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杀破狼-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漠地区则被更名为大漠土司,分给十二个土著部落共管,什么时候肯汉化了,什么时候撤销,不服气就来打好了。宋小鲁一改往日的疲沓,在没有张振岳的日子里很是出了次风头。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最终实现了一百二十万人的第一代移民者,即使是在后世也是不多见的。看到这样的成果,张振岳也不禁拍着宋小鲁的肩膀道:“三弟,你辛苦了。”
不仅仅是发展工农业,张振岳有心在这个大洲上建设一个新的华人世界。
这就要从教育入手了,张振岳十分大胆的在五省推行“民权教育”,效果什么的不管,起码让人明白自身的权力要靠自己去争取的道理,不要傻乎乎的盼着青天大老爷出现。要知道青天大老爷也不容易,任何人去挑战官场潜规则都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行。
但也不能太民主了,毕竟这个思想它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分的民主最后带来的未必是真民主,看看五四运动就知道了。五四之前,北洋虽然烂,但是中央威权尚存,等到学生们一闹腾,剩下的就只有军阀混战了。从革命的进步性来看,确实是加速了北洋政府的倒台,可间接的,也使得国家元气大伤,这恐怕是所有爱国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所以,基本的威权主义做为封建帝王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度是必要的。儒家教育虽然充满了糟粕,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结合威权主义,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帮助的。
但是张振岳并不是很希望在五省搞什么科举制度,这要折腾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民主选举也不合适,就威权主义吧,一级任命一级,等到将来再看怎么折腾吧。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不过有一项东西,张振岳坚持了下来,就是行会制度。
所谓行会制度,张振岳曾经在江南地区推行过,效果貌似还不错。但是很遗憾,根据这几年的反馈,江南地区的行会跟人家意大利威尼斯地区的行会貌似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行会是小政府,或者说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正是因为很多事情公民可以自行协调自行管理,才能实现小政府。毕竟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政府插手,那么政府的手就会越伸越长,最终变成一个无所不管的大政府。这样的政府你跟他谈服务不是强人所难是什么?
行会自治就不一样了,大家一起定个规矩,自己执行,自己监督,自己再调整,没有什么行政成本,也符合行业实际,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更稳定更高效。
可江南的行会却不是这样,张振岳离开后,这些行会变成了茶话会,也就是年终的时候一起到衙门聚聚,吃个饭,然后把税交了,别给衙门添麻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既不规范行业发展的标准,也不协调行业发展的问题,收钱,就是收钱,变着法的收钱,怎么看都跟后世的出租车公司没什么区别啊!
这一次张振岳没办法去改变权力的结构,甚至还要倒退一下,连相对先进的科举制也要改成委任制,以确保自己的威权。但是在行会的问题上,张振岳却异乎寻常的支持。
“这个行会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首先这培养大家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喊口号,人家连自己生存的规则都无权过问,你还要人家当家作主不是放屁是什么?”张振岳一本正经的对宋小鲁说道,“而且我们这个委任制跟东印度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套路,任人唯亲,还不如科举了。如果不搞行会制度限制这个衙门的权力,将来等衙门把手伸入各行各业之后,咱们再来改革那成本就大了,你根本不敢改了,一改就牵扯利益,一改就要出大乱子。”
和张振岳预期的差不多,因为有十万欧洲移民的缘故,行会制度在新华五省推广的十分顺利,也为后来的光复华夏奠定了政治基础。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也恰好是这个制度,导致了几百年后华人社会的分裂,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惨败,前所未有的惨败。如果再给贼头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不会和官军交手,而是闻风而逃了。
“怎么样?李公子,跟着本将出征是不是很爽快啊?”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萧严很是得意的对李岩笑道。
李岩横了萧严一眼道:“有什么爽的?这些人虽然是贼,但是也是被逼无奈,但凡有条活路,谁或为贼?”
萧严顿时语塞,这话要放在以前不是自己常对大哥说得吗?
故事要从十天前说起,萧严统帅着四万多大军开入陕西之后,陕西巡抚洪承畴立刻来见。因为萧严的这支劲旅是自陕西民变以来,朝廷派出的第一支强有力的征讨部队。身为陕西巡抚的洪承畴盘算着,有了这支军队在手,自己的巡抚位子就要好做的多了。
不过很遗憾,萧严不是普通的总兵,人家是身兼甘肃、固原双总兵,而且不久前还是山东总督。更何况这一次崇祯皇帝为了能让萧严卖力气,还给萧严加了一堆的封赏。比如说太子少保(听到这个头衔,萧严头一个想到的不是岳飞,而是鳌拜),靖西伯,锦衣卫指挥佥事,都察院右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兼双总兵。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再给萧严加一个某某监秉笔或者掌印太监的头衔,这位爷就把大明的官做全了。太子少保,这个是位属三公,是个荣誉头衔,但你别看不上,论起品级来,貌似比内阁大学生还高上那么一丁点,已然是位极人臣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张振岳连这么个头衔都没捞着。
靖西伯属于勋臣,不过和之前的皇帝相比,崇祯爷有些抠门,当年据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了,他调吴三桂来救也才给了个平西伯。结果吴三桂的行军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假如崇祯给吴三桂封给平西王,那速度绝对就不一样了,历史或许也就改变了。
扯远了,最主要萧严这个靖西伯还不是世袭的,换句话说,萧严要是不小心挂了,这个爵位还得收回,和我们的萧平光同志基本没关系。
锦衣卫指挥佥事就不说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文官,兵部尚书也是,而且还是京堂。不过貌似明朝这个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也是个满天乱飞的职务,凡是带兵出征的,几乎个个都有份。
真正属于萧严的还是这个双总兵职务,不过意义也不大就是了,这陕西境内的边军大多参加了民变。除了贺人龙等人的军队困守在西安外,整个陕西差不多都是乱贼了。所谓甘肃和固原两镇兵马,那已经是历史了。
不过不重要,这么一堆帽子压下来,洪承畴除了跟萧严闹了个不欢而散外,愣是没办法掌握萧严这支军队。相反萧严现在到是可以对洪承畴指手画脚,而洪承畴对此还不能有什么意见。
带着一肚子气的洪承畴自然是只能回西安了,而萧严也似乎没有去征讨叛军的意思。
他把人马带往陇西,然后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大粮仓,存放军粮,接着留下孙传庭的天狼军,然后就带着大军奔着固原去了。
这下子陕西各路流贼头目立时就炸锅了!!!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可这年头缺得什么?可不是什么人才,是粮食啊!
陕西大旱十几年,如果没有粮食,甭管什么人才蠢才,统统都得饿死。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发慌。
其实崇祯元年的时候,朝廷曾经成功招抚了各路叛贼,但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并不是这些叛贼志向远大,阶级斗争觉悟高,而是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来维持这么多人吃饭。是真的拿不出吗?当然不是,江南富家翁的谷仓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可陕西人没饭吃管他屁事,朝廷没银子管他屁事。当权诸公不思精忠报国,个个都指着从朝廷把银子抠出来。这样的情况下,招抚失败是必然的,而最后的总结也很有意思。既然叛贼又变成叛贼了,那么这个情况出现的责任总要有人承担吧?大家一合计,当初谁负责招抚的,那么现在就由谁来承担?好彪悍的逻辑啊!结果一刀咔嚓下去,官场开始了逆向淘汰。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绝对没得错,鸡蛋里面挑骨头还是国之重臣。要说气数这个东西,自打大明的朝廷有了这么一批会打乒乓球的玩意在,那还真的就是尽了。
现在大明最缺粮食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大批粮食,而且看守这批粮食的军队貌似也不多,各路流贼头目在绰号“曹操”的罗汝才的号召下开始合流了。
这里头以闯王高迎祥势力最大,兵力最多,据说这位边军出现的起义领袖手底下还有一支堪称精锐的骑兵部队。别的民军是不堪官军一战,换到他这里,是官军不堪他一战了。后来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农民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同志,这个时候还在高迎祥帐下打杂。
高迎祥立刻同意了罗汝才的意见,集合了陕西境内六十一位首领二十万人马决定打下陇西,劫军粮。
当然,农民军内部也不是没有人才的,李自成同学就指出这个事情有诈,搞不好是一个大陷阱。不过高迎祥不以为意道:“萧严不过四万人马,主力还去了固原、甘肃,留守陇西的不过一万兵马,我军汇集了二十万人马,这区区一万人马有何可惧?本闯王必定一战破之,等取了这批粮食,我们就借着这次的势去合攻西安。”
高迎祥是越想越美,然后立刻愉快的决定了。也由不得他想的不美,他的军队和其他流贼不同,多是边军出身,论及战斗力,纵横三秦还未逢对手。连洪承畴、贺人龙这样善战的存在现在也被他打得在西安城中不得动弹,更何况这次还出动了足足二十万大军,那自然是更无问题了。
高迎祥注定也就是边军一小卒的水平了,军队这个东西真的是越多越好的吗???
第047章三年之约(五)()
第047章三年之约(五)
大明那边是杀声阵阵,张振岳这边则在整顿兵马。所谓欧亚联合军,并没有全部撤回,娶了个欧洲贵族小姐做老婆的周遇吉带着海外军团的五千欧洲士兵住进了张振岳的封地康布雷。
张振岳虽然答应三年之后,一旦荷兰王国有需要,他还会再次出兵欧洲,但是经历了来回这么二次痛苦的远洋经历,张振岳觉得还是不要再搞这么大规模的航行了,太劳心费力不说,消耗实在是太大。
位于星城的大明皇家陆军和海军学校第一批毕业生马上就要毕业了,虽然人数只有300人,但是张振岳的思路很明确,军队之所以为军队,不取决月将领是谁,而取决有多少合格的基干军官。合格的兵源满大街都是,但是合格的军官却不是那里都有的。甚至不无夸张的说,军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士兵水平的高低。
军校张振岳既然办了,就会继续办下去,毕竟自己无论多么有理想,多么有钱,要实现理想,要把金钱变现,都需要人去做。但是大明皇家这个名头现在再用怕是不妥当的很啊,这几年下来,朝廷往来南洋的人越来越多,起先还只是传旨的,后来则是巡查,这些都没什么,无非给银子而已。但是自今年开春,朝廷居然放出要撤销南洋经略使的风声了,这可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范景文为首的南洋文官终究是朝廷科举正途出身,自己如果要保持独立王国,这些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过从朝廷那边反馈的信息来看,朝廷到没打算把南洋地区接管过去。
崇祯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见不得张振岳这么一个封疆大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把朝廷在南洋的兵马收回来,朝廷现在可正值用兵之时,这兵自然是缺得不行。至于南洋这个地方,咱们的皇上忙着保住现有的地盘了,那里有心思顾得上这里啊。而且这个时代通讯信息不发达,对于南洋的理解,崇祯帝还停留在云贵土司那个层面,而张振岳也不过是黔国公沐家那个状态。
所以,得搬家了,星城的两个军校都被搬到了新洛,更名为新华皇家陆军学院和新华皇家海军学院,有外教授课哦!
张振岳现在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张溥等人,为自己争取一个类似于黔国公府的位置出来,不过这个比较难,崇祯皇帝是出了名的抠门,人家从不滥赏的,滥罚到是很明显。
至于回师中原,这个不难,范景文这几年都在治理地方,对于自己到底有多少军队根本不清楚,把乌恩其和宋小鲁的军队调回去交差就是了,嗯,宋小鲁不能走,自己还用得着他为自己治理新华五省的地盘。
真正让张振岳头痛的是郑芝龙,这次南洋搞出这么大风波,跟这个老小子脱离不了干系。
这个郑芝龙也确实个人才,当了东海水师总兵之后,立刻搭上了东林党的线,很快就把日本、高丽这两条赚钱的航线拿到了手,势力也如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现在手底下有三四万人马,五百多条战船,不过都是四百石料的那种。
而且人心不足蛇吞象,没人会觉得自己钱多,郑芝龙把目光又投向了张振岳控制的南洋。这和朝廷的人交往多了,对张振岳的底细也就摸得越清楚,这一旦清楚了,想法也就多了。
凭什么南洋的地盘得是他张振岳的,凭什么欧亚贸易那么大的利润得是他张振岳的?郑芝龙越想越不服气,他可不知道张振岳现在手底下光是盖伦战船就超过了三百条,水师人数早就达到了五万,而且还去了一趟欧洲。
但即使是这样,郑芝龙依然是张振岳最大的威胁,因为严格来说张振岳手下的三个水军头子施大暄、洪旭、甘辉当初可是郑芝龙的把兄弟。虽然自己在每条船上都配上了荷兰顾问和外籍士兵,并且把海军学校的学生都派上了船,但是如果这三个老海盗真有异心了,那自己这里可就两头透风呢?
不过从安插在郑芝龙身边的人回报的情报来看,郑芝龙还真的联系了洪旭和甘辉,只不过这二位和郑芝龙之前关系就不怎样,当年分家的时候更是闹得不愉快,压根就没搭理郑芝龙。
真正有可能和郑芝龙互通有无的是施大暄,为此张振岳毫不犹豫的把施大暄的几个儿子送进新洛的军事学院认真学习,这也就是人质了。而施大暄是聪明人,自然也会懂得其中的厉害。
搞定这些之后张振岳还是决定和曹文诏、乌恩其一起,带着八千骑兵返回大明。
自己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多年,为得不就是保卫大明吗?如果能顺利剿灭闯贼,击败建奴,那么将来自己安安稳稳退居新华养老不就行了。
崇祯皇帝针对南洋问题的讨论还在御书房里唧唧歪歪的时候,张振岳就已经做好了全线撤回的准备。
而这边萧严则狠狠的给农民军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这个教训差不多可以让大明腾出手来和建奴一战了。
大明崇祯五年二月,青黄不接,贼军二十万围攻陇西!这是陕西巡抚洪承畴上奏的内容,按照官场惯例,字数越少,内情越大。
孙传庭不愧是虎将,就靠着陇西的城墙和手下天狼军的精锐,居然在三天之内打退了高迎祥指挥的十六次攻城。城下农民军的尸体都堆积如山了,却始终没能攻破陇西城墙。
高迎祥迫于各家首领的抗议,不得不停止这样不惜人命的打法,转而围城。
围城就围城吧,反正陇西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说起来围城这事就是比吃饭,二十万农民军和一万明军真要比起来,谁更能吃?
这下高迎祥真的是遇到麻烦了,攻吧,拿不下来!走吧,又舍不得陇西城中堆积如山的粮食!难,真的是很难取舍!
不过很快,这个取舍的难题就要不存在了。
第048章三年之约(六)()
第048章三年之约(六)
萧严来了,来得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后世曾对张振岳、萧严、宋小鲁的用兵有过一个十分形象的总结,三人虽然亲如手足,但是用兵风格完全是一码归一码。
张振岳用兵,强调的谋定而后动,几乎所有的冒险动作其实事后再看都不存在风险。张振岳没有放手一搏的豪气,他更喜欢四平八稳的用兵。他的军队对于武器的依赖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士兵训练的严格也侧重于阵地战。
萧严用兵则不同,到不是他就不动脑子了,而是他喜欢弄险,所以战果往往也很惊人。他的军队对于火器的依赖度并不高,所以他更注重运动战,强调军队的行进速度和战斗意志。张振岳那里你打不过还可以跑,只要不被曹文诏曹阎王追到就能走掉。而萧严这里则不是,有种你死扛,一旦扛不住你就去死好了。
至于宋小鲁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一般来说,只要是宋小鲁出场了,那也就意味着这一仗怎么打都不会输了,呃!
第一次和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