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霸启示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章邯手捧着赦书,往骊山去了。我们也跟着他的背影,去骊山看看热闹吧。

骊山是个有名的地方,从前西周的周幽王就是在这里因为烽火戏诸侯而被犬戎杀死的,蒋介石也曾经在骊山被捉。两千年前的骊山,则是一个血汗工场,有七十万劳改犯,每日像工蚁一样在骊山繁忙着。他们犯的都是什么罪呢?

第一种,是比较严重的罪,比如“盗”(强盗),被抓住了,没得说,罚作城旦,劳改几年。他们穿着国家发的工作服(赭衣),也就是囚衣,暗红色,显眼,跑了好抓。有时候干活同时可能还要戴枷。

还有一些罪行较轻的,比如谁如果违反了只有腊月祭祀才能杀牛的行政规定,就罚一副甲或者一个盾,当然这是从前秦国打天下时候的政策,现在可能是罚钱了。这属于罚款,是行政处罚中的一种。

但是,遇上一些穷人家,交不出罚款怎么办呢?那就跑来干活吧,也去骊山。

于是,骊山的数十万刑徒,披甲荷戟,组成临时政府军,踏着尘土飞扬的脚步,朝着骊山脚下周文的数十万反政府武装冲奔过去了。这时正是十月初冬,西北的大风烈烈奔涌,冷风把人敲打得好像冷铁桶。那些刑徒们打眼侧望了一下两旁,淡淡的冬日阳光扁扁地穿梭在树丛中。

周文的武器装备也并不差,他拥有战车一千乘。须知,战车是极为奢侈的东西,有战车,其他武器就不可能差。这就好像解放军有榴弹炮部队,很难想象,榴弹炮部队以外的其他解放军部队用的全是打猎的叉子。

章邯对秦二世形容周文起义军的时候,用了一个“众强”的词。“众”是人多的意思,同时“众”也常就是指军队,“强”意思是军队强,可以推测起义军的装备并不是破破烂烂和不正规的。实际上,“周文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兵和卒两个字,表示他的军队主要是借着招降和攻破沿途各郡县收编的县兵。据史书记载,到了当年九月份时,函谷关以东的各郡县都已经叛秦了,那么,这些郡县的叛秦武装就可以被周文收编,所以周文的数十万兵卒,当多是正规军。周文的军队,相对于章邯的刑徒军队,其实更接近于正规军。

不过,数十万人的大会战,兵员素质、武器装备都不是关键问题,主将的指挥才能才是最关键的。来不及再比较了,杀戮就要开始了,双方各自投入数十万士兵,尘土冲天,呼号动地,流矢如雨,人命的牺牲因近身肉搏而与时间的流淌构成函数。

周文的指挥能力远逊于章邯,带个万把人也许还可以,而现在是数十万人。能指挥好数十万人的古代历史上没有几个,白起、王翦才能做到。这数十万人,也许反倒成为周文的致命因素,组织调度混乱,被章邯打得头昏脑胀,节节败退。终于,起义军伏尸数万,秦军破车以百数,周文被迫败退出函谷关。

接着,在函谷关外的曹阳亭,周文收集散兵,缓了一个多月的元气。我们有理由猜测,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章邯开始调集咸阳附近各县的正规秦军,而“刑徒”临时政府军因为颇多掉队和开小差逃亡者,渐渐不复为秦军主力。随后章邯用以南征北战的大军,都逐渐以正规的关西秦军为主力。

伴随着正规秦军的出关集结,周文终于痛尝了正规秦军泰山压顶、无坚不摧般的战斗力,他在曹阳亭又一次被打败,被迫向东退至渑池。才安顿了十余日,被衔尾追来的章邯再次击败,这次败得很惨,人马死亡遍野。

周文拔出宝剑,看看麾下将官死得也差不多了,在焚烧了一切身边可以焚烧的宝贝之后,天又“簌簌”地下起雪花来,他悲怆地望着冬天有气无力的冻云,自刭了。流血含着恨意,蜿蜒了两三步,满是楚人功败垂成的遗恨。

赵王武臣之死

伴随着周文败死(十月),章邯的军队也杀入了中原(河南)西部。

随即到了十一月,北方的赵国这里,却出事了。却说赵王武臣下面有一个部将,名叫李良。这个李良在起义之前,就“素贵”(一向很高贵)。武臣给了李良一个任务,叫他到常山郡去抢地盘,具体就是赵国西部太行山山根下,今天石家庄一带,属于赵国北部的郡。李良的能量还挺大,到了十一月,基本把常山郡给圈下来了。

随后,李良继续西进,想跨越太行山进入山西,却被秦兵堵住了井陉口(太行山东西孔道)。这支秦兵很可能是北方防匈奴的边防军,被调来,向东南进入了山西,并且堵在井陉口,试图防御或者进攻太行山以东的赵国(河北西南部)地区。

这支秦军的将官是个有智谋的人,他给李良写去了一封诱降信。鉴于李良是个爱面子的人,这封信是以秦二世的口气写的:

“李良从前曾经侍奉我,并得到显贵的地位(可能是做到了秦二世的郡一级的官),现在李良如果能反赵助秦,就赦李良之罪,并且富贵之!”

这李良,从前是个秦二世的将官,并且官做得很大了。于是李良收到了秦军送来的这封信。反复看过之后,李良当然不肯降秦,于是他就又带着一拨人回邯郸,打算向赵王武臣再借一些兵,否则无法攻破井陉向西。

李良一行人快走到邯郸时,就看见大道上数百骑骑兵,在“踏踏”地奔驰过来。原来,这是赵王武臣的姐姐出城去跟人吃饭,此时在卫队保护下,回来了。

李良误以为这骑队中央的车上的人是赵王。于是,他按照当时的礼仪,就和从官们都赶紧下马,俯伏在道路两旁,向“赵王”示敬。同样按照礼仪,对于李良这样的将军,“赵王”应该过来亲自答见。

随即,骑队和车子开过来了,车上坐的赵王姐姐这次出去吃饭,喝得太多了,此时已经醉了,她不知道下面跪着的是将官,而以为是城外一拨兵卒,就不用对他们亲自招呼了。于是她叫一个骑士过去,自己则坐车前行。

骑士过来下马,宣李良起来,说:“你们这些当兵的,起来吧,王姊已经过去了。”

李良一听说车上面的是赵王的姐姐,跪在那里心里不住在骂娘!我这是给一个女人下跪了!而且这个女人竟连车都没下就扬长而去。

当时的女人可不如现在有地位。李良极端搓火。李良以前是个贵人(李良素贵),秦将的策反信中也说李良曾经侍奉秦二世得显贵,那就是秦政府的高官,而贵人都是好面子和礼仪的。

骑士走了以后,李良红着脸不敢看自己的从官,哆嗦了好一分钟才重新从恼怒中找回了自己的理智。他抬头对着远空说:“看来不反是不行了!”

他想起秦人的信来了,就在自己的兜中。

李良命令从官和军卒立刻呼啸上马,一拔宝剑,一拍马臀,一窝蜂似的朝着赵王姐姐马队的烟尘叮过去了。

赵王姐姐还在回味着酒席的美味呢,就听耳后马蹄甚急,不等回头,寒光已到。好好一个吃饭家伙,随着刀锋,在地上滚了一转,就寂静无声了。

然后李良赶紧带着从官,跑回了井陉口。随即又带上自己所有的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邯郸袭去。从井陉口到邯郸这一段路足有三百余里。邯郸这里还不知道情况呢,竟被李良杀入城来,直冲进王府,把正在吃晚饭的赵王武臣杀死在猪肉旁。

赵王武臣也算是陈胜依赖的故人干将,在此风云乱世还盘算着由千里之王而致万乘之帝呢,此时却糊里糊涂地直落得身首异处,烟消云散。

武臣死后,他下面的丞相张耳、大将军陈余也得了消息,叛军正在城中开杀。好在张耳、陈余身边的一帮赵国人都喜欢他俩,保着他俩,死命逃出邯郸。邯郸遂为李良所占。

张耳、陈余收罗了万余人,向北保据邢台。张耳的门客跑来向张耳、陈余进言,说道:“你们两位,在赵国这里都是外地人,羁旅而已,要想让赵国人都追随着你俩,这个可是有些难。如今看来,只有立一个赵国王族之后,扶以义,才能成就大功。”

这话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武臣败死的原因。赵王武臣也是个外地人,他在邯郸最终还是没混好,被人杀了。从李良的军队所驻的井陉口,到邯郸,长达三百余里,当李良带着自己的井陉口军队过来偷袭邯郸时,他军中的人,或者沿途的人,有忠于赵王武臣的,完全可以赶紧报信叫武臣在邯郸做好准备。但是李良一袭就成功,可见赵国人没有特别死忠于武臣。

张耳、陈余都觉得对,自己这个羁旅外来人,不如赵王后裔更有号召力,于是在民间找到了赵歇,这是原赵国王族的后代了,末代赵王“赵王迁”的亲戚,不知正在哪儿歇着呢。张耳、陈余把他立为赵王,号称赵王歇。张耳遂为相国,陈余为大将军。王下面的将相都有了。这时李良从邯郸城出来,进击陈余,陈余战败李良,李良遂退回邯郸自守。从此两相对峙,一时无话。

吴广之死

战败周文后追亡逐北的章邯,坐在辚辚向东的战车里,车厢外连连闪过中原猩红的梅花。

因为已是十一月冬天,身边的黄河水清澈了许多,在东一片西一片的残冰下面,河水流着,呜咽着。雪盖在冰上,水从冰隙间现出清冷的光。

章邯这人是管理小金库出身,但是打仗非常凶猛。

这时候,函谷关以东一百公里的重镇荥阳城下,吴广带领的军队,是作为两支西方面军中的一支,正在攻城呢。吴广是与周文一起出发的,但到了荥阳这里,顿挫数月,死活不能攻破荥阳,浑然不知章邯已经出函谷关到他身后给他收尸来了。

而且,据史书记载,吴广最近犯了“骄”的毛病。

“骄”,在古语里,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意思,而是因为有功有恩于别人而希求别人谄事的意思,即“骄于人”。

吴广因为参加革命早,是起义的谋划人,刺死了将尉,为革命砍出了第一刀,从此,他的手就宝贵得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吴广觉得自己光凭这双手,就该受着起义军上下五体投地的拜服。

总之,吴广总是对新旧将卒们摆谱。

于是,就在十一月,吴广部将田臧召开了一次不扩大会议,发言说:“这样一个骄傲的家伙,自以为他的资格大得像天,我们提点合理化建议,他能听吗?他肯定偏要逆着我们的意见走!而他其实又根本不懂打仗,譬如他在这里督着我们死攻荥阳城,长期消耗义军有生力量,就是军事上的一种僵化愚蠢决策,最终是耽误了大家。我们不如杀了他,好顺利推行我们的计划。”

其他部将说:“您有什么计划啊?”

“诸位,屠夫章邯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在渑(miǎn)池把周文吃掉了。我们所攻的荥阳城距离渑池不过一二百里,章屠夫旦暮之间即能赶到。可是我们的吴广将军已经督着我们在荥阳城下傻傻地玩命攻了快半年了,士兵死伤惨重,一旦章邯从背后摸来,给我们来个向心合围,中间开花,那我们岂不全升天了!”

“那怎么办?”

“我建议,把精兵主力调离荥阳城下,择有利的险要地形迎击章邯军。不过,吴假王是死活不会批准我的合理化建议的,非得拿我们的性命去撞那没用的荥阳城。所以我准备今晚就去结果了他的性命,这也是为了救咱们几万弟兄的命。”

众将一致同意。大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吴广就像一座房子的电路保险丝,让保险丝熔断总比让房子烧毁要好。

田臧于是假写了一封陈王胜的诏书,内容是大骂吴广。然后田臧等人就拿着这个假诏书去找吴广去了。【wWw。Zei8。Com电子书】

吴广正在帷帐里吃东西,田臧踏进来说:“假王同志,现在真王给你发信来了。你自己看吧。算啦,还是我念给你听吧,‘假王吴广,一贯骄妄,不知兵权,偏揽军事,不听将议。今特命田臧诸人合力诛吴广,献首陈城,不赦!’落款是——陈王胜!”

吴广哇哇大叫:“不可能的,你们——我看谁敢!田臧,你有种,你过来砍我,哇!真敢砍我——哇!啊——”

吴广脖子上喷薄着血沫,倒下了。在他的弥留之际,不知他恍惚间是否又看到了自己当年笼着篝火,在土祠后面喊“大楚兴——陈胜王——”的时光了。那是多么好的一个起点啊,多美的一个夏夜啊。

人民起义的大领袖,假王吴广同志,就这么死了,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而倒在部属的剑锋下。

如果不是他“骄”得没法商量,下属也不会被逼急了要杀他的。

陈胜的结局

田臧等人看着吴广慢慢地断气,自己也松了口气,然后,田臧主动率部向西迎战章邯,与章邯激战于敖仓。章邯果然是一个兵家奇才,经过一番史料失载的砍杀,大破田臧军,将田臧斩杀于阵前。田臧的溃军向荥阳城下收缩,章邯踵随其后,大破义军于城下,解荥阳之围。田臧的部属李归等将官不能抵挡章邯的兵锋,全部在城下战斗中牺牲。

于是,章邯向东南方向的陈城移动,半路抵达军事重镇许昌,将据守许昌的义军将官伍徐击破。伍徐下落不明,其部下溃散至陈城,准备掀起惨烈的陈城保卫战。[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陈城相当于陈胜的都城,是革命的大本营,陈胜不敢怠慢,命令上柱国蔡赐布置陈城防御战。蔡赐官位是上柱国,相当于第二号人物,类似于中原诸侯王下面的“将相”中的将,他登城组织守御,但见章邯大兵铺天盖地而来。

陈城是原来陈国的都城,是百年老城。章邯命令秦军举着大盾牌做成一面墙,以抵挡城上的抛射武器,然后附城而登。蔡赐不能阻挡章邯的猛烈攻势,城破而死。

陈胜这时候见老窝已经被端了,惶惶出走,窜进陈城以西驻扎的一支义军将领张贺的兵营里,与章邯再次邀战,再次被大破,将领张贺败死。

陈胜于是就成一个光杆司令了。

最初,陈胜占据陈城为王的时候,孔子的第八代孙子孔鲋,也抱着祖传的青铜礼器,跑来加盟革命。陈胜让孔鲋(fù)当了博士——这大约说明,陈胜也要搞礼仪建设。孔博士有一次对陈胜说:“我观兵法有云,‘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攻。’现在您有轻视秦国之意,一旦远征军遇挫折,您难以复振,岂不悔之不及。”意思是,不要把宝押在敌人不来攻打我们上,而应该主动加强自己,让敌人打也打不过我们,所以要加强对陈城及所辖占领区的战备工作。

但是陈胜觉得秦国政治如此之乱,又见周文等诸将朝着四个方向攻城略地,进展异常顺利,就有了轻视秦帝国的心思。他觉得没必要把自己的辖区修成军事堡垒,而是在陈城大修了很多享乐的宫殿。

果然,秦兵在本土急促动员,组织大规模反击,周文等人一败涂地,陈胜因为缺乏事前部署准备,根据地不够巩固,不但一路没有重要据点和坚固城池要塞可以阻拦章邯,陈城本身的防御能力也不够强,被章邯迅速攻破陈城。其实,陈城如果修筑和防御得好一些,守上半年没问题。如今,不但丢了陈城,孔鲋也在城下被乱军杀死。

陈胜丢了陈城及外围军事据点,看看整个河南地区已经没法待了,他只好坐上一辆马车,向东南方向逃遁一百多公里,进入安徽地区。

给陈胜驾车的司机,名字叫庄贾,由于是给领导开小车,级别也比较高。他瞥见陈胜坐在他身后,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呆望着前方。庄贾心想,这位伟大的赫赫有名的起义家,还不是跟其他人一样,是一个骨瘦憔悴的脊椎动物而已,而且脑袋已经不稳了。

庄贾正在胡思乱想,陈胜从后面对他说:“咱们不能再往前走了。你下车看看,淮北这里的情况怎样,赶紧找我们的人。”

庄贾说:“我看,不用看了,我们已经凶多吉少了。”

陈胜大吃一惊:“你怎么敢顶撞我,待会儿见了淮北诸将,我先给你一百鞭子!”

“那要不这样吧,我已经想好了。不如我杀了你,然后我跑去秦军请赏,这样就可以避免咱俩同归于尽啦。”

不等陈胜分说,庄贾一头扑向陈胜,陈胜慌忙拿起自己的大印来自卫。但庄贾是赶车的,经常饲弄牲口,力气相当于半个牲口,很快把陈胜制伏,用马鞭子活活勒死了他。

最后,战胜的庄贾拎着陈胜的脑袋,向西迎着秦军跑去秦营里请赏。

一代骄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人民大起义的领袖,陈胜同志,就这样哀凉地死了。当此之时,已是公元前209年冬天十二月,从本年七月夏天的大雨中起事的这支军队,被寒冷冻结在酷冬中,天空中似乎飘起了雪花,雪花很细,纷纷洒洒,沾衣就化。每一粒雪花都是那么柔美,但又是阴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被雪的阴冷压入地下。

大地上触目悲感,人生略无欢情。

这一场不计后果的大运动,从一场暴雨开始,终结在一场大雪中。一切都陷入大雪之后无缝可寻的绝对平静里了。

陈胜的私心

在一个国土面积很大的帝国里,人们普遍不敢起义,因为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