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杀破狼-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命的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前任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朝廷斩首,同时传首九边,说是为了震慑边军以儆效尤,但是下头的官兵议论纷纷并对此表示严重不满。可以说此举不仅大失人心,而且还给有心人串联的理由,八月末,辽东诸营纷纷索饷哗变,局势大乱。。。
第040章活捉四王子(五)()
第040章活捉四王子(五)
世界上也许真的存在气数一数,或许满洲八旗本身是可以被击败的,但是明军却始终无法消灭他们。这或许是满洲八旗气数未尽的缘故,也可能是大明气数已尽的缘故。
一名名叫刘伯镪的大明生员从清军控制的锦州地区逃出,带来了该地兵力空虚(都随努尔哈赤出征蒙古和北方了),却有重要人物(努尔哈赤的四王子汤古代)存在的重要情报。这本是一个爱国人士的拳拳之心,可是很遗憾,由于边军的腐朽糜烂,最终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剧,刘伯镪甚至因此成为了所谓的汉奸!!!
故事还得从六十四岁的孙承宗终于扛不住朝中压力,决定冒险出击开始。在此之前,孙承宗在辽东地区的战略十分成功,在经济上通过一大堆禁卖扼杀建奴的生存基础,用当时的一句玩笑话说,只有光着身子的人才有可能通过明军的哨卡。在政治上,孙承宗积极笼络林丹汗等和建奴不睦的蒙古贵族,通过分化蒙古贵族减少建奴的外部助力。最后则是通过步步为营的堡垒战,一点一点的压缩建奴的生存空间。这个战略在现在看来可行性很高,因为从头至尾老孙头就没打算和努尔哈赤玩什么大决战,按照他的思路只要坚持个十年左右,建奴都不用打,光是自己饿都得饿死。这种类似于后世美国玩制裁的办法立刻获得了辽东地区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大家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别跟建奴交手了,伤不起。
孙承宗这一套软战术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基本上是无解,他甚至都找不到可以进行决战的战机。于是从大明天启二年广宁之战到大明天启五年,努尔哈赤十分罕见的没有发动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唯一被记入史册的大型活动就是正式迁都已经营建了三年的盛京。
这种状态下,如果孙承宗的战略继续执行下去,也许不出十年,八旗内部就会因为各种经济困难而发生内乱,最终瓦解消散。而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很可能最终的结局是被自己的子侄残杀掉,就如明朝过去对付蒙古人的办法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明朝用这招的时候,东林党还没出生。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最终的史书上对于柳河之战的记录如下:天启五年,马世龙误信生员刘伯镪之言,称后金四王子汤古代进驻耀州,手上兵源不满三百人。世龙大喜,派兵自娘娘宫渡三岔河,打算袭击耀州(今辽宁省营口县岳州村),并先遣鲁之甲与李承先二将率领前往,这时由于驻觉华岛水师游击金冠、姚与贤等迟未前来接应,至二十五日舟仍不至,李、鲁二人率领八百人透过七只渔船强渡三岔河,导致形迹外泄,造成柳河之役的溃败,死伤四百多人,鲁之甲与李承先均战死,中军钱应科落水死。。。
这完全就是一个大笑话,因为耀州的建奴确实只有三四百人,而渡河的辽东军也不过八百人。从规模来看,这确确实实也就是一个前哨战的规模。可问题是最终是李承先的五千人马全军覆灭,除开被努尔哈赤私自汤古代帅部斩杀的四百人外,还有至少四千五百人去哪儿呢?
至少有四千明军是没有过河的,这四千人也没有遭到建奴的追击,更没有回到宁远,而是凭空从历史上消失了,当然不是穿越,而是逃散了,这些来自湖广四川的兵丁做梦都想逃回老家去,逮到这个机会,而且拿到了饷银的他们岂有不跑之理,自然是一哄而散了。这点恐怕就是经历边事的孙承宗也是始料不及的。最后为了减轻罪责,只能是说误信人言,刘伯镪被视为奸细迁居绥远(孙承宗最光明磊落处就是没用刘伯镪的脑袋顶罪)。
可是朝廷上下岂会放过攻击孙承宗的机会,于是由前任督师王在晋牵头,一份份弹劾如雪片一般飞向大内。具体版本如下:
“孙承宗名为前哨战,可实际折损兵马六万,副总兵一名,参将一名,官佐若干。”
“宁远理刑同知程继偀奏称:“辽广继沦奴逞四载,而袭耀州者实挑之,袭耀亦匪失计也,夫在以全军为掩耳之计,而盗强敌之铃耳。然济河者没矣,未济之旅一奔数百里”
奏章中程继偀讽刺孙、马二人偷袭耀州是“掩耳盗铃”般的挑衅,说他们二人用来掩住自己耳朵的是山海关全部主力,而盗取的是后金这个强敌的铃铛,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过河的前锋营全军覆没,没有过河的后队大军却一溃数百里。”
孙承宗对此无可辩驳,因为发动这样一次偷袭确实是“掩耳盗铃”之举。
大明的气数败就败在一点上,没钱。打太祖皇帝朱元璋起,这个庞大的帝国就没有中央财政。出于减轻百姓负担考虑,朱元璋十分牛叉的把一切费用都算完了。可他忽略了人性的贪婪,最终养出了一个士绅富、朝廷穷的局面。
一方面,在帝国最富庶的江浙一带,一个士子就能随随便便拿出十万八万的银子去买花魁的春风一度。可是在辽东,朝廷一年付个七八十万的军费就坚持不住了。要知道大明朝廷这个时候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四百万两,折合秦淮河上四十个头牌。大明帝国原本用于富裕百姓的政策最后都落到了由所谓“读书人”组成的官僚集团的头上,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既得利益者势力越来越大,国家却越来越弱。
张居正改革的目地就在这里,这位老爷子还只是想废除人丁税,按照土地的多寡来收税,结果却是死后全家不得好死。
万历设立矿监、税监的目地也在于斯,结果却被东林党攻击为史上第一昏君,全然不顾万历三大征的辉煌。
终于东林党众正盈朝了,他们的家人通过朝廷的禁海政策垄断着大明的海外贸易,他们废除了矿监,税监,然后富裕的把银子洒向秦淮河,留下自己千古风流的美名。至于朝廷没钱的问题,他们支持加税,但是别在他们的大本营江浙一带加就是了。
而孙承宗自然对此知之甚详,可他自己此时和大将马世龙正陷于众议哄然的境地。所以他们希望策动一次军事出击并获得胜利来缓解压力,可结果却是给那些原本就希望他们滚蛋的清流们找到了新的理由,看这孙子打败仗了。。。
用张振岳的话来说,孙承宗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要想没错就只能什么都不做了。
第041章活捉四王子(六)()
第041章活捉四王子(六)
爱新觉罗汤古代,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儿子,此刻他正在清点自己的战利品。今天对他来说是一个无比幸运的日子,他以区区不到四百人的队伍居然击败了五千明军。
说实话,最先发现明军要来偷袭的时候他是很害怕的,因为他手上只有一个牛录三百多人。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但是汤古代的地位不怎么样。在他之上不仅有努尔哈赤亲自册封的四大贝勒,还有五大臣势力。跟着阿玛征战多年,他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固山额真,换成汉语就是一个都统而已,连旗主都没混上。这跟他本人的作战风格有很大关系,汤古代作战的时候并非十分勇猛的人,这在尊重勇士的建奴中是十分招忌讳和轻视的。
这次努尔哈赤扫荡后方,汤古代没能获得随军的资格,仅仅是被派了在耀州守城筑城的差事。而且分给他的兵力也少得可怜,仅仅一个牛录多一百甲,也就是四百多人。
因为这几年明军都不敢来犯,所以接到这个差事之初,汤古代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可是随着他发现明军居然在河岸边搭浮桥的时候,他就傻眼了。
他自感运气不是一般的差,怎么别的兄弟在这里守卫的时候,明军连个影子都没有,去年莽古尔泰甚至还从这里主动出击,连克明军卫所三个,歼灭了千余明军。
感叹自己命苦是没有用的,毕竟还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在明军费了三天功夫才搭好浮桥之后,汤古代立刻发现这支明军士气不足,战斗力低下的弱点。所以他就在河岸边设下埋伏,待到鲁之甲、李承先他们这一千明军登岸后就毫不客气的发起了攻击,这个时候明军本来就十分紧张,加上斗志不足,结果让汤古代一个冲锋就给打垮了,死伤四百余,连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都被汤古代割下了首级。
更让汤古代惊讶的还在后头,河对岸此时还有四千明军,结果他们的表现实在是出人意料。既没有救援自家军队,也没有毁掉浮桥以自保,而是愚蠢的可以的四下逃散。那汤古代就不客气了,一路追杀,斩首六百,俘虏千余,光战马都有一千多匹。再多实在抓不住了,这帮明军打仗不行,逃跑全是他娘的好手。
打了打胜仗,汤古代自然是心情大好,他从军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独自领兵打下这么大一个胜仗,居然斩了一个副总兵,一个参将,哈哈,这样的战功在阿玛的儿子里可不是多见的。
真想着父汗会如何奖赏自己了,汤古代却忘记了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自身的安全。
奉袁崇焕的命令,乌恩其带着三千蒙古骑兵弹压宁远城里闹饷的那些混账兵。和孙承宗不同,袁崇焕根本不相信这些老油子闹饷的理由,因为他把大家的军饷一个子不少的都发下去了,别人他不知道,袁崇焕自己实在是一口兵血都没喝的。所以袁崇焕根本不去请什么战马口粮,直接命令和宁远诸将没有半分瓜葛的乌恩其进行血腥镇压,当天就砍了五十多个脑袋挂上了城门口,乱兵们看到真杀人了,立刻就老实了。
而张振岳则被腾出手来的袁崇焕命令出击,虽然较鲁之甲他们晚了二日的功夫出发。但是等张振岳他们到达的时候才发现鲁之甲、李承先他们居然还没过河。
这时张振岳就从下游过河了,等到他们赶到耀州,看到的就是鲁之甲、李承先他们所帅先锋全军覆没的惨状。这个事后也引来了朝中清流的攻击,污蔑张振岳是拥兵自重、坐观友军惨败,若非袁崇焕力保,张振岳险被革职。那一刻张振岳才知道什么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等了二个多时辰,看到凯旋而归的建奴,张振岳知道战机已经到了,他大手一挥喝道:“杀,记得活捉四王子,就是走在前头那个四十来岁的家伙。”
随着一声鸣风箭的呼啸而出,汤古代的运气到此为止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说的就是汤古代这位贝子爷了。当看到耀州城头竖起的“明”字大旗的时候,就感觉脑袋一阵眩晕。
其实树在城头的不光是“明”字旗,还有一个由张振岳三人自行剽窃设计的“日月旗”。明代没有国旗一说,军旗一般就是用“明”字旗和带兵主帅姓氏的大旗,此外就是一大堆的龙旗、门旗、青龙旗、白虎旗、朱雀旗、玄武旗、北斗旗、日旗、月旗、风旗、云旗、雷旗、雨旗、渎旗、五岳旗、五星旗、天禄旗、天马旗、白泽旗、熊旗、罢旗、鸾旗、麟旗、角宿旗、亢宿旗、氐宿旗、房宿旗、心宿旗、尾宿旗、箕宿旗、斗宿旗、牛宿旗、女宿旗等等。张振岳既然自成一军,这军旗也就不可能用别人用过的了。旗帜由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底组成。蓝底代表青天,象征着我大汉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日月重叠即是“明”字,代表大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旗帜中央的黄色又代表着汉人的肤色,象征着大明是汉族人建立和统治的国家,黄色位于中央,意指大明将汉族的利益视为核心利益。红色的光芒是太阳的光芒,又象征大明属于火德,亦指统治大明的朱姓皇族。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即“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大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
可惜这是这面旗帜的第一次出场,汤古代是不可能识货的,将来很多人都会看到这面军旗颤抖不已。
萧严、曹文诏两军一左一右杀出,直取建奴中央。这二位杀神一边冲还一边用满语大喊:“活捉汤古代,活捉汤古代”。汤古代身边本身也就三百来人,激战了一宿之后那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勉强支持了一下也让曹文诏和萧严两员猛虎帅众杀散了。在萧严曹文诏这么一顿乱喊之下,他们也顾不上抵抗了,立刻护送主将突围。
今天最大的荣耀注定不属于猛将兄们,宋小鲁带着的一千骑兵是负责外围警戒的,结果好不容易杀出重围的汤古代直接撞到了宋小鲁的怀里,措手不及之下给生擒了。
柳河一战,我军先败后胜,斩杀建奴数千,活捉贼酋第四子汤古代,史称柳河大捷。………《国史列传》
第042章荣升参将(一)()
第042章荣升参将(一)
袁崇焕在宁远见到从右屯急匆匆赶来的孙承宗时大吃了一惊,已经是头发花白的孙承宗此刻依然是全白了。
“元素啊,怎么前线就败了呢?马世龙在哪?马世龙在哪?”孙承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五千精锐去攻击三百建奴居然会输。这原本是孙承宗为了策划出来为挽救自己政治生命的一场万无一失的作战行动,可就是这么一场和演戏一般的战斗最后的结局却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孙承宗在得知消息的一刻就立刻从右屯赶到了宁远,此刻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如此一败,无论自己如何文过饰非,朝堂之上对自己的喊打声必然是络绎不绝。隐匿不报是不可能的事情,魏忠贤也不是个废物,他早就在这宁远军情安排了坐探,只怕这个时候兵败的消息已经被人连夜飞鸽送往京师了。
“督师大人,督师大人,罪臣马世龙此在”马世龙自己捆了自己,从袁崇焕身后站出来跪下,整个人哭的跟个小孩一般:“您杀了我吧,您杀了我吧,是世龙治病无方,轻信人言,用兵不当,酿成此败,世龙万死难辞其责。”
跪在马世龙一边的是同样被捆成粽子一般的刘伯镪,此刻他是又气又急,见到孙承宗他立刻喊道:“孙督师,学生不是奸细,学生不是奸细,学生所言绝无虚词啊,督师大人!”
孙承宗看了看马世龙,又看了看刘伯镪,以及在场诸将道:“放开刘秀才,咱们自己无能也就罢了,不要寒了辽东士民的心。元素啊,你调派人手,收拢一下溃兵,老夫要先去休息一下。”
说完,孙承宗就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了关楼,沉沉的睡去。
此刻,在京师,魏忠贤正拿着来自宁远的密报哈哈大笑:“孙老匹夫终于露了马脚了,俺的心腹大患算是要去了。”
大明天启四年,东林党和魏忠贤为了权力终于撕破了脸皮。起初魏忠贤想要的不过是原本就属于内廷的权力,所以也就由着东林党在外廷将楚党、齐党斩尽杀绝。可是没料到杨琏等人在众正盈朝之后不按规矩办事,人家要的根本不是外廷的权力,人家要的是整个大明帝国的操控权。魏忠贤就很不好意思的成了靶子。谁让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呢?于是大家开打了。
天启三年(1623)是个重要的年份。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顾、魏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赵南星与魏广微之父魏允贞是朋友,但他三拒魏广微于门外,公开说魏允贞无子。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天启四年(1624)四月,给事中傅櫆等上疏,称左光斗、魏大中等与内阁中书汪文言交通。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列数他迫害朝臣、迫害太监、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罪状,共二十四条,其他大臣也纷纷弹劾,不下百余疏。魏忠贤与外朝大臣的斗争,或者说,魏党与东林党的斗争,进入公开的阶段。从当时的形势看,反对魏忠贤党派的力量还很强大,无论哪一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魏忠贤找到阁臣韩炉,希望他从中调解。这是一种妥协的姿态。韩炉不肯合作,其他大臣也不肯息战。
魏忠贤只能依靠他和客氏摆布熹宗的能力。熹宗年少好游戏,魏忠贤等引导他于陆地走马行猎,于池中窍水泻珠为乐,又利用他喜爱木工的特点,每在他手操斧锯时赛事,在熹宗的眼里,国事远不如他引绳削墨、营筑小室重要,他不等听完,便说:“好为之。”朝政的议决权逐渐为魏忠贤把持。
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