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的我都有点相信了,你不会去揭穿他吧?”
“揭穿?”丘吉尔哈哈大笑,“我才没那么傻呢!这种事不到最后一刻谁敢说?而且他不是一个人,他有一个团伙,如果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保证会死的很难看,除非有一天我可以当上首相,那还差不多有点地位当然指望工党政府是更不行的,麦克唐纳还在说要学习意大利先进经验呢,我呸,意大利有什么先进经验?”
“既然你也懂这些,为什么你不去试试看呢?”
“首先,这套东西玩过一次,第二个人玩就不现实了;其次,大不列颠体量太大,靠美国带不动的,美国也就是能带动意大利;第三,现在英国这情况,我怎么可能呢?”丘吉尔羡慕地说道,“他真是年轻啊,我年轻的时候可没这么好机会。”
“不,你机会也不错,不然你怎么成为内阁最年轻的大臣的?”
丘吉尔老脸一红:“夫人,咱们说好了的,不能挖老底谁没有过去呢?”
第四十一章 大空头(28)()
孔蒂尼落座以后,忽然发现背后似乎有些火辣辣的,他感觉有些不太对劲,认为自己这两天压力过大疑神疑鬼,但实在忍不住转过头去后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容:温斯顿丘吉尔夫妇,虽然丘胖子的老脸还没记忆中那么苍老,不过这形象却让他感觉非常深刻,这老混蛋怎么来了?
他叫过恩佐:“让我们的人去调查下,那个胖子是不是英国人,叫温斯顿丘吉尔?”
“是的话?”恩佐以为要把人请过来。
却看见孔蒂尼眼睛中一道寒光闪过,“是的话,就干脆点”
“干脆点”是什么其他人不懂,恩佐却是很明白的,这是要动手干事的意思了。
很快他就摸清楚了情况:这对夫妇还真是丘吉尔,更让他感觉吃惊的是,丘吉尔居然还当过很多次内阁大臣,算是英国名气不小的政治家和社会名流,总裁怎么会和这种人产生冲突?
“还记得石油那档子事情吧?背后就是英国两个石油公司捣鬼,而这个胖子就是牵线人”为了杀人,孔蒂尼豁出去了,不惜捏造了一个理由来告诉恩佐,“不然我和他们没打过交道,我怎么知道?”
这么一说恩佐就明白了:总裁不是毫无根据地乱来,这是有原因、有理由的,他一定还有自己不了解的信息渠道!
丘胖子到现在还不清楚,他只不过刚刚说了点孔蒂尼的坏坏,报应就上门了——对手要除掉他!
罗斯福已经干掉了,再杀一个人孔蒂尼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虽然说杀不杀丘吉尔都不会改变英国的国力,也不会改变将来对意大利的态度,但至少他可以不用对付一个讨厌的人——或许其他人更好对付一些呢?在这一瞬间他就动了杀心。
更何况时机还有利,丘吉尔在英国本土要动手千难万难,在美国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更何况现在丘胖子是个来考察的下野人士,不是政府官僚,安保应该更松弛才对——天予弗取必受其咎的道理他还是很清楚的!
时间缓缓进入了10月,事态果然如孔蒂尼所承诺的那样,他获得了“欧洲”客户交还回来的资金,然后又把6亿美元拆借款还给了美联储——现在联合银行的信用敞口降低到了只有22亿美元,而且一个月内到期的不过4亿美元,3个月内到期的也只有9亿,流动性和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无论是美联储还是金融界都松了一口气,大家认为事态终于过去了,不过孔蒂尼却清楚,美国的事可能暂时能稳一稳,欧洲的情况却大爆发了。9月下旬以来,以伦敦为起点,全欧所有的股票、债券、期货交易所都出现了下跌,不仅股票下跌,各类债券和商品也开始大幅度下跌,特别是原油和白银这两项与工业密切相关的商品开始加速下滑,原油暴跌30美分,距离收储价只有20美分了,而白银更是暴跌了40%。
在白银暴跌过程中,孔蒂尼是狠狠赚了一把钱,但原油很快就要重新成为考验联合集团承受能力的新一轮危机了。这次和上次石油收储还不一样,上次对手抛货是故意低于市场价,摆明了亏损,而这次在整个局势面临动荡之际,1美元会超过实际的市场需求,所以他面临两难选择:接还是不接?
接,当然就要亏钱,且孔蒂尼知道这亏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亏上4年,亏上亿美元;
不接,钱是不会亏了,但联合集团的形象和信誉就受损了,以后谁还会相信联合集团的承诺?之所以他孔蒂尼现在说话一言九鼎,就是因为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违背承诺过——放弃定金不算是违背承诺,那是商业行为,这种守诺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惯性会越来越强大,之所以他说话有人听不就是因为这一点么?如果放弃,那就放弃了巨大的舆论优势,这又是他舍不得的
这个决断也让弗朗西斯科在提供参考意见时犯了难,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总裁对将来危机这么悲观,换做是以前的他,一定就是放弃了,但自从扛过这次挤兑危机后,他忽然又觉得信用这个武器还是很有价值和杀伤力的,用得好绝对超过1…2亿美元,所以他最后道:“接,肯定要接,但我们应该换个思路。”
“换个思路?”
“既然预计要跌,那就应该再次大规模放远期空单”弗朗西斯科眨着眼道,“让市场先把我们手头的货接走,然后我们再接回,一来一去先把其中的差价接回来。”
“但这样只能解决几个月最多半年的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卖,哪怕卖到1美元以下也没有问题。”弗朗西斯科笑道,“我们有个浮动机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重大变化最低调节到75美分的所以用0。75美元收购也不算违背承诺,而且,就算是我们用低于0。75美元的价格抛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方要赚钱,必须还是把我们的油先收走再收储,这一来一去就可以腾挪时间并加大对手的成本;第三,还可以认为制造的黎波里港口拥堵,我确实说收购储备,但放慢装卸节奏后,油轮供应便会紧张起来,如果我们提前再雇佣一批油轮,用运输手段的短缺直接迫使大规模倾销的规模受限,然后我们还可以哄抬油轮的价格,用这个运费冲抵我们收储的价格,事实上削减成本。”
孔蒂尼不禁拍案叫绝:原油每天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但生产一条油轮少则2年,多则3年,在此期间面临运输能力短缺是可能的,而新建油轮完全是不划算的,如能从源头遏制住油轮,其实就遏制住了收储的规模!
难怪弗朗西斯科当年能替教皇打理钱财,这个手段真是惊人——如果不说无耻的话
第四十二章 大空头(29)()
10月第一周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道琼斯指数围绕着310点中枢反复整理,爬上去、掉下来,再爬上去,再掉下来这段时间也是利弗摩尔割韭菜割得最爽的时候,虽然每天收成也就是2、3千万美元,但这种涓涓细流居然也支撑了联合银行的流动性——因为理论上说来,联合信托客户的款子都是从联合银行这里获取而来的。
孔蒂尼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提前向美联储归还了6亿美元的拆借款,甚至还主动向花旗、曼哈顿等银行归还了2亿美元的拆借款——这当然是包藏祸心的一手,不还给他们钱,等过段时间联合集团要跑路时怎么有人会接盘呢?
由于这样的刺激,市场乐观情绪又有回升,仿佛当初导致市场变化的联合银行导火线一下子又不存在了一样,等10月12日记者招待会上孔蒂尼亲口承认还在与大型企业进行磋商,看看合同是不是恢复时,那种好日子的情绪仿佛又回来了,很多中小投资者抛弃了已跌成渣一般的小盘股,开始狂热地追捧那些大蓝筹,而那些小票也不甘心坐以待毙,纷纷开始同业合并,希望能够打造成为一个大型企业。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柯蒂斯公司和赖特公司,这两家企业最开始作为航空股是典型的大牛股,安格妮丝在他们身上发了大财,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没有太多产品,就算有产品装备了军队,订单量也非常稀少——现在是和平时期,超过50架订单就算是大单子,可这些单子怎么能支撑庞大的市值呢?于是两家公司便琢磨合并,虽然7月份就在考虑合并,但直到10月份这项合并工作才告一段落,形成了柯蒂斯…莱特公司,不过经过换股以后,双方股价已跌落到只有最高值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柯蒂斯和莱特公司的合并成功了,因为他们此时已是这个领域相对比较大的巨头,而且富有名气,但另外一桩航空工业合并案却被孔蒂尼硬生生搅黄了。这桩合并案的内容是波音公司、普惠发动机公司、汉密尔顿、西科斯基和其他公司准备共同成立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united…aircraft&transport),这个公司如果成立,便有可能成为压倒柯蒂斯莱特公司的巨头。
孔蒂尼深知这项合并的威力,波音、普惠、西科斯基哪一个不是后来航空业界的巨头,所以他不能让这个公司合并,他采取的做法很巧妙,一方面是向交易所提出异议:第一,认为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与联合航空在名称上很难区分,容易引起股民混淆,希望重新考虑;第二,这样合并以后恐怕会造成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必须经过反垄断法审议——后面这条异议还得到了柯蒂斯莱特公司的附议,因为后者还害怕出现一个巨大的寡头。
这是明面上的动作,私下的动作则是和普惠公司商议,力图让该公司和联合集团下属的联合动力合并,目前联合动力在航空液冷发动机、汽车、坦克发动机领域已有了一定优势,是意大利第二大发动机制造商(第一大是菲亚特),但在航空风冷发动机领域还比较薄弱,而普惠公司的黄蜂发动机非常不错。为了合并普惠公司,孔蒂尼开出了三个诱人筹码:
第一个筹码:从1930年起,联合集团向普惠公司采购不少于3000台航空发动机,5年内完成;
第二个筹码:在目前单排9缸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新一代风冷发动机——包括双排14气缸、双排18气缸发动机,意大利投入不少于1000万美元,成果将来双方共享;
第三个筹码:双方以换股形式,共同掌握对方30%的股份——即普惠获得联合动力30%的股份,联合集团掌握普惠公司30%的股份。
这几个筹码可比与波音等公司共同组建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要强得多,普惠公司的高层二话不说就立即拍板同意。
普惠公司一退出,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就不存在垄断了,在他们改名为北美飞机公司后,联合集团和柯蒂斯莱特公司都予以了认可,于是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架势,看上去整个市场非常和谐。
但孔蒂尼知道这种和谐是假的:
第一,联合动力虽然在排期表上预计于1930年上市,但实际上他永远不会安排来美国上市,因此普惠公司持有30%股份就到顶了,不能再动,联合集团永远都是大股东,但普惠公司的股份却很分散,联合集团除手里这30%以外,还可以在股市崩盘后去搜罗其他公众股,因此要掌握控股权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目前美国风冷发动机有两个巨头,普惠算一个,莱特公司也算一个,但在历史上,莱特公司进入30年代后就开始后继乏力,统治美国风冷界的只有普惠,所以现在拿住了普惠,就掌握了未来意大利的风冷发动机发展基础;
第三,只要普惠答应联合研发,等将来美国一陷入大萧条,孔蒂尼便可以用大股东的权利把普惠公司整体搬离美国,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去意大利工作,虽然不会卡住美国的发动机供应,但却可以卡住将来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供应,在战争时期,这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拼生产,5个意大利也不是美国的对手,但如果卡住技术,当美国只能用p…36p…40时,意大利却可以上p…47,那是何等的讽刺?
联合集团其实有两块发动机制造领域布置,一块在联合动力,一块在联合航空,实际上走的是液冷、风冷齐头并进的路线,风冷目前拿下的是普惠,液冷孔蒂尼也看好了目标,那就是英国的罗罗,只要大萧条一开始,他就要跑过去挖墙脚了,到时候把罗罗的核心与奔驰公司的核心一合并,那就可以用上装备狮鹫发动机的bf…109,未来还可以期待军刀发动机的ta…152——独领末日螺旋桨的风骚。
这种手法还在美国当局的容忍之中,美国人也不傻,不会看你眼睁睁把关系国防的企业全部搞走或搞垮,必须要有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场面,比如普惠联合开发,把科研设在意大利,生产制造还在美国本土,那就可以说通了,而且美国除了普惠还有莱特和一堆七七八八的小公司,自然也就谈不上唯一性。
不过与几个大型企业商谈合同延续的事并没有像市场预计的那样顺利:部分公司提出额外要求,意思联合集团的设备合同可以维系,但推迟付款要给予一定补偿,意思前面定金就没收了,后续要补足全款才行——对这样贪心的公司,孔蒂尼自然懒得理会,那就是直接谈判破裂——这话连胡佛都没好讲;第二种是继续承认定金有效,但要求一次性支付全部尾款,这种要虚与委蛇;第三种是最客气也是议价能力最差的,仍然表示可以按照原合同履行。
但联合集团提出了反要求,要求各企业降价,理由冠冕堂皇:目前市场上原材料、农产品和其他商品的价格都有所下跌,特别是大宗商品跌得更多,应该降价才行。
在这么一提醒之下,众人才发现,原来现在白银的价格已跌掉了三分之一,钢铁、铜、铝等普通金属跌掉了25%,石油下跌了20%,农产品基本上是10…15%的跌幅,因为联合集团的毁约只涉及到重工业设备,而社会上不那么激烈,但其实同样也处于毁约状态的订货合同却有很多,很多个人和商家都在缩减合同,甚至连圣诞节的备货也减少了很多,孔蒂尼提出这个要求完全不足为奇。
这样就卡在了上面,对华尔街这些大鳄而言,能够忍气吞声坐下来重新追认原定金有效已算是很大的让步,你联合集团还要再压价?这貌似极大地触犯了他们的底线,因此双方都处于僵持状态,几十家公司仿佛商量好了一般,谁也不肯率先松口让步,但谁也没有说拒不承认这些合同——毕竟现在原料价格在下跌,如果能按照原合同履约,他们的利润空间会更大——谁也没有想到,孔蒂尼压根就没有要履约的意思,他还等着崩盘后抄底呢,怎么可能现在就介入?
这件事最着急的是胡佛,不过孔蒂尼的回话也很有道理,他因为联储这档子烂事,在其他地方损失很大,必须收回来一些,原料价格下跌还要我按原合同履行?——那我为什么不重新签订合同?
第四十三章 大空头(30)()
就在僵持的时候,孔蒂尼收到了里奥和安东尼奥发来的电报:告知和苏联的农产品和原料购入协议已快到期,由于价格下跌,是否续签?如果续签,以什么样的续签条件为好?
“暂时不续签,就说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厉害,先将条款执行到12月31日为止如果一定要续签,那必须采用浮动价格制,以国际市场行情为准。”孔蒂尼想了想,又追加了一条,“不允许意大利银行对苏联提供贷款或外汇支持,也不允许任何企业再去苏联建设投资,违者予以处理!借口嘛两条,对苏联的借口就说布哈林的问题;对国内的借口是领袖要求必须巩固国内,意大利第一”
弗朗西斯科在旁边瞠目结舌:“苏联的生意不做了?为什么?就因为布哈林?”
“布哈林已被免去了政治局委员和真理报主编的职务,理由是反对斯大林实际上他的问题是反对斯大林的工业化和高速集体化,造成并加剧了苏联人民的苦难。”
“我从没有发现您居然还有关心苏联人民苦难的这一天”
“我现在不就在关心么?”孔蒂尼笑笑,“美国有企业在联系苏联方面,先把我们退掉的设备转手给苏联人,不过苏联掏不出外汇,而美国又不要苏联的农产品,所以他们希望苏联把农产品卖给我们或者干脆从意大利弄点款子来美国买他们的设备并和我们捣乱,这是我坚决不允许的!”
孔蒂尼知道,苏联利用大萧条的机会狠狠抄了一把底,从美国买去了大量二手设备、引入了大批工程师和熟练工人,但苏联有个致命缺点: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外汇来支付美国的货款。在历史上,苏联最终是靠石油和农产品来换取的,但现在,孔蒂尼很快就要堵上石油这条路,北非油田供应欧洲足够了,他不想让苏联石油卖过来,至于农产品,他可以想办法卖到欧洲去,用低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