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宦-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大人的意思,是想让唐某领军平叛?”,兴许是不想再和陈道亨多绕圈子,唐旭直接开门见山。
“领军鏖战,我齐鲁境内倒还有几个可用之人。”,陈道亨绕了半天,差点把自己也给绕进去,如今听唐旭说的直爽,反倒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大人尊贵,只需居中调度便可。”
自从戚继光和李成梁等人相继离逝之后,大明朝可用的将才并不多。杨镐早在两年前的萨尔浒之战之后就被打回了原形,如今正在蹲着号子等候最后的宣判。
熊廷弼的名气倒也是不小,可惜他如今在辽东。辽东如今形势也同样危急,不可能转回到山东来。
除此之外,也只有经历过北关之战和平了西南奢崇明之乱的唐旭了。
如果唐旭还在京城,兴许山东巡抚赵彦和河道总督陈道亨兴许还会考虑其他人选。可偏偏如今唐旭就在山东境内,还和贼寇第一个照面,赢的干净利落,这就不能不让赵彦和陈道亨动起心思了。
“可唐某并非领军之将,若要唐某调度,也须得要朝廷明发上谕才是。”,唐旭点了点头,既没有推辞也没有应下。
唐旭这一回,原本是要南下的。可是如今既然道路被阻断,不管是掌军也好,或是旁观也好,都只能暂且留在这济宁城里了。
“赵大人想请唐大人与我二人一起,联名向朝廷启奏此事。”,陈道亨不慌不忙的说道。
“唐某答应便是。”,唐旭不禁讪笑一声,点了点头。
这赵彦与陈道亨两人,虽然都只是封疆在外,可是若论起狡猾的程度,一点都不比朝廷里的那些老狐狸差。
自己若是不在山东,或者不联这个名还好。只要自己写上了名字,便就已经被拖下了水,十有八九少不得要出力。
这两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抓来自己这个壮丁,还不用去看朝廷里那些上官的脸色。
“陈某便替这齐鲁之地的百姓,先谢过唐大人了。”,见唐旭终于答应下来了,陈道亨顿时也是大喜,站起身来走到唐旭身前深一作揖。
“陈大人不必如此。”,唐旭也是连忙起身扶起:“大人一心为国,唐某也是佩服的紧。”
“要等待朝廷的上谕,恐怕还须几日,这几日里,便请唐大人在这济宁城里稍事休息。”,陈道亨重新坐下身后,继续开口说道:“如今乃是非常时期,大行酒宴怕是不妥。今日晚间便由在下做东,请唐大人及家眷一行至寒舍小酌几杯,算是接风。”
“那唐某也不客气了。”,唐旭听陈道亨要行的是家宴,心知已是有心想要交纳,于是也不推辞。
在大明朝的官场上,结党造势,呼朋呐友虽然不大合规矩,可是人情往来自古有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来的好。
“只是”,再稍坐片刻之后,唐旭端起茶盏吃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又开了口:“唐某虽愿与诸位大人同心协力,可这钱粮兵员之事仍还得劳烦两位。”
唐旭毕竟不是山东本省的官员,按照唐大人的想法,赵彦和陈道亨两个既然拉了自己下水,那么所需的钱粮兵员的事情,自然应该由他们负责,自己只管一心平叛便是。
“这”,岂料唐旭话音刚落,陈道亨却是为难的皱了皱眉头。
这都有问题?唐旭也跟着皱眉头。自己是锦衣卫里的官,不是济宁卫,济南卫里的官。一个特务头子领军打战,已经算是兼职了,难道就连钱粮兵员都要自己想办法?这天下究竟是姓朱还是姓唐了?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若是遇见这样的事情,唐大人也为难啊。
第287章 一军难求()
“我等尽力筹措便是。”,陈道亨苦着脸点了点头,事情既然已经如此,那么就算豁出命来,也只能去做了。
“还请唐大人见谅,此事并非是我等推脱。”,眼看着唐旭有些不乐意了,陈道亨也连忙继续说道:“只是这两年辽东势危,朝廷已经连续三年从山东调拨精兵前往,钱粮之事虽也是困顿,倒还可以想想法子。”
再停了半刻之后,又开口说道:“若是眼下便立刻招募壮丁勤加操练,半月之后,约莫也可一战。”
拿临时招募的新丁去平叛?唐旭一时无语。这和那些扯大旗造反的弘封教教众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再看看陈道亨,也是一脸的为难,想来也是没了法子。毕竟人这东西,不是能凭空变出来的。
“我等上了奏折之后,兴许朝廷也会从京城调拨精兵也未可知。”,想了片刻之后,陈道亨又补了一句。
唐旭仍是点头,从京城调兵是可行的。虽然因为援辽,京城里的兵卒也调拨出去不少,但是数万守军还是有的。只不过,增派援军虽然是肯定会做的事情,但是至于人多人少就不知道了,毕竟京城乃是中枢所在,时刻须得有重兵把守才行。
又吃了一口茶,眼看着时辰不早,唐旭正想要先行告辞。看着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的陈道亨,唐旭忽然心里微微一动,似乎像是想到了些什么。
“唐大人?”,陈道亨也一直都在看着唐旭,眼见着唐旭刚才似乎想说些什么,可突然间却又像是愣住了一般,当下不禁轻轻唤了一声。
“嘶”,唐旭微微吸一口气:“我倒是想到,有一军兴许可用。”
“哪一军?”,陈道亨听唐旭来了这么一句,顿时也是跟着眼前一亮。
“中都!”,像是咬住了一般,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是一个一个的从唐旭口中嘣出来的。
“凤阳中都?”,陈道亨瞪大了眼睛。
在大明朝,虽然常常被提起的都城,只是南北二京:京师北京和京都南京。
但是实际上,大明朝还有另外一个都城,那便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中都凤阳一地,兴许是因为并没有什么官署行辕,也不是什么交通枢纽,所以即使是在大明朝,也常常会被人遗忘。
但是无论如何,凤阳都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中都,并且和南北二京一样,常年都有不下数万的重兵把守。
与京师北京直面北虏,京都南京也时不时的要面临倭寇的侵扰不同,起码在如今这个年头,中都凤阳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所要防备的,也不过是潜在的流寇乱匪罢了。而且只从路程上说,中都也要比京师到这里要近得多。
所谓的流寇乱匪,弘封教算不算?唐大人如是想。
“可可”,陈道亨有些迟疑:“兵部衙门那里”
正如中都凤阳与南北二京政治地位差别一样,凤阳的守备,与两京里也是大有不同的。
除了五军都督府之外,北京的守军有北京兵部衙门节制,南京的守军也有南京兵部调度。可是中都凤阳却不同,这地方既没有什么都督府,也没有什么兵部衙门,只有一个守备太监府。
所以,中都凤阳的守军,虽然人数也不少,可是却几乎等于为老朱家看宅护院的私兵。
南北二京的兵部衙门,凭谁想调拨中都的守军,都不是那么容易,除非皇帝下圣旨。而且就算皇帝下了圣旨,如果不乐意,也可以在路上慢慢走着磨蹭。
“兵部衙门那里既然行不通,那就不必找他们问了。”,唐旭呵呵笑着摆了摆手:“这回上奏朝廷的折子,可否由唐某来写?”
“想来赵大人不会有什么意见。”,陈道亨点了点头,先替赵彦也做了主:“陈某稍后就传书济南,知会赵大人一声。”
“嗯。”,唐旭也站起了身:“事不宜迟,唐某这就回去准备一番。”
“待稍后,陈某自会派车马轿夫去驿站接应唐大人与尊夫人。”,陈道亨原本只是想和赵彦一起,合伙拉唐旭下水。岂料唐旭不但真的乖乖跟了过来,而且还大包大揽,顿时更是大喜。
于是临别之前,也一再嘱咐唐旭莫要忘了晚间的家宴。
唐旭之前既然已经答应了下来,如今自然不会再推辞,辞别之后,直接朝驿站转回。
待回到驿站,先把晚间要赴宴的事情吩咐了一遍,让胖子和郑瓢儿帮忙去街市上备些礼品,然后便坐到了书案边,开始思量要写的那份奏疏。
滕州一地,已是临近淮河,淮河南岸便就是徐州。而中都凤阳,也就在徐州的南边。
唐旭微微一笑,提起笔来,如此一来,直接把贼寇说成威胁中都,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如何调动中都凤阳的守军一事,只要等到朱由校的批复下来,想来一切便都会迎刃而解。
济州府,巨野县。
巨野之地,古称钜野,初因大野泽而得名。
传隋唐之前,大野泽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亦百余里,即便是如今的梁山泊,也不过只是其一角而已。
如今经历千年,沧海桑田,曾经的大野泽大半已经没了踪迹,倒是生出一片宜居沃土。
兴许也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唐乱国之黄巢,大宋四大寇之宋江,都是出生在这大野泽附近。
如今的四月间,虽说早已过了春耕忙碌的时候,可是闲不得的庄稼人,仍都三五成群的下到田间,拔扯着刚刚长到半指长的杂草,免得让它们抢了庄稼的肥。
庄稼人的日子,原本还是过得的。每年田里的收成,除了缴纳主家的田租和朝廷的赋税之外,再留下自用的口粮,都还有盈余。
换上些麻棉,让老婆织成布匹,每年给家里换两身衣裳。再养几只猪羊,几只鸡鸭,逢年过节也能开开荤。
可是自从前年以来,官府衙门里征收的赋税,却已是一年胜过一年。据会读书写字的先生说,是因为辽东在打战。
可是辽东打战,关我们这地界什么事呢?许多庄稼人想不明白。甚至连辽东在哪都不知道,到底是在东面还是北面呢?
只期望今年能够风调雨顺,田地里能多收个三五斗,让家里多吃几顿饱饭,其他的也不必多去想了。
说到风调雨顺,好像这个月还还有去供祭过佛祖呢,只是在家里烧香,或者去老掌柜那里跟着念经,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能不能求得佛祖保佑。
可若是今年再加赋税想到这里,庄稼人也不禁站起身来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长长的叹出一口气。
远处,有一行人马正在向这里奔来。那些胯下的马,庄稼人也能看得出来,要比庄上那两匹既用来耕田又用来拉车的驽马要强上许多。
羡慕的看了几眼之后,庄稼人收回了目光重新俯下了身。
虽然已经不去看,可是庄稼人却能感觉到马队正在朝自己这边跑来,马背上的人似乎还在喊着些什么。
“明王出世啦今年不纳税”
“什么?不纳税?”,前半句没有听清楚,但是后半句却是听的真切,庄稼人惊讶的抬起了头。
“都回庄里去听法旨,明王出世拉,百姓从此不纳税不纳粮”,马背上的人,继续在大声喊着。
真的不用纳税?庄稼人惊喜的站直了身。
“都回庄里去,回庄里去。”,马上的人再喊了几句之后,又朝着另一片田跑了过去。
走,回去听听那什么法旨。庄稼人原本已经有些冰凉的心,猛然火热起来,丢下手里的伙计,甩开步子,飞一般的朝庄里奔回。
“什么?北京城里的皇帝死了?可不是还有太子做皇帝么?”
“京城遭了瘟疫?贵人们也都染上了?都死绝啦?”
“京城里头死绝了,可州府县城里的大人们肯让我们不交税?”
“这是法旨,是神谕,神灵降世了!”“神谕是什么东西?”
庄子中间的空地上,已经聚满了人,一个个正在七嘴八舌的不知说些什么东西。
“我的儿啊”,又是一阵哭腔,从场边传来:“你要找活,去哪里不好,为什么偏偏要去京城里啊”
正在一片闹哄哄中,忽然间,一阵整齐的呐喊声,远远的从村口边传了过来。
“黄天将死,苍天将立。”“明王出世,弥勒降生”
泰昌元年的鲁南平原上,一个又一个的村庄里,一群高喊着口号的人像疯了一般冲了出来,冲向下一个村庄。一阵喧闹之后,然后又有更多的人冲了出来。
大明泰昌元年,四月二十,中都凤阳。
“太阳出山乐悠悠,鸟儿叫连天,拿起锄来上南山白云似柳絮”
守备太监府中,几名歌妓虽是看似身着农装,可是若仔细看,衣裳却都是精细裁剪过的,不但留出了玉藕般的玉臂,就连酥胸也是半露,更兼约束的紧,跳跃之间勾勒出了丰腴的腰臀,犹如波浪一般颤抖着。
兴许是因为心宽体胖,相比起当初离京之时,崔文升已经是圆润了不少,一边赏看眼前的歌舞,一边倾酒入喉。
第288章 四面环敌()
半酣之间,把身子转向一边的游击将军黄虞,又指着面前笑道:“俗,真俗,不过咱家喜欢的,就是这个俗。”
“兴许咱家当初就不该留在京城,早知道如此快活,早该请命到这里来,哈哈哈。”
“若是公公喜欢,这些歌妓也就都留在这里好了。”,陪坐在一边的黄虞,虽然也略饮了几杯,不过除了面色有些稍红以外,并无太大反应。
眼下听见崔文升转身和自己说话,当下也是眉开眼笑,身子几乎趴在了案上。
“好,好,好。”,崔文升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也挤成了一堆。
“干爹,干爹。”,门外有人在喊。
“喊什么喊,直接进来便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扰了兴致,崔文升的脸上现出一丝不快,不过皱了皱眉头之后,又忍了下去。
“干爹,干爹,有京城来的公文。”,从门外奔进来的小太监,跪倒在地上,几乎是匍匐着爬到崔文升的身前:“是兵部衙门和五军都督府的。”
“拿来看看。“,崔文升好奇的向前伸出手去,小太监连忙略直起身递上。
“哦,呵呵呵。”,尽量睁大了醉眼,崔文升把公文拿在手上略看了几眼之后,却是忽得笑出了身来。
“黄将军,你看看如何。”,崔文升一边笑着,一边把公文朝着黄虞递了过去。
“这”,黄虞也接在手里,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再转向崔文升的眼神,居然有些为难。
“邪教作乱,阻断运河,这可是大事啊。”,崔文升轻轻的敲着面前的案桌。
“但凭公公决断。”,黄虞欠了欠身,将公文送还到崔文升面前。
“你的心思,我又如何不知道。”,崔文升再看一眼黄虞,仍是呵呵笑道:“你既能做到这凤阳游击,虽然有朝廷和公公们的赏识,可治军之道,多少还是通的。”
“只是这领军作战,和操练士卒却是不同,若是胜了还好,可若是败了呵呵,你这富贵荣华,也就到头了。”
“就算是咱家,没准多少也会受到些牵连。”
“嘿嘿嘿”,黄虞尴尬的笑了几声,似乎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的才好。
“不过”,崔文升见黄虞不说话,便自个拉出一个长音:“只不过是些邪教妖徒罢了,他山东那许多总督啊,将军啊什么的,朝廷可不能白养活他们。”
“是是是。”,黄虞顿时像是捞到根救命稻草一般,不住的点着脑袋。
“咱们这里镇压的,可是皇陵祖地,紧要的地方。”,崔文升晃了几下脑袋之后,忽然停住了口,只是向着黄虞问道:“该如何说的?”
“贼寇既欲意图南下,我等定然扼守要冲,誓死护卫祖陵。”,黄虞连忙接过了话来。
“对,就这么说。”,崔文升把目光转过到面前的小太监身上:“你可听清楚了?”
“儿子听清楚了,儿子马上就按干爹的吩咐,给京城回报。”,小太监磕了一个头,弯着腰退出了屋门。
“不成气候的东西,这等事情还要来问过咱家。”,崔文升哼了两声,刚要继续吃酒,却忽然又听见门外有人在叫。
“干爹,干爹,有您老的信笺。”
“哦?”,崔文升打了一个酒嗝,重新抬起了脑袋:“拿进来看看。”
话音刚落,又是一个小火者奔了进来,依然是半匍匐着,把手中的信笺递到了崔文升的手中。
“嘶原来如此。”,待崔文升把手中的信纸看完,顿时不禁轻吟一声,坐直了身。
“你快去外头看看,有没有圣旨过来。”,低下了头,崔文升竟略有些急切的向着小火者喝道。
“啊?”,小火者抬了抬头,有些愕然。可是转瞬之后,却又醒悟过来似的,应了一声,连忙奔出去了。
“公公?”,黄虞也被崔文升的举动闹了一个糊涂,侧了侧身,试探着喊了一声。
“这些先都撤了,都撤了。”,崔文升挥着手,示意歌妓下去,再吩咐左右把酒宴也撤去。
“公公,属下可要告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