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徐滔进行时-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推荐序Ⅰ 爱在进行时 白岩松
徐滔是我的师妹,在校园不多的相逢中,我们并没有太多沟通,然而,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们却注定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第一次因工作或缘分的初次相遇,她可能都已从记忆中淡去。那是1994年春节刚过,在北京与天津之间的某地,一个因为表现良好获得短暂假释的服刑人员,正和母亲在阳光下遛弯,没想到,一个在河边玩耍的警察的孩子掉进水中,挣扎在生死的边缘。服刑人员跳入水中,救出了警察的孩子,可惜他自己却从此告别人世。当时我在现场采访之后,又去服刑人员母亲家里采访。刚入家门,便见到徐滔泪光盈盈地走出来,彼此打过招呼,便因处于特殊的工作状态中就此别过。只是后来总是想起那一次相逢,原因是,在那个时代,这份相遇是一种难得的认可——在或对或错的简单黑白里,在利益或情感的判决中,总有一种人性的牵挂让我们彼此认可并付出,所以,我们才会在那个家庭里相遇。
  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相遇、一次又一次分开的节奏里,在朋友与同事尊敬的讲述中,我感受着徐滔由故事到传奇的成长。《法治进行时》用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收视率来证明自身,而徐滔用一次又一次获得的全国性奖项来让你无法回避。成长,不仅有白发的增多,还有所有付出的收获和坚持的价值。十年不变,让《法治进行时》与徐滔一起,成为中国电视历史中的一部分,更成为北京这座城市历史中的一部分。
  于是,人们开始探寻,徐滔与《法治进行时》为什么成功?
  答案太多,作为一个师哥,回答起这个问题更难,但变成黑白文字,简化下来,只有两个关键词:人与热情。
  法制二字,让你冰冷并理性,但是徐滔的成功,恰恰在于让法制温暖并感性。《法治进行时》在十年的时间里,被徐滔“人性进行时”,每一个故事,每一次铁血追捕,在背后都是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破碎或泪水与笑容的交替,让你解恨的同时又百感交集。这是生活,这是现实,而这,又是法律的无情与有情。在一个又一个吸引人的讲述中,徐滔用刚性的讲述泄露出自己内心的柔情,而这份柔情,却最好地在收视率与普法的角度上,让太多的人跟进并悄悄改变。法律意识的精进,有时并不是知识的增长,而是那感同身受的一声叹息或看后的长夜难眠。这是徐滔与《法治进行时》的本事,也是十年来未变的追求!
  最后要说的是徐滔的热情。
  没有过去时,也没有未来时,每一次与徐滔的相遇,都是在无法回避的现在时。在彼此人过四十的岁月里,似乎从没有什么不快,也没有什么不能释然,在与徐滔的握手中,一切都会过去。她的快人快语,她的笑容,用快乐遮盖了过去,也感染了现实,更让你相信未来。她,就是用这种方式激励着你,激励着这座城市,或许,也激励着她自己。
  但是,当这激情与传奇被更多人讲述的时候,作为她的老哥,我只悄悄地希望她能快乐并幸福着。
  因为她和她的栏目的存在,让我们面对这个城市的时候,感觉到平安。
  

推荐序Ⅱ 十几年的朋友 于丹(1)
在我看来,好女人分为两种类型:珍珠和钻石。珍珠的美好在于她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世界温柔或者残酷,她含蓄晶莹的光泽穿越沧桑、永不改变,直至研磨成了珍珠粉依然如故。而钻石的美好恰恰在于以万变的光彩守着不变的自我,世界有多少种可能,她就有多少个棱面对应,璀璨熠耀,每一面都光芒四射,美丽坚强,谁也不要试图把钻石磨碎。
  珍珠很传统,钻石很现代。我一直觉得,徐滔就是这么一颗钻石。
  我和徐滔认识十几年了,她叫我姐姐。很多人都说我跟徐滔像,其实正是因为特别像,我们才成为特别好的朋友。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跟徐滔有一种骨子里的默契,就是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上都非常相像。在《法治进行时》最初策划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讨论,应该做一档什么样的栏目,给北京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当时就确定了“进行时”这三个字,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完成时态的报道,而是永远的现场、永远的过程、永远开放的视角、永远的前沿。
  一、记者徐滔
  现在,我们都把徐滔看作一个知名主持人,但是在我的心里,徐滔永远只有一个身份,就是记者。我多次参与评选优秀主持人的节目,总有人问我:“徐滔到底有什么优势?她在女主持人里不算是最温柔的,不算是最漂亮的,也不是那种主持文艺、时尚类节目的主持人,生命力为什么那么长?”我会告诉他们,答案在于她在做主持人之前就是个优秀的记者。当下,主持人这个职业通常有一种危机,很多主持人一旦不再主持节目了,想做一个好编辑都很难。但徐滔不同,她是摸爬滚打过来的,身上有一种狂热的职业热情,对各种角色都能胜任。我曾开玩笑说徐滔是天生的新闻动物,只要有了新闻,她哪怕冒着种种危险、受处分或者挨批评,都一定要去做。
  她的天职让她觉得:我是记者,我必须在现场。所以,我所认识的徐滔首先不是主持人徐滔,而是记者徐滔。不管从前还是现在,哪怕现在她身上带着知名主持人的光环,我仍然认为她是记者徐滔。
  十多年以来,从西站绑架案,到吴若甫被绑架案,有危险的地方就有徐滔。每次评奖的时候,总有人会说:“徐滔得奖太多了,怎么总是她得奖呢?”别人不清楚,但我清楚,徐滔得的奖其实都是她出生入死堆积起来的。大家都羡慕徐滔频频拿奖,可是有几个女记者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深更半夜冲在案件第一线,在警察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就冲进去,甚至直接跟绑匪说“我跟他交换吧”?
  徐滔得的奖是很多,但是她在做事的时候并没有得奖的想法,其实这就像是球员临门一脚的时候,他不可能会想踢进去以后我就是冠军,我身后可以有多少荣誉和奖杯。在那一刻,球员脑子里很单纯,只有比赛,对徐滔来说,就只有前沿,只有现场。
  其实,我一直挺心疼徐滔。因为我看得见在那个风光屏幕的背后,她所付出的那些辛苦。她一天到晚都待在电视台,废寝忘食,随时待命。我经常看见她外边穿着大衣,底下穿着睡裤,就从楼上跑下来接我们。她经常跟我说,她三天没回家了,一个星期没回家了,一直在这儿。徐滔能有今天的成绩,她背后的付出是不为人知的。她不仅是一个主持人,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而这个背后的灵魂就是她一直在尽着一个记者的责任。我觉得,这是在职业状态下我能看得到的徐滔。

推荐序Ⅱ 十几年的朋友 于丹(2)
二、朋友徐滔
  作为一个朋友,我非常喜欢徐滔。徐滔这个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她要对谁好就掏心掏肺地好。我跟徐滔之间从来没有那些很虚的礼节,逢年过节别人发祝福短信的时候,她不给我发,我也不给她发,我只要发短信找她,就是有扶危济困的事儿。在朋友圈里,谁有了特别急的事儿都会找徐滔。徐滔虽然很忙,但她从来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回信息。她总是跟我说,姐你别着急,你现在等着我,我去帮你。永远都是这样。我周围很多朋友说,徐滔的侠肝义胆就在这里。她待人没有任何虚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尽心尽力。
  别人说我和徐滔很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都是特别多面的人,有公众看到的非常硬朗、理性的一面,但内心里都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她是一个特别立体的女人,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敢,捍卫良知,尊重弱势群体。她的道义感是让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钦佩的,但是徐滔也会有她另外的一面。
  徐滔一直叫我姐姐,我能够看见徐滔身上柔情似水的另一面。我怀孕的那段时间,徐滔絮絮叨叨近乎婆婆妈妈,一天到晚关注保健、育儿之类的东西,比我还上心,天天发短信嘱咐我。我刚生完孩子,徐滔就跑去看我,那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下班特别晚。医院的人不让进,徐滔就跟人家说“她是我姐”,然后医院的人一看,就说:“哟,你们俩长得真挺像。”就居然认为她是我亲妹妹,把她放进去了。
  在病房里,徐滔跟孩子说话将近两小时。徐滔的这一面很少有人能看得见,都以为她就是风风火火、铁肩担道义的徐滔。其实,她一温柔起来,是一个特别絮絮叨叨的人。我没带过孩子,徐滔也没带过,但她总会提醒我很多注意事项。
  我和徐滔都特别心疼对方,但很少互相劝说——你别这么累了,因为我们俩都知道这种关心虽然很好,但基本属于废话,说了没用——我们俩谁都不可能不累。她不会跟我说“你别太累了,悠着点儿”,而是会用更直接的方式,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什么能补的、能吃的就给你带着,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你。
  我经常想,人这一辈子应该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他永远都是默默地站在你背后,永远也不来为你锦上添花,但是你要愿意的话,他会为你雪中送炭,温暖、恒久,终其一生就这么走下来。徐滔就是这样的人。
  三、徐滔和《法治进行时》
  我现在还记得在北京电视台办公室里,大家一起探讨《法治进行时》的工作场景,回想起来觉得很温暖,因为可以那么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儿,而且是做一个起点就是日播的栏目。
  在定位《法治进行时》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出一个设想:设置每天的主题,有报道事实的新闻,有深度报道,有法律援助,有律师访谈,还有像法治天气预报之类的东西。其实,这就意味着一个栏目组下面要分出很多板块来,每一个板块都有它固定的职能和固定的形态。我所说的“品牌制度”,就是从一开始就做这种有烙印的栏目,因为品牌(Brand)这个词在英文里的原意就是烙印。《法治进行时》在今天已经成为老百姓认知程度特别高的大品牌,这跟栏目组的规范、管理、策划都有关系,但是更大的原因是徐滔的形象一直都在。她传递出来的是一种良性、健康、正义的态度,她会站在司法的立场上仗义执言。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法治进行时》报道一些大众感兴趣的案件时,徐滔总能保持一种非常职业化的冷静,她不去扩大,也不去渲染低级趣味,她能给你一种特别健康、磊落的态度,告诉你这些事件的原本状况,以一种职业、冷静的态度去面对它。所以,我觉得徐滔站在屏幕前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她的职业素质完全出于自觉,这是《法治进行时》能成为一个大品牌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栏目,它应该有屏幕外行为的延伸,比如说援助、咨询等等。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媒体不应该仅仅是社会文明的记录者,更应该是文明的催化剂。首都也就是首善之都,是一个最前沿的、各种元素杂糅的、有着最丰富的机遇、但是也会有众多潜在危险的地方,那么,谁来做社会安全的守望者?《法治进行时》做到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媒体,还是一个能提供帮助和咨询的实体。
  徐滔在民警中威望很高,警察们都把徐滔当作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徐滔的身份很有意思,她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是一个知名主持人,更是一个优秀记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徐滔是民警队伍里的一员,她是民警队伍里面的一个媒介工作者,她理解这个队伍的使命、艰辛,了解他们的默契、行动规则。正是因为有这些“身份”在,所以她才能做好一个主持人。如果仅仅是一个主持人,徐滔就没有这么大的后劲。
  一颗钻石,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有多少个棱面,除非你给她更丰富的生活,用更多角度的悲喜去检验她。
  好在徐滔正在进行时中。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盛情推荐
世事滔滔,徐徐道来,
  为求太平,坚守十载,
  文明和谐,法治进行,
  无怨无悔,竭力倾情,
  徐滔小妹,有你辛劳,
  法治栏目,收视很高,
  你的成绩,使我自豪。
  ——赵忠祥
  我最大的愿望是永远有事干。徐滔也是这样一个人。她好像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很享受工作过程中的快乐。
  ——张国立
  我想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这正是徐滔和《法治进行时》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大家喜欢徐滔的原因。
  ——赵本山
  《法治进行时》里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扑朔迷离的案情,有精彩纷呈的推理,但更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对亲情、对爱情、对社会的反省和思索。
  ——郎昆
  节目不大,影响不小。
  守法宣传,手法独到。
  京城观众,盛赞徐滔。
  学生优秀,老师骄傲。
  ——崔永元
  徐滔是知名的主持人,她主持的《法治进行时》有着很高的收视率,但她为人低调,同时非常靠谱、非常仗义。还有,朋友们都知道徐滔是个很浪漫、很唯美的人。
  ——毛阿敏
  选择了主持人,其实是选择了一条异常艰难的事业之路。一个真正的主持人一生都在跑新闻的路上。徐滔就是一个永远处于进行时的主持人。
  ——水均益
  每个主持人都渴望找到一个值得用生命热爱的舞台。而对于徐滔来说,《法治进行时》就是她的舞台。
  ——朱军
  十年,对法治而言不长。十年,对《法治进行时》而言不短。作为同行,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用观众无法了解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制长远的未来。
  ——王志
  徐滔“姐姐”最希望帮助的就是青少年。我看过一个报道,通过《法治进行时》向警方自首的青少年有6人之多,可见它的影响。祝贺十年!还有更长的时间,徐滔“姐姐”和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孩子。
  ——鞠萍
  《法治进行时》栏目一直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栏目!从主持人、编导到各位工作人员、采编人员,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是在用生命来抒写电视事业的真实与辉煌!《法治进行时》是普通百姓维权的一个途径,是普通百姓对法律认知的一个态度,是对法制社会拥护的一个表现……更是老百姓一生中不能够离开的一个陪伴!
  ——韩红
  古罗马人说: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中国古人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法治进行时》用了十年的时间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将公平和正义给予大家,不仅成为一个品牌栏目,也成为了人们平安生活的守护者。
  ——董卿
  《法治进行时》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速度、动态和自始至终的亲和力,这样的元素组合让《法治进行时》在法治的概念和媒体的传播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令人满意的和谐关系!徐滔是一个让法治媒体从业人员羡慕的名字,有时候,我真希望在那些现场出现的人是我自己……她能以从容而不经意的举动化解千钧一发的紧急瞬间!
  ——撒贝宁
  十年,《法治进行时》超越电视节目本身而成为媒体与社会互动的现象与范本。节目的灵魂——徐滔,不仅是难以超越的主持艺术高度,更是超凡的个人魅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三位一体幻化而成的中国偶像。这种无可替代的偶像力量在我们的注视下,一次又一次地挽救生命、净化灵魂,代言着正义与美好。
  ——芮成钢
  我觉得吧,能给大家带去快乐和思考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快乐文化,《法治进行时》是法制文化。今年是《法治进行时》十周年,老霸道了。在这里呢,衷心祝愿《法治进行时》继续“霸道”。必须的!
  ——小沈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自序 法治进行时(1)
徐滔
  经常有朋友问我十年前创办《法治进行时》的原因,这是源于我做的一个报道,这个报道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1998年前后,北京的街头一直有假金表骗局——骗子们拦住路人后,会神秘地掏出一块金表,说这块金表价值连城,是外地某银行的金库着大火时遗失的,现在银行正在以每块金表30万元现金加上两套三居室往回收购。骗子们还会事先准备好一张伪造的《人民日报》,上面印着国家各银行高价回收金表的假新闻。为了进一步迷惑事主,有的骗子还会扮成银行的工作人员,从银行里走出来说的确有这么回事儿,让事主抓住机会。而实际上,骗子手上的金表是花20块钱在早市买的。可是因为贪心,加上疏于防范,很多人都上当了。
  据北京警方统计,这种假金表骗局在一年的时间里保守地说,能从北京街头骗走上千万元钱。一位大学教授用毕生的积蓄60万元钱买了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