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氏荣华-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过打压扩张,最后闽国才占了四州而已,都比不上梁国的一个江南道大。
本来在江南东道中,这一带的经济便算不上好,要不是当时天下大乱,后来梁国和南汉建立后多与其他国相斗,看不上闽国这块小地方,闽国早被吞了。
他们的君王要是睿智能干,他或许还能学一下周瑜,辅佐君主吞并河山,争一争这天下。
可惜了,皇帝虽有雄心壮志,却吃不了苦,他从及冠后便开始辅佐他,一开始还恨铁不成钢,然后争斗,到现在闽国的实际权利掌握在他手里。
皇帝在他这里都成了一个摆设,这样的人怎能去跟梁帝楚帝和蜀帝那样的人物争天下?
所以陈见也死心了,只要管好底下的百姓就行。
只是现在,南汉,楚国已灭,大理偏安一隅,就中原来说,也就梁与蜀耳。
将来闽怎么办?
也打一场,然后等着国灭?
可要投降,屈与人下他又不甘心,他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向高高在上的闽帝?
陈见却不知道,他正纠结不安时,他的侄子兼学生陈固已经给家族和岳家牵好了线,让两家做起了生意。
陈固娶了钱鱼鱼后便将她带回泉州见父母了,陈家对钱鱼鱼的态度都不错,等她有孕后对她更好了。
因钱家是苏州本地的士绅,而陈家是泉州的士绅,通过这对小夫妻,他们发现对方手里有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便开始互通有无起来。
闽国是有对外的港口的,国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便来源于此,所以有许多奇异的舶来品,可比杭州一带的还要好。
所以钱家改从亲家那边入手。
闽国与梁国本就不禁商贸,可以说,几国关系中,只有闽国与各国关系都不错,闽国的商人可走遍每一个国家,包括之前的南汉。
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拒绝闽国来往,因为他们都不怕闽国,而且闽人带来的商品都不错。
陈固的牵线也不过是让两国的民间交流更频繁了些罢了。
而更让陈家惊喜的是,姬先生还收了陈固做学生。
陈家不说,其他姻亲故旧也都把自家的孩子拉到陈固面前,让他把人带去苏州,说不定他们也运气好,能叫姬先生看上呢?
动静闹得太大,让在长乐府为相的陈见也知道了。
他将陈固叫来仔细地问了问苏州的情况及收徒的过程,沉默了许久后道:“既然是要去苏州学习,那便要长住,将你媳妇留在家里也不像话,你带了她一并去吧。”
顿了顿后又道:“你父母一辈子也没出过泉州,趁着他们身体还硬朗,不如带他们出去走走,听闻苏州气候适宜,你带他们去住一段时日吧,也可照顾你媳妇生产。”
陈固惊诧的抬头看陈见,犹豫道:“伯父,此去侄儿还能回来吗?”
陈见就笑,“泉州是你的家乡,你就是不想回来,我也是要叫你回来的。”
陈固就松了一口气,起身行礼道:“先生放心,学生知道怎么做的。”
陈见不仅是他的伯父,也是他的先生。
说起来,论起血缘,他们只是远房亲戚,还是师徒更近些,他去苏州读书本就是奉的陈见的命令,一是为了做学问,二是为了阅。
没想到最后不仅娶了个媳妇回来,还拜了姬元做老师。
陈见叮嘱道:“若论教书育人,我拍马也不及姬先生,你既拜了他为师,那便好好与他学。”
陈固应下。
陈见就叹道:“你才情俱有,可惜志不在仕途,我也从不勉强你,但泉州养你育你,将来你总要为它做些什么才能回报一二,也不枉来这世间走这一遭。”
“先生,学生都懂的。”陈固神情坚毅道:“学生会尽力周旋的。”
陈见看了他的神情便哈哈大笑,摇头道:“两国大事岂是你一无名小卒能左右的?你以为我要你做什么?”
陈见笑道:“你只要好好的与姬先生学习,但凡学了他两分的育人本事,待以后安定了,你就回泉州来,教出更多的人才来,便算不枉我教导了你一番了。”
陈固愕然,然后眼眶便是一红。
他还以为伯父是要他去为陈氏牵线,所以让他带着父母妻儿离开,这样将来事发,他的家人至少不会被牵连,却原来还是他多想,心也太窄了些。
“伯父……”
“你还是叫我先生吧,”陈见摇手笑道:“那样更好听些。”
陈固便后退一步,躬身行礼道:“先生,学生必不负您所托。”
陈见点了点头,叹气道:“去吧,去吧。”
他这满腹的心事也不知该和谁说,于梁国那边,他虽有了些心思,奈何没有门路啊。
陈见苦于没有门路,姬元却已经找到了门路,不然他也不会这把年纪了还收徒。
他一直记得自己答应林清婉的事,他不知道她在给钱家和陈家牵那条姻缘线时是否知道陈固的身份。
但显然,这个身份将来会帮他大忙。
闽国,皇帝是姓吴,可闽国的朝政却是陈见握在手中,百姓也更信服陈见。
只要陈见愿意,那归降之事便成了七成。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达成那七成,只要陈见愿意了,他就能站在闽国的朝堂上,争取剩下的三成。
梁国这边还不知道姬元已经开始谋划,崔正从苏州回来后,梁帝才知道林清婉还求了姬元这件事,一时更感动了。
又在朝堂上发表了一下感叹,看着曾经林清婉站立的位置落泪。
不知内情的群臣:……陛下越来越多愁善感了,这可怎么办啊?
第五百三十六章 开始
平熙六年,林清婉走后的第五年,资水和沅水发生洪灾,梁国和蜀国都被波及,其中蜀国灾情更重。
五月洪水爆发,却一直到七月灾情都未曾得到有效控制,不少蜀民通过互市流入梁国。
因资水和沅水一带皆是楚国旧地,百姓多有亲,两国无法阻止,再一月,梁国赈济的粮草在资水一带被劫,细查之下,竟是蜀国士兵冒充流民进梁,纠结灾民所至。
梁帝大怒,下令项善将犯者捉拿斩首,以儆效尤。
但人已经跑回蜀国,怎能是项善说捉拿就捉拿的?
于是两国发生冲突,梁军悍然入蜀,维持了六年的梁蜀盟约被打破。
项善,林信和钟如英分兵三路,同时进攻蜀国,东北军在幽云一带戒严,崔正和卢真则作为后备,以援前线。
梁军来势汹汹,蜀国没想到他们说打就打,一点准备也没有,最要命的是,沅水一带的楚地因为他们救灾不力,民怨甚重,梁军才到,当地百姓就先投靠了梁军,有的还结群,主动打伤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放梁军进城。
项善和林信见状,上告朝廷后,由姚时带着项敏杜斯等人前来救灾。
这几人如今都在朝为官,他们本就有名,尤其是项敏,他是楚人,他说的话可比蜀国那边官员说的话管用多了。
项善本来就是楚帝的全民英雄,他此时再带兵,蜀国其他地方暂且不说,被他们占去的楚国的一半却是很容易就能攻克下来。
梁国一直坚持把项善放在荆南道的作用总算是显现出来了。
当初项善投降后对他的安排,朝中一直僵持不下。
大部分朝臣都觉得项善是降将,在楚地有如此威望,再将他放在楚地实在是太危险。
只怕到那时荆南道的百姓只知项善,而不知梁帝了。
是林清婉,姚时和鲁尚书等人坚持让项善留在楚地,并且还领着他原先那支军队。
这几年,楚地虽然和睦,但他们也的确更信服项善,而不是梁帝。
好在梁帝虽心里有些介意,却很想得开,一直记着林清婉说过的那番话,“楚地百姓不记得陛下,但只要项善记得陛下就行了。且楚地只有一个项善,他如今年事已高,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他也该退下了。到时没了项善,可不就记得陛下了?”
林清婉当时笃定的笑道:“陛下比项善年轻,这就是您的优势,不信,您且看着。”
项家最优秀的后辈如今都在京中为官,没人去军中接项善的手,如今楚地的百姓是只记得项善,然而十年,二十年后呢?
就好比东北军。
当年它还是林家军时,东北,不,应该是整个梁国,有谁知道先帝?
可现在再看,记得林颍的有几人,记得先帝的又有多少人?
而现在梁国百姓都记着先帝,只有当今做得足够多,足够久时,人们才会渐渐以现有的记忆覆盖以前的。
所以时间才是新帝最大的优势。
所以他只要收买自己的臣子就好,让他们心里记住他,且为将来百姓记住他打下基础就好。
而如今,楚地百姓记住项善的效果便显露出来了,因是项善领兵,所以梁军以不可阻挡之势从蜀国手里夺走了它分走的半壁楚国。
蜀军士气低落,哪怕再进蜀地时遇到的阻碍变大,却比自己预想的要小一些。
战事开始艰难起来,但梁国还是占据大优势,正在此时,姬元开始接受梁帝的任命,为梁国使臣出使闽国。
与此同时,蜀帝正在大发雷霆,问责六部和他的皇叔,“朕早在六月便拨下大批粮食赈济灾民,那些粮食都去哪儿了,为何这么多人会跑到梁国去?”
“还有军饷!”蜀帝怒发冲冠,拍着桌子怒道:“你们竟连军粮和军饷都昧下,让朕的士兵都成了逃兵!”
户部尚书满脸土色,拱手道:“陛下,此次劫掠梁国赈济粮的事显然是梁国有意污蔑,那些人真不是我们蜀民。”
“这次不是,那以前的呢?”蜀帝怒喝,“朕拨的粮草呢,赈济粮呢?在此之前,朕的士兵是不是逃到了梁国为寇,朕的百姓是不是帮着梁国反了朕!”
蜀帝骂完他,又扭过脸去瞪皇叔,脸色发沉道:“三皇叔,当初是你拍着胸脯说能治理好楚地,我才将那块地方交给你的,结果你就弄成了这样?”
三皇叔心中冷笑,面上却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去认错,表示是自己识人不清,任用了奸吏,这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蜀帝的脸色却越发难看,他虽然将楚地交给三皇叔,但里面的官员却都是他任命和挑选的,三皇叔这番话在他看来就是推卸责任。
他自以为足够严明,却没想到还是被臣子们与皇叔联合起来糊弄。
是,这次劫掠梁国赈济粮的“蜀民”多半是梁国自己找来的人手,自导自演了这一出。
可梁国有此野心,为何守边的将士一点没发现?
本来蜀帝是想问罪边关将士,可一细查才发现问题竟是出在京城。
这完全是京城与地方勾结起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地百姓如此激烈的反蜀,便是因为这几年积累下来的怨气。
他要与梁国争一争这天下,知道对方在休养生息,他自然也要抢在他之前准备更多的粮草,招收更多的兵马才好。
只要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就算国力稍弱,他也有信心能拿下梁国。
所以这些年,他劝课农桑,大力发展经济,充实国库,楚地因为才经过战争,要免税一年,减税三年,所以那地方的税收很少,蜀帝便大手一挥交给三皇叔去管了。
却没想到他们能在沙土上也挤出油水来,除了与梁国交界的几个地方外,其他地方都被搜刮得很厉害。
倒不是他们不想对互市伸手,而是因为他很重视互市,而去互市做交易的都是身家不少的大商人和大家族,蜀帝也一直盯着,所以他们不敢伸手。
也因此,互市繁华,和平,这让蜀帝以为整个楚地都是这样的。
梁国这次大举进攻,他们连梁国是何时集结的兵力都不知,由此可见边军的失职,所以蜀帝才会那么气愤,才会那么愤怒的去查,结果这一查就查出大问题来了。
第五百三十七章 进程
蜀国这边的流民和逃兵不是第一次流窜到梁国抢劫偷盗了,但因为每一次都很小,也没伤人命,梁国这边便只与对面的县官及驻军交涉。
也不知从何时起,梁国这边再接到百姓的报案都不再知会蜀国那边,只是安抚下百姓而已。
蜀国这边的官员和驻军还当他们是嫌麻烦,也不意与他们蜀国将关系弄僵才压下不提呢。
哪里知道人家早在那时就定下了开战的理由。
资水和沅水洪涝,梁国便借着要赈灾将大批粮草运往前线,押送的皆是几倍于所需的将士。
而蜀国这边不是忙着救灾,而是分刮上面拨下来的赈济银和粮,同时压下百姓的声音,以免蜀都收到消息。
他们这么忙,怎么还可以记得戒备梁国?以为梁国和他们一样在忙着洪涝的事呢。
结果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前一天梁国丢了一批粮食,傍晚就查出是蜀国这边的士兵所为,还说得有鼻子有眼,有名有姓的。
可那些人那天却是押着上面拨下来的赈济粮与长官们去与商人交易,以换取白银。
这个行踪是不能说的,而对方当时来势汹汹,应付的人经验不足,便有些支吾。
他们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梁国的意图,还一心想遮掩他们侵吞赈济粮的事时,梁军第二天就大举进攻了。
事情闹大,他们第一想到的还是遮掩,因此虽奋力抵抗,却没想上报蜀都。
可他们还克扣了士兵的军饷和粮草,这些士兵多是六年前降了的楚兵,因为蜀帝不信任楚将,所以把将军全换了。
双方本来就是对立的关系,新来的将军不爱惜士兵,士兵自然也不会卖命,算起来,他们跟对面梁国的将士还比较要好呢。
好歹是同乡,还一起喝过酒,逛过窑子。
于是上头的将军声嘶力竭的下令要坚守到底,底下的士兵却儿戏一样,冲出去看见眼熟的人还远远打了个招呼,一边懒洋洋的枪对刀,一边还有空问候,“你今儿吃的干的稀的?”
“当然是干的,上战场能不吃干的吗?我出的可是力气活儿。”
蜀兵撇嘴道:“我们吃的就是稀的,前段时间他们趁着粮价高,把军粮也换成了白银,所以军中存粮不多了。”
“你就一大头兵,咋知道这么多?”
蜀兵将手中的枪轻轻地拍在他身上,无视城楼上越来越急的鼓声,撇撇嘴道:“我知道的可多了,那守着粮库的是我们旗长的大舅子,每次他们进出取粮他都看着呢。”
梁兵见自己挨打,便也用刀背敲了一下对方,以示自己在很认真的打,叫道:“那也不能让你们吃稀的啊,咱做的可是力气活儿,还不如来我们这儿呢,虽然饷银总也不按时发,好歹还有些,最起码能吃干的。”
蜀兵羡慕,“大将军没换,你们上头的参将也都是咱楚人,他们当然心疼你们,我们这儿从校尉起便都换了蜀人,根本不拿咱当人。”
“那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如跟着大将军呢,你是知道的,大将军一向爱兵如子,便是委屈自己也不会委屈咱。”
蜀兵沉思,手上的动作越来越慢,对面的梁兵干脆收手不打了,伸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道:“你要过来,我和总旗说一声,他也是咱楚人,不会为难你的。到时候重新编入大将军麾下,难道你还真想我们打来打去啊。”
他手一指,问道:“你瞅瞅,这两边都是我们楚人,有的还沾亲带故呢,就为了梁蜀打仗,白白送一条命?多亏得慌?”
蜀兵犹豫道:“我们这样反复,大将军会不会生气?”
“气啥?”梁兵道:“咱楚国都没了,投谁不是投,大将军都在梁国,他有啥好气的?”
正巧蜀兵的肚子叫了一下,没办法,一个大男人,还要上战场,就吃一碗有些稠的稀饭,根本不顶饿啊。
他干脆的将手中的枪扔到地上,吼道:“行,老子投了你。”
说罢朝后一挥手,“兄弟们,打仗没意思,咱投了大将军吧。”
此大将军自然就是项善了,他们一直是这么叫他的,哪怕他们已归了蜀国,也习惯的这样称呼项善。
他是老兵,说的话还是很管用的,当下跟在他身边的几个蜀兵便也丢了武器,将身上的甲衣一剥就算投降了。
梁兵见了一乐,连忙将他们几个往身后拉,“快快快,身后去,回头老哥请你们喝酒。”
后头的梁兵见状,机灵的没朝几人动手,然后把他们拨到后面。
而其他蜀兵见了,也纷纷效仿。
老兵几人投降还不显眼,督战的参将一时没发现,但这成片的丢武器剥衣服,他就是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一时大怒,挥了刀就要去砍正丢下武器的蜀兵,意在阻止哗变,可这显然激怒了蜀兵,混在其中的梁兵大喊道:“他们蜀国不拿咱楚人当人,既不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