣身边除了些路人甲级别的侍卫,就只有独孤凤一个心腹护卫,一路上也干掉了两三股小蟊贼,又得张须陀派人互送了一程,才算是安全赶到。

    路上经过黎阳时,萧铣听说附近又有一股贼军投靠了河北第二号大贼头高士达,虽然只是一股两百人的小人马,但是在朝廷的邸报上却是影响不小——原因是这次投贼的已经不是普通没饭吃的平头百姓了,而是军队里的中级军官。襄国郡的一名旅帅,带领麾下两百个府兵,成建制反出军队、抗拒从军征讨辽东,投奔了高士达。而那名旅帅,便叫做窦建德。这也是隋军当中有记载的中级军官带领属下本部府兵成建制主动降贼的最早记录。

    高句丽还没开始打,军队已经乱象丛生。

第四十章 百万大军伐高丽

    怒海风涛之上,波峰浪谷之间,战舰千艘阵如鳞次栉比,在黄海上浩浩荡荡地前行。

    萧铣还是第一次亲自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此前虽然他麾下势力已经在东海黄海上经略了多次,但是他本人最多也就坐海船到过明州沿海的一些群岛而已。幸好吴人的出身、两世颇习水性的他并不会晕船,黄海海域的水深也比较浅,只有暗涌较多,横浪反而较轻,只要习惯了那种上下起伏的失重感之后,便如履平地了。

    “萧司马倒是不减名师之风呐。听说前晋永和年间,名士出游,乘桴浮于海。那些自命风骨之士到了风涛颠簸之间,也畏畏缩缩莫不敢前,只有谢安淡然若素。萧司马从不出远海,第一次横渡去高句丽便能如此,风度不下谢安。”

    萧铣正在旗舰船头观风,背后有声音传来,回头一看,却是行军总管来护儿和长史崔君肃。来护儿扬州人,武夫出身,肯定是说不出这般引经据典附庸风雅的言语的,所以刚才开口之人正是崔君肃。

    行军总管属下的长史和司马两个职位,都是辅佐总管的文职,要想让没有古代官场概念的后人分清这两个官位的大小,还是颇为费事儿的。不过稍微举一个显眼的例子,大致就可以有个概念:比如,假设诸葛亮北伐时自任“行军总管”(当然蜀汉是没这个官职的,只是假设)的话,那么长史就是杨仪,司马就是马谡,杨仪是诸葛亮的秘书长,负责日常公文书函文职工作;马谡相当于诸葛亮的主要参谋,参赞军机调度。比照到如今的隋军海陆军,总帅就是来护儿,副帅就是周法尚,秘书长就是崔君肃,参谋长就是萧铣。

    “来总管,崔长史。下官原先不曾出过远海,这两日一时贪看海景浩淼,一时倒是失神,没听到二位动静,失礼失礼。不知这行程还有多久可以到高句丽?”

    “看海况,应该是再要两天也就够了。”来护儿根据经验揣摩着回答,自从去年年底战船全部交割之后,以来护儿治军之严谨,自然也是狠狠操练士卒与舰船磨合了几个月,对于航线熟悉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