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与死的对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他人的攻击性。在布朗看来,这种攻击性既是创造历史创造文化的动力,又是毁灭他人毁灭世界的威胁。换句话说,人是由于不能接受自己的死亡才通过压抑死亡本能而把死亡本能转变为对他人的攻击性和杀戮倾向的。

    布朗在本书绪言中指出:处在历史过程中的人,“由于意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欲望并因而不能获得欲望的满足,已经变得仇恨生活和准备毁灭自己。”这里所说的“自己”

    ,本来应该是指他人,但由于他人反过来也可以把自己作为他人来消灭,所以消灭他人和消灭自己实际是一回事。在本书结尾处,布朗引用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足》中的话说:“人类制服自然力的力量已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凭借这些力量,他们现在已能够轻而易举地互相消灭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

    而唯一能够摆脱这种可怕前景的出路,似乎只能是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避免将自己的死亡本能转变为残杀他人的举动。

    但是显然,在历史的结构中,布朗的这一幻想,也像他对于无压抑的生活的呼唤一样,乃是一种注定不能实现的乌托邦幻想。或许正因为如此,布朗才错误地把爱欲的全面解放,把无压抑的肉体生活,把自由的童年游戏视为人类的未来出路,并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坚强得足以去生并因而坚强得足以去死”的未来超人的形象。他的这一荒谬

…… 13

    生与死的对抗9

    结论无疑是本书的巨大缺陷,但另一方面,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人类心灵的深刻剖析,却不乏某些惊人的见解并往往能给人以意义深远的启示。

    作为一篇简短的译序,本文不可能完整勾画出原书的丰富思想,甚至上述基本思想的概括也完全可能是偏颇甚或错误的。相信读者在批判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定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获得某些积极的借鉴。

    本书是伍厚恺先生和我共同翻译的。

    全书绪言和第一、二、三、四、六部分由我翻译,第五部分由伍厚恺先生翻译。囿于学识和水平,加以时间仓促,译文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尚望有识者不吝赐教。

    冯 川192年1月于四川大学

…… 14

    生与死的对抗1

    目   录

    绪 言

    第一部 问 题第一章人是一种疾病…………………………2…

    第二章神经症与历史…………………………1…1第二部 爱 欲第三章性欲与童年……………………………2…4第四章自我与他人……………………………4…6第五章艺术与爱欲……………………………6…5第六章语言与爱欲……………………………8…3第三部 死 亡第七章本能的二元论与本能的辩证法………9…3第八章死亡 时间 永恒…………………1…06第九章死亡本能与童年时代………………1…36第四部 升 华第十章升华在概念上的含混………………1…69第十一章治疗与文化…………………………1…80第十二章日神与酒神…………………………1…95

…… 15

    2生与死的对抗

    第五部 肛门性研究第十三章排泄幻象……………………………2…22第十四章新教时代……………………………2…53第十五章肮脏的金钱…………………………2…93第六部 出 路第十六章肉体的复活…………………………3…83

…… 16

    生与死的对抗1

    绪   言

    由于感到有必要重新估价人的天性和人的命运,我于1953年转向对弗洛伊德作深层研究。与我这一代人中的许多人一样,我从新教传统中获得的良心坚持认为,知识性的工作应致力于改善人的状况;而我赖以生存的政治信念则是今天已不再吃香的30年代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行动。我们中那些天生不能接受政治上的罪恶、讥诮和绝望的人,被迫重新考察种种关于政治的性质、关于人性中政治性的经典假设。然而,除非我确实错了,这种认为传统的思想学派已经变得陈腐不堪的感觉却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与我有同样背景的人。这本书便是写给所有那些已经对旧的假设发生疑问并准备考虑种种新的可能性的人的。由于新的思想必然不同于旧的思想和我们所谓的常识,本书要求读者也像作者一样自愿把常识暂时搁置一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开辟一个新的视点,随之而来的则自然是面对当前的现实和过去的历史,以理论上的可能性去对照顽固的事实并对之作深思熟虑的估价。

    但为什么要研究弗洛伊德呢?对任何一个恪守西方道德传统和理性传统的人来说,要坚定地、毫不畏缩地正视弗洛伊德所说的那些话,都不啻是一种五雷轰顶的体验。要被迫承认这么多宏伟理想也有其巨大的缺陷,乃是一件屈辱难堪的事情。至于去亵渎那些把种种缺陷遮掩起来的文明禁忌,则更是一种大胆妄为的行径。体会弗洛伊德的思想无异于第二次品尝禁果,因而本书不可能不犯罪过地将这种体会传达给读者。

…… 17

    2生与死的对抗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我们睁开眼睛之后,在无花果树叶不再能遮掩我们羞处的时候,我们便以充分的现实具体性,把我们目前的处境体验为一种悲剧性的危机。按照本书所提示的方向,一个开始变得明显的事实是,人类在其所有躁动不安的奋斗追求和进步中,根本不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弗洛伊德说得对,我们真正的欲望是意识不到的。同样开始变得明显的是,人类由于意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欲望并因而不能获得欲望的满足,已经变得仇恨生活和准备毁灭自己。弗洛伊德设定死亡本能是正确的;毁灭性武器的发展,已经使我们目前的困境变得简单明了:我们只能与我们的无意识本能和驱力——与生命和死亡——进行对话,否则,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仅有弗洛伊德还不够。在弗洛伊德手中,精神分析是一个处在不断进步完善中的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弗洛伊德死后,正统精神分析学已变成一种封闭的、几乎是学院式的体系;其本身也随着总体文化趋势而趋于陈腐和贫瘠。严格的研究表明,精神分析的整个心理形而上学基础需要作新的解释。众所周知,正统精神分析学已不能从弗洛伊德后期的死亡本能概念中生发出什么新思想;甚至就是弗洛伊德早期的、被人们认为是精心建立起来的性欲理论、压抑理论和升华理论,也需要作新的、进一步的解释。

    在本书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中,以“爱欲”

    、“死亡”和“升华”为标题,我对精神分析若干重要概念系统地进行了说明、批判和重新解释。

    这一工作的艰难,可以从新弗洛伊德主义(neo-Freudianism)的浩劫中略见一斑。站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理性观念一边对弗洛伊德进行阉割,直到其完全与人们的常识相一致,这当然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只可惜这时候已没有任何弗洛伊德的东西保留下来。弗洛伊德思想是反常识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最艰巨的事情是跟随弗洛伊德进入他所探索的黑暗的地下世界并停留在那里;同时,在显然需要重新绘制他曾经率先绘制出来的地图时,还要有勇气不依靠弗洛伊德而进行

…… 18

    生与死的对抗3

    独立的工作。

    弗洛伊德主义的潜在危机是一种生存上的暧昧和社会关系上的含混。即使是弗洛伊德本人,也没有能够免除这种暧昧和含混。私下里,弗洛伊德知道他手中掌握的东西要么一钱不值,要么能造成整个人类思想的革命;公开地,他所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却仅仅是作为一种由职业性的专家掌握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仅仅施之于少数特选的有钱人,他们本来是于社会有用的人,只是后来因为某种挫折或精神障碍而受到了伤害。然而我们的目的却不同。我们所关心的是使精神分析成为一种关于人性、人类文化和人类历史的更为广泛的一般理论,是使它在人类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进程中,被人类意识从整体上视为一个崭新的阶段。

    弗洛伊德富于天才和人文精神,他试图纳入精神分析领域的不仅是神经症病人的种种问题,同时还有整个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他关于文化的著作——从《图腾与禁忌》(1913)到《摩西与一神教》(1937)之中。然而人类总体神经症问题(本书第一部分讨论了这一问题)作为中心问题所可能产生的生存后果和理论后果,弗洛伊德却从未充分考虑过——在此之下人类需要治愈的将是它的总体神经症(本书第六部分“出路”对此进行了尝试)。弗洛伊德确实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来完成这一朝向人类学观点的转变——即不是在治疗室中,而是进入到文化和历史中,从人类罪恶与愚蠢的记录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里所需要的是对精神分析、人类学和历史进行综合;而在这方面,基扎。罗海姆①的工作是意义仅次于弗洛伊德的先驱性工作。新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的灾难给我们的教训是:这种综合不

    ①基扎。罗海姆(GézaRóheim,1891—1963)

    :匈牙利出生的精神分析学家,是把精神分析法用来解释文化的第一位人种学家。重要著作有《澳大利亚人的图腾制度》、《精神分析与人类学》。   ——译 注

…… 19

    4生与死的对抗

    可能通过调合精神分析与传统的学院派观点之间的分歧和差异来廉价地实现。本书第五部分考察了弗洛伊德学说中一个最奇怪的悖论给人类文化科学带来的革命性后果。

    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这种新解释,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副产物便是重新解释弗洛伊德本人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只要仍然把弗洛伊德简单地视为个体治疗法的奠基人,便足以把他仅仅看作医学史的一部分,看作是夏科和布洛伊尔的继承人。但如果精神分析代表着人类自我意识总体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那么,去发现和估价弗洛伊德与其他现代思潮之间的隐秘联系,就成了对人类现状所作诊断的一个组成部分。弗洛伊德与尼采学说之间不谋而合的亲缘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曾承认,诗人们先于他而发现了无意识。

    真正使人感到吃惊的,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发现那些通常未被发现的亲缘关系:首先是弗洛伊德的方法与那种可以被称之为辩证法的逻辑学中的异教传统所具有的亲缘关系;其次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由雅各布。波墨①作为其最重要代表人物的神秘主义异端传统之间的亲缘关系。本书最后一章“肉体的复活”则较为一般地从总体上勾画了我的观点,即精神分析是形形色色的现代思潮(诗歌、政治、哲学)之间的一个被漏掉了的中间环节;所有这些现代思潮都深刻地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非人性,所有这些现代思潮都不愿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希望。

    这种想要更新精神分析,并通过更新精神分析而更新关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想的努力,其结果便是这本相当怪诞的不合时俗的书。

    既然怪诞,当然就不可能“正确”

    ;但本书也并不期求所谓“正确”。

    它

    ①雅各布。波墨(jacobMoehme,1575—1624)

    :德国著名的神秘主义哲学家。重要著作有《曙光》、《伟大的神秘》等。因其思想不见容于世而备受迫害并曾在法庭上受审,但他也得到身为贵族、医生和文人的朋友们的敬重和保护。

    ——译 注

…… 20

    生与死的对抗5

    所希望的仅仅是把某些新问题,把某些新的可能性引入公众意识。因此本书的风格也是如此:修辞上的严谨并未冲淡其怪异悖谬。我毫不犹豫地追循新思想直到最终得出“疯狂”的结论,因为我深知弗洛伊德大约也已经“疯狂”。实际上,已经有某些迹象表明:我的思想并不像它刚刚开始酝酿时(1953—1956)那么怪诞和不见容于世。这些表示欢迎的迹象包括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195)

    ,此书是自威廉。赖希命途多舛的学术冒险之后的第一本重新展望消除压抑的可能性的著作。

…… 21

    第一部问 题

    进入弗洛伊德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使你感到恍若

    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和一种陌生的语言之中——这是

    一个病人的世界,这是一种可怕的、用作诊断的技术性语

    言。然而这个陌生的世界恰恰就是我们大家实际生活于

    其中的世界。

…… 22

    2生与死的对抗

    第一章 人是一种疾病

    有一个词如果能被我们理解,它便能成为开启弗洛伊德思想的关键。这个词就是“压抑”。诚如弗洛伊德所说,整个精神分析的大厦就建立在压抑理论上。

    [1]弗洛伊德为研究他所说的压抑现象而贡献了他的全部生命。弗洛伊德式的革命是对传统的人性理论和人类社会理论所作的激进修正——只要压抑被确认为事实,这种修正就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按照新的弗洛伊德式的观点,社会的本质是压抑个人,而个人的本质则是压抑自己。

    考察压抑这一概念的最好办法是回顾弗洛伊德在作出这一假说之前所走过的道路。弗洛伊德的突破,是从一整套前此一直被视为没有意义——至少在科学界中是如此——的现象中发现了意义。这些现象包括:(一)精神错乱的“疯狂”

    症状;(二)梦;(三)种种可以被笼统称之为日常心理病理学的现象,如口误、过失和杂乱无章的思想。

    弗洛伊德是在什么样的意义上认为神经症症状、梦和过失是有意义的呢?他当然意指这些现象是被决定的,是能够给予一种因果性解释的。他严格地坚持要毫不动摇地忠实于

…… 23

    生与死的对抗3

    心理决定论的原则,但他的意思却并不仅止于此。因为,如果能够按行为主义的原理把这些现象解释为肤浅的观念联想的产物,则这些现象虽然有了原因但却并无意义。有意义指的是表达了一种目的或一种意图。

    弗洛伊德的关键性发现,是发现神经症症状和日常生活中的梦与过失确实具有意义;而由于它们具有意义,“意义”

    一词的含义便必须作极大的修正。

    由于这些具有目的性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目的通常并不为表达目的者所知,弗洛伊德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悖论,即人心中有种种不为自己觉知的目的,有种种非自觉的意图;[2]或者,用较为技术性的语言讲,有种种“无意识的观念”。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心理现实世界。关于这个心理现实的内在性质,我们也像对外部世界现实一样全然不知;我们的通常所作的自觉观察所能告诉我们的,最多只能像我们的感官知觉关于外部世界所能告诉我们的一样。

    [3]弗洛伊德据此而把精神分析定义为“仅仅是发现了精神生活中的无意识而已”。

    [4]

    然而弗洛伊德主义的革命却并不仅止于在人的自觉意识之外假设了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生活。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假说是:某些无意识观念不可能以寻常的方式变为自觉意识,因为它们遭到意识的自我(the

    conscious

    self)

    的竭力否认和拼死抵抗。从这一观点出发弗洛伊德可以说“整个精神分析理论事实上建立在对拒斥作用的发现上,每当我们试图使病人意识到他的无意识,病人便行使这种拒斥。”

    [5]因此,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动力关系是一种彼此冲突的关系,精神分析彻头彻尾地是一门关于心理冲突的科学。

…… 24

    4生与死的对抗

    当个人拒绝把一种他自己的目的、意愿或欲望接纳进他的自觉意识,并在这样做的同时在他自身中建立起一种与自己的想法相反对的精神力量的时候,无意识领域便形成了。

    被个体拒斥了的意愿或想法仍然保留在他身上,而这种拒斥就是压抑。

    “压抑的本质很简单,它就是拒斥作用或将某种东西摒弃在意识之外的功能。”

    [6]用较为一般的话来说,压抑的本质是人拒绝承认其人性现实。受到压抑的目的和意愿仍然存留在个体心中,这一事实可由梦和神经症症状得到证明。梦和神经症症状是无意识对意识的入侵,但它所产生的却并不确实是纯粹的无意识意象,而是两种相互冲突的体系的一种妥协,它们因此而展示了心理冲突的现实。

    没有压抑理论,无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