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亮剑1918-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命令颁发之后不久,孙立人即从驻地赶至南京,办理一些必要的履行手续,同时向国防部进行汇报。

    孙立人之前所在的部队,因为当时的历史原因总称为武装警察部队,他们的军装虽然和其他部队没有什么异同,但军衔和职称还是按照警察系统来的。组建了远征军,自然不能再称之为警察部队了,所以对应的职称之类的应该改变一下。

    这其中的一些繁琐手续还都是要走的,先是到警察部门办理转移,再到国防部去办理接收,再去后勤部门填报有关申领的装备和衣服之类。一件件琐事的确很是让人头疼,不过却是一件都不能少的。

    在南京忙活了三天的时间之后,孙立人才接到了国防部秘书处的电话,说是让他下午的时候,到国防部等候,黄柯将亲自接见他。

    孙立人收拾停当之后,换上新发的陆军将官军装,早早的就到了国防部。军装是新发的,来之前他还特意的去旁边的店里花了几块钱熨烫了一下,裤子上明显一条笔直的折缝,皮鞋也是铮亮的。

    面见最高长官,军容齐整是最基本的礼节。到国防部,拿着通行证过了几层警卫之后,秘书处的军官引他到休息室等待,孙立人也没有坐下,而是站在那里。

    他的内心此时是激动的,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将领重新被委以重用,那种激动之感是难以言表的,更何况是向最高统帅单独汇报工作。

    过了十几分钟之后,秘书陈烈文走过来对孙立人道:“孙将军,请这边来。总长在等你。”

    孙立人立刻起身,他又整了整自己头上的军帽,迈着有力的步子走了进去。

    进门之后,黄柯正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批阅着文件,陈烈文走进来道:“总长,孙将军来了。”

    黄柯放下手里的笔,起身道:“立人来了,快坐吧。”

    孙立人啪的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总长好!”

    黄柯简单的回个礼道:“快坐吧。”

    孙立人坐在了黄柯对面,腰杆挺直不触及后面的椅背。

    陈烈文端来了两杯泡好的茶水,然后走了出去。

    黄柯笑呵呵的问道:“中央已经决定了,决定任命你为远征军的司令。淞沪武装警察部队的基本情况和你个人的这些情况我也看过了,我想听一听你的看法。”

    黄柯所问的问题,其实在孙立人的预料之中,他先前早就打好了腹稿。孙立人报出了现有部队的人数和具体装备的数目,指出了不少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表达了远征胜利的决心。

    黄柯听着频频点头,他对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是肯定的。

    “那么就说一说最近几年你的情况吧?自从淞沪会战之后,你的部队就一直在后方修整,这是怎么回事?”黄柯对具体部队的关心不多,但也觉得这样一支劲旅一直在后方修整也是件怪事,自然,他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说这是因为兵力紧缺,而该部队又损失惨重,一时间难以恢复战斗力的缘故所致。

    不过黄柯自然不会太相信这些冠冕荒唐的理由,他还是想听一听孙立人真实的说法。

    这个问题是孙立人事先没有准备的。他想着的时候表情不由得发生了轻微的变化,这些年的委屈和不得志如同一罐子苦水,今天有希望倒一倒了。

    可能不能说呢?自己刚刚脚未站稳,又因为留学美国在军中没有什么朋友,万万不能够去得罪人的。

    想了想之后,孙立人还是决定说出来,不过不是全盘托出罢了。

    他苦笑道:“实际上这些理由也是特殊原因造成的。我们淞沪武装警察部队在行政上是隶属于警察系统,但在实际上属于国防部管理。在淞沪会战之后,上海地区沦陷,淞沪警察部队的番号虽然是保留了,可因为归属问题补充给养上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在退到后方之后,本该按照普通序列的部队进行补充,不过地军政部门却难以把握,因为我们不在受补给之列。我去找警察部门,警察部门只负责修整后方的维护法纪的警察,再说他们也没有重武器发放给我们。”

    黄柯点点头:“这个是我的责任,当初只是考虑到和日本的关系,所以才将你们的部队弄成武装警察部队。你为什么不亲自来国防部申述呢?”

    孙立人挠了挠头皮道:“我来了,但当时正处于南京保卫战的关键时期,各部门都在搬迁转移,我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部门申述。”

    孙立人说着,黄柯的表情越发的凝重起来。他见这样有些超出自己的预期,便接着说道:“不过手续上这样规定,但军政和警察部门都给予了我们相应的补充,所以也就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维持了现在8000多人的规模和装备。”

    黄柯点点头:“好,辛苦你了。这一次去缅甸作战,在人员和装备上我们会尽力补充。还有,你要记住一点,不要受命于美国和英国人的限制,要做到独立自主。政府现在策略是从缅甸进行反攻,你们是打响这个反攻的第一枪。你们也是甲午之战后,我们中国首次派出国的部队,要打出军威和国威来!”

第079章 燃灯者() 
远征军成立了。孙立人带着他新改编的远征军开拔到了昆明,在这里进行休整和训练,准备随时出征缅甸。

    报纸上、广播上也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远征军即将入缅的消息,街头上的百姓也都奔走相告,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首次对海外派出军队,民族自信心在媒体的渲染一下开始蔓延。

    此时,南京国防部也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发动知识青年从军”的会议。会议决定,由张伯苓、白崇禧等人组成知识青年从军委员会,发动全国的十万青年参军。

    不日之后,国防部发布命令,宣布在校青年可以参军,战后还可以继续完成学业计划。

    一时间,“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在全国各地高校之中传开,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军,这股风气也感染了诸多在校的学生们。春节过后,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和宿舍里,学生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参军。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在西南联大校歌的鼓舞下,联大的学子们踊跃应征。早有从军之意的穆旦学长和朱景行等人决定报名参加远征军,黄正忠也瞒着父母,和朱景行、穆旦学长以及外语系的管立民一起报了名。

    之所以瞒着父母,倒不是他有意为之,只是他怕母亲知道后会不同意。在南京的时候,他就向母亲提起过要休学参军的想法。结果还没有说完,就被母亲当场否定。

    赵小婉告诉他,“儿子,报效国家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去前线。你的哥哥现在每天都在前线让我担心,难道你还想让我再多操一份心吗?再说你身体不是很好,去了不一定能够符合人家的要求。”

    黄正忠自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国难临头,男儿自当挂吴钩,至于自己的学业和各种理想追求,等到打退了日本人之后再说吧。

    黄正忠悄悄地去报了名,一行人高兴的来到了远征军的报名处。报名处在昆明市区设立的有点,离他们的距离不算远,所以走过没多久就到了。

    报名站的军官是一个年轻的上尉,看着和他们年纪相仿,可空荡荡的左臂证明了他曾经经历过不少残酷的战斗。

    听说几人是西南联大的学子,这个上尉喜笑颜开,他高兴的说道:“欢迎欢迎,欢迎你们这些有志青年加入远征军,咱们要和美国人英国人打交道,你们文化高、懂外语,能来远征军是再好不过了。来,你们先填一份表格。”

    说着,上尉让人递过来了四份空白的表格让他们填写,填写完成之后,再对他们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个基本的检查。

    因为远征军急需翻译人才,所以在各大高校学子参军的问题上,他们往往都网开一面,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低了很多。

    一行人排着队进行身体检查,这里只是一个初步的检查,回头还要在兵站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学识考试。

    几个人挨个检查之后,都在外面等待着身体检查的结果。其实刚才在身体检查结束的时候,医生已经私下里告诉他们了,他们几个的身体情况都符合要求,也就是说都能够参加远征军。

    又等了十几分钟之后,上尉从里面出来了:“谁是赵正忠?”

    听到上尉喊了自己的名字,黄正忠一下站了起来举手道:“报告长官,我是赵正忠。”

    “哦。”上尉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情愿的说道:“你的身体不符合参军标准,其他人都符合,来我这里领取表格。”

    黄正忠一听坐不住了,他走上前问道:“长官,怎么我的身体就不符合?”

    “就是啊,长官,是不是弄错了,他可是我们几个人之中长跑最快的一个。”朱景行也跟着说道。

    “长官,他到底哪里不符合?”穆旦也过来道。

    上尉摆了摆手:“真的很抱歉,你的身体不符合标准。不过你不要灰心,不参加远征军,甚至不参军也一样可以报国。”

    说完,上尉对其他人说道:“你们几个领取了表格之后,再来我这里统计一下,下周我们会去你们学校接你们。”

    上尉说完,转身回到了招兵处去了。

    回去路上,黄正忠极其沮丧,穆旦学长和朱景行都在安慰他,说可能是这个兵站出了问题,改天再去其他的兵站试一试。

    黄正忠摇摇头,他知道不是自己身体的原因,自己虽然体弱,但还是能够符合征兵条件的。他想一定是母亲动用了关系,让他不能去从军。

    母亲这样做他能够理解,但是他不赞同。

    听闻自己的学生要去参军,晚休的时候,文学系的闻一多教授来到了宿舍。已经睡下的学生们都起身迎接老师。

    “都坐下,坐下。”闻一多先生一身素色的长袍,他手里举着一盏油灯。西南联大的宿舍通电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候师生们都是靠着油灯来照明。

    闻一多先生走了过来,坐在黄正忠的床边,将油灯放在了面前的书桌上。其他宿舍的学生们闻讯之后,也都来到了黄正忠他们的宿舍,他们以先生为中心围了起来。

    “孩子们,我都听说了,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报名从军了。这是好事,我来这里也是为给你们壮行的!”

    “其实我最初是反对学生从军的。因为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战争过后我们还要建设还要发展,知识青年是必不可少的,要是学生们都去了战场,他们在战斗中要是牺牲了,将来谁来建设国家?”闻一多先生沙哑的说道。

    “那老师你为什么又改变主意了呢?”坐在一旁的朱景行问道。

    闻一多看了看朱景行,意味深长的说道:“是啊,老师改变看法了。以前国家、政府不征发高中以上的学生,实行免役,这是因为当时没有新式武器,还用不着有科技训练的人。现在美国送新式武器来了,正需要有科技训练的人去使用。如果有科技训练的青年不去从军,叫谁使用呢?这个仗以后怎么打呢?”

    油灯烧着的时候不时的发出灯花爆声,宿舍里安静的很,只能够听到闻一多先生一个人在讲话。

    “你们是知识青年,不仅要肩负起抵御外辱的重任,还要肩负起引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民主、科学、自由!你们手里有了枪,将来谁要是反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民主和自由,我们就朝他开枪!”

    那天晚上,闻一多先生说了很多话,说的很激动,同学们听了也很振奋,一盏油灯,一间草屋宿舍,一群围坐在老师跟前的学生。

    尽管身在草屋,但他们却谈论了将来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在为这些而努力。

    在两天之后的参军动员大会上,闻一多先生也说了差不多同样的话,黄正忠此刻觉得,正是有了先生这样的燃灯者,这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一步步的走向民主和自由。

    一周之后,西南联大参军的学子们正式的参军入伍。这一次西南联大参军的学子有200多人参加远征军,其中以外语系的居多,这200多名学子将和远征军一起,在异国战场厮杀,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永远留在了那里。

    远征军司令孙立人将军携众军官前来迎接,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也做了相应的动员,他勉励参军学子要为国尽力、奋力杀敌。

    未能如愿参军的黄正忠也参加了这场仪式,看着穆旦学长他们穿着草绿色的军装,他心里竟然觉得难过。

    “你们今天就要走吗?”黄正忠有些不舍,他和朱景行、穆旦学长以及管立民关系处的都很好,平日里他们总会一起谈古论今,今天想到几人都要远赴战场,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

    “放心吧,等抗战胜利之后,我会去南京找你再谈论尼采、莎士比亚以及曹禺先生作品的。”朱景行笑道。

    “对,正忠,希望战争结束后,我们还能够在一起谈论诗歌。”穆旦学长笑道。

    “原野上丢失的自己正在滋长!

    因为这时候你在日本人的面前,

    必须教他们唱,我听见他们笑,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为了光明的新社会快把斗争来展开,

    起来,起来,起来”

    黄正忠背诵了穆旦学长写过的诗歌,他很喜欢穆旦学长的诗,里面没有一些诗人的故做颓废,而是慷慨激昂的。

    他想着,走上了战场的穆旦学长应该会写出更多的诗歌吧。

    这时候,联大的校歌响起,所有人跟着唱了起来:“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第080章 一虎二狼() 
不管黄正忠心里是如何想的,远征军他都是进不去了。

    在穆旦、朱景行和管立民他们参军后的同时,中美英之间的外交上显得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远征军成立之后,外交部通过联络了美英方面,询问何时可以赴缅作战以及美国有关援助装备何时抵达的问题。不料美国方面的回复却是是稍作等候,而英国方面对于入缅作战的时间却是暧昧起来。

    黄柯对这些是有所预料的,原先英国方面并不希望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原因自然也是担心中国人进驻了之后夺取了他们的利益,再加上英国重欧轻亚的思想左右,所以在缅甸的问题上,他们并不是十分着急。

    直到到了今年年初,日本人从泰国挥师北上进攻缅甸,而驻扎在缅甸的英军又难以招架,这才想到和美国商量,请求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可请求归请求,日本人进攻这一但放缓下来,丘吉尔和那帮英国人又动起了心思,在远征军入缅的日期上一拖再拖,眼看着,中国这条依靠外援的生命线就被日军掐断了。

    尽管对英美这种态度已经有所预料,但当外交部长宋子文前来汇报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了一些吃惊。

    日本人已经开始进攻仰光了,此时还不出兵,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美国人历来是重欧轻亚,就拿军援来说,我们中国获得美国军援不及英国的二十分之一。英国首相丘吉尔担心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会攫取他们在缅甸的利益,所以一直让美减少对华援助。而美国国内的马歇尔等人也是奉行这一策略的。”宋子文叹口气道。

    黄柯揉了揉太阳穴道:“那美国方面对于援助是怎么说的?现在援助线路被掐断,他们总不能坐视不管吧?那么所谓的盟友还有什么作用?”

    宋子文见黄柯有些动怒,他递上来一份文件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向美方提出来了。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三条新的援华线路,第一条是通过阿拉斯加转苏联,再转到中国内地;第二条是通过中亚地区转运到中国;还有一条是通过印度,通过运输机飞跃喜马拉雅山脉,运抵中国的西南地区。”

    宋子文接着解释说:“这三条线路,第一条运输成本最为低廉,时间上也比较快;最后一条虽然距离近,但难度较大。问题是前两条需要和苏联方面进行协商,毕竟要借道他们那里。”

    黄柯挥了挥手道:“重点和美国人谈第三条线路吧,前两条斯大林不会同意的。现在他们和日本人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再加上日本进攻了美国,已经无力顾忌苏联。对他们来说,我们对他们已经没有牵制日本的作用了。同样的,我们和苏联的国界线漫长,两国历史上战争也不胜枚举,所以我们的强大对他们势必是一个威胁。”

    宋子文有些不甘,他继续尝试说道:“苏联现在毕竟是我们的盟友。中英美苏四大国也是罗斯福总统提出来的,我想还是有商量的余地。”

    “中英美苏?”黄柯听后冷哼一声:“对于咱们来说,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