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认为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救苏维埃,比如我国认为只有法西斯蒂才能救意大利,又比如美国人认为自由主义才适应美国国情——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都成立,都对;再次,证明理论正确与否,不是靠从前人的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而是要根据国家局面和国际战略形势综合判断……没有证明的革命理论就亟不可待对外输出,怎么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和赞同呢?”

    孔蒂尼顿了顿,补充道:“其实我在学校里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也比较过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异同,列宁先生认为,革命有可能在俄国这样的薄弱国家中产生,而马克思先生则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会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发生,单纯按字面意思来看,列宁先生的观点离经叛道,但他成功了,这就说明他根据具体实践进行了符合实际的运用调整,能说这种调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么?显然不是!同样道理,斯大林同志提出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我认为是在列宁主义基础上升华和发展起来的,是列宁主义在新时期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的有益探索,虽然列宁先生不幸去年去世,但他留下的遗产可以继承发展,重要的是领会实质而不是死抠字眼,否则国家治理中一点点问题就要从列宁或马克思先生提过的字句中寻找答案,是不是太苛求他们了?他们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继承中各个流派又有所不同,意大利的葛兰西先生(意共领袖)就明显持有和俄国布尔什维克不同的观点,所以求同存异是最好的选择。”

    斯大林听完翻译后率先鼓起掌来,然后其他人也跟着鼓掌,他用眼神看了看周围的其他同志,仿佛在说:你们看,连意大利人都知道我是列宁主义的继承者,是新时期的有益探索,说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有充分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只是他鼓掌是热情而响亮的,其他几个反对派的掌声就有些不太情愿。

    孔蒂尼笑了笑,意犹未尽地补充了一句:“其实理论正确与否很好检验,领袖上台近三年,意大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大利人民都知道了三面旗帜的重要意义,贵国推行新经济政策这几年,国内局势比前几年是恶化了还是好转了相信诸位心里都有数。”

第十六章 苏联之行(4)() 
听孔蒂尼扯了这么多,又大谈“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功劳等刺耳的字眼,老资格的加米涅夫实在忍不住了,反驳道:“您自己也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政策,说明以往被证明为正确的东西在下一阶段并不一定可靠,目前苏维埃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需要新的理论指引和方向。”

    孔蒂尼耸耸肩:“恕我直言,贵国的经济现状只能说得上是缓和与部分恢复,你们的工农业主要指标,你们人民生活的平均水平我想还没有恢复到大战以前吧?连这个都办不到,怎么谈得上证明苏维埃制度比沙皇制度优越?同样道理,在欧洲横向对比来看,贵国人均产量、整体生活水平也处于偏低水平,别说与英、法、德、意等大国相比,就是比起波兰、罗马尼亚也略差一些,这种客观差距制约了理论传播。好比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在街上喊我有一条发财之道——有多少人愿意听?”

    布哈林被这个比喻逗乐了,问道:“以您的看法,怎么做才是正确输出理论的办法呢?”

    “让自己强大起来!”孔蒂尼笑笑,“如果斯大林同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方略得到落实,苏维埃经过20年建设发展成为欧洲主要强国,不但在整体产量上,在人均产量和生活水平上都跃居欧洲前列,我相信这时候理论就有很强的说服力——会给落后国家指出一条道路,指出一条不同于已知历史发展路径的新路来,这也是法西斯蒂目前在意大利致力推行的道路。

    美国为什么笃信自由主义?英国为什么笃信资本主义?不正是因为这两种制度给他们带去了难以想象的成功和国际地位么?贵国的建设道路如果获得成功,我相信会比枪炮和红军更有说服力!”

    季诺维耶夫一脸阴霾,用一种不高、但足够让人听清楚的声音对加米涅夫道:“一个大学都没毕业的年轻人,也不知谁吹捧他成了理论家,还敢对他根本不懂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指手画脚……”

    “这位是?”

    “季诺维耶夫先生,苏维埃政治局委员,还是共产国际执行主席……”

    “他刚才说什么?”

    “这个……”翻译楞了一下,还是把完整的意思说了出来。

    孔蒂尼笑了,转过头对契切林用英语说道:“理论家不理论家我无所谓,不过有一点大家是公认的,我提出的三面旗帜思想,已被法西斯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纲,德国同志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理论……对于革命我一直信仰坚定,在意大利革命中在罗马发动学生运动,迎接领袖到来,倒是贵党有些同志,在革命关键关头首鼠两端、动摇犹豫,等革命成功又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元老,这种倚老卖老的情绪我看很不正常,一遇到严峻考验说不定就会成为叛徒——干革命靠忠诚和信仰,不是看年纪!”

    在座的俄方众人,只有契切林能熟练地掌握英语,所以孔蒂尼要单独和他说。

    果不其然,契切林听完后脸色大变,手都开始发抖起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在十月革命中的表现是人所共知的,曾经遭到列宁深刻的批判,后来虽然做了检讨过关,但并不等于这件事就没有了,托洛茨基在前不久还不是对这件事发难么?

    斯大林看孔蒂尼和契切林嘀嘀咕咕说了一阵,又看到契切林脸色大变,便知道一定有重要的话说出来,便好奇地问:“契切林同志,齐亚诺总裁刚才和您说了什么?”

    “我……这个……”契切林可不敢照实直说,正想搪塞几句掩饰过去时,孔蒂尼补刀似地加了一句,“契切林同志,我的话您如实说给斯大林同志听啊……我可是听说了贵国契卡很厉害,会场一定有录音和记录,万一你我前后说的话对不上,我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了,您的话……嗯?”

    契切林一听这句,忍不住眉头都皱了起来——厉害!这个总裁虽然年纪不大,可对于苏维埃内部情况的把握,对于高层斗争甚至对于俄国政治生态有充分的了解,每一句话都打在要害上。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两人这件事对不对呢?当然是不对的,哪怕做了检讨,也不等于这件事就不存在了——这是一辈子的污点,而之所以引出这句话,是因为季诺维耶夫有意无意的讽刺,契切林后悔得差点想骂自己——怎么就忘了这位总裁在意大利的所作所为呢?那是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把社会党搞掉的人物啊,如何会吃这种哑巴亏?现世报来了吧?

    正如孔蒂尼提醒得那样,他根本不敢隐瞒孔蒂尼刚才这番话的全部含义——直说大不了只是一个转述,不说,很可能在斯大林心目中留下他契切林是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一伙的印象,想到契卡那个词语,他更是感觉后背上寒毛都竖立起来,只好附在斯大林耳朵边悄悄转述了一遍,听得后者连连点头,脸上浮现出奇怪的笑容——原来意大利人也知道加米涅夫和季诺维耶夫两人靠不住啊,这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

    布哈林虽然听不到两人在说什么,但本能地认为刚才孔蒂尼说的这句不是什么好话,他也没法去打听和辩解——契切林刚才是悄悄和大林说的,可见问题很严重!面对有些尴尬的气氛,他立即站起来打圆场,先举起酒杯向孔蒂尼说了一通祝酒词,然后直接把话题引申到意大利银行对沙皇俄国的旧账上来:“听说您有意和我们签署互免赔款的协议?”

    孔蒂尼当然也不会一直抓着不放,确信斯大林已听到自己的说法后,立即就坡下驴,顺着布哈林的话头道:“前不久联合集团组建了联合银行,收购了国内不少中型、大型银行,在内部清理和整顿时我们发现了对贵国旧债务的挂账,很多账目已10年没有收到任何利息和本金偿还了,但还是一直挂在账目上,所以这次我来,也有希望解决这笔账目的期待。不过我先声明,我不代表意大利其他银行,我只代表联合集团所属银行以前的历史债务。”

    “可是,您知道的,苏维埃对于历史旧账的态度很明确:偿还可以,但各国干涉我国内战以至于造成巨大破坏的赔偿也要一并考虑……”

    孔蒂尼笑笑:“赔偿我说不好应不应该有,至少这不是银行所考虑的问题,是国家和国家间的行为,而且意大利政府没怎么介入贵国内战,不过我理解您的想法,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我可以承诺把这些账目清理掉,作为我对贵国革命的敬意,作为我对斯大林和列宁先生的敬意……”

    这几句话一说,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刚才的不快似乎一扫而光,连斯大林都红光满面地表示感谢:联合银行的账务一笔勾销后,意大利其他银行同样也可以如此处理,孔蒂尼虽然没有代表意大利政府承诺什么,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意大利政府的意思——大家互不相欠。

    契切林连忙道:“您的慷慨让我们非常高兴,无论我们持有什么样的政治理念,我相信不妨碍彼此成为好朋友……”

    “我也是这么想,意大利政府也好、联合集团也好,都希望在未来致力与贵国发展友好关系,我们在经贸和技术领域互补的方面是比较多的……”

    孔蒂尼送了这么大一份厚礼:不但在外交上承认了苏维埃政权,还在经贸上达成了密切合作,更重要的是在钢铁同志最看重的海军和政治斗争领域给了他无穷的支持,使他非常满意。

    既然满意,慷慨的钢铁同志当然要有所回报:他不但让莫斯科大学授予孔蒂尼荣誉博士学位,在听说对方对俄国油画作品很感兴趣的消息后,哈哈大笑,指示契切林送了孔蒂尼20副从沙皇和其他贵族家中抄出来的藏品,虽不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但也不乏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希施金等人的作品,孔蒂尼见后大喜过望:这些作品现在价值还只能说一般,再过80年,每一幅都可以卖出天价来,正好以后给孩子们分一分当传家宝,万一家道中落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有孩子之后,曾经意气风发,认为世界无事不可为,只管放飞自我的总裁也开始市侩起来。

    8月11日,意大利和苏联正式建交,并宣布互相免除历史债务和赔偿责任。在这个背景下,孔蒂尼带着艾达逛遍了包括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察里津)等苏联主要大城市,考察了工矿业、军工业、模范农庄,甚至还参观了红军和红海军,甚至还在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发表了演讲,鼓励青年同志追求真理、努力奋斗,报效国家,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在中山大学的演讲尤其轰动,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苏维埃居然会让一个不认同布尔什维克主义、号称法西斯蒂青年理论家的人来讲课,更重要的是演讲内容听着似乎也不反动,人家没说哪个主义更好,只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归根到底是要让国家强大起来。

    尼古拉斯·蒋在日记中写道:“听完演讲,茅塞顿开,对中国革命的想法愈见深入……”(再写就要404了……)

第十七章 大跃进(1)() 
9月上旬,在苏联西部兜了一圈的孔蒂尼终于心满意足回去了,整个过程基本都由契切林和布哈林陪同,给了足够的礼遇,而他本人似乎也很享受这种大人物陪同的感觉,一边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边视察苏联各项产业并签署名目繁多的经济合同:

    镍矿合同、锰矿合同、水泥合同、木材合同……凡看得上眼的矿产统统都签署了购买合同,并约定用专利技术、机器和其他工业产品冲抵,仔细盘点下来,除最初那2000多万美元外,联合集团额外签署的购买合同又达到2000多万美元——不过全部是原材料或初加工产品。

    提供给苏联方面的都是机器设备,陪同孔蒂尼前来的扎卡里亚大惑不解——联合集团根本没这么多设备可供输出,自己都还在美国和德国成套进口呢,怎么就敢答应苏联人?违约了怎么办?

    孔蒂尼知道后哈哈大笑:“进口再转口不就行了么?”

    “这样一来一去我们会损失钱。”

    孔蒂尼笑笑:“不会,甚至有可能更节约……”

    “节约?”扎卡里亚听不懂总裁的经营理念,当然他是行政秘书,不懂也正常,便虚心请教起来。

    “首先,卖给苏维埃的设备我们自己也需要,你说是购买一套单价低还是购买两套单价低?”

    扎卡里亚点点头。

    “其次,我们增大了对外采购力度,你说是1000万美元的生意有影响力还是4000万美元的生意有影响力?”

    扎卡里亚懂了:有了4200万美元的订单,连慕尼黑这么大的事、这么大的主谋都能压下来,影响力可见一斑。

    “最后,我们手里还有一些从法国收回来的德国破烂,拾掇拾掇,整顿一下,可以按二手成套设备卖给苏联人。”

    扎卡里亚傻眼了:“这……这……”

    “大家摊开来明说不就好了么,我又不骗俄国人,二手就当二手价格卖嘛……反正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的二手货照样在苏联照样很走俏。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只有我肯接受如此大量用矿产和原材料冲抵的交易,其他国家你去看看,哪个财团敢接收?就算肯,一定是压价了再压价,哪有我给的公道?”孔蒂尼得意洋洋道,“莫斯科大学的名誉博士和俄国人民老朋友的身份不是白给的,你看谁在鞍前马后陪我们考察?政治局委员啊,苏联才几个政治局委员?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帐!”

    “再说,这笔买卖以后会不会亏钱不好说,最起码现在是赚钱了——纽约场外市场那票原油空单搞了1000多万美元回来,首要原因当然是阿尔及利亚那个大油田,但巴库那1000多万桶原油却是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句话孔蒂尼还没说:历史上1929大崩溃后,欧美工业设备价格跌到令人发指的水平,到时候手里有钱的联合集团就可以去大买特买,然后再按合同价卖给俄国人,低买高抛岂不喜滋滋?

    这句话说不说都无所谓了,反正光前面就已经折服了扎卡里亚——总裁花钱是凶,可赚钱更凶啊!果然格局不一样,眼界不一样,事业就不一样!

    从苏维埃进口这么多原材料,联合集团是钱多得烧的慌么?

    非也!

    疏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个港口的工程已经展开,数以万计的德意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还有同样规模的华工(详细情况见第五章)开始陆续抵达利比亚,大兴土木的场面很快就要在利比亚涌现。

    第一步就是修建临时居住点——靠砖瓦搭房子太慢,后世的快速工地房此时还不具备技能,联合集团只好用美国人的办法,定制木结构住房并快速搭建。

    说起来在北非搞木结构住房非常适宜:一来空气干燥、温度高,很少有虫害,也防止霉变溃烂,哪怕木材中水分超标也不会酿成恶劣后果;二来地势非常平坦,根本不用打地基,只要找到水源地,用现成的钢木结构材料,7…10天就能把居住点搭建起来,使用纯粹手工工具就可实现,什么吊车、铲车、挖土机等现代化装备统统用不着——当然用了会更快;三来木结构房子虽然抵抗台风、飓风能力差一些,可北非最多就是沙尘暴,哪来的飓风?所以安全性完全不成问题,居住在里面反而还有冬暖夏凉的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这些临时居住点要转移拆解也很容易,便利异地重构——钢筋水泥修建的房子就完蛋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废弃。

    当孔蒂尼带着艾达慢悠悠从黑海回国时,安东尼奥正和纽约标准石油谈判阿尔及利亚公司增资扩股,按照目前的产量和勘探量,联合集团提出了3000万美元获得10%股份的价码,标准石油嫌贵,因为原油总价值可能超过7亿美元,但扣除基建、开采成本后最多值3…4亿美元,这个股份价码一标,显然抹杀了后续升值空间,但安东尼奥不肯退让,认为石油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双方僵持了5天,标准石油让步了——勘探队再次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附近边境找到了新矿区,至少增加2亿桶可开采量,现在标准石油再准备答应3000万美元的价码就有些晚了,总算安东尼奥知道孔蒂尼留有美方势力制衡法国的用意,没有大幅提价,只按照3300万美元价格达成了协议——意即对阿尔及利亚公司估值达到3。3亿。

    8天后,第二个惊人的消息传出,美国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