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了,二弟,三弟,眼看天就快要黑了,如果不快点就真的要风餐露宿了。”吴三凤朝天边落下去的红霞看了看道。

    “驾——!”

    三兄弟策马朝落日方向的官道奔去,马蹄踏飞溅出的泥土挥洒在路边不知名的青青草叶之上,很快又被微风吹散,重新回归大地,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皇宫御花园里是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朱影龙被一群莺莺燕燕、叽叽喳喳、千娇百媚的妃子们簇拥着前来赏花散心,这些日子她们这个皇帝丈夫一直为国事操劳,险些病重,诸妃就商量了一下,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齐过来,把上完早朝的朱影龙给劫持了,来到这到处鸟语花香的御花园游览散心。

    诸女的心思都是好的,确实是怕自己忙坏了身子,得个机会放松一下,朱影龙也就遂了她们这份心思,任由她们拉着就过来了,说实在的,这御花园自他登基以来,好像就没来过似的,登基之时正逢多时之秋,等忙完了一段之后,寒冬来临了,他又整天的忙于政务、军务,不管御花园中的怒雪腊梅开放多么好,他都没有寻个空隙踏进这御花园一步。

    如今置身这假山绿水、碧波荡漾之中,到有些如释重负之感,或许经常到这御花园里来走走,倒是个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压力太大,人是会衰老的,自己可不想过早的衰老,他还要享受生命,享受挑战那令人向往的日子呢!

    “皇上,姐姐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走出寿安宫了,臣妾有些担心,这样下去姐姐会闷出心病来的!”田淑英蓦然在朱影龙耳边道了这么一句,立刻触动了朱影龙内心许久未拨动的那根琴弦,内心顿起波澜。

    田淑英授朱影龙的旨意,一直陪伴在懿安皇后张嫣身边,以她善良的个性,必然对这位既是嫂子又是姐姐的前皇后娘娘产生无比的关切之情。

    “待会儿,你陪朕去看看她,朕许久没有去看望她了。”朱影龙安慰的抓住田淑英的手细细的抚摸着。

    “皇上,好看吗?”泰松摘了一支牡丹,随手插入发髻,脸上绽放着迷人的笑容,朝朱影龙走过来道。

    朱影龙放下田淑英的小手,迎了过去,开心的将泰松的双手拉住道:“康妃呀,看见你脸上的笑容,朕就放心了!”

    “皇上,您还没有回答臣妾的问题呢?”泰松逐渐适应了皇宫里的生活,原来嫁给汉人的皇帝并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相反她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一个疼他的丈夫,一群兰心惠质的姐妹,虽然文化习俗上有些差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她们都有一双美丽的巧手,编织出最美丽的东西,有了这个共同语言,在宫内就不再寂寞无聊,她们还都是上天下凡来的精灵,就是有些时候想念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也都是人之常情,身为女子,她迟早有这么一天的。

    朱影龙突然在她额头上猛的香了一口道:“康妃呀,人比花娇,花美,你呀,人更美!”

    “真的?”泰松一副小儿女姿态,喜滋滋的含羞低下了头道,对于丈夫,她的爱意与日俱增,朱影龙焉能看不出来这丫头的那点心思。

    “真的,朕可是金口玉言,不信你问问你身后的姐妹们?”朱影龙笑嘻嘻的把泰松身躯扭过去,对着一干爱妃问道:“爱妃们,你们看朕的康妃美不美呀?”

    “美!”熊瑚等诸女嘻嘻哈哈的异口同声道,随后马上冲了过来,一下子就把泰松拉了过去,说着她们自己的体己话去了,连生性喜静的田淑英也被她们强行拉走了,唯独挺着大肚子的熊瑚坐在一旁,羡慕的看着姐妹们嬉笑玩闹,如此看起来她们根本就不像是高贵的嫔妃,更像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少女,而在朱影龙的眼里,她们就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女,爱晚,爱闹,被人宠着、疼着才是她们应该过的生活。

第246章 革弊图治之新科状元(二)() 
朱影龙走过去,在熊瑚身边坐下,温柔的抚摸着她微微挺起的肚子,颇为得意的道:“想不到呀想不到,还是朕的儿子厉害,他的娘亲还不乖乖的落入你爹的手掌心中,嘿嘿!”

    听朱影龙这么一说,熊瑚不禁粉脸绯红,嗔怒道:“还不是你这个坏皇帝,害的人家主动的往囚笼里钻!”

    “朕很坏吗?”朱影龙一副坏笑的模样道,也就是熊瑚感跟他这样说话,换作别的妃子可没有这个胆量。

    “丽娘呀,你说朕给咱新出生的儿子取什么名字好呢?”朱影龙佯装思考起来道。

    “美的你,兴许是个女儿呢?”熊瑚甜滋滋的白了朱影龙一眼。

    “那也好,那给咱长公主取个什么名字好呢?”说到这里朱影龙不由的想起了不知道在何处漂泊的徐如莹母女,他真是有点对不起她们。

    “如莹姐姐还没有线索吗?”熊瑚不禁的问道,一说道长公主,应该是徐如莹所生的徐影才是。

    “还没有。”朱影龙不禁神情一暗淡道,“也不知道她们母女藏在那里,暗影都找了一年多了,朕还让山东巡抚朱童蒙仔细留意着,可到现在一点线索走没有,正是奇了,怪了。”

    “皇上不必担心,总有一天皇上会找到她们的。”熊瑚安慰的将臻首偎如朱影龙的胸膛。

    “丽娘,后宫之中就你能无所顾忌的跟朕说话,朕就是喜欢你这一点,你知道吗?”朱影龙拥紧一下熊瑚的娇躯道。

    “皇上,你会不会哪一天厌倦了丽娘对你的无所顾忌,把丽娘打进冷宫?”熊瑚抬起头来,认真的询问道。

    “不会,永远都不会!”朱影龙神情坚决道,“朕可以废了你,不要你,甚至杀了你,但绝对不会把你打入冷宫,朕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冰冷囚牢之中度过一生。”

    “臣妾记住了,臣妾好开心。”熊瑚眼角湿润,哽咽道。

    偷的半日浮生闲,朱影龙顿觉精神轻松了不少,用过午膳之后,小憩片刻,朱影龙带着田淑英和嫣红前往寿安宫,张嫣还是老样子,不过人比以前更加瘦弱了,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倒在地,再这样下去,恐怕这位懿安皇后撑不过三年,她今年才二十三岁呀,大好的青春年华,况朱影龙在心里一直留着这么一个位置,他可以有许多种办法让以前的懿安皇后死去,一个新的张嫣重新生活在自己身边,给她快乐、幸福,他是皇帝,谁敢说三道四的呢?

    “姐姐,做弟弟的有一句话,想要对你说,这句话已经鳖在弟弟心里已经多时的,虽然礼法、祖制不容,但弟弟还是要说,弟弟心里面一直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一直以来都是空着的,希望能有一天这个位置上弟弟希望的人能坐上来,姐姐大好的青春年华,对弟弟这份情意早已明了,姐姐如果真的能青竹伴孤灯,弟弟也不会对你说这番话了。”面对着双目紧闭,一身青衣粗布尼姑服的张嫣,朱影龙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意道。

    张嫣虽然表面上古井不波,实际上心中已经波涛翻滚,娇躯也轻微的颤抖起来,手中的木鱼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可见内心正做着最激烈的斗争,朱影龙的每一句话都直入她的心扉,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情,这又是一份什么样的爱,如果暴露在天下人面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对刚坐上帝位的弟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之后,张嫣重新归于平静,手中的木鱼,口中的经文也回归平稳。

    “朕知道姐姐心里有顾虑,不过朕已经想好了,朕不会立刻让姐姐出现在朕的身边的,朕会寻找一个时机,让你以另外一个身份成为朕的妻子,朕会给你幸福的。”说完这一句,朱影龙起身,头也不回的走出了佛堂。

    这个时候,张嫣缓缓睁开一双凤目,留下两行情泪,喃喃自语道:“弟弟,你这又何苦呢,姐姐可是先皇的皇后呀,你怎么能这样逼姐姐呢?”

    崇祯元年四月十五,这又是一个天晴气朗的日子,这天也是朱影龙登基以来开科取士殿试的日子,一大清早,考取贡生的举子们就集中在中门外,等待参加由皇帝亲自任主考的殿试,会试成绩好不好,只要能中了就行,这殿试可是至关重要的,谁的文章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点了头名状元,就是本科状元,将会成为天子门生,这是何等的荣耀,光宗耀祖就看今日了,所以举子们个个精神抖擞,企图在皇上面前博的一个好印象。

    殿试考的是时务策,皇帝亲自出题,这朱影龙可逃不掉了,于是就拟了一道“论科举”,此题一出,几乎所有举子都傻眼了,这怎么写?皇帝到底是何用意?许多人更是急出满头大汗,不知如何下笔,倒是有几个,如夏允彝、陈子华等人到似乎有些领悟,脑中似乎整理出一些思路,下笔写了起来,殿试之中不怕有人作弊的,但是今年朱影龙下了决定,不是考上贡士的举子就能混个进士出身,这一点他已经跟内阁大臣们商议过了,要给读书人再加点压力,希望能拿出他们的真才实学来,殿试才是决定他们前途命运的最后一关。

    果然,有几个左思右想,写不出点什么来,急晕过去了,朱影龙暗骂蠢材,你就是把科举的历史写一下不也就能过去吗?读书都读傻了,这么不知变通,朝廷要这样的人才又有何用,朱影龙忙挥手让大内侍卫把人拖出去,然后宣布殿试除名,这些人回家教教书还是可以的,但给朝廷当官,恐怕不行!

    二百四十名贡士最后留下来考完试的还不足两百人,一次开科取士两百人已经算比较多的了,朱影龙还是比较满意,平常时期,朝廷三年一次开科取士,能取个百十来个就很不错的了。

    阅卷的工作交给了内阁,朱影龙点名将夏允彝、陈子华、熊汝霖等几人的试卷调了过来,亲自阅了他们的时间,虽然他们这几个人的卷子也算得上是可圈可点,但总显得有些四平八稳了些,可能是因为关系自己切身命运,胸中的一下想法不敢放开写,朱影龙看的不禁有些意兴阑珊,看来科举真是一个埋汰人才的制度,要改呀,要改呀,可该怎么改呢?

    其实不是科举不好,自己那个时空什么中考、高考、考研什么的,不就是科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吗?只不过面向的对象不同而已,一个是整个社会,而科举单一的面向朝廷而已,而是科举不够灵活,考试的内容太死了,还搞出什么八股的臭规矩来,相比而言,科举刚开始的时候,比现在的单烤臭八股要好的多了,初唐时期那人才鼎盛,科举考试可不向现在这样又闷又臭,简直就是埋葬国人的聪明才华,也埋葬了许许多多崛起的机会。

    经过一番商议,朱影龙最后亲笔点了熊汝霖为新科状元,李二何为榜眼,黄鼎臣为探花,这是一甲头三名,二甲第一名给了夏允彝,第二名给了瑞徽,第三名陈子华,第四名

    同时军机阁负责进行的武举考试,报上了头名状元是朱可贞,顺德人,朱影龙也一并圈点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47章 革弊图治之制度变革(一)() 
静极思动,皇太极要比朱影龙动作要还快一些,后金国家机构以及政权构成并没有完全定型,所以他要改要变,相对来说要容易了些,而明朝已经建国两百多年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经过增增补补的,都成了定型,有的还成了一成不变的所谓祖制,要给它动手术难度相当的大,搞不好就会有全盘倾覆的危险,所以没一步朱影龙都走的相当的慎重。

    皇太极在范文程给他的谋划下,开始了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总体来说归为三条。

    第一,“安民”。努尔哈赤晚年,境内的人民反抗如火如荼。皇太极继位后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他知道汉官汉民备受虐待是祸乱之源,因此规定,凡国内汉官汉民即使从前想逃跑的及令“奸细”往来的,事属已往,不再追究,结果“逃者皆止,奸细绝迹”。皇太极非常强调满洲、汉人“均属一体”,审罪、服役,不要有差别。他了解到从前按满官品级分配被掠的汉人为奴,编庄服役,汉人常受欺凌,就改革为每个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他还禁止诸贝勒大臣属下私至汉官家勒索财物及进行骚扰。这使汉人得到安定,感到后金统治下的地方是一块“乐土”。

    第二,“重本”。后金进入辽沈以后,不仅当地汉人从事农业,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了。皇太极爱惜民力,停止修城筑墙,为的是“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他下令,所有村庄田土,八旗既已稳定,以后就不要变更了。对庄民的财产及所养牛羊鸡猪等,都不准任意妄取。

    第三,加强集权统治。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带有浓厚的民族原始特色。皇太极当汗以后,倾心仿照明朝大搞专制集权。他上台伊始,设了八大臣管理国务,称八固山额真,在旗内总管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还负有稽察责任。固山额真的设立,削弱了诸贝勒的权力,却加强了汗权。更有过之者是废除三大贝勒“值月”制度。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皇太极即汗位,四去其一,其余三大贝勒仍“分月掌理”,这是一种分权制度。现在完全改为由以下诸贝勒代行值月之事。皇太极的权力便高高在上了。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国,直到皇太极为汗,政府机构还不大完善。为了强化统治,皇太极根据汉官范文程、宁完我的建议,仿照明朝的政体,正式设立了六部,并以代善、阿敏、多尔衮等贝勒分管各部,贝勒以下,每部设满、蒙、汉承政三员,参政八员,启心郎一员。只有工部省设蒙古、汉军参政六员。后来证明,由于六部的设立,“各司其事,事不留行”。

    在朱影龙介入这个时空的历史中,皇太极分设六部似乎有点提前了,可能是因为历史措离它应滑向的轨道的缘故吧,后金这次变革得以提前这对他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消息,经过这次变革后,后金将变的更加强大,没有了明朝官场那种腐朽之气,他的政府职能部门更加灵活高效,难怪后来的大清得天下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皇太极这一动,就迫使朱影龙不得不也动起来,首先下旨清理狱政,让刑部发下行文,限令各省、府、县在三个月之内审结狱中关押犯人的案子,不能具结,或者已成悬案的,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一律释放在押囚犯,也算的上是一种变相的大赦天下吧,凡涉及重大杀人等刑事案件的,必须要经过大理寺审核后才可结案。

    接下来朱影龙召开内阁、军机阁合在一起的全体会议,集体讨论了关于各级官员职权的严格划分等一系列的暂行草案,确立巡抚一职为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布政使以及各左右参议为管理一省财务以及税收之权,按察使管理一省的刑名狱政以及各佥事之权划分,就目前明朝的地方状况,将知县以上行政官员的审案、断案之权全部撤销,这些官员将致力地方于发展,总揽全局,劝稞农桑,兴修水利,发展商业,基础建设,破除陋规陋习等等各项领域,审案断凶全部划归给提刑按察使衙门一级一级的任派官员下去,抓凶断案的拟或由熟悉刑律的县丞、府丞担任主官。都察院派出的各地方监察御史有监督官员严格执法和检举贪污受贿之权,并且有权在一定的证据下对知府一级以及一下官员抓捕审理,同时如果监察御史犯罪,地方官员同样可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申请抓捕,这也是为了互相监督,为了防止监察御史和地方官员沆瀣一气,都察院会不定期的派官员下去暗访,类似与巡按的职务,还有教育,各省设学政,大力发展教育,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建造一些学校,令朱影龙甚为头疼的是民告官的制度,似乎在地方上很难推行,但不得不不去做,朱影龙下令撤去登闻鼓,通政司衙门新设一个上访司的部门,专门接待各地申冤无门的普通百姓,不论官民都可以,并且朱影龙还拍了大内侍卫轮流去监督,免得让这些底下的官员又糊弄他这个皇帝。

    虽说皇帝没有直接提出来要整顿吏治,但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足以将整个大明朝震的抖三抖了,各省官员明显出现了抵制情绪,因为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使得许多人失去了许多权力,但更多是拥护,因为更多的是一些官员他们从朝廷改革的新政策中得到了权力,他们有许多郁郁不得志,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的,做个闲官,还有的不欲跟一些人贪官同流合污的,朱影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中国从来就不却人才,却的是如何利用人才,让人才发挥他应有的效力的制度,还有他没有动军队改革这方面,虽然各省闹的都很凶,但这些人不得不接受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