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不能抹杀的。于是,蔡琰就拿了田润留下的神臂弓,再次南下襄阳。

    ……

    重返襄阳之后,蔡琰感觉军营里的俘虏兵应该练得差不多了。便谓蔡瑁曰:“我还需要一个人,希望德珪兄能够提供其情况。”蔡瑁道:“人,有的是。但不是昭姬需要的是何种人也。”蔡琰道:“内政治理方面的人。”蔡瑁道:“这个,我可没有。你别不信,我是真没有。”蔡琰道:“既然德珪兄这边没有,那我就想去绑一个人来。德珪看看绑谁合适?”蔡瑁道:“伊籍,字机伯,山阳人,荆州幕宾也。时常与我作对。不若将其绑去。”蔡琰道:“善。”

    转日,蔡瑁就派人将伊籍绑了过来。蔡琰又对黄月英说:“我们把那个孔明先生也绑来如何?”黄月英道:“不好。”蔡琰问:“因何不好。”黄月英道:“不因什么。不好便是不好。”

    然后,蔡琰拜访了刘表。说了自己西行汉中的打算。刘表听了,就说让蔡瑁派五百兵护送。蔡瑁口头答应了。

    ……

    选了个日子,就出发了。俘虏兵择其精壮,带了一千一百多名。由于要走山路,马车不能通行。所有的辎重,除了马驭,就是肩担背扛。

    第一天走下来,还没有进入深山。很容易找了个地方就竖起了帐篷,宿营了。第二天,走了不久,便进入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从谷内望去,但见绝壁危峭,更觉沟壑深邃,使人忧虑重重,疑神疑鬼。山沟林海苍茫,两旁岩壁陡峭,随时猿啼熊啸,到处陷坑暗河。

    猴、熊猫、岩牛、野猪、山鸡等,沿途所见,叫得出名字的鸟兽就有二十多种。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高山草地四种不同的植被共生一沟之内,观赏片刻之间。

    行到午时,道路完全消失。剩下的蚕丛鸟道,乃不知道什么民族的祖辈们。用弯刀在莽莽林海中劈出来的道路。走到下午,两条猎狗忽然不听使唤,自行脱队而去。

    为了避免瘴气,需要找一处稍微平缓一点的山坡宿营。自未时便开始找。还好,最后在天黑之前,终于找到了。

    埋锅造饭。这时候由于不方便,便需要一次煮两顿。吃一顿,带一顿。次日第一次进食就吃携带的干粮。好在山区别的不多,泉水倒不少。比沙漠好多了。

    路上遇一条潮水河。看着河水很大,正在想办法过河的时候,突然之间,水就小了。有些小兵的就在嘀咕,说是菩萨显灵了,菩萨为了让自己这些人过河,就把水拦住了。蔡琰、黄月英也不知道是不是菩萨显灵,也来不及多想,就催促快走。等众人过了河,翻过两道山梁,回头望时,那条河依然没有多少水。

    还经过了一个特别的山洞。这时节,已是六月天气。外面已经非常炎热。众人虽然走在山林里,但因为是赶路而并非散步,人人都燥热难当。而那个山洞则寒气逼人。山缝里的水,沿着洞壁渗透出来就形成晶莹的冰帘。冰帘向一延伸居然长达三丈。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冰柱,形态多样。顶端一般呈蘑菇状,且多为空心。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就这样一路行来,约走了十日,终于到达了上庸。

    ……

    汉中是一个郡,隶属于益州。上庸也是一个郡,却隶属于汉中。其实就跟长沙数郡隶属于江夏一样,汉中不是一般的郡,它就相当于后来人们所说的地区。

    此时,汉中太守叫苏固,上庸太守叫孟当。

    历史上,张鲁曾经盘踞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张鲁的爷爷叫张陵,又称张道陵。他创立了五斗米教。其教义自道教中而来,而又有所区别。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这个张衡跟制作浑天仪的那个张衡不是同一人。后来,张衡又死了,张鲁就成为五斗米教的宗师。

    张鲁的发迹并不是通过自己,而是靠其母亲。张鲁的母亲长相奇美,据说“有少容”,也就是年纪一大把,还青春永驻的意思。而且张鲁的母亲还“兼挟鬼道”,相当于会算卦,会预知吉凶祸福。又从后一点,可以推论其擅于言辞,精通察言观色。这么几项素质加在一起,自然就是成绩优异的公关大姐了。

    刘焉原是幽州牧。后来因为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钱财,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黄巾四起,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来郄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驻益州。

    张鲁的母亲既然善于察言观色,少不了就会依附权贵。于是就频频出入于刘焉之家。在这样出色的大姐面前,没有什么关是攻不下来的。于是,张鲁便得到了刘焉的重用。

    东汉初平二年,即191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脩杀苏固后,张鲁趁其不备,又杀了张脩。于是张鲁夺了张脩的兵众,又得了苏固的降兵,盘踞汉中。

    后来刘焉死了,其子刘璋继位。刘璋早就看不惯父亲被张鲁的母亲所迷惑,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张鲁的母亲及其家人全部斩杀了。自此,张鲁与刘璋公然反目,不相往来。

    我们的故事进行到此,还只是190年的6月。张鲁盘踞汉中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当然,也不可能发生了。

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

    第166章 拿下上庸

    黄忠走在队伍的前面。听向导说已经到了上庸,便命令队伍停止前进,来到了前端。遥望前面山谷,的确有座城池。城池依山傍水,规模不大。“这座城就是上庸?”黄忠问道。向导回答是。黄忠便叫了个人,到后面给蔡琰传信。

    蔡琰听说上庸到了,带着黄月英也到了队伍的前端。一看,徐庶已经先到了。蔡琰问:“那远方山谷里的城池真的就是上庸吗?”向导答道:“真是。小的来过多次。错不了。”蔡琰道:“那咋我们没有经过一座县城就直接到了上庸了呢?”向导解释说:“诺,顺着那条河过来,就会经过两座县城。我们是抄的小路,因而就没有经过那些县城了。”

    蔡琰道:“我以前听说过上庸城。我以为是座很大的城池。再怎么猜想,也应该是一块平地,至少是一块山间盆地。却不料上庸城这么小,而且就夹在群山之中。”

    徐庶道:“我们就这么过去恐怕是不行的。相对于这么一座小城来说,我们的人马多了一点,不像是正常的客商,反倒是攻城的强匪。”黄月英道:“其实我们就是攻城的强匪啊。难道说这座城池我们不攻么?”

    蔡琰问:“元直何计可取此城?”

    徐庶道:“只能用里应外合之计。”黄月英奇道:“难道城里还有我们的人?”徐庶道:“城里现在没有。我们派人进去,不就有了。”蔡琰问:“元直你看派多少人合适?”徐庶道:“这么一座小城,恐怕不能超过十人。”蔡琰道:“那就派十人好了。”叫过一个亲兵,“你通知一下,让百人长都到前面来。”

    ……

    过了一会儿。百人长们都来了,共有十一人。

    蔡琰道:“你们是汉升选出来的百人长,想必武艺高于普通的士兵。但是,光有武艺是不行的,还得有忠心。”百人长们齐道:“属下誓死效忠蔡大家。”蔡琰又道:“我相信你们。但是,光我相信还不够,你们应该用事实来证明,你们的确是忠心耿耿的。看见没有,远方有座城池。那就是上庸城。现在,我派你们混入城中。大队人马则于天黑之后赶到。你们要做的事,就是杀死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明白没有?”百人长们齐道:“明白了。”

    蔡琰道:“入夜之后,大队人马才会行动。因此,你们需要多等一段时间才能动手。得手之后,在城楼之上用火把画三个圈。我们看到信号之后,立即进城。”又问其中一人,“你叫什么名字?”那人道:“小的叫朱盘。”蔡琰道:“好,此次行动,就由你朱盘领头。要小心行事。”

    随即,十一个百人长脱去了盔甲,换成普通百姓服饰,又带了些银两铜钱,就上路了。大队人马则往后退了一截,就地休息。

    ……

    慢慢地,天色晚了。这个时候,不能生火做饭,要提防做饭的烟火被上庸城内发现。大伙儿就这么饿着。

    照理说打仗之前是一定要吃饱的。但此时因为地形特殊,不知不觉间就接近了城池。如果往后退,因为山路崎岖,是比较困难的,还不如饿着。

    人不吃饭就没有力气,那指的是长期。长期没有吃饱饭,自然没有力气。而对于蔡琰这支每天都能吃饱的人马来说,偶尔一顿不吃,力气还是有的。

    天暗了,视线开始模糊了起来,大队人马就出动了。一刻钟之后,上了河边的大道。这个地方,因为河道弯曲,上庸城看不见,因此就在这儿休整了一下。

    夜幕完全彻底地降临了下来。在繁华的都市,还只是夜生活的开始。而对于上庸这座深山中的小城来说,则应该进入梦乡了。蔡琰的大队人马借着夜幕的掩护,慢慢地走,悄悄地行,约半个时辰,到了上庸城下。

    又等了一会儿。终于,听到城内出现了一点动静。动静不大,也许是因为守城的士兵不多的缘故。少停,城楼上就有人用火把画圈了。

    见到信号,黄忠当即带人冲向了城门。冲到城门,正好城门也打开了。黄忠问:“朱盘何在?”

    朱盘忙奔了过来:“将军,小的在这里。”黄忠再问:“衙门和军营的地方摸清楚了没有?”朱盘答道:“摸清楚了。”黄忠又问:“军营里多少人?”朱盘道:“大约两千。”黄忠道:“好,你带一百个人去衙门。其余人等随我去军营。”

    其实黄忠不是这么说的。那一千一百俘虏兵编成十一个百人队之后,按子丑寅卯编了号的。实际上黄忠是明明白白地说了,让朱盘带领其中一个编号的士兵前往衙门。那样,士兵才能知道应该跟黄忠还是跟朱盘。但是,因为军营里的编号不很统一,有时候连朱雀、白虎都有,所以讲故事的时候才会说“你带一百个人去衙门”。

    ……

    上庸城内实际上有士兵三千人。人数多于黄忠所带的人马。但是,由于事发突然,还没有整好队,黄忠就到了。黄忠一到,就连接斩杀了十几个人,然后一声大喝:“想活命的就回房间里去,等待缴械。想死的就把脖子伸长了,让你爷爷来砍。”

    黄忠过人的勇武,当场就把上庸士兵镇住了。其后黄忠的人马也陆续冲进了军营。黑夜里,混乱中,上庸士兵并不知道黄忠的人少。于是,在黄忠的驱赶之人,就又回到了房屋里。

    回房之后就好说了,挨个缴械,武器被搜出来堆放在训练场上。然后安排士兵把守每个房间,军营就算是安定下来了。

    衙门这边虽然衙役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衙役是要下班回家的,值守的衙役并没有几个人。真正人数较多的,就是些做事的下人。因而朱盘一过来,很快就控制了局势。总共只杀了两个人。

    上庸城这就算是拿下了。接到士兵的通知这后,蔡琰等人先没去衙门,而是先去了军营。

    ……

    不用想都能知道,前面的黄忠肯定是以霹雳手段控制的军营。因而蔡琰就转而进行抚慰。蔡琰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进,态度和蔼极了。问上庸士兵的粮饷几何。上庸士兵回答,就是吃饱饭,没有饷银。蔡琰当即表现得非常诧异,没有饷银那怎么行!太没有天理了。人又不是畜牲,光吃饱饭还怎么养家糊口啊,还怎么娶媳妇啊。放心,以后跟着我,我一定会发饷银的。

    一大帮土老帽士兵,本来看见蔡琰这样的丽色都已经热血沸腾,再经蔡琰这么一哄,就把黄忠的威胁忘记了。军心就算是稳定下来了。

    徐庶则走的是衙门。徐庶让士兵们把衙门里面的人都集中在几个空房间里,然后对整个衙门进行了搜查。搜到的东西一一登记在册。再然后,就找出了上庸衙门以往的账册进行比对。由于以往的账册十分混乱,短时间内没有能够理清。这时,蔡琰从军营过来了。

    “在忙什么?”蔡琰问。徐庶道:“哦,原来是昭姬啊。我还忘了问了。这上庸,是准备治理,还是怎么着?”蔡琰道:“我准备治理。”徐庶笑道:“我想也是。因而这会儿正在清理既往的账册。”

    蔡琰道:“看你满头大汗的,似乎不擅长这个吧?”徐庶道:“一理通百理通。庶虽不专擅此道,然亦可允数矣。”

    蔡琰道:“亲兵,把那个伊籍给我叫来。”徐庶听了一愣,道:“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

    自离开襄阳之后,伊籍的绳索就解开了。解开绳索,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翻山越岭,为了能让伊籍更好地赶路。解开是解开了,不过还是有人看着。跑是跑不掉的。伊籍非常长于争辩,但看押伊籍的人偏偏就是个没文化的。有道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伊籍试过几次,感觉看押自己的人还真是不可理喻。最后,就认命了。

    伊籍来了。伊籍知道,叫他来必然有事。那是用不着自己开口询问的。于是,进门之后,昂首挺胸,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伯机,过来,”蔡琰叫了。伊籍想要表现一点骨气,就不过去,但又觉得跟一名女子较劲很是没趣,因此略微犹豫了一下,走上前去。

    蔡琰问:“上庸是县还是郡?”徐庶道:“是郡。”蔡琰道:“那么这个郡守就由伯机担任了。伯机,这是一个新摊子,也是一个乱摊子。你先想一下,提个方案出来。要尽可能地,让百姓比以前生活得更好。”然后对徐庶说:“好了,元直就不用弄了。我们到外面去,让伯机好好想一想。”“哦,那就走吧。”徐庶站了起来,跟着蔡琰往外走。

    “且慢!”在蔡琰就要跨出房门的那一刻,伊籍叫住了蔡琰。“什么事?”蔡琰问道。

    伊籍道:“蔡大家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直截了当地说个明白?”蔡琰道:“我的意思,刚刚已经说过了。我想,我还不至于辞不达意吧。”

    伊籍道:“那蔡瑁抓我,就是让我到这儿来做郡守?这也太滑稽了吧?”蔡琰道:“伯机别这么联系。德珪抓你,是为了让你离开襄阳。他的目的已经实现了。这儿缺少称职的郡守,有此才干的非伯机莫属。因而我让你做郡守。如今上庸城刚刚易手,殛需稳定。伯机先别想自个了,还是先想想上庸吧。”说罢,蔡琰就拉了亲兵,走了出去。

    ……

    蔡琰出来之后,也没有睡觉。而是提审了一下原来衙门里的人。原郡守孟当,交谈了一下,感觉其心并不算恶毒。只不过是个庸才。接下来,蔡琰又查看了一下府库。钱财粮食都比较少。天将亮时,伊籍来唤了。

    伊籍这边,门口就有一名蔡琰的亲兵。这是临时给伊籍传信用的。伊籍要找蔡琰,亲兵就跑过来给蔡琰说了。蔡琰就跟徐庶又回到了那间书房。

    伊籍见蔡琰来了,道:“籍思虑良久,万事均有其法,然第一件安民告示甚难。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军因何取上庸,得有个交待才是。”

    “哦,你问这事儿啊。事情是这样的,”蔡琰道,“我有一个家奴,拐带了我的私产跑了。因而我就带了人马一路追踪。结果,家奴跑到上庸这儿来了。我呢,当然就追进了上庸。谁知,上庸原郡守孟当贪图我家奴所携带的一部书卷,隐匿了我的家奴,拒不交出。双方就发生了一些推攘。这就是昨夜上庸居民听见动静的原因了。最后,原郡守孟当在推攘之中,一时不慎,失足掉落井中。打捞之后,经医治无效,于今日辰时死亡。城不可一日无主。因此,我,三州总督麾下南征元帅特令伯机接任郡守。就这么回事儿。”

    伊籍听了,道:“那什么南征元帅是怎么回事?”蔡琰道:“就是我啊。我有帅印的。公文由你写,要用印你就说一声。”伊籍道:“要这么说,安民告示上,的确需要用一下帅印。”蔡琰道:“没有问题。呆会我就叫人送过来。”

    伊籍道:“既如此,属下这边暂且无事了。”蔡琰道:“无事了么?你一个人怎么行。你得想想,要多少下人,多少文书,多少衙役。至于吃住的问题,倒是可以缓上一步。”伊籍道:“籍受教了。”

    天亮了,安民告示也贴出去了。昨夜的动静让城内的居民受惊了。一看告示,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人人就释然了。至于谁当郡守,则几乎无人关心。反正日子照样过,税赋照样纳呗。

    原郡守孟当,按照安民告示所写的内容,被淹死了。然后又按照郡守的规格,予以厚葬。原有其它军政各职的人,基本上没有怎么变动,准备过一段时间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