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供应将大大超过消耗,因此便在远期市场上押注了空单,头寸还非常大,连同活跃于市场上的投机头寸一起,重量达到了40多万张单子——平均价格不过才0。91美元,这40多万张单子中,联合集团持有11万张对手单,换而言之控制了四分之一的反方头寸。

    保护价敞开收购的声明一出来,石油价格立即跳张,从0。91飞速回升到0。97,然后又在反复权衡后突破1美元。多空双方迅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但联合集团表示自己不是闹着玩的,立即宣布了7个石油储备基地,每个都是千万桶级别的,并公开表示欢迎石油企业预定供应合同——1美元收购价收购7000万桶,另外孔蒂尼还表示将来还考虑与德国方面合作,建立中欧石油存储基地,规模至少2亿桶,同样适用于保护价,这颗炸弹把市场炸醒了。

    价格一周后上升到1。03美元,仿佛嫌事情还不够大,苏联方面表示,由于内部工业建设,今后今年向欧洲输出的石油会控制在2000万桶/年以内——实际上这是孔蒂尼和苏联方面早就沟通好的,毕竟几年后北非可以大量产油,确实用不着这么多苏联石油,不过布哈林同志这个忙也不是白帮的,孔蒂尼以浮动市场价为依据签署了煤炭供应合同,约定从1928年起苏联每年要向意大利供应500万吨动力煤或焦炭,代之以减少的石油输出。

    这消息让市场感觉恐慌:他们知道苏联在扩大巴库石油的产出,本以为会加大供应量,没想到得到的是减少供应的消息,这一来一去后让市场价格在2月底冲到了1。09美元,相比0。91的价格,已足足上涨了20%,而远期现货头寸保证金才不过只有5%,无数投机分子爆仓,还有人迅速转变立场,从看空转为看多,形成了长达一周的空杀空举动。

    整个过程非常惨烈,价格从1。09飙升到1。27美元,相当于上升了40%,联合集团在突破1。2美元后就逐步减仓,到3月中旬的仓位以削减到6万张,等达到1。28美元时,又一口气平仓了4万张——相当于4000万桶,并把价格压到了1。23以下。

    然后联合集团再次与华尔街联手重申,超过1。25美元将进行抛售,如梦初醒的市场这才反应过来

    这一来一去后让市场价格在2月底冲到了1。09美元,相比0。91的价格,已足足上涨了20%,而远期现货头寸保证金才不过只有5%,无数投机分子爆仓,还有人迅速转变立场,从看空转为看多,形成了长达一周的空杀空举动。

    整个过程非常惨烈,价格从1。09飙升到1。27美元,相当于上升了40%,联合集团在突破1。2美元后就逐步减仓,到3月中旬的仓位以削减到6万张,等达到1。28美元时,又一口气平仓了4万张——相当于4000万桶,并把价格压到了1。23以下。

    然后联合集团再次与华尔街联手重申,超过1。25美元将进行抛售,如梦初醒的市场这才反应过来

12。2更新说明() 


第四十三章 背后一刀(3)() 
高傲的不列颠人何时吃过这种亏?

    在他们眼中,只有他们收割别人的份,怎么允许有其他人来收割自己?在英镑和黄金问题上被犹太财团投机一把已让英国政府非常不爽,再在石油问题上载跟斗那就简直不能容忍三家油田公司虽然不是政府产业,但也与政府息息相关,所以鲍德温决定报复。

    报复的理由不局限于一些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对利比亚的试探这片殖民地与埃及紧密相连,英国人原本认为这是块不毛之地而没有太大兴趣,但现在石油被发现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瞬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更重要的是,在英国人眼里,意大利比起法国人要好对付的多,更不必说在利比亚本身还有部落武装在反抗,意大利只是明面上拥有整个利比亚,实际只控制这北部沿海只有100…200公里长条形区域,或者更干脆地说只控制在的黎波里、班加西、托卜鲁克这几个孤立据点周围一小片地区,其他根本没有纳入正式规范。

    “我们联系上了,这个人或许您听说过,叫奥马尔·穆赫塔尔……”张伯伦介绍道,“目前他是昔兰尼加抵抗力量的核心,有一支高度机动的贝都因骆驼骑兵,人数不算很多,可能充其量在800…1000人之间,其他主要的武装是一群又一群的部落民兵,平时伪装成恭顺的平民,操持着各种各样的杂色武器,一旦意大利人落单或者陷入困境,这些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部落平民立即会赶来落井下石。

    鲍德温仔细回忆了一下后点点头:“我想起来了,听说这个人还和凯末尔有关?”

    “当初土耳其人和意大利作战时,穆赫塔尔和凯末尔是朋友,但现在……”张伯伦摇摇头,“恐怕再也恢复不到的以前的关系了,现在的土耳其和意大利之间关系很密切。”

    说意大利这个帝国主义不会扩张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意大利有三次比较明显的扩张举动:第一次是1889…1996年之间,意大利占领了意属索马里、意属厄立特里亚,获得了非洲之角的立足点,然后以此为基地继续向地中海方向扩张埃及不敢碰,碰的是阿比西尼亚,结果大家都知道,意大利在1896年彻底失败,然后结束了第一波扩张;

    第二波扩张是从1912年的意土争端开始,意大利与奥斯曼土耳其争夺利比亚,算是一战爆发前比较重要的战争,深刻改变了未来的历史,正由于意大利语土耳其之间矛盾尖锐、意大利与奥匈之间也存在着领土纠纷,而这些纠纷和冲突全部被协约国做了“认可”很多都是空心汤圆,但当初意大利政府和高层是异常兴奋的,最终导致意大利背弃同盟国并加入协约国

    在意土争端当中,穆赫塔尔带领20多个年轻人伏击了小股意大利骑兵,从此走上武装反抗之路。此时土耳其军官凯末尔领导的分队正在班加西附近袭扰意大利驻军,本着互相合作的原则,穆赫塔尔带人主动投奔其麾下并获得接纳。

    凯末尔曾对穆赫塔尔有过这样的描述:“意大利人认为只有毒蛇才能生存的地方,恰恰是他们战斗的乐园。许多时候,当我怀疑自己的队伍会渴死在沙漠深处时,穆赫塔尔总能为大家找到出路。”这个评价充分说明了土耳其的作战模式,他们依靠小分队与利比亚游击队协同作战,故意将意大利围剿大军引诱进沙漠腹地,然后再巧妙地转移出来,留下意大利人在沙漠里活活累死。

    虽然双方打得还算顺利,但土耳其人站错了对,穆赫塔尔及凯末尔等人的浴血奋战改变不了战争结局,作为一战战败国,土耳其最终与包括英、法、意大利、希腊等多国签署签署《洛桑条约》,彻底放弃前属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并承认英国对塞浦路斯、意大利对佐泽卡尼索斯群岛的兼并,意大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利比亚。当凯末尔不得不回国时,他特意征询穆赫塔尔等人的意见,希望能随自己前往伊斯坦布尔,但穆赫塔尔坚定地回答:“故土珍贵于全世界!”

    为打赢意土战争,意大利人创造性地将飞机运用于作战,并第一次执行了轰炸作业这也是意大利后来痴迷于战略轰炸,并诞生了制空权理论权威杜黑的根源所在。论创新精神,意大利人是不缺的,意大利人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热情和作风,当然孱弱的国家实力也限制了意大利的努力。

    至于第三次扩张目前已露出了端倪:意大利在一战后期一度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后来阿尔巴尼亚以萨赞岛割让给意大利为条件换取了意大利的退兵,而在历史上,1939年4月份,即德国彻底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且进攻波兰前,意大利出动了4万多部队以闪电战的方式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并宣布将该国纳入保护这个举动还得到了英法的认可,算是意大利在欧洲扩张一个不小的成绩。不过孔蒂尼现在没心思去管阿尔巴尼亚,他并不认为意大利贸然介入巴尔干火药桶是一个好的选择,他的主要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利比亚之上。

    而现在,英国人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到利比亚上来了。

    “既然能得到凯末尔的看重,说明确有过人之处,不知他怎么看待目前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关系?”

    “他想得很透彻,这是因为意大利和土耳其双方在反对希腊这件事上有共同利益,要说土耳其就是心甘情愿让出利比亚,恐怕是未必。当然,他理解凯末尔,目前不会向土耳其人伸手的……”

    “看来这是一个懂得分寸的人,他现在可以收获更好、更强大的势力大不列颠的友谊,对此他怎么看?”鲍德温追问道。

    “很复杂,很耐人寻味……”张伯伦摇头道,“和我们以前遇到的不太一样……”

    “您说说看。”鲍德温立即来了兴趣。

第四十四章 背后一刀(4)() 
“他说,英国以前对利比亚不闻不问,现在又对利比亚兴趣大增,原因不在于真正同情或支持利比亚人民的独立和自由,而在于为了石油……”张伯伦笑笑,“原话如此。”

    鲍德温耸耸肩:“有意思,有意思……一语道破本质,然后准备拒绝我们的友谊?”

    “不!”张伯伦笑道,“他接受了,但给出了他的价码。”

    “对方有什么要求?”

    “要求我们支援武器、补给,提供情报……必要时,游击队可以退入埃及休整。条件是两条:第一,承认利比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第二,英国给予利比亚经济、国防等方面的援助,作为回报,利比亚可以把境内的石油开采权给我们条件是55:45,利比亚拿45%,期限40年。”

    “他们的条件比法国人还苛刻!”鲍德温大笑起来,“他不知道联合集团在阿尔及利亚拿的是62%么?”

    “他知道,不过那边是30年,这边是40年,他认为足以改变了。”

    “您怎么看?”他问张伯伦,“我们怎么处理这件事。”

    “当然是提供适当而必要的帮助,至于他的分外要求……”张伯伦狡黠一笑,“就将来的局面而言,没有大不列颠全面接手与保护,利比亚怎么可能指望获得完全的独立自主呢?”

    鲍德温也随即笑了起来:这才是大不列颠一贯的国策先虚情假意答应你的条件,然后等发动得差不多时再返回当初英法为了拉意大利人加入协约国可是许诺了一堆条件,结果到后来很多都没有落实。连身为列强的意大利他们都敢如此拿捏,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呢?

    第四十四章背后一刀(4)

    “他说,英国以前对利比亚不闻不问,现在又对利比亚兴趣大增,原因不在于真正同情或支持利比亚人民的独立和自由,而在于为了石油……”张伯伦笑笑,“原话如此。”

    鲍德温耸耸肩:“有意思,有意思……一语道破本质,然后准备拒绝我们的友谊?”

    “不!”张伯伦笑道,“他接受了,但给出了他的价码。”

    “对方有什么要求?”

    “要求我们支援武器、补给,提供情报……必要时,游击队可以退入埃及休整。条件是两条:第一,承认利比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第二,英国给予利比亚经济、国防等方面的援助,作为回报,利比亚可以把境内的石油开采权给我们条件是55:45,利比亚拿45%,期限40年。”

    “他们的条件比法国人还苛刻!”鲍德温大笑起来,“他不知道联合集团在阿尔及利亚拿的是62%么?”

    “他知道,不过那边是30年,这边是40年,他认为足以改变了。”

    “您怎么看?”他问张伯伦,“我们怎么处理这件事。”

    “当然是提供适当而必要的帮助,至于他的分外要求……”张伯伦狡黠一笑,“就将来的局面而言,没有大不列颠全面接手与保护,利比亚怎么可能指望获得完全的独立自主呢?”

    鲍德温也随即笑了起来:这才是大不列颠一贯的国策先虚情假意答应你的条件,然后等发动得差不多时再返回当初英法为了拉意大利人加入协约国可是许诺了一堆条件,结果到后来很多都没有落实。连身为列强的意大利他们都敢如此拿捏,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呢?

    第四十四章背后一刀(4)

    “他说,英国以前对利比亚不闻不问,现在又对利比亚兴趣大增,原因不在于真正同情或支持利比亚人民的独立和自由,而在于为了石油……”张伯伦笑笑,“原话如此。”

    鲍德温耸耸肩:“有意思,有意思……一语道破本质,然后准备拒绝我们的友谊?”

    “不!”张伯伦笑道,“他接受了,但给出了他的价码。”

    “对方有什么要求?”

    “要求我们支援武器、补给,提供情报……必要时,游击队可以退入埃及休整。条件是两条:第一,承认利比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第二,英国给予利比亚经济、国防等方面的援助,作为回报,利比亚可以把境内的石油开采权给我们条件是55:45,利比亚拿45%,期限40年。”

    “他们的条件比法国人还苛刻!”鲍德温大笑起来,“他不知道联合集团在阿尔及利亚拿的是62%么?”

    “他知道,不过那边是30年,这边是40年,他认为足以改变了。”

    “您怎么看?”他问张伯伦,“我们怎么处理这件事。”

    “当然是提供适当而必要的帮助,至于他的分外要求……”张伯伦狡黠一笑,“就将来的局面而言,没有大不列颠全面接手与保护,利比亚怎么可能指望获得完全的独立自主呢?”

    鲍德温也随即笑了起来:这才是大不列颠一贯的国策先虚情假意答应你的条件,然后等发动得差不多时再返回当初英法为了拉意大利人加入协约国可是许诺了一堆条件,结果到后来很多都没有落实。连身为列强的意大利他们都敢如此拿捏,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呢?

    第四十四章背后一刀(4)

    “他说,英国以前对利比亚不闻不问,现在又对利比亚兴趣大增,原因不在于真正同情或支持利比亚人民的独立和自由,而在于为了石油……”张伯伦笑笑,“原话如此。”

    鲍德温耸耸肩:“有意思,有意思……一语道破本质,然后准备拒绝我们的友谊?”

    “不!”张伯伦笑道,“他接受了,但给出了他的价码。”

    “对方有什么要求?”

    “要求我们支援武器、补给,提供情报……必要时,游击队可以退入埃及休整。条件是两条:第一,承认利比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第二,英国给予利比亚经济、国防等方面的援助,作为回报,利比亚可以把境内的石油开采权给我们条件是55:45,利比亚拿45%,期限40年。”

    “他们的条件比法国人还苛刻!”鲍德温大笑起来,“他不知道联合集团在阿尔及利亚拿的是62%么?”

    “他知道,不过那边是30年,这边是40年,他认为足以改变了。”

    “您怎么看?”他问张伯伦,“我们怎么处理这件事。”

12。4更新说明() 


第四十五章 造船大业(1)() 
就在部署在埃及的英国特工、谍报人员根据伦敦的指示调集人员、武器准备支援利比亚部落武装时,孔蒂尼正在联合号“海上浮动机场”上进行视察,一来是了解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情况,二来是和设计师们继续深入交流关于航母建造的具体构想。

    在这段时间内,为尽快完成艾达号特种邮轮的设计图纸,大小联合船厂的设计师包括孔蒂尼从德国挖来的船舶设计师都在这艘军舰上辛勤地忙碌着,他们要根据这艘验证军舰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来探索意大利自己的航母设计,而这显然也需要进行交流。

    虽然上次经过争论,孔蒂尼已把艾达号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大致草图确定了下来,但确定这些容易,真正要设计一艘航空母舰却难得多、复杂得多,光考虑细节图纸就是一个不轻松的工作,另外还要回答设计师们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舰岛为什么要放在右边?放左边不行么?

    这问题实际上很难解答,单纯从造船逻辑和理论上来说,放右边和左边都可以,但飞行员有个特点,遇到问题时本能地选择左偏向,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完全只能用下意识来解释,于是孔蒂尼很幽默地回了一句:“你开车遇到危险是向左打还是向右打方向盘?”

    不过第二个追问他就回答不出来了:意大利、德国开车都是靠右行驶,驾驶座都在左边,向左闪避似乎理所当然,问题英国车靠左行驶,驾驶座都在右边,为什么还是向左闪避?

    这些问题就只能用强行用总裁喜好才能得到解释。这也造成了必须挑选几个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年轻工程师跟在孔蒂尼身边,随时聆听总裁阁下对于设计的想法,然后他们再把这种想法翻译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