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宦-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毕懋康来过?。”,唐旭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每一次的新皇登基,对于朝廷里来说,都是一次鼎新之时。会觉得唐大人圣佑不保的人,在朝廷里估计也不少。
唐大人在朝廷内外的私交,也分成几类。
第一类是例如朱国祚,吴亮嗣这样的内阁大臣和一派魁首,或是杨光夔,张惟贤这样的皇亲国戚和王公贵族,再或者是邹义,王安,曹化淳,李进忠这样的内廷宦官。
这些人身居高位,消息灵通,和自己原本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杨光夔这个特例之外,其余的都不会轻易登门。
第二种就是秦平西,钱谦益等几个和自己私交不错的同僚。秦平西那几个算得上是亲信,钱谦益虽然时不时的脑抽,可关系时候还是肯出力的。如果再加上辽东和巴蜀的那几个,算下来人数倒也不少了。
这一类人,倒是常会登门的,但是唐旭相信,就算自己失了势,他们也不至于就和自己断了交情。
这群人中也有个特例,就是钱谦益。他最爱去的地方不是唐家宅院,而是全聚德。虽说每次都信手一书说是邀友共饮,最后也都是唐大人自己埋的单。
钱大人家财万贯,对这些小钱钱估计也不放在眼里。不过逢年过节的馈赠,倒算是丰厚。
第三种是例如傅仁贵,还有几个六部三司里的主事,郎中什么的了。与这些人的关系,就多少有些不纯洁了。帮着他们做些上下活动,自然是免不了的。
不过这些人自己心里也清楚,既然攀上了这棵树,想要改换门庭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到时候恐怕不是随着这棵树越长越高,就是随着大树的倒塌坠落地面。
而且他们并非什么身居高位之人,消息来源也有限,所以一旦有事,最急切着想要登门打探消息的,大多也都是这类人。
还有一种人,其实和唐旭没什么交情,只是单纯的迎来送往,混个面熟罢了。偏偏这些人也是访客中的主力军,人数最多,但是又来去自如;他若不来,唐旭也不会真的给他们小鞋穿。所以一旦有事,他们也会立刻消遁无影,这种人其实已经不算有什么私交了,勉强归在第四类。
洛德山念叨着访客稀少,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来的少了。
第251章 帝王陵寝()
至于其他的,还有个汪文言,唐旭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应该把他归到哪一类中去。
放在第一类吧,他消息虽是灵通,可到底只是个监生,所得到的消息也是四下周折来的。说他是第二类吧,虽说他曾经对自己有过关照,自己和吴亮嗣那里,也都是他帮着搭上的线。可若说他会和自己一条心,唐旭打死也不相信。
第三,第四类就更不可能了,此人就像一条泥鳅一样,在泥塘里上下翻滚,滑不溜秋。
好像后来此人的下场不是很好,没准也和太过滑溜有关。既然实在没办法抓在手里,干脆狠下心,拍死算了。
据说九千岁编过一本什么东林点将录,其中就有汪文言,安的名头是鼓上蚤。
可在唐大人看来,这简直是大大的委屈他了。此人就算够不着天魁星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头,起码也可以安一个天机星智多星或者天贵星小旋风。
没官职就没地位?这是官本位,这是腐朽堕落!
还有那毕懋康,是来做什么的?自从明智坊火灾和草厂铺面那两件案子之后,自己和他就几乎还没有过什么交集。而虽然没有什么交集,唐大人对此人确实极为看重,看来有机会还得去打探一回看看。
想到这里,唐旭收回思绪,突然扯起嗓子喊了一声:“张叔。”
“老爷。”,张标好像就在前进里,所以几乎是应声而来:“可有什么吩咐?”
“从今日开始,若有访客前来,都得拿名帖来给我看。”,唐旭扫了一眼洛德山,这朝廷上的事儿,步步凶险,不能再任由自家这个老丈人胡闹下去。
“若老爷不在家如何?”,张标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
“那就让留下名帖。”,唐旭想了一下回道。
“哪还有什么人来。”,洛德山似乎听出唐旭是针对自己的,口中嘟嘟囔囔着。王氏在一边一瞪眼,立刻又闭住了嘴。不过也只是坐在那里生着闷气,更没有像平日里那样急着要去茶馆里听评书。
“昨日晚间,孙老师曾嘱咐过我。”唐旭似乎也顾不得老丈人的心情好不好,自顾着转过身去对着洛雪霁笑道:“今年就是秋闱之期,功课不可落下。”
“乘着今日稍有闲暇,我想作几篇文章看看,你替我研墨可好?”
洛雪霁掩口一笑,点了点头,先朝着书房的方向走去。
洛德山自觉无趣,口中嘀咕着也起身走了,说的什么唐旭没听清楚,不过看口型,约莫有“女生外相”四个字。
“你为何不和爹爹说实话?”,唐旭迈步刚走进书房,迎面便吃了一顿嗔怪。嘟了嘟嘴巴,见唐旭仍然是笑嘻嘻的,干脆背过身去不看他。
“我这不也是为你好。”,唐旭学着洛雪霁平日里的腔调,拉长了声音。
“与我何干?”,洛雪霁诧异的转回了身。
“否则他以为,这世上的银钱,都是这么好拿的。”,唐旭皱了下眉头,面色也严肃了许多:“这朝廷里,步步凶险,走错一步兴许就是杀招。”
“那回头我再与他说说。”,洛雪霁默然一阵之后,似乎也赞同了相公的说法。说完像是怕唐旭生气一般,又开口说道:“我先前也与他说过两次。”
“家里如今也不缺花销,岳父大人若是不愿做事,只在茶馆里聊聊闲嗑,也就由他去吧。”,唐旭也点了点头,宽慰了娘子一声。
“今日我出一题与你。”,洛雪霁拿几根葱白的手指在砚台里研了几下之后,忽然抬起头来笑道。
“娘子出的考题,小生岂敢不受。”,唐旭呵呵笑道。虽说洛雪霁上过的女学时候并不长,可是如今也受了唐旭不少熏陶。
再加上唐旭公务忙碌,常常整日不见,闲暇之余洛雪霁也开始读书,长期以往,倒也有了不少长进。
“只两个字。”,洛雪霁扬着嘴角看着唐旭:“治家!”
“这算什么考题?”,唐旭摇着脑袋不置可否。
虽说唐大人也并不是那么爱好写八股文章,对于四书五经更不是盲目崇拜,可是既然眼下大势如此,在有能力改变之前,除了积蓄力量之外,也只能装模作样的随波逐流。
“如何不能算?”,洛雪霁断然而回:“都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家岂不也是如此。”
“这”,唐旭哑口无言:“倒是相公我短识了。”
“好,就写治家。”,唐旭略沉思片刻之后,用力的点了点头,提起笔来。
可是尚且还在酝酿,却又鼻头一痒,忍不住打了两个喷嚏。
“莫不是谁在念叨我。”,唐旭拿手腕揉了揉鼻子。
“相公也信这种事情?”,洛雪霁咯咯笑道。
“这可说不准。”,唐旭嘿嘿笑着不置可否。
京师,承天门。
“华盖亭亭,致聚天下,日中,午时”
随着四面城楼上传来的一阵阵报时声,数十名文武大臣,从承天门左右两边的掖门下鱼贯而入。
虽然各司各部的衙门,历来都以点卯来做考勤,但是其实大明朝的朝会,却是以午朝为多。而南京故宫的午门,俗称里被添了一个字,变成了“午朝门”,约莫也是如此。至于戏剧里那种天不亮就要摸黑上朝的情节,也不过是把点卯和朝会混淆了罢了。
当年神庙在位之时,曾经被斥为数十年不上朝,实则也不是不见大臣,只不过是无大事不至午门,平日里只和后世的清朝一样,只在乾清宫召见而已。
“甲申之日”后,先帝光宗登基,锐意图新,常至午门听政,便就没了这等的诟病。
如今新皇继位,朱由校虽是觉得麻烦,可是倒也不敢随意放肆,仍继承了先帝的惯例。
“诸位爱卿”,兴许因为是第一次朝会,在数十道目光的注视下,朱由校只说了半句话就脸色涨的通红。
“启奏陛下,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方从哲,有本陈奏。”,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朱由校的尴尬,从列中走出。
“讲”,朱由校这才暗暗松了口气,把目光只移到方从哲一人身上。
“微臣要陈奏的,有三件事。”,方从哲欠了欠身,先从袖袋中掏出奏折向前递上,待一边的随堂太监接过之后,才直身说道:“第一件要事,先帝驾崩已是第三日,按照祖制,七日后当移灵奉先殿。微臣昨日里去奉先殿察看过,去年神宗曾在殿中停灵,所用的器物虽然完备,可有些已经太过破旧,请陛下着司礼监和神宫监清扫置换。”
“准奏。”,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第二件事情更为紧要。”,方从哲又欠了欠身,继续说道:“先帝是去年继的大统,去年十月间微臣曾与礼部侍郎孙大人会同司礼监,钦天监前往天寿山选好了寿宫,可”
说到这里,方从哲不禁停了一下:“可从寿宫选址到如今只不过才三个月,陵寝尚未来得及开工。”
“哗”,像是水池里丢进了一块石头一般,殿堂内立刻响起了一阵议论声。
这确实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先帝从继位到驾崩,算下来只不过是半年的时间。虽说这么短的时间,来不及营造陵寝也属正常,可是总不能让灵柩一直停在奉先殿里吧。
“肃静,肃静”,直到一边的随堂太监和锦衣卫大汉将军连喊了几遍肃静,殿堂内才逐渐安静下来。
朱由校张了张口,似乎是想问什么,可是却又没能说出来。
“营造陵寝乃工部之责,黄大人请说说看吧。”,方从哲转过身向后看了一眼。
“启禀圣上。”,即使不用方从哲点名,其实工部尚书黄克缵也已经准备开口:“自从去年寿宫选址之后,微臣已经督促有司”
“要多少时候才能完工?”,韩爌出声问道。
黄克缵看了一眼韩爌,却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继续说道:“陵寝所用的石材,可在京郊外就地取材,可木料却要从云贵湖广运来。”
“奈何去年奢崇明在重庆谋逆,隔断了云贵和四川的长江水路,湖广的船只,又大半用在了运送军需上,如今所需的木料,十不足二三。”
“那就让先帝在奉先殿停灵等着。”,韩爌冷哼一声,甩了甩袖子。
“韩大人这是什么话?”,黄克缵虽然额头渗汗,可是听了这么一句话,当下也是有些不悦。
“难道我大明朝北面就没有木头了?”,韩爌瞪着眼睛问道。
“韩大人学问虽高,却不通地理。”,黄克缵也是冷笑一声:“汉唐时,陕西和山西尚有大木可取,可这么多年下来,自大宋之后,哪一朝营造宫宇,不是从云贵和湖广取的木料?”
“你”,韩爌被黄克缵这么一顶撞,当下更是恼怒。
“都肃静,都肃静。”,方从哲听着一阵争吵,也是头大如斗,抬起双手喊了两声。
“黄大人,如今西南叛乱已平,若是加快工期,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完工?”,见韩爌虎着脸不再出声,方从哲向着黄克缵拱了拱手,开口问道。
第252章 无处归葬()
“若按日前户部给出的预算,最快也要五年。”,黄克缵略想了一下回道“若能加上一倍,约莫可以缩短为三年。”
“若要再短”,黄克缵抬头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李汝华:“便还要再加预算。”
“哗”,又是一阵议论声,在殿堂内响起。
自从万历四十七年以来,辽东战事不断,去年又有西南的叛乱。再加上几个省的旱灾和水灾,如今朝廷早已是亏空不断。
神庙之前虽然也给先帝留下过百万余两的内帑,可是去年辽东和西南两边的犒军,便用去了六十万,再除去赈灾所用,剩余的也不过数十万。
这么点钱,对于动辄几百万的营造陵寝的花销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神庙所居的定陵,可是花费去了八百万两白银的花销。先帝的陵寝即使不去和神庙相比,小几百万银钱总是少不了的。
这些钱一年一年的慢慢拿出来还好,可想要在一两年内凑齐,这难度可就大了。若是不强征赋税,朝廷不可能拿得出这笔钱。
“都不要吵了”,一声轻喝,从丹墀上方传来,群臣转头去看,立刻全都噤了声。
“你们这般吵闹,能让父皇入土为安么?”,朱由校的眼圈已是红了大半,嘴角一动一动的抽搐着。
“唐大人唐大人可来了?”,朱由校的目光,在人群当中四下搜寻着。
“回圣上的话,不知圣上问的是哪个唐大人?”,方从哲站在群臣前列,也是听的最真切。
“唐少保为何没来朝会?”,朱由校的脸色,看起来有些不满。
“回圣上的话,朝会乃是朝廷议事”,方从哲也转身看了一眼,然后回身奏道。
“难道唐少保不是朝廷大臣?”,朱由校抬手打断了方从哲,诧异问道。
“这”,方从哲一阵语塞:“唐少保是武职。”
“圣上若是要问军事”,停了片刻之后,方从哲似乎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些不妥,连忙又补道:“可招兵部的官员对答。”
说罢又朝着英国公张惟贤等人站立的方向指了一下:“也可问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
朱由校点了点头,似乎心下明了,转身对着随堂太监说道:“着司经局替朕拟旨,封太子少保唐旭为兵部侍郎”
“陛下不可”,这一回不但是方从哲,包括身后的刘一燝,叶向高等一干大臣,纷纷跪下身来。只有张惟贤及身边几个,略微迟疑了一下,才慢吞吞的伏下。
“有何不可?”,朱由校的目光从众人的头顶一一扫过。
“回陛下的话。”,方从哲也是满头大汗,“唐少保如今是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我大明自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兵部和都督府差遣相兼的例子。”
“兵部有调兵之权而无掌兵之权,都督府则有掌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两者不可兼济。”
“那就免了他的都督佥事的职责好了。”,朱由校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
“陛下不可!”,只是朱由校话音刚落,又听刘一燝高呼一声。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倒是说说看,这回又是为何?”,朱由校看起来有些不耐烦。
“六部的尚书侍郎,乃是朝廷重职,向来非进士不能晋身。”,刘一燝倒也不慌乱,直接开口回道:“唐少保如今如今只不过是个生员。”
话刚说完,身后的人群也是禁不住传出一阵压低声音的轻笑。
“你们口口声声要讲规矩,可祖宗的规制里,有哪一条写过不是进士便不能入中枢?”,朱由校皱了皱眉头,伸出手来在龙椅上拍了几下。
“陛下慎言啊。”,方从哲额头上的汗珠更加细密。
“那阁老且说说看,唐少保可居何职?”,朱由校沉吟片刻之后问道。
“至多”,方从哲的嘴角也剧烈的抽动了几下:“至多郎中一职”
“退朝!”,朱由校腾的一下站起了身。
“陛下,臣尚且有事尚未启奏。”,方从哲脸色微变。
朱由校停了下了步子,转头看着方从哲。
“陛下的登基大典和太后的尊立大礼”,方从哲站着身在后面说道。
“着各部各司照旧督办。”,朱由校说完一句话,再不停留,直接朝着门楼下走去。
“这些外臣们又给万岁爷气受了?”,午门的城楼下面,李进忠正守着车驾等候,见朱由校下来了,立刻上前接住。
“朕朕不孝”,迎面看见李进忠,朱由校的眼眶立刻又红了半边:“父皇若是不能入土为安”
李进忠张了张口,有些愕然,似乎又有些没听懂。
“你快去替朕问问唐哥儿”,朱由校突然拉住李进忠的手:“先帝曾经说过,大事难谋则问于唐少保。”
“万岁爷到底要问什么?”,李进忠虽也是焦虑,可是就连事情都没搞明白,又如何去问。
“父皇的寿宫陵寝若是真要拖上三年”,朱由校急切的说道:“你如何还站在这里?”
“奴婢这就去,这就去”,李进忠总算明白了一些,可是又不敢再追问,朝着左右吩咐了一通,撒开腿就朝着承天门外跑去。
司空署街,唐府。
“人,生而知父母,然后知长幼尊卑”
书房里,唐旭一边思索,一边笔下如走游龙,奋笔疾书。洛雪霁在一旁一边研着墨,一边探头朝纸上看着。
“老爷”,一声轻呼,从门外传来,唐旭停住了笔,笔尖的一点浓墨没能收住,落在了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