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垂千古国画大师:国画那些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若干开宗立派的大画家,奠基国画理论基础的谢赫“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出场。艺术实践者们大踏步开拓前进,令人惊叹。虽然这一时期的大量作品,还表现着某种程度的“艺术稚拙”,但这种“稚拙”,有点像一个初闯江湖的青年剑客,其出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春生机令人艳羡——而假如你用一个老剑客的标准去衡量他,那你的做法不免也有些稚拙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道子:圣手魔笔绘盛世(1)
宋代文人康与之在《昨梦录》中,记述了一则故事:有无名隐士者,见元元皇帝庙破落,遂花三十万钱,买下一堵壁画。从此隐士开始临摹学写壁画,不过这家伙够自私,三年学成后竟狠心把原壁画沉入洛水,从此该画在人间消失。后有老子庙建成,聘人作画。隐士出山应聘,同时应聘者另有一著名老画师。二人一人一壁,开始作画——这情景颇有些擂台比武的意思。那老画师自恃画艺高超,以为胜券在握,就等着看隐士的笑话了。没成想隐士轻车熟路很快绘毕,老画师一看,几欲晕倒在地,莫非吴道子重生再世?老画师还算有风度,立刻把自己的画具烧掉,把画也毁掉,恭恭敬敬地请隐士再画。
  这位隐士高价买去的那堵壁画,正是画圣吴道子的《五圣千官图》!此图如何精绝,我们无福无缘看到了。好在大诗人杜甫不但看到了,还曾流连在壁画前,长呼短叹,诗兴大发。这下好了,诗圣写画圣,诗名传画名: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
  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
  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天才也需运气,因为赶错了点而被废的天才,历史上无以计数。吴道子赶对了点,他是天才逢盛世,而且逢的还不是一般盛世,是大唐盛世。经过李世民、武则天的努力,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时代,的确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经济繁荣,艺术界也是思想活跃、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灿烂辉煌。“霓裳羽衣”的典雅婉丽,唐三彩的朴茂绚烂,石雕彩塑的瑰丽雄奇,金银铜器的精巧天工——假如诗、书、画可以作为文化鼎盛的代表,唐朝无疑在这三项全能中都走到了历史的前列。诗,不只有诗圣杜甫,还有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书法,即使有了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前,却也难以阻挡肥颜瘦柳们的横空出世,更有草书“亚圣”张旭的旷世狂草;绘画,亦是人才遍地,意气风发,吴道子,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早期的文艺振兴似乎总是跟宗教文化的繁荣有密切关联,就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情况差不多,唐代儒释道三教并举,宗教文化空前兴旺。诗人杜牧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寺庙之盛。据说高僧玄奘去世时,一百多万人送葬,筑庐守灵三万多人,亦可见佛光之烈。由于唐朝李姓皇帝们想把自己安排成道教始祖老子李聃的后人,所以道教也很兴盛。总之,宗教文化活动,已成为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宗教题材的绘画创作,当然也会发达无匹。
  吴道子的绘画成就,虽然也有卷轴画(到南宋宣和年间,宫内还藏有吴道子卷轴画九十三件),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壁画以及雕塑上。他绘画的主要场所,是宗教庙堂、皇室宫殿和王公贵族的大宅豪院。作壁画一般需要搭台、脚手架,艺术工程浩大,吴道子仅在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就创作有四百多幅大型壁画,实在是个艺术狂人呀。好在那是个不乏狂人的时代。吴道子曾经跟书法狂人张旭学过书法,两人年龄相仿,精神气质相似,跟比他们小一些的诗歌狂人李白一样,都是文化史上豪气冲天、纵横捭阖,令人回肠荡气、无限心折的人物。
  就像诗的魅力来自于“诗言志”一样,所谓的“纯画之画”,往往只能是个人或小圈子的孤芳自赏。吴道子的画不是这样,他用画笔加入了时代精神的大合唱,成为画坛浩荡滚滚的主流。再说了,当时群众中尚有大量文盲,图画却是群众所能懂乐见的。吴道子的壁画简单讲,有两大主题:一是赞美净土、赞美神明、赞美天堂,并以此寄托心灵,寄托美好,寄托愿景;二是劝戒教化,描写恶行恶报、地狱惨象等。比如他多次、多地反复创写、在社会民间大大有名的《地狱变相图》,让观者无不心惊胆战,“头顶三尺有神明”的感觉挥之不去,无不为自己的恶行妄举、邪念贪欲惶惶不安,据说有些屠户、渔夫看了,害怕犯杀生之罪下地狱受苦,改行干别的去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吴道子:圣手魔笔绘盛世(2)
又名道玄、道元的吴道子,留下的个人资料相当稀少,所以我们只知道一些“大约”。大约生于685年,大约卒于756年,大约是河南洛阳郊区(禹县)人,大约父母早亡,大约这个“野小子”起初是跟民间画工雕匠一起干活的。好在社会繁荣,饭碗多多,吴道子凭借他的天才、聪明和勤奋,二十岁左右已经有了“吴魔手”的名气。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记载说,一位老和尚无法忘怀吴道子之神艺,经常津津乐道地讲述吴道子画神像头上神光时的情景,运气长臂,一笔而成,势若风旋,如同神仙显灵,画得比圆规还圆。这记载让后来《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先生哈哈大笑:一个画家画个圆算啥!笔者倒不这么认为,画个圆,简单,也不简单,一笔画成,气韵连续,张力饱满,倘若用圆规画成,实不可同日而语。
  尊文尚才是那个时代的风气,所以出身孤苦的吴道子才能结交上张旭、贺知章这样的名人。官场上也是一片攀风比雅的风气,当时有个“逍遥公”韦嗣立,到成都双流做县令,特地把吴道子拉进随从行列。吴道子因此大开眼界,领略到了繁茂多姿的天府山水,于是他悟到了山水画技艺的奥秘。接下来吴道子还做过短时间的监狱职员,正赶上有个罪犯越狱而逃,这罪犯实在倒霉,吴道子把“通缉像”绘得比真人还像真人,那罪犯一见便吓个半死,赶紧自首了事。闯荡了几年社会,吴道子终于明白还是做一个艺术家自由自在,也符合自己出人头地的理想,于是,他以职业画师的身份回到了花香缭绕、灯红酒绿的故地洛阳。
  在吴道子之前,最有成就的画家是东晋顾恺之。吴道子刚入道时,自然知道要学就学最好的,他的仿作,当时已经让人误认为顾恺之真迹了。凭借天才技艺,刚把绘画当做人生主业的吴道子,立刻在洛阳大放异彩。顾恺之的细密典雅,已经不能束缚精力充沛、冲动豪放的吴道子,在他的笔下,有时候精心架构,有时候率性而为,最为人称颂的是他的画中人物“转目视人”,气韵“满墙风动”,一来二去,年轻的吴道子,已经成为了道场贵门们争相聘请的绘者首选。
  据说有一次在洛阳天宫寺,吴道子和张旭受裴旻将军邀请,一人作画,一人写字,各占一壁。吴、张感觉情绪不足,便请裴将军以舞助兴。裴将军剑器舞也很有名,或许跟杜甫赞美过“收震怒、凝清光”的公孙大娘有一比(有人觉得公孙大娘舞剑器的传神描写属于文学夸张,其实未必夸张,你只要想想杨丽萍大姐舞孔雀的效果就可以了)。于是裴将军抖擞精神,舞了一段,端的是雄壮潇洒,“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最后一招剑飞空中,银光耀眼,裴将军执鞘相接,飞剑入鞘,毫厘不爽。吴道子和张旭立时情绪激扬,你写书,我作画,“俄顷而成,有如神助”。众观者兴奋不已,奔走相告,“真是幸事,一日之内,获睹三绝!”唐代爱旅游采风的段成式在《寺塔记》中,多次记述吴道子壁画。他赞美《礼骨仙人图》:“天衣飞扬,满墙风动。”赞美《送子天王图》:“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
  人怕出名猪怕壮,文艺行家唐玄宗自然不会放过吴道子,闻名见画后,马上召他入宫,给安排了一个“画学博士”头衔。历史上有才华的人,在成了皇帝身边的干部后,往往会平庸呆板、矫揉造作起来,迅速失去艺术个性而成为政治工具。还好,吴道子没变——那真是一个气氛宽松、思想开放的时代,包括皇室在内的人们,普遍喜新厌旧、追求创新。吴道子为皇帝当差,天天想的不是让皇帝满意,而是如何让皇帝耳目一新、甚至大吃一惊。这真是艺术的幸运。

吴道子:圣手魔笔绘盛世(3)
玄宗有一天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叫锺馗的大鬼捉了小鬼。吴道子听说后,立即画了一幅《锺馗捉鬼》,玄宗看后大叫,怎么跟我梦中一样!于是,《锺馗捉鬼》成了历代画家们反复绘制的题材。后来,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得到了吴道子的《锺馗图》,很被吸引,这家伙心血来潮,非要让他的御用大画家黄筌把画给改一下,要求把画中锺馗“剜小鬼目”的食指改成拇指。黄筌把画带回去琢磨了好几天,几番动笔,都把手又缩了回来。最后只得另摹一幅,跟孟昶实话实说,报告领导,俺不敢改啊——吴道子所画锺馗,食指凝聚了全身力道,改一指而牵全身,确实无从下手啊。
  据说有一次,玄宗皇帝为了让吴道子在宫内画一幅精彩的山水画,专门派了一辆四马豪车,送吴道子到山水佳胜之地观景写生。吴道子回来后,皇帝一看,这家伙两手空空,身无旁物,连个草稿都没有,难免有些生气,心说你小子太不重视朕的旨意了,哼,画吧,画不好看朕怎么收拾你。奈何吴道子早已胸有成竹,一天时间就把一面墙画好了。那皇帝是艺术行家,放眼看去,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心胸顿时为之一爽,不禁喜形于色,连连称妙。
  与顾恺之、陆探微的“细笔密体”对应,吴道子被称为“意笔疏体”,说的是吴道子经常放弃细密谨严的画法,运笔如飞,挥洒写意。苏东坡评价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维早期的山水画学的也是吴道子。这就是说,吴道子还是中国画写意风格的创始人。张彦远说他“真画一划,见其生气”,“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吴道子的作品以人物佛像见长,他却也是山水画的祖师之一。张彦远说,山水画之转变,始于吴道子,完成于李思训父子。吴道子年轻时从蜀道归来,创作的蜀地山水图,立刻引起了画界特别是山水画家的高度兴奋,山水画开始一改单调呆板,变得层次丰富、真实灵动起来,具有了在各画科中卓然独立的资格。据说青绿山水大家李思训去世后,玄宗皇帝在兴庆宫看到李思训的山水画,突然怀念起了嘉陵江风光,便让吴道子再画一幅。吴道子也不含糊,一天就画了出来,玄宗皇帝看看这幅,又看看那幅,感叹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同样都是神妙的作品啊!
  唐代有很多杰出画家,但大都有未到达之处。惟独吴道子“尽精微,致广大”,堪称全才。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道子凡画人物、佛像、神鬼、禽兽、山水、宫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他的佛道人物画法被称为“吴家样”,雕塑风格被称为“吴装”,甚至被油漆彩绘雕塑行业奉为本行祖师。当然,“吴装”也有可能指的是他墨线突出、简淡上色的风格。关于吴道子运用颜色,宋代米芾记载,在苏轼家见过一幅道子画,画中人物有一点与众不同,人的嘴唇都是轻轻的一点颜色,却生动逼真。这种颜色点唇法,现代还有不少画家在沿袭使用。
  “画圣”之身份,不是吴道子自封,而是后人给予的。在他之前,已经有画家卫协、张墨等曾被称为“画圣”,但都因说服力不足,后来没被公认。张彦远在总结对比了所有的画家后,借鉴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的“六法说”评论道,惟有吴道子的画才可以说六法俱全,万象必尽,而其他人的绘画,有的画好了形象,却失去了神韵,有的画好了色彩,却失去了笔法。于是把吴道子尊为画圣,列为绘画“神品上”的唯一一人。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把吴道子列为第一,周昉列为第二。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认为:“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苏东坡虽然倡行“文人画”,但他尚能跳出文人圈全面审视绘画,“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吴道子把绘画整到了如此高度,这让后来的画家十分紧张,就像进了大厅找不到空座一样。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由于人物画学得太像吴道子,苦恼了若干年,想摆脱都摆脱不掉。所以从吴道子的盛名下突围出来,成了无数画家们的毕生追求。可见五代、唐宋以来山水花鸟大兴,既有政治社会上的原因,也有艺术选择上另辟新境的因素。
  苏轼才大,在不得不承认吴道子的情况下,仍不甘心从此无路可走,遂发狂言“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终于觅到了一条“文人画”新路,在绘画之外寻找“诗意气节”,专画“竹石”题材,以求突破。苏轼偏激的“画工论”,也遭到了后来人的讥笑,你画的连像都不像,恐怕连画工都做不上。宋代性格高傲的米芾,也跟吴道子较劲,坚持“不使一笔入吴生”,这一方面反证了吴道子在画坛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米芾们可贵的艺术追求精神。不落入前人窠臼,这是有出息的艺术家都应该有的秉性素质。所以,米芾果然开创了“米家山水”的一片新境,让画史无法忽视,而万世留名。
  虽然由于苏轼、米芾、董其昌等一大批文人的倡导,文人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扭曲了中国绘画的全面发展。撇开部分文人们的偏颇言论,吴道子仍然在后来的宋代《宣和画谱》、宋代朱熹《跋吴道子画》、元汤垕《画鉴》、明杨慎《画品》等重要绘画理论书籍中,以画圣的身份置疑不动、傲然屹立。
  是的,当我们震撼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作品宏伟瑰丽时,倒也不必有任何愧色,因为在比米开朗基罗早九百年前,吴道子已经在绘画和雕塑方面,达到了同样甚至更加全面的高度。宋朝诗人朱翌有句:“向非道子妙绝笔,哪见开元全盛日。”遥想盛唐,翻阅画史,那一个大气纵横、激情挥洒、气吞山河的艺术巨人的身影,仍然让我们充满激动,不能自已。
  

笑谈国画:迷进传说不思归
唐代有个叫张彦远的,他的祖辈除了喜欢书画外,还喜欢当宰相,并且都当上了。到了张彦远这一辈,终于因为肚子里装书画太多,没有了撑船的空间,所以他没当上宰相。但喜欢书画的习惯一直沿袭下来。几代人的努力,使张家收藏的书画连篇累牍、不可胜数。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国宝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上有张彦远亲笔鉴题,说明它很可能也是张家曾经的藏画之一。张彦远打小畅游在书山画海之中,迷得醉生梦死,美得要死要活,常在河边走,没法不湿鞋,数年浸淫之后,他也整出了两本书,一本《法书要录》,一本《历代名画记》,书成,得意地告诉别人,天下人谁要是喜欢书画,有这两本书,够了。
  就是在张先生这部《历代名画记》上记载,南朝大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大壁上画了四条威风凛凛的巨龙,却不点眼睛,说是点了眼睛会出事。出啥事?龙会飞走。别人不信,逼他点睛。刚点了两条,突然雷声霹雳,阵风旋过,暴雨倾盆,一个闪打来,众人看见那二龙正龙颜大悦,抖擞长身,脱壁而去,飞入云雨。壁上只剩下没点的两条——也张牙舞爪地急着要走,可惜没有眼睛看不见路。
  这就是著名的成语“画龙点睛”,果然令人谈之逸兴湍飞,神往之极。无独有偶,笔者又想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也有个点睛故事。说的是南京(那时候叫建康)瓦棺寺,欲搞寺庙建设却缺少资金,便想请人布施赞助。无奈宣传鼓动工作做得不够得力,认捐者、认捐数寥寥。作为长老的朋友,顾恺之知道后,大笔一挥,认捐百万!巨钱何在?僧人无法相信,顾恺之笑道,别着急,给我把墙刷好了等着!
  顾大画家在刷好的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像》。到最后画像点睛之时,请来众多观众。只见他大袖一甩,摒神静气,执笔尖在画上轻轻一点,悠悠一旋,又一点,又一旋,再看那维摩诘神像,眼珠子一转,仿佛光彩粲然,顿时满堂生辉。众观者齐声惊叫,身心受到很大震动,纷纷解囊布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几天时间,寺里就捐到了百万之资。把和尚们乐得,多亏戒律里没有戒笑一条。
  三国时有位被记录下来的成名画家,名唤曹不兴,鉴于他这个“曹不兴”名一定会让曹操恼火,所以他只能在孙吴、蜀刘两国混。还好,吴帝孙权比较器重他。因为他擅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