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狼骑-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勇摇头道:“不用,赵公公知道怎么做。”

    郭义领命便要带人去割首级,大勇又叮嘱他一句:“吩咐钱大刚,凡是赵公公的信件要第一时间派船送到登州,然后由李大山安排快马送往京师。”

    郭义下去后,大勇又召来炮兵营指挥使宋庆,吩咐他将火炮都卸下后便全营开向金州。又吩咐辎重营的齐三宝和吴天德,让他们统计下已经卸船的粮食有多少,望海堡这边又有多少粮食。

    齐三宝请示如何处置望海堡里的那些汉军旗俘虏和汉人,大勇想了想,让他按事先商定的“九品汉jn制”处理。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我要见大帅() 
013…11…21

    人分三六九等,这汉jn自然也应该分等级区别对待。大勇认为应当客观看待那些为东虏效命的汉人,因为他们当中有主动卖身的,也有被迫效命的,而东虏所建的金国虽然是建立在以满州人为主的旗人阶层之上,但支撑这个国家的却是数目比他们大得多的汉人。因此不能一昧的将为东虏服务的汉人视为汉jn,将他们永久的钉在耻辱柱上,而应区别对待,有的人是必杀的,有的人则不必杀,还有些人则可以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此,才能瓦解金国统治的基础。

    失去了汉人的支持,以满州这个不过十万人的小族,休说他r入主中原了,能把辽东占住就算他娘的见鬼了。而辽东金国占领区里的汉人大致有几个来源,一是辽东土生的汉人,这些人在努尔哈赤起事后被迫成为八旗的奴隶,用自己的血汗供养满州。这部分汉人的数目大致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如果不是努尔哈赤搞得种族大屠杀,恐怕人数还要翻上十倍。

    二是金军在天启年间攻打宁锦防线及崇祯二年“己巳事变”入寇京畿相继掳掠走的汉民,这些人的数量在三十万左右。

    三则是跟随明军将领降金的原明朝军户和辽东百姓,这些人的数目当在五万左右。

    三部分汉人加起来近六十万,绝大多数沦为满州人的奴隶,从事耕种放牧,为金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也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能让只十万人的满州能够腾出数万青壮四处征战。

    随着金军占领时间的r久,大部分汉人已经认命,自觉或不自觉的充当起满州军队屠杀汉人的刽子手,而他们当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金国各个阶层为官,视金国为母国,视洪太为君父,早已忘记自己汉人的身份,以抬入汉军旗或入真满州八旗为包衣奴才为荣,而以汉人为耻。对这些人,自然要予以严惩,但又不能一昧杀了,所以必须有个区别对待的章程出来,有了制度,才能避免一昧的滥杀,也能让金军占领区的汉人参照这个“九品汉jn制”给自己划分品级,从而产生jng惕之心,进而对满州离心离德。

    把辽东金军占领区的汉人都杀了,固然可以让满州八旗一下倒退回原始森林时代,让他们重新过起鱼耕的生活,法抽调足够多的青壮征战,可以有效减轻大明的压力。但大勇做不到这种程度,他也不敢做,杀上几十万异族,他没有心理负担,可是杀上几十万同胞,他是论如何下不了手的。何况他暂时也没有这个能力。而且一昧滥杀很可能会激起金军占领区的汉人对明军的反感憎恨,进而和满州人一起反抗明军,这种情况当然是施大勇不愿看到的。他认为“九品汉jn制”的出台在极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至少,他认为这是眼下他能拿出应对俘虏和汉人的最好办法。

    “九品汉jn制”是在从双岛出发向金州的大海上出炉的,所谓“九品汉jn制”,顾名思议,自然是将汉jn分为九等,与“九品中正制”一样,从上到下以品级分人。定品级又以降金时间和在金国担任的官职和对金国做出的贡献来定。'

    一品汉jn指在在努尔哈赤起兵时就投降金军的明军将领,如佟养xng、李永芳等人,时间在大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七年,在金官职为三等昂邦章京以上。论这些人是否在降金后为金军卖命,是否屠杀过汉人,一律定为一品。

    二品汉jn指为金国出谋划策的汉人读书人,如金国内弘院大学士,如范程、鲍承先及死去的宁完我等人。时间为万历四十年起到现在,官拜大学士或议政大臣。之所以将这些汉人读书人定在二品,是因为大勇认为这些汉人高官在金国政权中发挥的作用比那些降金的明将还要恶劣。

    三品汉jn指金军新建汉军旗将领,如石廷柱、孙得功等人。降金时间不限,官位为明游击以上,八旗佐领以上。

    四品汉jn指汉军旗游击以下的将领,以及自动投效金国的读书人,这些人只要是在金国六部,满蒙衙门、地方衙门效命的,不问降金时间,不问官阶,一律定为四品。

    五品汉jn指为金国服务的汉人细作,或有一条汉人人命的汉人及在金国各衙门充任笔贴式的汉人。

    六品汉jn指在八旗旗庄担任庄头的汉人,或为满州主人戈什哈的汉人。

    七品汉jn指明朝境内为金军提供战略物资的商人,及汉军旗佐领以下的将领。

    八品汉jn则指金军汉军旗的普通士兵。

    九品汉jn则指为金军打造军器、铸造火炮的工匠。

    充为阿哈的汉人则不入品。

    对应相应品级的处置办法为:一、二品煮杀分食,家族直系血亲不论男女同罪;三品五马分尸,家族直系血亲男丁同罪;四品腰斩,直系血亲男丁同罪;五品斩首,直系血亲男丁按六品处置;六品断一臂,直系血亲男丁以七品处置;七品抄家,直系血亲男丁按六品处置;八品直系血亲男女丁发往登州屯田,人充为锦州军辅军使用;九品家属发往登州,人军中效命。

    不入品汉人不问男女老少一律发往登州,若有需要,男丁青壮征入军中。

    若对应品级的汉人有立功表现,如向锦州军通报重大军情或者帮助镇压反抗等,可依立功表现相应降低品级。所立功劳对锦州军重大者,则可直降为不入品,领取丰厚赏银全家发往登州安置。

    在“九品汉jn制”的区别下,望海堡的上千汉军俘虏和汉人阿哈很快就被评定了相应品级,周武昌这个把总根据相应条例被定在七品,除了妻儿被发往登州,他人更是要被斩断一臂。断臂之后是否能活,则是天知道的事了。

    300多汉军俘虏定为八品,全部充为锦州军辅兵,近800原先金州的渔民全部不入品,按条例当全部迁往登州。'

    大勇在登州准备登陆金州时,就准备将所有的人丁全部迁回登州,一来充实登州人口,二来则是削弱金国的实力。少一个汉人奴隶,八旗能够得到的收获就少一分。

    不入品的汉人们一家老小都在望海堡,明军不杀他们,只要他们上船去登州,这些人自然没有异议,能够到大明境内做个良民总比给满鞑子当牛马好吧。

    汉军俘虏们也不敢生出怨言,不可一世的真满州大兵都打不过这些明军,他们又能如何。

    轮到周武昌被拖出来准备断其一臂作为惩罚时,周武昌突然大叫“我要见大帅,我要见大帅!”

第三百八十九章 壮士学得可是安禄山() 
周武昌不知道登陆明军的主将是什么官,但叫上一声“大帅”肯定没有错。但凡是人嘛,哪个不爱听高抬自己的话,又有哪个不爱戴大高帽子。听他喊得凶,口口声声说什么有重要军情禀报,行刑的锦州小旗不敢耽搁,忙报了上去。

    听闻一个金军把总要见自己,大勇也觉奇怪,但想一个小小把总能有什么要事,他急着赶到金州,便不想见。但因通报沈阳重大军情而从四品汉奸直降为“不入品”的吴赫寅却建议他见见这个把总,说不定能有些收获。

    郭义他们已经备马,本以为大勇不会听吴赫寅的,不想大勇却是听了,吩咐亲卫去将那把总押来。

    周武昌被押过来后,不等大勇发问,便义正辞严高声叫道:“大帅率部渡海而来,可是为了收复故地,救我辽东数十万汉民!”

    大勇此次率部渡海可不是为了收复失地,只是想在辽南洗劫一把走人,根本没有在辽南长呆的打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若锦州军的实力能足以和金军正面硬碰硬,大勇就不会存着打了就跑的念头。

    渡海之前大勇就将此次远征金州的计划和目的告诉了诸将,说白了就一句话——制造一座又一座空城,制造一处又一处满人坑,制造一片又一片的荒地。

    如何做呢,很简单,趁金军主力到来之前,消灭兵力不多的驻防金军,抢走为奴的汉人和每一粒粮食,最后烧光沿途看到的每一座城堡,然后从哪来回哪去。过一段时间后再来重复一次,慢慢的放干金军的血,最终迫使金军彻底放弃辽南这片广袤的产粮区。

    这个方针在大勇看来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因为他有水师的优势奉系江山全文阅读。他可以在任何想登陆的地点登陆,他可以攻打任何他认为可以攻打的城堡。'

    反之金军却不行,金军的战略重点从老奴时起就放在宁锦一线,对辽南并不重视,这就意味着辽南的金军数量不多,真满州骑兵更是少得可怜,这对拥有骑兵的锦州军而言就是最大的优势。在金军八旗主力没有到来之前,大勇可以大摇大摆的率部攻打洗劫他所能看到的每一座城堡。

    收复失地的功劳固然让人心动,但若因此而在辽南各地分驻本就不多的锦州军,然而面对金军主力的疯狂报复,最后因为兵力不济的原因而城破人亡,这种买卖大勇再热血上头也不会做的。

    相比起刚来那会,大勇已经开始更多的计算手中的筹码了,这从他开始着力扩充和打造锦州军便可看出。换在以前,大勇不会如此急切的想着扩充自己的实力,更不会因此而扣下天子的使者,妄图迫使朝廷承认他在登州的统治,来使锦州军有一个坚固而牢靠的根据地。他只会一次又一次的冲杀在最前线,然后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又一个倒下去,最后只剩他孤零零的屹立着。当然,迫使他急于扩充锦州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不想再受制于人吧。

    地,肯定是不会收复的;人,却是能迁走多少算多少。大勇的想法很切实际,也很简单。但这个叫周武昌的金军把总把话问得如此大义,他自然不能实话实说,总不能告诉对方我率部到金州不是来干你说的这些,而是为了杀人放火来的?因此便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但也不说话,他想看看这小小的把总要求见自己到底是想说什么。

    见明军主帅点头,周武昌心中一喜,张嘴便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不忘”不忘什么却是不知道了,绞尽脑汁却想不到李千总的师爷当日说的原话是什么了。

    看他想得费神,结结巴巴的没了下文,吴赫寅看着吃力,也有些好笑,在边上替他说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

    “噢,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一语惊醒梦中人,周武昌激动的朝吴赫寅投去感激的目光,然后又在那激动的说道:“我辽东数十万大明子民日不期盼王师能来解救我们,打天启年间到现在,整整十年了,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大明的军队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总算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原以为我周武昌这辈子再也看不到大明的军旗了,不想今日今日总算是看到了!”

    说到动情处,周武昌两眼变得通红,眼角似有泪下,周围的亲卫们听了也都有些鼻酸。大勇也是感慨,没想到辽东汉人和这些明军俘虏原来都还向着大明,正要宽慰他两句,却见对方突然将右臂抬了起来,然后奋力朝天一指,愤怒的吼道:“大帅既是来收复我大明失地,救我大明子民的,却如何要将我这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士断去一臂,大帅难道不怕寒了数十万军民的心吗!”

    突然而来的指责让大勇一时没回过弯来,边上的吴赫寅却“噗哧”一声笑了起来,低声道:“将军,他这是在学安禄山呢。”

    “安禄山?”大勇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旋即想了起来,脸上露出怪异的笑容,“噢,就是那个和杨玉环有一腿的安胖子是吧?”

    “呃”有一腿和安胖子让吴赫寅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大勇有些好奇,看了眼还处于激动中的周武昌,问吴赫寅:“他学安禄山什么?”

    见大勇不知道,吴赫寅一喜,连忙卖弄解释道:“将军,当年安禄山在军中因盗羊而被处以死刑,临刑前,他大声对行刑的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喊道,大人不是想灭掉契丹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杀掉我这壮士呢。张守珪见其言貌不凡便放了他。”

    “嗯。”大勇听了没有说话,上下打量了一眼周武昌,心道这家伙相貌一般,没什么不凡之处,我是不是也要赦免他呢?

    '

    求订阅和月票。

第三百九十章 占领金州 断绝南北() 
大勇这边在想这金军把总其貌不扬,没半点壮士模样,自己是不是也要学那个什么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把人放了呢?可九品汉奸制的规矩是自己定的,这周武昌位在七品汉奸列中,按规矩就要砍断他一条胳膊,要是就凭他这不伦不类的叫嚷就把人放了,岂不是有制不依,有法不行嘛。但要是不放,自己似乎连那个张守珪都不如了,人家连安胖子这大坏蛋都肯放,自己却不肯放过一个小小的汉人把总,未免有些没有风度了吧。

    放还是不放,大勇踌躇起来。

    那边周武昌也激动着呢,激动的肺都气炸了,自己学得可是李千总那个师爷口中的韩信,怎的姓吴的嘴巴一嚷自个就成了安禄山呢。安禄山是个什么东西?人人得尔诛之的叛臣贼子,遗祸千年的大坏蛋,自个能学他吗!

    他这边郁闷着,那边,大勇却拿定了主意:不放!

    “你身为汉军旗佐领,不管是否如你所说身在曹营心在汉,你都是七品汉奸,按规矩必须斩断你一臂,否则如何警醒那些汉奸。倘若人人像你这样,那将定的规矩岂不就成了一钱不值的废纸!”

    大勇说完就示意亲卫们将周武昌拖下去行刑,平白被这想靠大言蒙骗免刑的家伙浪费了时间,大勇想想都气,娘的,还学安禄山呢,就是安禄山人前来,我也照砍不误。要是个人都到老子面前吼两嗓子,做出一幅大义凛然、精忠报国的模样,然后老子做出一幅“真壮士也!”,巴巴就把人放了,老子岂不是就成了大傻蛋!

    还要砍?

    周武昌蒙了,李千总那个师爷可是信誓旦旦在他跟前说过,日后要是有难,只要照此办理,大喊“岂能杀壮士也”,九成九都能把小命捡回。可他娘的为什么不灵呢,***邵夫子诓老子!

    吴赫寅也觉趣,他以为周武昌真有什么重要军情相告,这才劝施大勇接见,要是真有收获,施大勇肯定要夸自己,说不定还能将他留在身边当幕僚参赞军事呢,哪知这周武昌不知从哪听来的安禄山段子,依猫画虎表演了下,狗屁价值都没有。耽误了时间不说,还害得自己也讨了个没趣。砍你一条胳膊是轻的了,真该把你这蠢材两条胳膊都砍了!'

    “大帅饶命,大帅饶命啊!”

    战场上断胳膊的太多,可是十个人中顶多只能活两三个,就是活了下来也是个残废,啥活也干不了。这样的残废周武昌见得多了,堡子里的那些阿哈当中就有好几个,平日自己没少拿他们开心。一想到自己就是死不了也跟那些残废一样,周武昌顿时吓得脸都白了,“扑通”跪了下去就向大勇讨饶。

    不讨饶还好,这一讨饶大勇就更来气,不耐烦的一挥手:“拖下去!”

    亲卫们上来便要拖人,周武昌情急之下突然又叫了起来,“大帅,大帅!小人有用,小人有用,砍不得啊,砍不得”

    什么乱七八糟的的,大勇没有理会这没头没脑的话,抬腿便要上马走人。

    见大勇要走,周武昌真的急了,喊道:“小人能够为大帅聚拢一支精兵,聚拢一支精兵!”

    这一喊真有效,大勇果然停下了脚步,回身问周武昌:“你所说的精兵何在?”

    周武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忙道:“大帅有所不知,小人原是大明的军校,广宁大败后成了金军的俘虏,后来李千总他们说要降金,小人便随李千总他们一起降了金。再后来东虏叫李千总带着小人来金州,原先的弟兄也都给编入了汉军旗当兵吃饷,小人也继续当着把总。不过小人发誓,小人绝对没有入过关,也没和大明的军队打过仗。这些年来小人一直随李千总驻防金州,真的什么地方都没去过”

    不等他说完,大勇就不耐烦的打断了他,“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我问你刚才说的精兵何在?”

    周武昌被一吓,不敢再说些废话了,“这金州左近如小人一样原是明军的汉人有好几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