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间,就昏过去了。
格里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就是砸中自己的贝萨。医生说格里的肋骨被压断一根,多处软组织受伤,这都是因突然的重压所致,没有性命之忧已经算是幸运了。这次的事故完全是贝萨所致,因此她承担了格里的所有医药费,还负责照顾格里,直到他出院康复为止。此后,贝萨每天都准时到医院照顾格里,为此她不得不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忙来忙去,不想这一行动竟然帮助贝萨减去了几十公斤。在贝萨照顾格里的日子里,俩人相互的了解加深,并爱上了对方。
出院后,格里跟贝萨重新租了一套公寓,并陪着她参加了一个减肥训练基地,最后成功减掉了近一百公斤,重新恢复了苗条的身材。他们也走上了爱情到婚姻的道路,成就了一段佳话。
几米的高度,如此重的重量,格里竟然没有被砸死,可以算是巧合中的巧合了。以正常的科学计算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但是它确实存在并发生了,不能不让人感慨上天有好生之德。
天上掉下个胖女孩(2)
17年一个轮回
家境好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许多家境好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抚养,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成才的机会也就多一些。一个平民出生的孩子,当然无法跟出身富豪家庭的孩子相比,首先他们获得机会的条件就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古今许多名人,都是出身不好或者不太好的人。奥古斯塔斯?J?C?黑尔就是这样一个人。
1830年,年仅一岁的奥古斯塔斯?J?C?黑尔就离开了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黑尔的父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孤独地将他生下,并抚养到一岁。然而,体弱多病的母亲无法再将黑尔养育下去,只好将他送给了他的婶子。黑尔的婶子无法生育,对送来的黑尔格外珍惜。她把黑尔当作亲生的儿子一样来抚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黑尔受到最好的教育。最终,奥古斯塔斯?J?C?黑尔成功考入牛津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他开始了他独立的创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名人。
后来,黑尔的继母,也就是他的婶子把身世告诉了他。1830年,黑尔的婶子刚从火车上下来,就看到黑尔的母亲抱着他在哭。随后,黑尔被送到婶子的怀里,接着被婶子抱到了英格兰中部的牛津。
黑尔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继母并没有丝毫冷淡,而是更加热爱她,决定一直赡养到她去世。在黑尔17岁的时候,黑尔遇到了一件极为巧合的事情,跟他的身世有关。在他17岁生日那天,为了庆祝黑尔被过继给婶母17年,以及他的生日,他们全家特地赶到了曼海姆——当初黑尔被送养走的地方。他们在一家餐馆就餐的时候,发现邻座的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婴儿,这对母子并没有吃饭,似乎在等人,后来就先走了。
吃完饭,黑尔独自一人到了他被送走时的那个车站。看着铁轨伸向远方,黑尔想到了自己未来的路,这条铁路见证了17年来的风雨。就在这时,黑尔看到刚才在餐厅里偶遇的妇人,她依然抱着婴儿。不过,不同的是,黑尔看到这位妇人正失声痛哭。出于同情,黑尔走上前去,询问她何故哭泣,这位自称埃米?彭林的女人告诉黑尔,她因为养不起这个孩子,要将他送给他的婶母抚养。多么巧合的事,17年前,或许黑尔的母亲也是这样告诉别人的吧。
这段巧合,是黑尔成名之后,在他的自传中写到的。黑尔成名后,他大多数时间居住在欧洲大陆,很少回到英国。因为,抚养他的婶母也已经去世了,在英国再也没有别的亲人。我们相信黑尔在自传中所写的故事属实,但是这件巧合的事情,真是让人感到惊讶。那个小小的车站在17年内,见证了两位伤心的母亲和一对无知的婴儿。
死而复生
在各种小说和影视作品里有许多关于人死而复生的传说,那些虚构的故事中有人通过某种技术,能使死去的人复活。当然,这种不科学的虚构已经被大多数人认清真实面目而失去了市场。但是,关于某些奇怪现象的传言,还存在于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科学的曙光似乎还没照射到那些地方。但是,本文要探讨的并不是这些现象是否符合科学,而是在这种怪事之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巧合。
海地的勒斯特耶村的黑人纳西斯,一直生活在村里,身体非常健康,是村里出名的能做工的劳动力。纳西斯生性善良,很受亲戚、朋友的欢迎,他从没有离开过村子。不过,20世纪60年代初,纳西斯突然得病,而且迅速恶化,根本来不及抢救。他的姐姐将他紧急送往德沙贝尔村镇的医院,但是,那里的医生和医疗条件根本不足以救治纳西斯这样的重病。纳西斯的身体状况迅速变糟,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的身体查不出任何问题,但是,纳西斯却呼吸困难,经常昏迷不醒。最终,纳西斯死在医院,家人为这样一个年轻人死于非命,都感到十分痛苦,然而,所有的眼泪都挽不回他的生命。纳西斯被埋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姐姐还时常去拜祭他。
逝去的生命总是会被逐渐忘记的,十几年后,除了纳西斯的家人外,基本上没有人再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了。一天,纳西斯的姐姐在屋外纳凉,突然她看见一个人非常像十几年前的纳西斯。只是,这个人比起纳西斯来,可谓格外苍老,而且非常消瘦。正在她疑惑不解的时候,那个人突然叫了她一声“姐姐”。这一声呼唤,让她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附近只有她一个人,这一声“姐姐”肯定是叫她的。后来,这个人告诉她,自己就是纳西斯!他的姐姐听到这后,立刻吓得昏过去了。
原来,纳西斯并没有死,他一直活着,只是没有人身自由,作为别人的奴隶劳作而已。在海地有一种巫术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据说,有些术士能将死尸的灵魂偷走,并使死尸复活。就像好多影视作品里的僵尸一样,他们只是能活动但没有思想的行尸。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把戏,纳西斯是被药物麻醉后,显示出死人的现象,当地的小医院根本没有能力检查出真正的原因来。纳西斯被麻醉后,医生和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就只好将他埋起来。那些巫师只是在事后将他从坟墓中挖出来,并且持续麻醉他,让他失去意志,然后机械地从事田间的奴隶劳动。
这些巫师跟各地的地主都有勾结,他们沆瀣一气,合作搜罗强壮的劳动力,不惜一切手段将其变为奴隶。纳西斯被挖出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迫服药,令他失去心智,从而忘记自己的身份。巧合的是,有一天,管理这些奴隶的工头忘记了给纳西斯服药,因此纳西斯逐渐恢复了神志,最终明白了被奴役的现实。直到有一天,他趁机逃脱,逃离了那个自己被奴役的地方。
凭着感觉,纳西斯找到了原来的家,正好碰到了在纳凉的姐姐。所以,才有吓昏姐姐的那一幕。巧合的是,一直雇佣纳西斯作为奴隶工作的,正是他的哥哥。
准时到来的钥匙
巧合的事情有好有坏,许多幸运随着巧合而来,给人一个巨大的惊喜。有人认为这些幸运的事情早就存在,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突然出现。然而,我们认为这就是巧合,这些事情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出人意料地出现。它们为何出现在这些巧合的地点和时间,谁也无法解释,于是我们就单纯地将它归结为巧合。
威廉蒂作为一个单身女人,从来都是无拘无束,生活邋遢。出门忘记东西几乎成了威廉蒂的家常便饭,如果有天不落下东西,倒是有些奇怪。威廉蒂经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不过有时她却颇有好运来“化险为夷”。
威廉蒂还有一个特点是极其热爱旅游,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她总会选择一个地方作为旅游的目的地,然后从出发地一路游玩到目的地。目的地对她来说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到达目的地的旅途中,有哪些值得旅游的地方。幸好,在美国国内的旅游花费很小,威廉蒂的工作足以承担起所有的旅行费用。不过,一方面极度喜爱旅游,另一方面又生活邋遢,可以想象威廉蒂的家中会是什么样子。
一次,威廉蒂选择到新墨西哥州的罗斯维尔旅行,相传那里有神秘的外星人居住过,而且新墨西哥州还有阿兹台克遗址、卡尔斯巴德溶洞国家公园、托尔特克纳风景铁路和航空中心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威廉蒂,让她流连忘返。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威廉蒂参观了几乎所有令她感兴趣的地方。可惜天气不佳、暴雨倾盆,许多地方她都是冒雨参观的。为此,威廉蒂还患了重感冒,不得不结束旅行回到纽约。然而,不巧的是,纽约也是阴雨连绵。这样拖泥带水一路赶来,当威廉蒂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
更加不巧的是,威廉蒂进不去大门,因为她找不到大门的钥匙。以前他也时常丢失钥匙,所以家里的大门上的锁都换了好多次。但是,此时她显然没有力气再等修理工重新换把锁。她翻遍了所有的包裹和口袋,也仔细寻找了经常藏钥匙的几个地方,但是始终没有找到。这意味着她没法进门了,因为她是单身,大门的钥匙只有她一人才有。无奈的威廉蒂只好准备去寻找一个旅馆住下。到了家门前却进不去,这真是难堪的事情。
就在威廉蒂准备离开的时候,邮递员飞速赶来,送给她一封挂号信。因为汽车出问题,所以邮递员比平时来得晚些,不然早就到了。这种挂号信是需要签收的,否则邮递员会把信带走,说明这种挂号信是非常重要的。打开信件的威廉蒂几乎尖叫起来,因为信中有把钥匙,而且正是她家大门上的钥匙。这实在是太巧合了,让她几乎无法相信。
原来,这封挂号信是威廉蒂的哥哥从华盛顿寄过来的。一个多月前,她的哥哥到纽约出差,顺道过来看看妹妹。当时,为了方便,威廉蒂就给了他一把钥匙,不过临走的时候哥哥忘记将钥匙还给威廉蒂了。回到华盛顿后,他就以挂号信的方式将钥匙寄过来。不想,正好赶上了急切需要钥匙的威廉蒂回家。
这种意外,不仅让威廉蒂感到惊喜,更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种巧合能为人“排忧解难”,然而未必所有的巧合都是如此让人满意。
哈雷彗星与马克?吐温
古代的天子被认为是天命的化身,尤其那些开国的著名帝王,充满了神话色彩。有的伴随祥云而生,有些则是驾着龙降临人世,也有的是天上某颗星星下凡,等等。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神秘感,让无知的人们对帝王崇敬有加,甘愿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然而,现代科学证明,世间根本没有什么祥云、星宿下凡之类的,有的只是无数的巧合。
近现代以来,这种巧合依然存在,不时地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只是被降临的这个人出名与否,决定了人们是否知道这些巧合。那些著名的人,他们的身世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吐温就曾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那些常常被人谈起的文学作品外,他的出生和逝世也受到人们的关注。1835年11月,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11月的这一天,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平凡日子,但是,在天文学上却值得纪念。因为,这一天出现了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每七十多年回归一次,绝大部分时间深居在太阳系的边缘地区,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难以搜寻到它的身影。人的一生能见到一次哈雷彗星就很幸运了,一般来说,人的寿命只有70岁左右,因此一个人很少能两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寿星”才有这种机会,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咿呀学语的幼年,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蹒跚的晚年了。
或许这就是巧合吧,马克?吐温在1909年的时候,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当时,天文学家已经能准确计算哈雷彗星的回归日期和最佳观测地点。报纸上报到了哈雷彗星准确的回归日期是在1910年的4月20日,这一天成为全球人期盼的日子。马克?吐温也是其中一个,当时他已经没有再多活几年的想法了,他只是希望能够看一次哈雷彗星。也就是说,他必须要活到1910年的4月20日。
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出生在哈雷彗星出现的那一年,明年它再次出现的时候,我能够随他离去。这完全是个巧合,在哈雷彗星再次出现的那个夜晚,马克?吐温真的再次看到了。但是,随后的第二天清晨,马克?吐温就离开了人世。真的印证了他自己的话:随着哈雷彗星而来,又随着哈雷彗星而去。
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独具特色,熔幽默与讽刺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悟,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大书!他的这种现实主义与当年哈雷发现彗星时的态度又何尝不是一样呢?难道这位伟大的作家跟哈雷彗星之间真的有什么特殊的联系吗?
这是个非常让人惊讶的巧合。其实,世界上与马克?吐温同日生死的人应该还有,只是他们不如马克?吐温这样出名罢了。
奇怪的响声
贝尔纳鲁特?卡金斯基;是苏联著名的传感信息研究专家。但是在他真正投入传感信息的研究工作之前,还有着一段奇异故事,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故事发生在1918年8月末的第比利斯。当时的卡金斯基,有一个19岁的好友M,两人交往甚好。然而不幸的是M已经卧病在床好几周了;又因为两家相距很近仅一千余米,所以在每天的工作之余,卡金斯基都会到M家来探望一会儿。
一天夜晚,因为感觉实在太累,刚从朋友家回来的卡金斯基,一倒头便睡着了。这是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腾的,卡金斯基一阵颤抖,心里似乎打了一个冷噤,只感觉一个混沌的寒意突然在心口闪现,冷得让人难以呼吸。那响声,依然还在耳边环绕着,是那样的真切,卡金斯基可以确信那是银调羹与玻璃杯撞击的声音。
清醒过来的卡金斯基,开始以为是老鼠在作怪,在家里的老鼠总是这样的猖狂。然而,结果有一点点的让卡金斯基失望了。他起身打开台灯并向桌上扫视着,没有发现羹匙,也没有看到意料中的玻璃杯,老鼠更是无影无踪。满面狐疑的卡金斯基看了看表,正是凌晨的两点钟。疲劳至极的卡金斯基带着点点遗憾,很自然地又关上了台灯,安然地躺下睡着了。
第二天下班后,卡金斯基像往常一样,刚下班就又向M家走去。今天的他,心里老感觉到不安,老感觉发生了点什么,越走近M家,这样的感觉越是强烈。才刚到M家门口,卡金斯基终于明白了,原来M家出事了,他的好友M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M的母亲坐在床边,眼泪不住地流着。卡金斯基也在帮着整理朋友的尸体。在抬尸体进棺材的时候,他偶然的碰到了枕边的一张小桌子——“叮”——一种银器的音响传到耳边,卡金斯基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浑身冷汗直冒。他僵硬地转着头,呆呆地看着传来响声的方向,看着那桌子上放着一个银调羹的玻璃杯。似乎寻找一夜的秘密终于被发现了 ,他下意识地拿起了那个银调羹,轻轻地敲了一下玻璃杯,依然是那清脆的响声。他感到了一丝难以言明的恐惧 ……
M的母亲和姐姐由于悲伤过度,颓丧得没有了一点儿应酬的心思。卡金斯基本来是想来帮忙的,可是,碰到了这样的怪事。他忘记了这一切,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地。
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忙向那位朋友的妈妈询问朋友死时的情景。朋友的妈妈说:“我儿子死的时侯,正好是凌晨的两点钟。因为这是我儿子的喝药时间。我正想把杯中的药用调羹喂他,可是,当调羹刚送到嘴边,他就断气了……”
卡金斯基为了揭开心中的疑惑,一定要她示范给他看。朋友的妈妈用颤抖的手拿起调羹,把玻璃杯底的药盛取出来。和昨夜完全相同的声音在卡金斯基的耳边,又叮当地响起。他再一次地毛骨悚然,浑身颤抖起来。
卡金斯基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决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鬼神。可是,他又完全可以肯定,昨晚在与此相距一千米的家中听到的银调羹声,正是她刚才听到的声音。
78年后再现幸存者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世人所知的一次海难。
1990年9月24日,“福斯哈根”号拖网船正在北大西洋航行。突然,船长卡尔?乔根哈斯发现附近一座冰山上有一个人影。当时,“福斯哈根”号离冰岛西南约360千米。乔根哈斯当即举起望远镜对准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