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典型性娱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从来就不认为影视创作一定要完全忠实于原著,否则还要编剧干什么用?我也不认为叶锦添不完全按照《红楼梦》文字描述或历史考据做造型就是大逆不道。成长、受教育背景不同,理念各异,是造成新红楼造型迥异于数个旧版的缘由。对于创作,为什么不允许个性化的理解呢?要知道,对影视作品而言,没有正确答案、错误答案之分,不能心存“非我族类,势必嘲弄”的心态。 
  历史以及经受历史考验的名著是积淀,是财富,但我们没必要把它当成让人大气不敢出的包袱。最新一期《三联》的读者来信栏一位观众的《赤壁》观影心态我很欣赏:“不要再谈历史了好吗?这是一个太陈旧的话题了!”——是的,敬爱的观众大人,想想我们活在21世纪吧。
  

被预约的暗地妖娆
《如果·爱》最适合被下列城市观赏:上海、香港、成都;写评论的心水人选应该是下列诸君:李碧华、毛尖、洁尘、翟永明、李承鹏。 
  被预约的暗地妖娆 
  在我心目中;《如果·爱》最适合被下列城市观赏:上海、香港、成都;写评论的心水人选应该是下列诸君:李碧华、毛尖、洁尘、翟永明、李承鹏。在这中间我约了洁尘、李承鹏写,而把成都说成巴黎的翟姐姐上次(也得几年前)马原卖书时在白夜见过一回,从此无联系,听说她经常云游四方,也不便叨扰。 
  李承鹏是杂事太多,超女写得《足球》都有点不高兴了,他又开始写小说,因此这影评的功课一拖再拖,他最早有热情是因为听说周迅要去成都作宣传,为此,他曾经凌晨三点打电话问我能不能专访周迅(他此前只在谈李宇春时如此激动),后来听说周迅不去了,他热情立马冷却——我事后得知,他看《如果·爱》大概是在18号,这显然是花儿已谢的时间,来不及了。洁尘女史,我是在12月31日收到短信,她传递资讯如下:谢谢你!请看电影,《如果·爱》不错,我在《电影世界》上的专栏里写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检讨了一下,大概,我在约写评论前也没说清楚,是需要他们在《如果·爱》宣传期内(12月中旬以前)写好影评的,他们显然没有深刻领会我的苦心孤诣,因此,或当成DVD来写,或预约了2046年,明摆着地可以大张旗鼓鼓吹的好电影非得暗地妖娆了不可。 
  正是上述原因,我非常真诚地向以下旧雨新知致谢:杨劲松先生,马戎戎小姐,林子懿先生,他们在关键时候的关键出手,化解了我部分危机,他们的影评里有太多真知灼见,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最重要的是,他们动作很迅速,应约撰稿却毫无命题作文之嫌。特别要提及杨劲松,他还在他的博客里帮我解画,说了很多有利于中国电影的真话。 
  我自己呢?也写了一篇算凑个数。自从去年底两篇批评周星驰大爷《功夫》的文章出台后,我再不敢乱说什么,怕老鼠屎破坏一片大好局面甚至影响拿奥斯卡。但我王婆卖瓜后仍听到不少嘘声,认为《如果·爱》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这才明白:敢情这影评分寸还真难拿捏,说不好难,说好也TM难。 
  我承认我挺傻X的,不该署了真名,就往台上跳。我又不是张伟平,怎么敢说“不哭找我”?下次一定取个笔名再粉墨登场。当然,再推广什么时,最好自己完全不写,作壁上观,利用亲朋好友人脉关系吆喝就行了。 
  我想起来了,还有一拨人物——我的前同事,以前帮她们写过稿子的,今后可以约她们啊。她们叫小你,叫西门媚,叫深爱金莲。前两位名字小女人实际是大女人,满世界开专栏,写影评肯定合适。深爱金莲,就是都市浪漫艳情纪实小说《成都粉子》的作者,他其实是一个或者叫文迪或者叫王化桥的糙男,他写东西在前《成都粉子》时代挺小资的,下次,找些“粉子”多的戏给他看,影评,一定穷追不舍绝不放过!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我不承认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尽管看起来像。范冰冰的“先放料再澄清”套路式出手与赵薇的基本不愿回应形成鲜明对比,谁“得了好”谁“负了面”,一目了然。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张爱玲的伟大处之一在于她的许多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她曾在《我看苏青》中很坦白地说:“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我跟苏青也不例外。”这句话,挪来放在范冰冰、赵薇所谓“谁赚钱多”的纷争中尤其点睛,有点“白云苍狗,大同小异”的宿命味道。 
  小范大概同时请了中英文家教,因为她不久前跟布什总统的爸爸一起用英文亲密交流了《墨攻》,这次又在博客里写下了如此流畅、有层次的中文文章,算得上“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所认识的一位叫卓伟的记者曾经调查出范冰冰读中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现在看来,小范在如此忙碌的演艺生活中还能做到“文化渐涨”,殊属不易。 
  当然,我并不只是想对小范的文笔赞美一番,容貌可以更漂亮,文笔当然就甭提了。我很关心——范赵两位同行,她们更早时还是一个壕沟的战友,怎么就结下了梁子?有一种可能要先排除:这事纯粹是炒作。可能有某一方的确想炒,但凭我江湖经验能够判断的是,两人的纷争心态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今天的范冰冰显然不是当年的丫鬟金锁,赵薇也不再是那个红透东南亚的“小燕子”,此消彼涨带来的肯定会有心态的微妙变化。而且,中国人是很讲层级的,演过丫鬟,然后又红过主子,这总是有点尴尬,属“不太合行规”的事情。不是说赵薇没胸怀,分析频频出招的小范,她此时此境最想做的一定是“砸碎偶像”,把这种层级颠覆甚至埋葬掉,才可能在“档次”上超越赵薇。何况赵薇长期顶着“四小花旦”的惹眼头衔,从这里突破,把那层薄纱刺穿,范冰冰才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达到演员生涯的另一种境界。 
  我不承认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尽管看起来像。范冰冰的“先放料再澄清”套路式出手与赵薇的基本不愿回应形成鲜明对比,谁“得了好”谁“负了面”,一目了然。小范其实也没有什么错,因为从知名度和广告价值上她隐然有后来居上之意,她处于绝对上升期,只不过在作品上还欠缺特别有代表性的,太有面子的奖项也没沾过边。她和她的团队这次似乎急了点,从柏林的学招章子怡到这次对赵薇的“隔山打牛”,次次不离“四小名旦”,枪挑色彩太浓郁,功利心昭然若揭。这样做显然早了点,如果小范新作轰动了,她再来个“单挑式放话”,过程和结果笃定自然得多。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不管是不是一起在谢晋学校学过,不管是不是一起拍过《还珠格格》,她们都是同行。张爱玲当年写那话的时候自称“心态平和”,这可以理解,因为文坛不比演艺圈,多少讲点“温良恭谦让”,21世纪演艺圈的女同行,比张苏二位,当然要不得了太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欢迎,欢迎琼瑶奶奶重归江湖
金庸让我们找到杨过,古龙让我们找到李寻欢,倪匡让我们找到卫斯理,琼瑶则让我们找到鄙视物质的“情”。 
  欢迎,欢迎琼瑶奶奶重归江湖 
  四十多年来,几乎没有中国人能够在琼瑶奶奶鬼斧神工的笔下安之若素。 
  对20世纪70年代生人来说,你、我、他、她可能都曾在几岁时突然在录像带中看到林青霞刘文正亲嘴,而父母此时总要把你眼睛蒙上;十几岁时热衷流连于租书店的琼瑶言情系列书架前不舍离去,老师最后却在课堂上将书缴走;二十几岁时常常被马景涛刘雪华金铭的眼泪弄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次晚仍急急忙忙让“肉麻”继续。 
  我们长大了,但琼瑶似乎从未变老。她总是能把握住不同时代读者的泪腺秘穴,然后用保养得白白净净的一双不老手,写出犹如催情丹的文字,她的书本本都会点穴,她的戏部部都能催泪。从数百年前到数十年前到数年前的虚构故事中走来,她的“点穴术”让无数男男女女告别破碎虚空独自等待,找到两性关于欲之外的情趣。 
  金庸让我们找到杨过,古龙让我们找到李寻欢,倪匡让我们找到卫斯理,琼瑶则让我们找到鄙视物质的“情”。爱情是那样美好的事物,以至于受她熏陶的男孩常把白衣飘飘的纯真当成青春记号,女孩把多情儒雅的气质当作心事秘密。少年情怀总是诗,这些诗在暗夜启蒙了多少悬崖边迷惘徘徊的灵魂? 
  谈一次情已经很累,琼瑶做一个关于“爱情”的终身导师实在太累,因此,我们常听到关于她要搁笔的消息,但次次证明只是“小憩”。她离开舞台不过是为了下一次更精彩亮相。她实在是一个高明的演员,永远生活在观众期待之中,永远适时出现在舞台正中的追光灯下。 
  年龄从阿姨变成奶奶,不变的是编故事的超凡能力。从《窗外》到《几度夕阳红》到《还珠格格》再到《情深深雨蒙蒙》,琼瑶奶奶不再纠缠于瞬间缠绵,将作品布局置于更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将“情”放在社会变迁时代演进之中,她不用担心技巧落伍创意保守,不用计较年龄阅历带来的天然代沟——因为她相信只要表现恒久不变熠熠生辉的人性之美,不管是小雨点还是小燕子,不管是“二秦二林”还是赵薇林心如都能无一例外地俘获人心。 
  不论是否“四大俗”,不论是否“弱智”,琼瑶奶奶的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为数不多关于美好的精神标本之一。打个“不敬”的比方,如果把她像峨眉山的五彩斑斓蝴蝶那样放入一个精致的标本框内,每个人都能从平展的翅膀,舒展的身姿上瞥见她一生的精彩。每个人都能从她的精彩里找到世界的缤纷美丽,找到人类有别于动物繁衍绵延的真实动力。 
  因此,欢迎琼瑶奶奶重返舞台。 
  当电视荧屏上《大长今》式的百转千回,《金枝欲孽》式的曲折迂回在物欲时代成为精神试剂的时候,欢迎第三种试剂——琼瑶言情剧重回舞台,至少,它可以让我们记起一些不应被遗忘的感动,不该被丢弃的美好。 
  我更希望琼瑶奶奶还可以在垂老之前再拿起笔,用情感挽救空虚,用通俗真切的文字抵抗发育超常种类繁多的“社会病毒”。 
  我希望,我期待着。
  

打翻了一坛陈年醋
刘先生这段有点像呓语的话把自己塑造得比汤镇业还命苦,都快接近因带队成绩不佳而将责任归咎于某些媒体以及评论人的朱广沪先生了。 
  打翻了一坛陈年醋 
  期待周慧敏与倪震一拍两散的人,大脑多半是糊涂了,因此我以某知名广告词戏赠:洗洗更健康。周与倪=才子与佳人,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社会里,数十年来标本式存留着这般石头里开花的爱情,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表明香港人除了艳羡财富外也欣赏才情。当然,我不是说倪震就没钱,只不过以周慧敏等于或高于李嘉欣、关之琳的美貌及智慧,上亿身家多金追求者不少于一个排,跟了倪震,的确算得上“爱情高于物质”的模范。 
  有个叫刘锡明的艺人就真有点糊涂了。我昨天看到他一个说法,说倪震跟周慧敏传出分手是“报应”。他讲述的原因很奇怪,逻辑几乎靠近推理小说,乍听有点“拍案惊奇”的感觉。刘锡明是这样说的:当年他跟周因戏生情,后来在一个电台节目讲了些欣赏、倾慕周慧敏的话,结果遭到了倪震旗下杂志《YES!》长达三年的丑化、挖苦,导致他被迫离开香港到外面发展。刘先生这段有点像呓语的话把自己塑造得比汤镇业还命苦,都快接近因带队成绩不佳而将责任归咎于某些媒体以及评论人的朱广沪先生了。往重了说,这简直就是发生在香港的文革“文斗”事件?! 
  但推翻刘先生的逻辑相当容易,很简单,香港是法制社会,如果一个杂志胆敢白纸黑字把你进商店购物编造为嫖妓,你完全可以告啊,娇滴滴的阿娇不都起诉了杂志吗?你一个人高马大男人,何至于忍气吞声三年,然后仓皇退却?况且,倪震真是这等龌龊小人,长达三年周慧敏都感觉不到、看不出来,不同情受害者?这显然于情于理不合。我看到刘锡明口口声声呼倪震为“衰人”,显然早已视对方为人生苦主。 
  不过,如此计较,足以证明刘锡明当年的确对周慧敏有“想法”,不奇怪,任何男人都可能对“一个时代的梦中情人”周小姐有想法,但“想法”最终成南柯一梦后,十几年仍然拽着醋坛子不放,就实在没什么好同情的了。 
  有人说醋意和妒意是“双生子”,但凡有了一坛,就会全身泛酸。在传出倪震喜欢泡妞,因此跟周慧敏感情亮红灯的消息之后,刘先生这样的所谓当年“当事人之一”跳出来扮“拍手称快”状,说些很没有技术含量的话,完全没有尊重周慧敏的内心感受。也许当年的夺爱之举让刘先生现在还无法释怀,痛骂情敌才能让他心理平衡,但他失去理智的做法,只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周慧敏很庆幸当年没有选择他,没有选择一个小肚鸡肠的记仇男人——就算当年他们真有相当感情的话。 
  谁都看到,周慧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力挺倪震,称两人给了对方足够空间,且十分信任对方。因此,两口子的事,不知情的人最好少掺和。就算你有冤有憾甚至有仇,也别口不择言发泄一番只求一“爽”,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气质上的“小”,隔老远还闻到一股陈年醋坛子打翻的古怪味道。
  

文娱界终于跟国际接轨了
中国的艺术家们跟国际接轨或出轨通常须经两个阶段。首先是信仰迷失,其次是药物依赖。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大踏步走过了,“水万条山万座,我们走过”。但第二阶段有点过于来势汹汹。 
  文娱界终于跟国际接轨了 
  张元吸毒出事,就像元旦后一枚受潮的炮仗爆响,把人从“小黄金周”的浑浑噩噩中震醒。套用一句社论体标题:中国XX界现在终于跟国际接轨了。以前更流行赌博、情色交易,参与者以演员、歌手、模特居多。现在,终于轮到伟大的导演以及雕塑家、录音师嗑药吸粉了。他们躬逢其盛,亲历亲为,自导自演,吸引惦记(点击)的同时,也标志着文娱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已经取得不小成绩。 
  但这次接轨怎么看怎么像一次“出轨”或者“脱轨”事件。在《东宫西宫》里挥洒才情的张导;在雕塑上面撒野兼撒娇的米艺术家丘;在《我的父亲母亲》里配合着章子怡玩儿纯情的武录音师无一例外爱上了一个词:HIGH。鲁迅老师一定不会想到,当年在大学即席演讲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如此深远地影响了想尽办法寻找灵感的后世艺术家。作家太老土了,视觉艺术工作者最需要的是风度、情致、创意、花活。 
  出轨、脱轨的目的可能也是王道,但方式方法有着明显的自虐痕迹。张元们用一段粗糙的DV画面,一段有法律权威解说的视频,告诉了大众在许多唯美镜头的背后可能躲藏着不堪。既不堪入目更不堪忍受。头大如斗的张元脸部变形的样子,遮挡镜头的表情,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TMD,人真的可能在一觉醒来变成昆虫或者别的物事。 
  中国的艺术家们跟国际接轨或出轨通常须经两个阶段。首先是信仰迷失,其次是药物依赖。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大踏步走过了,“水万条山万座,我们走过”。但第二阶段有点过于来势汹汹。谢东的事不久前才出,仅有照片为证,这次则是以清晰画面的电视“抓现行”,让人猝不及防。张元操持《看上去很美》,现在他以自己的表演拍了姊妹篇《看上去很丑》,真是白云苍狗。张元、王朔们都是智慧通达之人,也许把现实世界看得过于清楚也成了他们一身武功的“命门”,现实诸多无奈,哪比得上虚幻快乐,不如及时行乐。 
  我无意指责任何人的个人行为,本来跟我无关。但我担心接轨后的中国文娱界把现象当成了本质,把时尚变成了趣味。追求摩登,与追求正确肯定不是一回事,流行的东西不都好,比如“黄段子”、“流感”。我尤其反感的是,舆论在三两日后多半会把焦点变成这帮“前卫”“后现代”文艺工作者是否在用吸毒完成“行为艺术”,进行一次强奸所有人智商的“炒作”?吸毒就是吸毒,千万别把“集体吸毒”跟“集体炒作”划等号,有些表情,张元们是演不出来的,有些想象力,是完全不需要的。
   。 想看书来

国学大师的高门槛
何先生选择这样的场合谈“心中的国学大师”,深意乃在于各种大赛的导向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清楚,选择什么样的作品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人物,小了说是反映整个活动的取向,大了说就是一种引导。 
  国学大师的高门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