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亮剑1918-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一天天向前推进,进入了火炉般的六月。此时,美军在中途岛大胜日本海军,顺利扭转了太平洋上的战争局势,缓过神来的美国海军开始着手准备对日反攻。为了提高国民自信心,黄柯和罗斯福商议决定,在不日之后中美联合轰炸机群对日本本土展开轰炸。

    为了使得在中国战场上的轰炸机群起到一定的作用,就必须要打通滇缅公路。仁安羌战役之后,孙立人指挥远征军干脆撇开了英军,大军齐聚同古,准备同日军的南方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此时,盟军参谋长史迪威见中国远征军战斗力斗志高昂,便不再坚持之前在曼德勒会战的计划,同意了孙立人在同古会战的计划。

    至此,远征军第1军五万之众开始开向同古一线集结。由于获得了史迪威的支持,美国的援助和运输力量也供给此次的远征军调拨使用。

    在通往同古的公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浩荡奇观。拖拽着大口径*炮的道奇十轮卡、坐满士兵的半履带式装甲车,以及被帆布蒙着的火箭炮车组成了一条条长龙。

    官兵们由于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援助,他们的打扮也有所不同。一个个都穿上了帆布夹克上衣,脚上是高帮的牛皮靴,头戴钢盔或者国产丛林帽,嚼着口香糖,手里抱着美式*、*,战斗力姑且不说,就是这气势都比那些推着自行车的矮个头日本军和那些戴着如同屎尿壳一般的英国军队不知道高明多少。

    此时,从昆明调拨来的中美联合航空队的数十架战鹰从头顶掠过,这些飞虎队的小伙子们在飞过远征军上空的时候,故意降低高度,在地势开阔的地方甚至还来了一个全通场,p…40和闪电3组成的编队群呼啸而过,吹散了不少人头顶上的丛林帽,官兵们赶紧捂住头上的帽子破口大骂,不过这嬉笑怒骂声中,怎么听都是一种骄傲。

    是啊,被日本人欺负的太久了,抗战之初中国一直在苦苦支撑,南京被围了三个多月,几十万弟兄浴血奋战才击溃日军,今天,终于轮到咱们扬眉吐气了。

    这次赴前线,孙立人并未随队前行。他留在了曼德勒,这里要搞一个嘉奖仪式,嘉奖那些在仁安羌解救出英军的将士们。

    团长刘放吾自然是在嘉奖之列,不过当司令部下发嘉奖名单的时候,他们却惊讶的发现,被嘉奖的人员之中竟然有副团长林章彦的名字,并且他的嘉奖项还超越了团长刘放吾,在嘉奖令中这样写道:“嘉奖林章彦中校在仁安羌战役中英勇指挥和身先士卒的行为”。

    穆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团里的人对林章彦反感的原因了,敢情这是一位冒领军功的主儿。若是其他人被嘉奖也就算了,顶多是功劳分配不公,可这林副团长连一天的战场都没有待过,竟然也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被嘉奖的人员之列,真可谓奇耻大辱!

    穆旦拿着嘉奖令的名单,怒气冲冲的找到了团长刘放吾。刘放吾此时已经率部从仁安羌撤回,其他部队接替了他的防务,他正站在桌子前,跟参谋们商量着部队新补充人员的分配问题。

    仁安羌一战,3团虽说是获得不小的胜利,不过也损失不少。全团上下牺牲加上负伤的达到了三分之一,装备损失就更多了。

    撤回到曼德勒之后,部队就开始了补充和短暂的修整。听说这一次补充的兵员虽说都是新兵看,可以知识青年为主,相信他们学习起来现代化装备更加快速。刘团长挺高兴,跟着下面的几个营长和团参谋商议着如何分配。

    “刘团长。”穆旦冷着脸走了进来。

    刘放吾见他进来,赶紧招手道:“查参谋,来的正好,快过来帮我看看,这几个人写的英语不错,你说是留在团部做翻译,还是下发到基层部队呢?”

    说着,他拿了几份人员资历表递到了穆旦的手里。

    “不瞒你说,我还真舍不得你走。不过你老弟是司令部的翻译,自然不会留在这里长久,我在想我们肯定要和英美人打交道,团部也得要留下几个会英语的翻译才行。”刘放吾捏着卷烟,自顾自的说道。

    “团长。”穆旦将手里的资历表放下,换了一副急迫的语气道:“林副团长是这次受到了嘉奖,且嘉奖项目比你还多。”

    刘放吾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这我知道。”

    “你知道为什么还在这坐着?去司令部说明情况啊。”穆旦心急如焚,想不明白为什么刘放吾会如此这般?

    刘放吾摆了摆手,“算了,由他去吧。人家是来这镀金的,这个军功领了之后,想必就要回国内了。算了算了。”

    “你不去我去!”穆旦说毕,甩开膀子迈着步子朝着司令部走去。

第090章 英军撤出缅甸() 
“老查,你不要再去了。”刘放吾横起手拦住了穆旦。

    穆旦不解的看着他,“为什么不去?”

    “你先消消火,坐下来之后我再跟你说。”刘放吾说着,拽着穆旦进了旁边一个单独的小会议室。

    他随手拉开了一把椅子示意穆旦坐下,又去倒了杯水推到了穆旦跟前。

    “实不相瞒,这不是林章彦首次冒领军功。”刘放吾刺啦一下滑着了火柴,点上一根烟后又甩甩手把火熄灭。

    他深吸了一口烟,“林章彦先前分到我部队的时候还只是个少校,我看他是个纨绔子弟,就给分到团部做个闲职,没想到不久之后他竟获得了表彰。后来我去上级说明,司令部的老爷们说不归他们管辖,嘉奖令是国防部直接下发的。这其中的缘由你还不明白吗?”

    穆旦听到这里,有些目瞪口呆。军中的各种不能见人的勾当实在太多,而此事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至于刘放吾不愿意过多的去管这些事情,一来他本身就淡泊名利,二来这林章彦势力太大,恐怕也不是这样简简单单说上几句就可以的。

    说到这里,刘放吾又道:“我从军年数虽不算长,但也好歹也有数十年了。抗战这几年,我也算是从头到尾都经历了,我亲眼所见太多的有识之士牺牲,而留下来的多是蝇营狗苟之辈。刘某不才,什么报效国家、战死疆场的大话空话便不多说了,可在其位、谋其职,当一天的兵,就要尽一天的责,其他的事情就随他们去吧。”

    刘放吾这席话虽说有些泄气,却让穆旦打心里肃然起敬。抗战至今,恐怕正是无数个抱定此番信念的人不断的涌向战场,才有了这般不至于亡国的局面。只是一想到林章彦冒领军功,这样的人以抗战英雄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刘团长,难道你眼看着那些弟兄们流的血,就是为了染红那个家伙的红顶子?”

    刘放吾站了起来,“老查,这些时日你跟我共事,我对你也算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你这人不错,但书生气太重。算了,我们不说这个了,上面意思是过几天要把你调回去,我晚上让团部开小灶,喊上参谋长,咱们一起聚一聚,也算是给你送行了。”

    穆旦点点头,不在多说什么。

    下午的送行还未准备的时候,不一会苏慧和帕特走了过来。当然,随行而来的还有英军的杰拉德和一些官兵,他们是前来表示感谢的。

    刘放吾大手一挥,请人到屋子里落座。

    苏慧问他,“在仁安羌被围的时候,有两个联队以上的日军部队。当时你率领一个团兵力过去的时候,是事先就想到了怎么样打好这一仗了吗?”

    本以为刘放吾要大谈特谈一番,但他听后却摇摇头道:“大致的方向是有的,不过具体的作战方案我没有进行部署。我们对仁安羌的情况并不了解,战前的情报也是从盟军司令部转手来的,消息十分有限。说实话,我们连日军的兵力情况都不知道,所以提前部署根本就是不可能。”

    苏慧点点头,“那么你是如何有信心去打赢这场仗的呢?”

    “战场上瞬息万变,在战前我真的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这场仗。”刘放吾这话说的有些过于实在,不过苏慧和卡帕倒是十分欣赏他这种务实的态度。

    “但你还是指挥得当,打赢了这场几乎不可能的仗,我想这一定和您丰富的作战经验有关吧。”苏慧接着又问。

    “我们能够打赢这一仗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的装备得到了更新,部队火力和推进速度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我们的后勤补给线非常完善,这让我们无后顾之忧;最后,就是要感谢那些浴血奋战的弟兄们。实不相瞒,这一仗我们的伤亡也不小,有的一个连甚至牺牲了一半以上”

    “最高的荣誉应该属于这些人!”刘放吾说到动容之处,眼角竟有些湿润,这一仗是很惨烈,不少年轻的战士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命,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概也正是如此吧。

    杰拉德说,根据英军亚历山大元帅和孙立人将军、史迪威将军等人达成的协议,英军不再担任面前前线的防务任务,不久之后,残损的英军将开始撤向缅甸后方和印度一带。

    “很不幸,我们的统帅部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不过我和大多数的英军官兵依然感谢你们,我的中国朋友们。”

    刘放吾摆了摆手,“要感谢的话,就感谢那些死掉的一千多名弟兄吧。”

    杰拉德点点头。众人一段寒暄之后,杰拉德等人因为时间的原因不得不归队了,临走的时候,杰拉德将手中的一块手表解开递给了刘放吾,“我注意到那天救我出来的那个军官还在用着一块怀表,我想这块表可能会有点作用,希望你能帮我转交给他。”

    刘放吾点点头,收下了这个礼物。

    最后,在卡帕的提议之下,刘放吾、穆旦和杰拉德等人在这里合影留念。

    照片中,刘放吾站在中间,杰拉德等人众星捧月般的看着他。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后来这张照片被刊登在了中美多个媒体上,也成了刘放吾是这次战役指挥官的证据之一。

    杰拉德最后说,他们想再唱一首歌送给远征军的将士们。接着,那些英军乐团的官兵们演奏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曲调悠扬、沁人心脾,在这婉转悠扬的曲调之中,大家挥手告别。

    虽然杰拉德和刘放吾在这边一片和睦,但在曼德勒的盟军司令部里,中英双方的气氛却一度陷入尴尬。

    英方决议要撤离缅甸,但并不愿意就此罢手。他们觉得将缅甸拱手让给中国人是一个并不明智的决定。

    在丘吉尔看来,缅甸如果落在日本的手中,等到战争胜利之后还有可能会收回,但如果在中国人的手里,战争结束之后恐怕就难以收回。

    更何况英国还占着中国的香港。

    在这一点上,丘吉尔和英国方面都十分清楚的认识。可不拱手让给中国人又能怎么办?英国现在面临着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本土的这种亡国危险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这个时候,大英帝国真的分身无术,无暇顾及东方。

    更何况最近中国军队表现抢眼,无论是在国内战场还是在国外战场,都打的日本人节节败退,大有一举反攻的大趋势。美国方面自然也就向中国开始倾斜,这一次仁安羌战役之后,美国从中协调,让英军退出了缅甸,表面上来看是帮助英国留点实力,实际上是向中国方面的妥协。

    伦敦方面的意见传达给了英国驻缅方面,英军司令亚历山大于是在盟军会议上提出,英军主力撤出缅甸,但在现有的占领区内,还继续留有英国原先的行政机构。也就是说,英国军队走,但英国人还是要继续管着缅甸。

    这个意见自然遭到了孙立人的当即反对。孙立人明确表示,现有的缅甸地区政权属于军管时期,统计交由远征军进行管理。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下,最后弄得面红耳赤。若不是史迪威从中调解的话,恐怕两人只能不欢而散了。

    这个焦点的问题不解决,双方自然是难再坐到一起谈。史迪威为了大局考量,只好从中当个和事老。

    他先去是和亚历山大去谈,亚历山大态度十分艰巨,在这个问题上绝不退让半步,如果不能够让英国的行政机构留在缅甸,双方的盟友关系将就此破裂。

    “史迪威将军,我想你英国了解,中国人出兵只是为了维护滇缅公路,为了获取更多的美国援助。但现在他们又要求什么可笑的治理权,难道他们想占领缅甸不成?”

    史迪威推了推眼镜,这些话都是明摆着的,英国人占着中国的香港,中国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控制缅甸,将来也许是一个很好的筹码。

    见亚历山大这边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史迪威也不好在多说什么。他只好耸耸肩道:“如果你们都这样的话,恐怕日军是最高兴的。”

    接着,史迪威又来找到了孙立人。相对于英国,他们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一些。史迪威说,中国不应该在这件事情纠结,因为缅甸的行政机构本来就归属于英方,现在英国军队虽然撤走了,但缅甸还是要归属英国的。

    孙立人轻蔑一笑:“史迪威将军,你认为如果没有驻军存在,难道缅甸人还甘心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吗?再者说了,英军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拖后腿的形象,如果不是我们的话,缅甸恐怕早就落入日本人的手里了。”

    史迪威却认真道:“孙将军,我需要提醒你的是,中国军队出兵缅甸是盟国的协定,你们的目的是打通滇缅公路,以获取外界对中国援助的渠道,难道你们想占领缅甸吗?听我的,你们让一步,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第091章 英国人提出的条件() 
孙立人将电话挂到委员长侍从室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分钟之后了。

    黄柯正在看着批文,接到电话听了孙立人所说的情况后,他想了想后道:“这个没有问题,你可以原话转述给史迪威和亚历山大:‘中方为表示诚意,同时为了巩固同盟之间的友谊,可以允许在收复地区由英国人派出原来的行政人员进行管理,但不能影响到远征军的驻扎和行军,必要的时候也要协调远征军。’”

    “是,只是这样的话咱们不是替英国人”孙立人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不过意思却已经明了了。

    黄柯他笑了笑后道:“怕什么?英国军队都撤出缅甸了,留下了一些当官的去管理缅甸你认为现实吗?军队驻扎在缅甸,缅甸就是在我们手里,想夺谁也夺不走。你明白了吗?”

    黄柯这话说的虽然不算直白,但意思也表达的够清楚了。孙立人听后会意的笑道:“是,委员长,我明白了,这就转达史迪威和亚历山大将军。”

    “别急,就这么答应他们太过轻松了。”黄柯又道:“我们替他们守着缅甸总是要点钱的,让英军把重装备和给养留下一部分,就当是我们掩护他们撤退的本钱了,其他的就任由他们去了。”

    结束了和黄柯的通话之后,孙立人又回到了会议室,他先是将原话传递给了史迪威将军。他对史迪威说:“黄委员长出于中美英三国同盟巩固的角度考虑,答应了英国方面的要求。不过我本人也考虑到一些现实的问题,眼下我军正要展开会战,各路的给养和物资都很短缺。英国的重装备武器和给养需要留给我们一部分,反正他们到了印度之后也什么都不缺。”

    说完,孙立人又补充说道:“我们就这一个条件,如果英国不能答应的话,接下来的会战我们不能保证。远征军现实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我们要面对的是两个师团以上的日军部队,能够获得更多的火炮等装备,获胜的几率也会大上不少。”

    史迪威深以为然,远征军的给养虽说算是充足,但打仗毕竟越多越好,更何况如果此次会战成功,也符合史迪威本人和美国在远东的利益要求,至于英国人们,他们糟糕的表现史迪威已经看在眼里,与其让他们把武器统统送给日本人,倒不如让他们把武器交给远征军去。

    史迪威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道:“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我想他们会接受的。还有,请向我转达对委员长的谢意。”

    说毕,史迪威去了亚历山大那边。起初的时候,亚历山大并不同意这个要求,他说英军也缺乏大量的装备,怎么可将这些重武器弹药什么的送给中国人呢?

    史迪威听后道:“何必如此执着?要知道这些重装备你们携带也是一个问题,我看倒不如转手送给中国人,毕竟是他们帮你们在赶走日本鬼子。至于那些装备,你完全可以报送给伦敦说,被日本人抢走了,反正是他们让你撤退的。”

    亚历山大捏着下巴,思索了片刻之后道:“好吧,不过我要先请示一下伦敦方面,你知道的,我可不愿意为了这件事落下把柄。”

    “请便!”史迪威道。

    当亚历山大把这些要求传递给伦敦的时候,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捏着雪茄烟的丘吉尔,在唐宁街10号的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