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狼骑-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大弼没有甩掉施大勇,心里叫糟,一边逃跑一边伸手去取腰刀。大勇却是再也没有给祖大弼任何机会,第二刀直朝其脖子劈去。'

    祖大弼不愧“祖二疯子”,从军多年,随祖大寿也打过不少仗,经验不能不说丰富,见大勇追近,便用双腿夹紧马腹,身体敏捷地翻到马肚一侧,再次躲过了快如奔雷的一刀。但是,他胯下的战马却法幸免,长刀顺势狠狠砍在了马颈部,战马紧跑了几步后,轰然倒地。

    大勇和祖大弼这几下交手,全部是在急速奔跑的战马上完成,短暂而凶险。祖大弼的亲卫大部分没有跟上来,都被彭大锤、王天德等人率部截住,只四五骑侥幸冲出包围圈。见祖大弼落地,郭义等亲卫忙纵马过去,郭义也是勇士,弯腰提住祖大弼衣服的后领,把祖大弼一下提到了马上,同时,用刀柄猛击祖大弼头部,将其击昏。

    生擒了祖大弼,亲卫们不等施大勇命令,齐声大喊:“祖大弼已擒,降者免死。”

    一听祖大弼被擒住了,顿时那些还在抵抗的辽东骑兵再半分反抗念头,全部下马投降,就是吴三桂身边那百余亲兵听了这个消息,也都是再半点斗志。

    听到舅父被擒,吴三桂还以为是锦州军为乱军心的诡计,但远远看到舅父的将旗已经倒下,战场上除了他这边,余处再也没有一处厮杀,也听不到一声喊杀声后,不禁长叹一声,知道自己也不可能再跑回去了。

    抬首见锦州军的曹变蛟提着一杆长枪转马又要杀来,吴三桂再也不敢迟疑,把手中的长枪往地上一扔,然后高叫一声:“降了!”

    家主降了,周围的亲兵如何会不降。他们也早已失了斗志,闻言也全都喊着降了,手中的刀剑弓箭也纷纷扔下。

    降了?!

    曹变蛟正杀得性起,死在他长枪下的辽兵只怕足有数十人,正想一枪将吴三桂挑了以绝后患,不想却听吴三桂喊降了,一时竟也愣住。但很快,曹变蛟的嘴角就露出冷笑,大喝一声,纵马向吴三桂疾驶而去。

    “我降了?”

    见曹变蛟还要来杀自己,吴三桂也惊恐万分,下意识就要挥枪反抗,可是手中的长枪却被自己扔到了地上,本能的想起腰间还有佩剑,刚要伸手去拔,曹变蛟的长枪却已剌到,毫阻拦的一下剌在他胸口。

    曹变蛟有万夫不当之勇,当日大小凌河一战,一杆长枪直杀得奴酋洪太落荒而逃,可谓大明第一勇将。他这一将鼓足全力剌向吴三桂,饶是吴三桂身上套着明甲,那枪尖却也是一下剌穿护心镜,然后“噗哧”一声将吴三桂扎了个透心凉。

    染血的枪尖笔直的穿过吴三桂的身躯,吴三桂面血色,呆呆的望着胸口,半响之后,一口鲜血吐出,在马上摇晃几下,一个倒仰摔下马去。

    “少主,少主!”

    突然变故,吓呆那些投降的吴三桂家兵,数人抢上前去,抱着吴三桂的尸体嚎啕大哭。余人也都沧然泪下,哀声一片。

    娘的!嚎个屁啊!

    曹变蛟听得不耐烦,扬手一挥,顿时狼骑兵们挥刀冲上,将吴三桂的这些家兵全部砍死。

    闻知曹变蛟杀了吴三桂,大勇初时一怔,脸上露出难以琢磨的表情,尔后二话不说从郭义手中抢过长刀,对着已经昏迷的祖大弼砍去。

    手起刀落,只砍了十七八刀,把祖大弼的尸体斩得东一块西一块,没一处完整的。

    杀死祖大弼后,大勇同样下令将祖大弼的亲兵全部杀死。对大勇而言,这些受过家主恩养的亲兵是不可能欣然转投大勇的,留他们在身边只能是祸患,务必杀干净才好。大勇不信天理,不信报应,他只信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此战,辽东骑兵全军覆没,祖大弼、吴三桂身亡,军中大小将领二十四名全部被杀,俘虏一千二百人。

    大战过后,已是黄昏,战场已由新附兵马打扫清理,战马兵器各自点检,诸将都来向大勇道贺,大勇却是不顾浑身鲜血,将刀朝明军大营一指,喝道:“给老子把炮拉上来!”'

    更新快纯文字

第三百五十一章 糖衣炮弹() 
孙元化巡抚登莱时,重金从葡人控制的澳门购来红夷大炮四十多门,其后又在登州城中聘用葡人工匠仿铸红夷炮,至孔有德叛乱前,孙元化已经成功仿制出红夷炮二十三门。除此之外,城中另有大小火炮百余门,火器不可胜数。

    孔有德、李九成叛军占领登州后,孙元化一手打造的火器新军连同这些火炮便尽数落入叛军之手。其后李九成率部攻打莱州时,带走了三十多门铜炮,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数千斤至上万斤重的红夷炮也给带去了十四门。围城数月,这些红夷炮和铜炮给明军带来了重大伤亡,几处几近崩塌的城墙也是多由红夷炮造成。若不是叛军药子打光,恐怕莱州也真的撑不下去了。

    孔有德闻知李九成久攻莱州不下,为打破明军重兵云集形成的包围圈,孔有德又亲率主力增援莱州,如此便造成了登州守军空虚,使得转战数百里已经断粮靠食人生存的锦州军能够一举攻占登州。

    孔有德从登州出发时也曾考虑将城中余下的红夷炮全数带往莱州,但因红夷炮实在过于沉重,若是携带行军严重影响进军速度,迫不得已,孔有德便放弃了这些红夷炮,转而携带了二十多门铜炮并所需药子前往。

    此后,孔有德再次诈降,成功诓骗登莱巡抚谢琏和莱州知府朱万年出城纳降,欲趁守军不备奇袭夺城。怎料城内守将通州总兵杨御蕃早有防范,奇袭不成转而强攻。几轮炮轰后,药子打光,莱州城墙却仍屹立,其后登州失守消息传来,局面情转直下,再也不是孔有德和李九成所能掌控的了。'

    朱桥一战,招远数万叛军一夕惊散,李九成和孔有德狼狈而逃,哪里还顾得上营中的军械,结果营中的火炮尽数落入锦州军之手,再加上李忠辅营中的十几门红夷炮,此刻,单以火炮数量而论,锦州军已经对小官庄的明军形成强大的火力优势,甚至可以说锦州军所拥有的火炮是除了守卫北京的京营以外最强的一家。便是当年全盛时如祖大寿,也不曾拥有过如此多的火炮。

    十几门红夷炮、五十多门大小铜炮一字摆开,黑洞洞的炮口直指明军大营,看起来当真是叫人胆寒。不过,明军大营却不知,那几十门火炮除了看着吓人外,再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锦州军手中根本没有药子,哪怕是只打一发的都没有。

    大勇率部西征之时,所求只为快,从来没有想过要将那些笨重的火炮带着一同出发,因此更不会让人携带火炮所需的药子。世上没有后悔药吃,要是早知道可以缴获如此多的火炮,大勇说什么也要带上一批药子前来的。现在叫人回登州运也是来不及了。

    不过大勇自信挟新胜之威,便是没火药的大炮同样也可以唬住人。反正对面的高起潜也不知道这些大炮的底细,就是李九成和孔有德告诉他叛军的火药早已用光,高起潜也得考虑是不是锦州军从登州带来了火药。这世上不是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话嘛。再说就是没有这些大炮,高起潜难道还真敢硬着头皮和自己再战上一场吗!

    借着全歼祖大弼三千辽东骑兵的兵威,再配以数十门大炮的威胁,大勇相信高起潜这个没鸟的阉寺不可能再心生反抗的勇气,李九成和孔有德铁定会交到自己手中。

    为了增强恐吓的效果,大勇又下令将孔有德从登州俘虏的十多名葡人军官押来,让他们装模作样的指挥一帮士兵在那准备炮击。还搜罗了几百个腌菜的坛子摆在火炮的后方,让人看起来以为都是装火药的。

    一切准备就绪,大勇再次遣使要人。出使的仍是宋庆,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四辆大车。大车上明显拉了不少东西,车轱辘滚在地上的印痕很深

    “我家将军只要李九成和孔有德二逆,若公公肯交人,我家将军自然退兵。若是公公拒不交人,我家将军也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了。”

    高起潜的帐中,宋庆比上次来时还多了几分跋扈之色,根本没有将面前正坐着的钦差监军太监放在眼里。高起潜却是如老了十岁一样,对宋庆的嚣张硬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边上的张国臣却是听得怒不可遏,但也不敢发火,只冷冷的问了一句:“不知贵使口中的断然措施是什么?”

    宋庆看都不看他一眼张嘴就说:“发炮打你们!”

    此言一出,高起潜就好像被用针戳了一下,整个身子一个激灵,连带着后面伺候的两个御马监的小太监也都是被吓得不轻。

    林清、金国臣等人也都是面上一紧,邓祀和王洪彼此对视一眼,目光中可没什么害怕,而是喜色。张国臣则气得说不出话,怒目望着宋庆,恨不得把这嚣张的贼使出去砍了,但高起潜不发话,他可不敢下令。

    所有人都看着高起潜,指着这位监军太监能有什么指示,但高起潜却愣是不表态,只在那默默的看着使者。见状,张国臣心下一叹,知道这位高公公已经被锦州军吓破胆了,恐怕再也硬气不起来,说不得真会把孔有德和李九成交了出去。

    王洪和邓祀看了一眼,前者看了看诸将,起身问宋庆道:“敢问贵使,祖二将军和吴三桂可在贵军营中?”

    “祖二将军?”宋庆有些疑惑,哪个是祖二将军?但旋即就知道对方说得是谁了,“噢,祖吴二位将军率部平叛,不幸被叛军包围,等我家将军率部赶到时,二位将军已双双为国捐躯,我家将军奋力死战这才将叛军击溃,抢出了二位将军尸首。”

    祖大弼和吴三桂死了?

    帐中诸将集体沉默,高起潜更是青一阵绿一阵,脸色极其难看。他心下所想却不是惋惜祖大弼和吴三桂的死,而是后悔的直苦,要不是祖大弼和吴三桂一心出战,吹嘘辽东铁骑敌,他又被所谓的祖二疯子勇武迷惑,哪里会轻率出兵和锦州军交战。现在可好,三千骑兵一朝葬送,他连和施大勇谈判的底气都没有了。

    鬼话连天!什么时候率部平叛,什么双双为国捐躯,什么奋力死战,统统都是施贼的鬼话!'

    张国臣咬牙暗骂施大勇,却是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祖大弼和吴三桂肯定是凶多吉少了。

    “不知公公考虑得如何,我家将军已等得不耐烦了,若是末将再不回去,只怕我家将军真的就要发炮来打了。”宋庆咄咄逼人。

    “咱家”高起潜吱吱唔唔,既没说交人,也没说不交。

    “贵使可否下去休息片刻,待我等商议过后再予贵使答复。”

    张国臣出面替高起潜解围,他知道这个吓破了胆的太监这会肯定是什么主见也没有的。祖大弼和吴三桂死了,三千辽东骑兵全军覆没,还是败在施大勇的锦州军之手,这事如何跟朝廷说还真是头疼。但不管怎样,孔有德和李九成不能交出去,有孔李二逆在手,这平叛的大功就落不到施大勇手中,就算皇帝事后追究祖大弼和吴三桂的死,也有平叛大功顶着,想来不会问责太深。但要是没了这平叛大功,不仅高起潜落不了好,自己恐怕也得人头搬家。

    “也好。”

    宋庆知道自家的恐吓已经起了效果,高起潜明显动摇,现在还是给对方留点颜面,不要迫他太过。本是要转身就走,但出于礼节,他还是冲高起潜抱拳行了军礼,等到了帐门处,却停了下来,有些抱歉道:“禀公公,我家将军要末将前来一是为了要人,二则是向公公进献一批从叛军处缴获来的战利品。末将方才要人心急,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战利品?

    高起潜愕然,什么战利品?

    宋庆随口说道:“黄金一万三千两,另有白银二十四万两,除此之外,尚有不少贼军从各地抢掠得来的古玩字画,其值不好估算。我家将军说他是粗人,也不知道这些个玩意值多少钱,还是全部送到公公这里,由公公着人估算处置才是。留在我家将军手里,也是暴殓天物。”

    !

    听了这些数字,在场众人全惊得吸了口气,高起潜更是一下惊呆在那里。

    “黄黄金一万三千两,白白银二十四万两”高起潜嘴巴都有些打结了,两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林清和金国臣他们也是一个个两眼放光,千里出战,除了为国平叛,这平叛的缴获也是做军将的一大发财来源。现在施大勇一下就送来让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财货,如何能让他们不震惊。要知道,京营和蓟镇兵一路南下以来,虽也抢掠豪夺,但所得远不是施大勇进献来的这批财货可比的。

    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饶是张国臣对施大勇和锦州军恨之入骨,这会也是怦然心动,他已是明白施大勇送这批金银来的目的是什么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分脏同盟 林丹汗死() 
按彼时金银兑换,一两黄金可换银十一两,这一万三千两金子就是近十五万两银子,再加上那二十四万两白银,仅金银合计就是近四十万两。另外那些施大勇所说留在他手中暴殓天物的古玩字画更是大大的值钱。

    高起潜是内廷大裆,平日自然对古玩字画颇为喜好,手下更不乏鉴赏方面的能人,据他们回报,若是将这批古玩字画带到京中出售,怕所值不亚于那一万两千两金子和二十四万两白银。如此算来怕总值能近百万两白银之巨。

    一百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时辽饷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不断加征,也不过白银六百万两。现高起潜凭空就得了辽饷的六分之一,还不用担心横征暴敛引得百姓铤而走险,更不必顾虑外朝科道言官的瓜噪,平平安安顺风顺水的就能将这巨款揣进自己腰包。如此买卖,不做岂不是傻子?

    高起潜当然不是傻子,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一个人不可能吞得下这笔巨款,真要一人吞了,只怕这肚子也得撑破。再说施大勇所求之事太大,干系也太大,肯定要堵上一大批人的嘴,要不然哪个往外露了几句,这银子只怕也是没福消受了。

    分脏同盟很快就成立了,成员有京营指挥林清、指挥佥事裴少宽、蓟镇总兵金国臣、副将勒国奇、重庆总兵邓祀、成都总兵王洪、兵部主事张国臣等人。虽然参与的人不少,但大头显然还是落到了高起潜腰包里,这几日往京师返回的御马监队伍可是连着好几拨,每拨都是大车小车数十两。'

    私下里,大勇再次出血,不仅将从商县抢得的银子还给林清,另外又拿出二十万两白银“接济”邓祀、王洪、金国臣等人。对施大勇的慷慨,诸将纷纷表示锦州副将实乃仁义之人,没说的。

    很快,以高起潜领衔,林清、金国臣、邓祀、王洪等人联名的奏表就快马飞奔进京了。

    奏表上说贼首李九成、孔有德因见大军势大,又失登州老巢,故而再次诈降,欲待大军大军回师之后再举反旗。幸锦州副将施大勇识破贼首诡计,及时领军赶到平叛。战斗中,辽东参将祖大弼、游击吴三桂不幸阵亡。

    奏疏中,高起潜向天子请罪,说他未能识明贼逆诡计,险些酿成大祸,又造成祖大弼和吴三桂阵亡,实在罪不可恕,恳请天子从重责罚。但同时他又说自己居中运筹,不畏贼军亲自督阵,指挥锦州军及京营、蓟镇各家兵马齐心协力平叛,这才将叛乱及时平定下去。

    至于对先前他上报锦州军谋叛之事,高起潜也同时予以说明,说是为了早日平定叛军,这才和施大勇暗中商议,谎称锦州军谋叛,以使叛军不生提防之心,从而可以让锦州军抽兵出来奇袭登州,一举端掉叛军老巢,使叛军人心顿去,兵战志,一战而定大局。为防此计泄漏,让叛军有了准备,所以这才冒着欺君之罪连朝廷也瞒了。现在事定,也请皇上治他欺君之罪。

    请罪是请罪了,欺君之罪也认了下来,高起潜这注下得实在是太大,别的先不说,仅是这欺君之罪只怕也能让他人头落地了。但他偏偏就不怕,因为他太了解紫禁城中年轻的天子了。如果他在登莱一所获,那这欺君之罪肯定是坐实,天子一怒之下定会砍了自己。现在嘛,有平叛大功在手,天子万万不会治他这大功臣的。当然,让高起潜敢于自认欺君的最大缘故怕还是文华殿那番争论吧。为防万一,高起潜还是拿出几万两银子进京打点了,司礼掌印王德化肯定是要打点好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也是不能落下,其余司礼监诸人连同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也都是一个都不能落的。

    同时送上京的还有兵部主事张国臣的奏表,大致内容和高起潜他们的上疏差不多。莱州城中的通州总兵杨御蕃也上疏证实李孔二逆诈降复叛被杀。

    施大勇也上疏称虽贼首李九成和孔有德已被斩杀,但叛军余部仍有多股活动于登莱境内,为保地方安靖,不使贼寇复起,锦州军正不遗余力的对叛军余部进行征剿。同时又请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