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侦察到了,敌军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张济军的步兵,不强,也不弱,普通。但那支骑兵够强。不仅如期地吞下了巨大的鱼饵,而且还几乎将赵云带领的两千士兵歼灭殆尽。这一支骑兵,是张济的最大优势。必然也是张济的最大弱点。若这支骑兵处于危险之中,张济必定会派兵救援。

    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简单了,就是如何能够让这支骑兵处于危险之中。蔡琰的第一反应是挖陷阱。但对方有五千骑兵,不可能挖那么大的陷阱。第二反应是挖小坑,绊马腿,又因为土质不够坚硬而不能成功。然后蔡琰还想过撒荆棘等等。最后,蔡琰决定用绊马索。

    次日,张绣绕道自东而来,让蔡琰的绊马索落空。敌情有变,蔡琰亦变。最后,蔡琰想到了地蹚枪兵,想到了以车冲马,战胜骑兵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然而,这不是蔡琰的目的。蔡琰的目的是要占领弘农,因而必须得放出几个求援的骑兵。

    当时,蔡琰还想过一策。就是伏击这几个求援的骑兵,其中再留几个活口。然后让自己的士兵化装为溃败的骑兵,却诈开弘农的城门。但是,蔡琰所带士卒中并没有专门的骑兵。虽然有拉车的马匹,但若要化妆为骑兵,还需要鞍鞯等物品,最多只能化妆出几十人。几十个人,连诈来的城门都守不住。而且,就算守住了城门,后续部队冲进城内,也很难保证能够战胜弘农的四万士兵。

    那就伏击援军吧。伏击援军,可以大量地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让本来兵多的弘农城变成兵力空虚。

    至此,占领弘农城的计划已经形成。接下来,就是要验证几个环节。比如,地蹚枪兵到底行不行,等等。当时,在想清楚了这一切之后,蔡琰才把陈康、王越、赵云再次叫上城楼。

    ……

    综观蔡琰夺取弘农郡之战,王越可有可无,但赵云不是。如果没有赵云,蔡琰固然同样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势必会死伤更多的士兵。在蔡琰的心里,王越是田润的,所以对于王越的安排就成了摆设。赵云有可能是自己的,于是赵云就派上了用场。

    这一时期,人心向古。婚姻不需要三从四德的约束。所谓节烈之说,乃宋以后的事情。所以蔡琰对婚姻的态度,既郑重又随意。赵云的长相,蔡琰非常满意。心中偶尔也会泛起与赵云亲热的画面。只不过赵云到底与田润是什么关系,蔡琰始终未知。若自己将来自立门户,赵云到底是跟着自己走,还是给自己一枪?因此,蔡琰就迟迟没有与田润谈起自己的婚事。

    鼓励山民们南下寻路,这个举动超出了驻守弘农郡的本份。也可以说,蔡琰是在为田润开疆辟土做准备。但蔡琰却不想让王越知道。直到送走王越之后,蔡琰才发布了告示。

    南方到底有什么?蔡琰是知道的。大致的地形,蔡琰也心中有数。就自立门户而言,汉中、益州非常合适。然而,天不遂人愿,过了一段时间,山民报告说,找到的是南下荆州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找到南下荆州的道路,意义也非同小可。蔡琰还是非常高兴的。且把自立门户的心收起,去看看荆州。于是,蔡琰带着丫环及亲兵,另外还带了一个百人队,携带充足的物资,踏上了南下的山路。

    ……

    郭嘉这种人精,又怎么会把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到时候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就不好了。并且,关羽仗着与田润结义的身份,傲慢自大,专横跋扈。两番没有听自己的话,都造成了损失。这让郭嘉的心里十分不满。让关羽知道自己的厉害就成了。

    郭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但事情还得做。打了败仗,对于郭嘉自己也没啥好的。于是,郭嘉就趁着关羽服软的当口,把当夜的调兵权拿在手里。随即,让关羽派出几名亲兵,再次去踏堪了一下。

    士兵们睡到子时,被叫了起来。列队之后,人含枚,马摘铃,悄悄进发。走到善堂,郭嘉吩咐列队。然后让关羽带五千人往高平进发,并嘱咐,前进二十里之后,转往大寨方向。命令张辽也率五千兵往新习方向前进,到达新习之后,折往南下,与关羽的部分合围大寨的敌军。

    等到接近天明的时候,大寨的敌军撤销埋伏,起身列队,则进行攻击。由于大寨的敌军队形本来就是个埋伏圈的形状,左右相距遥远,故关羽和张辽的两路人马不需要统一行动。各自见机而行便是。交战之后,张辽部需要在庆宜方向留出缺口,让敌军溃逃。敌军能够逃跑,则不会拼命,于是将更容易击溃敌军。

    命令眭元率三千兵,赶赴胡状一带。黎明时分,掩杀敌方溃军。郭嘉自己,率五千人,埋伏于濮阳南门附近的清河头,再一次掩杀敌军,并待机抢夺城门。

    听了郭嘉的安排,关羽心道,大寨,位于敌军寨门正北三里。不是说,在敌军营寨大门与其上风设伏处之间的地段设伏吗,怎么变到大寨去了?待要问,各军已纷纷启程。关羽也只好将疑问埋在心里了。

    ……

    于禁正如郭嘉预料的那样,在金堤上派遣了士兵,随时观察风向及黄河河面情况。北方则主要由寨门雕斗上的士兵负责了望。于禁确实也做出了“今夜有风,敌军必来劫营”的判断。

    为什么“今夜有风,敌军”就“必来劫营”呢?这是因为,如果无风,劫营需要杀到军营之中。而杀到敌方军营之中,是非常危险的。有风就不同了,根本就不需要进入敌方军营,只需要到上风之处放火就行了。如此轻易就能挫败敌军的机会,称职的将领是绝对不能放过的。因此,“敌军必来劫营”。

    要反击这种劫营,首先得弄清这种趁风放火劫营行动的安排,而并不是郭嘉对关羽所说的在“军营的上风之处,设下一个埋伏。”趁风放火劫营,行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小股人马趁风放火,二是大部队营门附近设伏。放火之后,军营内的士兵见到火起,纷纷起来,开始救火。在救火无效的情况下,营内的士兵就会出营,以便逃离火场。这时,埋伏在营门的附近的敌军大部队才会出动,对我军以沉重的杀伤。反劫营,如果只是在上风处设下埋伏,只能歼击小股放火的人马,而不能给劫营敌军以重击。必须任由敌军放火,而在营门外设下一个更大的埋伏圈,才能打击敌军的主力。

第二卷 第129章 濮阳之战

    第129章 濮阳之战

    于禁的部队很早就开出了军营。这是因为。于禁不知道敌军什么时候会来劫营。为了不让敌军发现,就让部队早早地就位。埋伏好了之后,还能够检查一下。然后夜幕降临。傍晚天还没有黑尽的时候能够通过检查的埋伏,在天黑之后,就更不会让敌军发现了。

    郭嘉指挥的田润军队则不是这样。这与郭嘉爱行险招有一定关系。田润的军队酉时末吃完晚饭,然后就被命令早睡。到子时末,整队出发,在休息方面,胜过了于禁的曹军。

    关羽的五千人到达高平之前,张辽的五千人到达新习之前,除了人含枚,马摘铃,没有喧哗之外,基本上是正常行军的。这是因为,他们的行军路线,距离于禁有可能的反埋伏区域至少有五里。于禁不可能发现。

    到达高平、新习之后,两部向大寨合围,这部分行动,郭嘉要求匍匐前进。关羽、张辽带领的部队属于裁军之后的正规精锐部队,平时就训练有素。匍匐前进是练过的,只不过平时练习跟战场上运用是不同的。濮阳这一带水系发达。连晴数日之后,地面上水洼依然不少。这样就给士兵们带来了困难。

    真正地说,目前只有田兰的新军才是通过了魔鬼式训练的。其它的部队多少都差点。

    郭嘉并没有交待,匍匐前进究竟要前进多远。从作战的要求来看,应该尽可能地接近敌军。但敌军早就潜伏在草丛之中,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敌军的准确位置。那么就只有爬一步算一步了。什么时候遭遇了,什么时候就开打。如果一直都没有遭遇敌军,就一直爬到能够望见敌军营寨寨门雕斗的地方。

    ……

    这时,正是小麦拔节的四月末。天气渐暖,于禁的士兵爬在野外,倒不感觉特别的寒冷。也没有蚊虫叮咬,就是长时间保持身体不动有些难受。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忍受,两个时辰过后,不是脚麻就是手麻。于是,士兵们借着夜幕的掩护,慢慢地伸脚、伸手。

    马六就是这些士兵中的一名。距离马六不远的地方,有一片金黄色的小花。一层层,一簇簇,零零落落深深浅浅地散落在山坡石缝。那随风而至的花香总让马六感觉像是要打喷嚏。这时节可是不能打喷嚏的,打了就会被杀头。因而马六就忍着,不断地搓揉自己的鼻子。右手搓了一阵,感觉支撑上身重量的左手麻了,便换左手。换了几次,感觉脚也麻了。一只探头探脑的小动物,突然跑了过来,呆呆凝望着马六。马六想把它捉住,然后可以祭一下五脏庙。猛一抓。动物没抓住,胳肢窝却传来一阵剧痛,好像是抽筋了。

    差一点马六就叫出声来。好在嘴里含了块木头,提醒了马六,让马六在千钧一发之际,忍住了叫声。不行了不行了,不能老是这么爬着了。马六往左右旁边瞧了瞧,却看不清楚同伴的影子。马六就试着往一个方向慢慢地伸手。好,手伸直了,却没有碰见同伴。于是马六就往这边挪了挪,然后再翻回去,变成仰面朝上了。

    真舒服!早知敌军这么久都不来,这么仰面躺着,说不定都睡了一觉了。马六可是从来都不打呼噜的,不用担心因为打呼噜而被军法从事。

    不过,麻木的手脚还没有完全恢复。马六就活动了一下。这样躺着,活动手脚实在是太方便了。

    忽然,马六感觉有人从后面爬了过来。马六吓了一跳,立即由仰卧恢复成俯卧,可千万别被检查的长官发现了,全身一动不动。很快。来人爬到了马六脚边,并且还碰到了马六的脚。马六还是没有动,连脚都没有收回。哪知爬来的这人并不是检查的长官,而是田润的士兵。于是,田润的士兵躬腰站起,绕到马六的身侧,一刀,斩断了马六的脖子。

    ……

    随即,相同的一幕不断地上演。周遭旷野,砍刀剁排骨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一场沉闷的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吆喝和漫骂。所不同的,在于将领的交待。

    于禁交待的是,敌人将进入前面的埋伏圈。进入之后,听长官号令,然后一齐冲杀出去。如今,并没有任何人进入前面的埋伏圈,长官也没有号令。一些人打了起来,但不知道是来了敌人还是自己兄弟在打架。于是,还没有投入战斗的士兵只是从爬着变成了蹲着,只能自身戒备而不能主动投入战斗。

    关羽和张辽的交待是,前面就有埋伏的敌人。士兵们往埋伏的敌人的后面爬过去,遇见了就开杀。于是,最先是匍匐前进。遭遇于禁的士兵之后,就都站了起来,主动杀向敌军。而蹲着不动的于禁士兵,就相当于地里的麦子。田润的士兵则相当于农夫。

    遭遇战发生在关羽这边。过了一阵,动静越来越大。于禁那边的将领感觉不对,就命令点火把察看情况。说实话,于禁的援军本来兵就不多。只有五千人,布置一个埋伏圈之后,与关羽的部队接壤的就只有两千五百人。在沉闷的遭遇战中,已经死了五百人了。而关羽的部队,则仅仅因为自己人的误杀,死了十几个人。

    火把一点,就带来了光明。光明,是能够给杀人者带来便利的。等到于禁这边的将领判断出是后面来了敌人的时候,又死了五百来人了。于是,将领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往埋伏圈的另一边败退。

    ……

    败退是打了火把的。前面是于禁的伏兵,不打火把的话,担心自己人打自己人。关羽的士卒乘胜直追。前面的追着就砍。后面的就把弓箭拿了出来,往火把昭示的方向射去。

    于禁没有等败兵冲到面前就取消了埋伏,这边的两千人站了起来,排列成行,也同样点燃了火把。于禁当先而立,命令逃跑而来的士兵往两边绕行。但有冲阵者,定斩不饶。

    关羽带兵追击败军,忽然败军散开,一阵不算密集的弓箭射到,关羽连忙命令队伍停下。同样还以弓箭,便缓步后退。到一箭之地。双方弓箭均射不到的位置,整顿队形。

    这里,于禁没有迎头给予关羽以重击。这是因为于禁的迂腐,而造成了军事上的失误。这样的小失误,囿于智力,于禁是不会知道的了。

    ……

    列阵完毕,关羽打马上前。于禁喝道:“敌将何人,因何率兵犯我兖州?”关羽道:“你是何人,兖州故刺吏乔瑁似不能生出你这么大个儿子。”于禁将戟一摆,骂道:“匹夫安敢辱我?”策马便冲了过来。“来得正好。”关羽拍马迎上。两马交错,关羽一刀劈去。于禁斜戟一架。便要还上一招。却不料关羽刀重,一架没有架住,大戟直往下沉,而关羽的刀却直奔面门而来。于禁只得将身一仰,躲了过去。吓出一身冷汗。

    关羽的武艺本来就在于禁之上,这时又得脚蹬之便,于禁安能不败?交了这一合,两马相错而过,于禁拍马就逃。于禁的士兵见了,也忙往后退。

    关羽一圈马,叫道:“哪里逃!”便追了上去。关羽的士兵也乘势追杀。

    旁边不远之处便是于禁军营的营门。然后这个弯,于禁则拐不过去。只得往东北的濮阳方向败退。正逃着,一阵梆子响,铺天盖地的弓箭就射了过来。随即杀声四起,张辽的伏兵杀了出来。

    于禁在队伍的前端,但却不是最前。最前面还有两个将领和十几个步兵。于禁眼看着,一名敌将迎了上来,枪尖刺中一将咽喉,枪柄又把另一将撞落马背。跟随敌将的还有很多步兵。眨眼之间,便将落马的将领及十几个步兵杀死了。

    于禁大怒道:“敌将通名受死!”张辽道:“张辽张文远。你是何人?”于禁答道:“于禁于文则。”然后便战在了一处。

    交手十数合,于禁感觉不能敌。恰此时,又听到关羽在远处大喝:“敌将哪里逃!”于禁看北方西方人多,关羽又自南而来,便卖了个破绽,往东面逃出。张辽却也未追,只顾着指挥士兵,消灭敌军。

    ……

    于禁一口气逃出二十多里,看着马匹直喘粗气,跟随的步兵也已经步履歪斜了,便住了马。上马清点残兵。略一点,有九百多人。当即吩咐,就地休息。等士兵刚刚坐倒,又听得远处一声锣响,几千支箭矢就射了过来。“**,这儿也有伏兵!”于禁骂了一声,拉过马匹,准备翻身上马。哪知。战马已经身中数箭,往下直倒。“真是晦气。”而这时,第二波箭雨又到了。于禁连忙趴在马身之后,躲了过去。

    于禁这些残兵可没有几面盾牌。于禁当即喊道:“跟我走!”辨明方向,往北方濮阳逃去。

    又跑了十几里地。跟在于禁身边的残兵已经不足百人了。而于禁,虽然武艺高于普通士兵,可于禁的盔甲也远重于普通士兵,同样累得够呛。

    ……

    终于平安到达濮阳城门,于禁不禁松了口气。叫道:“快开城门。”城上士卒问:“你是何人?”于禁道:“于禁于文则。”士卒道:“我们不认识你。”于禁道:“快去禀告你们吕将军,吕将军认识我。”

    不一会儿,吕虔上到城楼。先扔下一枝火把。于禁捡起,照亮自己。吕虔道:“果然是于将军。快快,放吊桥,开城门。”

    这时,关羽、张辽率领的万名士兵完成了对大寨附近曹军的围剿,大军打着火把,转赴濮阳,刚好走到地平线的尽头,距离城门约有三里。于禁有充足的时间,安全进入城门。

    吊桥的起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城墙上面的吕虔也发现了关羽、张辽的部队。略一盘算,吕虔也认为放吊桥开城门放于禁进城时间绰绰有余。就没有发布进一步的命令。

    哪知道,眼看着吊桥就要接触地面,在火把光芒不及的黑暗之处一下子就涌出了无数敌军。这是郭嘉的最后一道埋伏,是专门用来抢关夺城的。

    拉吊桥的绳索被田润军几下砍断,吊桥是收不上去的了。城门也关不上了。于禁终于还是冲进了城门,但可惜也仅仅过了城门。还没出城门洞,就被田润军的士兵追上了。于禁想挥戟抵抗,而大戟却仿佛有千金之重,已经拿不动了。田润军的士兵从于禁的穿戴上看出这是一名将领,便没有杀,而是五花大绑,捆起来了。

    城墙上面的吕虔有时间下达放箭的命令。但濮阳城连日赶修城墙,昼夜不停,士卒均已疲惫。此时夜间城楼上值守的士兵也不过区区十几个人。就算放箭,又有何用。在田润军砍断吊桥绳索的时候,吕虔判断了一下形势,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