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炎听闻又是一脚将她踢倒,怒骂道:“好个贱人,竟敢狡辩,还攀扯贵人。”

    昭王挥手斥退孟炎,淡淡说道:“让她接着说。我倒想知道,这康美人想作什么?”

    那歌女浑身战抖,哆哆嗦嗦,断断续续道:“康美人昨日派人持宫中令牌找到乐府、乐府管事,指明要听新作的楚辞越歌。管事,管事命我三人昨夜入宫演奏。康、康美人对我、我们赞誉有加,直令我们演奏到深夜,又留我们夜宿宫中。今早,康美人带我们到这园中凉亭,让我们继续演唱楚国大夫屈原所作离骚。她方才说要回去唤宫中其他贵人一起来听,叫我们在此继续演奏。我们真不知大王来此,惊拢王架,死罪死罪。但请大王看在我等无心之过的份上,饶过我等贱人一命。”

    昭王心中暗怒,心道:宫中美人,都与自己相伴多年,康美人更是自幼便入宫随侍,己有三十余年。她不可能不知我极厌楚音。她这是故意要激怒于我,到底想作什么?欺我己老了吗?

    孟炎于一旁看到昭王面色微白,除嘴角轻翘之外,脸上豪无表情,心中不由一阵慌乱。昭王己恨极了此事,这是他要杀人之前惯有的隐忍之态。

    孟炎想到这里,连忙行礼说道:“我己问过园中守卫百将,她们三人确实是康美人持令牌带入园中的。”孟炎上前,又在昭王耳边轻声言道:“康美人只有一女,就是七公主赢纹。七公主素与太子不合。前些时日义渠新王继位,遣使来咸阳,求娶王族之女和亲。七公主想让她四女儿外嫁义渠王,宗正寺己核准,但太子以公主之女不属王族为由,回绝了此事。七公主今日这些行径,大概是想——”

    “她想什么?想令我警惕太子亲楚吗?我母亲宣太后也是大楚王族,穰侯、华阳君等人虽然跋扈了些,却有大功于国。这是她可以诋毁的。”

    昭王暗攥双拳,口中念道:“好啊。一个个都恨吾不早死。”

    说完,昭王转身回返前院,准备去上早朝,不再理会此事。但他脚步略有迟缓,背影更显苍老。他心中明白,虽然他于众人面前全力否认,但康美人这一举动确实勾动了他心中隐痛。太子、子楚,未来两代大秦嫡嗣都亲楚。太子妃也是楚国公主,她还准备让子楚也娶楚国王族为正妃。哼,难道未来大秦,还要再演母亲宣王后故事吗?那大秦还是秦人的大秦吗?

    孟令见昭王并未下令处罚康美人,心中一动,他轻声吩咐道:“哼,将这三个贱婢斩首,埋入城外乱石岗。今日事情敢有外传者,全部斩首问罪。”

    园中守卫连忙齐声应诺。三个歌姫急于喊冤,却早己被身边的昭王护卫们一拳打昏了过去。

    见园中守卫们将三人抬走,孟炎与一众宦者和护卫忙快步向昭王跟去。

    孟炎追上昭王,轻声说了对那三个歌姬的处置。

    昭王脚步未停,也未言语。孟炎却不由心中一安,心道:看来自己判断还算准确。昭王虽不喜太子亲楚,但却不想轻生事端,也不想令太子难作。那三个歌姫倒霉,作了康美人的替罪羊。不过,依昭王脾气,过些时日,随便寻个因由,康美人怕要被打入冷宫了。

    昭王来到一宇殿外,脚步一顿,长舒一口浊气,恢复平时模样,慢步走入了大殿。

七十二、无知妇人激王怒,随从文武辩危局() 
怀着郁闷的心情和隐忍的心态,昭王勉强应付过了早晨朝会,便匆匆返回了寝宫英政殿。

    行至英政殿门前不远,便看到康美人身穿楚服站在殿外,轻声哭泣。

    昭王再也忍受不住心中怒火,高声唤道:“给我把她拉下去,关起来,关起来。”说完转身欲走,一想却又不对,再转身越过康美人直入大殿。

    康美人被昭王的反应惊的一呆,连忙准备拉住昭王请求原谅,却被昭王一把推倒在一边。

    孟炎见状,连忙挥手命宦者将康美人扶起,押送往冷宫中,自己不理会康美人的哭求,摆脱她的拉扯,紧紧跟随昭王而去。

    昭王进入宫中,气乎乎地座于床榻,拿起案上酒壶,准备倒些美酒压住心中怒火。拿起酒壶一看,竟然是楚国样式。他不由心中愤恨,狠狠将酒壶扔了出去。

    孟炎跟随入殿,险被酒壶砸到。他来不及理会这些,赶忙上前,从一边橱柜中取出昭王日常喜爱的酒具和米酒,为他斟满一杯,递与他道:“大王且息怒,请保重身体。不若请医者令葛丰来看看。”

    “我又没病,请医者作甚。你也要气我不成。”

    “葛医令极擅养生,今年已八十有四,却和大王一样,有如年轻人一样精神。你们都是神仙般的人物。他曾叮嘱我说,大王身体康健,但毕竟年岁不小,最忌骤然喜怒。他还说,大王身体的底子比他还好,只要保持心气平和,肯定会比他康健,比他长生。我并非要他来与大王看病,只希望他能开些清热驱火的药膳,让大王静心平气,也好长命百岁。”

    昭王听闻此言,心中怒火消减不少。他轻哼一声说道:“那老不休,八十岁时还娶娇娘,去年还生了个儿子,我可比不得他康健。”

    孟炎于一旁陪笑道:“大王那是年越高,德越厚。其实大王要想学他一般,一年几个儿子生不出来?您年轻的时候,可比他能生的。他算上八十岁时生的那小公子,才几个儿子?”

    “哈哈哈。是啊,我可是儿孙过百,认也认不全的。”

    孟炎见昭王终于转怒为喜,心中一安,连忙吩咐侍者去召唤葛丰。自己又千方百计地寻找话题,陪昭王聊天,这才逐渐将昭王的心思转移开来。

    ********************************************

    子楚府中,吕不韦、王翦、蒙武、王原几人屏退众人,聚于密室,商议魏盛之事。

    王原将鹿公赢非入府拜访,通报消息,并将魏盛带走的事情详述了一遍。

    子楚担忧地说道:“看来先前不韦家令的担心已经被证实。平阳君遇害,多半是为了陷吾父子于不义之地。”

    王翦跟随子楚时日虽短,却已然融入了子楚这个小圈子。他沉吟片刻,轻声说道:“大秦军旅掌控极严,无令而调动百人,横行于秦国腹地而痕迹全无,若没有军方高层将领的配合,断无可能。我觉得应该先找出这个军中的敌人。”

    吕不韦紧接着说道:“王将军所言正是。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而不怠。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敌人是谁,他们有何目的,将采取什么方式和步骤来向我们进攻。我们假设平阳君遇害是为了大秦王位之争,那敌人的范围就缩小了很多,不外是辅国君赢庞、昌国君赢泾、文国君赢安等几位可争王储之人。

    昌国君年岁已老,当年安国君立位储君之后,便回返蜀国封地,且未得任实职,有爵无权,应该早已息了相争之心,也没有做这件事情的实力;

    赢庞年轻才高,久为昭王心中储位备选之人,且常年在军中为帅,有动机、有实力。但赢庞是安国君同母弟,兄弟两人虽然有储位之争,但因母亲贤王妃调和,一直以来并无过于激烈冲突,关系也不是十分紧张。且自被调任宗正寺少卿之后,已数次向昭王提出,回返封国;

    赢安是昭王幼子,很得昭王宠爱,十五岁便得封君,这十余年始终被昭王留在咸阳,没有让他回返封国。但赢安没有任过军职,且胸无大志,喜好酒乐歌舞,常以安乐公自许,不争王位之心,世人皆知。”

    子楚接着说道:“按照常理推断,似乎只有辅国君才有谋害平阳君的实力。但从目前来看,这三人又都表明了态度,不再竞争太子之位。”

    吕不韦叹息说道:“昭王雄才大略,极善识人,而这三人在昭王心中,都是安守本分,不再觊觎太子之位的人。在昭王心中想来,大秦政局稳定,根本没有储君之争,而这一点是对我们最不利的。”

    蒙武疑惑地说道:“有没有可能是其他公子所为呢?”

    吕不韦接言道:“其他公子大多无职无权,也没有被封君位,早已失去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即使安国君不能继位,也只能是辅国君或文国君,他们又如何敢冒如此风险,为他人做嫁衣。”

    王翦摇头说道:“不管辅国君、文国君想不想争太子之位,至少从目前来看,平阳君遇害,太子妃和楚系贵族嫌疑最大,这就已经足以使昭王对安国君不满。而且一旦证实是太子妃谋害了平阳君,昭王必然要重重处罚。我听说太子和太子妃相伴多年,历经磨难,感情深厚,而且在储位之争的过程中,因太子妃之故,楚系贵族对安国君出力甚多。到时候,安国君只能请求昭王赦免太子妃,这必然引起昭王猜忌。如果有人暗中推动,双方矛盾加剧,那昭王决心换储,也非不可能之事。”

    蒙武紧张说道:“那这幕后黑手,到底是辅国君还是文国君?”

    吕不韦微微摇头道:“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子楚闻言,心中一动,默默点头说道:“或许是有人故意要激起大秦储位之争。”

    王翦眼中一亮,紧接着说道:“难道是赵国?”

    蒙武心中也觉得豁然开朗,轻声言道:“也可能是韩魏两国。”

    吕不韦双眉一挑,想起一事,连忙向子楚说道:“君上,平阳君来秦之时,赵国平原君曾派人前来府中,不知所为何事。”

    子楚猛然想起,喃喃说道:“平原君令人传来一句口信,委托我转告平阳君。平原君刚刚得知,郑朱家世经历全是假的,十分可疑,不可相信。”

    吕不韦疑惑地问道:“郑朱出身赵国郑氏,早在十年前就已是赵国大夫,这些怎么会假?”

    子楚言道:“我也不知究竟。后来我将此事说与平阳君,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只是叹息地说,人心擅变而矣。郑朱一直被囚在客馆,我想这些应该与平阳君遇害没有什么关系。”

七十三、魔踪隐现施无计,百密严防漏一疏() 
子楚等人在密室商议了一整夜,虽然还不能确定平阳君为谁所害,但己基本可以确定,这件事情多半是韩赵魏三国针对大秦政局平稳交接的一次阴谋。

    子楚见天色己经见亮,屋外隐隐传来阵阵鸡鸣,便止住众人讨论,轻声说道:“今日是月初大朝会之日,我等都要出席,就先议到这里吧。阿武,你负责追查胡欢这条线,看他来自哪里,常与谁交往联系。特别要关注他的家人,我相信胡欢死后,定会对自己家人有所安排,或许可从中找到些线索。”

    “诺。”蒙武起身行礼道:“公子放心,我这就请父亲下令,让我去蜀中公干。我一到蜀地,会先联系魏、羋等家,让他们派人协助,共同查清胡欢所有事情。”

    子楚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翦兄,你负责追查刺客与军方可能存在的联系。过百精骑纵横于大秦腹地,我不相信他们会不留一点痕迹。”

    王翦起身言道:“君上放心,我己办完履职手续,掌控了庭尉护军,而且我在北营的亲卫队己转入庭尉府。明日君上可予我令符,我会亲率亲卫队奔赴长平,以庭尉护军治安巡查之由,遍查长平附近城池。我也相信,这些刺客决不可能远逃,定会在长平周边隐匿。”

    子楚轻声一笑道:“那就辛苦翦兄了。我相信在翦兄面前,这些刺客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必然无所遁形。”

    紧接着,子楚继续说道:“阿原,你负责咸阳城内的暗中摸排和追查。我要你盯紧辅国君、文国君府弟,暗中掌握他们的举动。另外,还要排查所有来自赵韩魏三国的客卿身份和近期活动。但有可疑,立即报我。”

    王原点头应诺道:“我会以加强治安为由,调动庭尉巡检,城中坊令和庭尉护军力量在明处巡查,挨家核对户籍身牌。同时令府中护卫和各家门客在暗中盯守和探查可疑之人。”

    子楚回应他道:“嗯。函谷关那里也要派些人去。平阳君出关前后,所有进出关的军队纪录都要仔细核查一番。另外,典客署衙陪送平阳君出关的所有官吏都要详查行踪。我相信他们中间必有刺客内应,告知刺客平阳君的行程路线和时间。”

    “诺,我会安排人去办此事。”

    “不韦兄,我想敌人谋害平阳君之后,决不会就此罢手,定会以此来做文章。而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能是被动防守,见招拆招。你要盯紧宫中、朝中,关注各位君侯和大夫的一举一动,每日晚间来我府中,我们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诺。”吕不韦点头说道:“此外,公子最好在近期减少外出。每日上朝,身边紧随的护卫力量也要加强,以防不测,重演平阳君之事。”

    王原连忙说道:“不错。我等现在都不能时常跟随在公子身边,只余魏氏、芈氏那几个浪荡子,难保公子安全。”

    蒙武起身言道:“我可以从北营调一什父亲的亲卫护军来府中,负责公子随身护卫。只是这些军汉久在军营,怕是不适合跟随公子,在咸阳城中行事。”

    吕不韦接言道:“我有一门客王越,是吴国剑客,曾习得越女剑法。他极善拼斗,一直负责我府中安全。公子可有印象?”

    子楚点头说道:“王越这等英杰,我自然记得。在邯郸时,我还看他与白进比过剑技,两人整个上午拼斗了三场,都不分胜负。”

    吕不韦笑道:“那是进兄容让他罢了。不过,王越此人的剑技确实不凡。更难得他一心向武,不慕荣华,又为人忠厚,敬事而信。如公子不弃,可收他为家中武士头领,让他和几名弟子负责公子日常出行安全。蒙兄府中亲卫可以专门负责守卫府衙。”

    子楚笑道:“我早有此意,也曾数次与你相商,让王越来我府中为武臣家令,你始终不放人,如今怎舍得了?”

    吕不韦笑道:“以前君上身边皆是武兄、进兄、原兄这等虎狼之将,多他王越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还不如让他保护我的安全为好。要知我可是邯郸首富,平日里不知多少贼人盯着打劫呢。如今公子身边乏人,我也只得放他过府,一者可给他一个前程,二者也赚得众人安心,这份人情可就大多了。”

    “你啊,这份心计可是天下无敌,难怪能成为中原首富。”子楚笑道:“有王越和蒙氏虎卫相随,这咸阳城中,有如自家庭院,你们也不必担心了。”

    众人点头称是。

    ********************************

    子楚等人都要参加今日的大朝会,见时色已经不早,便散了密会,走出密室,在子楚府中简单梳洗一番,吃了些早点,就一同骑马奔赴王宫。

    今日是每月一次的大朝会,秦王一宇大殿中一时人满为患,再没有了往日的空旷之感。

    子楚几人来的略晚,不敢再行耽搁,连忙入殿寻找各自位置坐下。大朝会召开之前,御使和宦者令会点名三次,如果无故迟到,可是要降爵减封的。

    子楚是彻侯,位属九卿,在左侧前排落座。他入座之后四下一看,自己是九卿之中来的最晚之人。子楚连忙与点名御使招呼一声道:“昌国侯、庭尉少卿赢子楚入座,延误之处还请御使多多担待。”

    那点名御使连忙还礼道:“才点过二遍名,昌候并不算晚,更称不得延误。”

    子楚点头谢过,又与周边公卿逐一招呼了一番。

    待御使最后点名之后,又过片刻,随着一声金铎之音,大朝会即将开始。众人连忙收声安坐。又一阵鼓响,昭王从后面步入大殿。

    待昭王入座,鼓声停止,众大臣一齐起身向昭王作揖行礼道:“恭迎大王。”

    昭王于座上点首为礼道:“众卿辛苦,本王有礼了。”

    众人礼毕归座,齐声回道:“谢大王。”

    待众人坐定,执殿御使起身言道:“启秉大王。除典客少卿严胜出使燕国之外,三公九卿和一众大夫、将军皆己到齐,没有人延误。”

    昭王点首,对坐在左侧上首桌案的丞相范雎说道:“范相。今日朝会,需群臣共议之事都有哪些?”

    范雎于座上执笏说道:“今日大朝会,需群臣共议之事三件。其一,宗正寺报来,义渠新王都海护于日前遣使来咸阳,请求大王承认其继承封君之位,并希望求娶大秦贵女,以继两国之好;其二,内史属衙报来,欲在关中推广冬麦种植之事;其三,典客署报来,平阳君遇害,需要遣使送其遗体归赵,并续商秦赵和约之事。”

七十四、十载蚕食一朝并,千年福泽荫世人() 
昭王询问范雎,确定了朝会议题。孟炎立在昭王身侧,轻轻一击玉板,宣告大朝会正式开始。

    宗正寺少卿赢庞坐起言道:“一个月前,义渠王都什喀病故,太子都海护继位。按照以往惯例,都海护请求大王册封他继位为新任义渠王。为表示忠顺,他愿意迎娶大秦贵女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