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染大明-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有个地方船很多,那就是朝鲜。

朝鲜是明朝的属国,朝鲜的水师船直还是很先进的,可惜朝鲜军的战斗力太次。不管6军还是海军,都一如既往的不禁打。毛文龙去年从镇江撤退的时候,就是先退到了朝鲜境内,朝鲜官方屁都没敢放一个,还热情的招待了毛总兵。

可惜毛总兵不厚道,他离开时征调了朝鲜水师三十余艘舰船,说好了,很快就还。可一年过去了,毛文龙也没有送还,朝鲜人知道,毛总兵是不打算换了,也不敢派人讨要。

因为毛总兵离的太近,万一把毛总兵惹毛了,带人到朝廷抢一把,朝鲜可受不了。

尚可喜说完,补充道:“只要哈将军想要船,去朝鲜在抢个几十艘舰船,还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哈大全笑了,笑的无比灿烂,抢劫可是哈大全的老本行。

“干得。干得。”

“如果哈将军不嫌弃,我愿意给哈将军引路。”

省钱了,不过拿出去的钱,哈大全不准备往回拿。就算是抢,也是有成本的,让毛总兵出人出兵,二十万两白银,还是不可或缺的。

合作很快就敲定了。

        第103章 台前幕后。义州密谈。

正文 第103章 台前幕后。义州密谈。

在后世的历史上,对这个在酒桌上达成的协议称为“义州密谈”。

这是一个让无辜的朝鲜人民流血流泪的协议,在后来朝鲜人的史书中如此述说:“两个强盗坐在酒桌边,密谋着,无比卑鄙无耻的恶行。”

这个评价,还是相对公正的。

哈大全和尚可喜的确不厚道,谈工作就谈工作呗,还要惦记邻居家的财产,貌似还要白拿,真是不厚道,太不厚道了。

从哈大全的角度来讲,他一开始是想用钱买的,是尚可喜太积极,非要去抢一把,然后免费赠送给哈大全。

作为一个混混,白给东西不要,那就是傻。

哈大全后来跟身边的人如此解释:“我当时啊。真的是想花钱买船的,我没想去抢,都是尚可喜这厮唆使我的。”

尚可喜则说:“是哈大全这厮暗示我的。”

这两玩意都不是好人。

工作谈完了,就开始娱乐吧。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酒桌上谈工作,谈完工作,一起娱乐娱乐,可以增进合作关系。

这种行为模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

所谓“食不言。”的圣人教诲,能遵守的人实在很少。

哈大全带着尚可喜离开小厅,到了酒馆最大的厅房“听音厅”,义州上下文武官员都到齐了,闹闹哄哄的几十人。

很快一队乐师和舞女就被带了进来,义州刚刚经历过战火,要找卖艺的实在很难,徐士安也不知道在那里找到的人,换了别人,恐怕还找不来。

乐师四名,舞女六名。

六名舞女都十五六岁的样子,长相都十分的俏丽,虽算不上角色,站在一起也是一道风景。其中五人穿着粉红色的衣裙,只有一个女孩子穿了一套蓝色的衣裙。

穿蓝衣服的女孩走上前恭敬的说:“两位大人,这是歌单。”

哈大全仔细打量这个姑娘,圆圆的小脸,有些微红,十分的可爱。哈大全接过歌单。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女人。陈铃儿。”

好土的名字,一听就是花名。等到她人老珠黄的时候,这个名字大概会属于其他姓陈的女孩了。

“陈铃儿。不好听,太土了。我给你取个名字,以后你就叫流苏吧。”

“谢将军赐名。”

哈大全翻开歌单看了半天,没有一个认识的,这里都是明朝流行的小调和词牌,与kTV的歌单完全不一样,不是触屏,更不够新潮。

哈大全是主人,按理是要第一个点歌的,他不点,别人也不好点。

哈大全又翻了几页,终于找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满江红》岳飞的词牌。

不用换了,就这个。“就这一满江红吧。会唱吗?”

“会。”流苏托着歌单退了回去。

很快古朴的音乐声响起,流苏站在下边用清丽悠扬的女声唱起来。

“怒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曲终了,在场的人无比血热沸腾。能在这里的人,都是不怕死的,怕死的都跑到关内去了,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砍死努尔哈赤报销朝廷,全都是不怕死的爷们。其中徐士安除外,他是被哈大全扣留下来的。

徐士安站起身举着酒杯说:“哈将军一心为国,天地可鉴,属下敬哈将军一杯。”

“士安。你真会说话。”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哈大全也不例外,人心中最渴望的东西就是被肯定。

捧臭脚的人很多,马上有人提议。“我等今日能够再次相聚,都是哈将军的功劳,有哈将军在,剿灭达虏指日可待。”

“对。对。对。”

“我等在敬哈将军一杯。”

哈大全很满意,很自豪,喝的很高兴,男人啊。特别是一大群男人,如果喝醉了,会干出很多不正经的事情。比如调戏民女,咏唱一些*词小调。

“二八娇娆冰月精,道旁不吝好风情。*柔软春含露,柳骨藏蕤夜宿莺。枕上云收又困倦,梦中蝶锁几纵横。倚缘天借人方便,玉露为凉六七更。”

徐士安够缺德,哈大全听了好一阵才听明白,这古人真是了不得,讲黄色故事还这么文绉绉的。

在众人的吹捧和叫好声中,徐士安一时兴起又来了一手诗。

“来时正是浅黄昏,吃郎君做到二更深。芙蓉脂肉,贴体伴君;翻来覆去,任郎了情。姐道情哥郎弄个急水里撑篙真手段,小阿奴做个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就有点不自觉了,也更加的露骨。

就连出来卖唱卖舞的六名舞女也一起羞红了脸。她们是出来卖的。如果宴会结束,那位大人高兴,必定要侍寝。在辽东的官员武将都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看破了生死的爷们们,想喝酒的时候喝酒,想玩女人的时候,也不会犹豫。

气氛如此的活泛,哈大全也喝的有点高了,他搭着尚可喜的肩膀说:“可喜。你现在有妻室吗?”

“还没有。”

“这么说,兄弟你还是处男啊,这可要不得啊。”

尚可喜脸一下子憋的通红,哈大全的声音大了些,几乎所有人都看向尚可喜。哈大全很不自觉,声音依然很大。“要不得。要不得。兄弟你看流苏怎么样,让侍候侍候你,把你的童子鸡宰了吧。”

尚可喜真想拿桌上的鸡腿把哈大全的嘴巴堵上。

下面的流苏脸更红了,虽然不是良家妇女,如此当众被人说,还是觉得不好意思。

“我……”尚可喜真的无语了。

“去吧。去吧。”哈大全点收唤道:“流苏。尚兄弟醉了,你扶尚兄弟下去休息。”

“是。”流苏羞羞答答的走过来。“去吧。去吧。”在哈大全的催促下,又一个处男从世界上消失了。

尚可喜刚走出大厅,背后传来哈大全的歌声。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第104章 台前幕后。祸国殃民。

正文 第104章 台前幕后。祸国殃民。

哈大全喝醉了,这一夜他梦到了父母,还有高中里的同学。

当他醒来时,躺在自己家里,婉儿睡在旁边,窗外的天色已经有些放亮了。

一缕清香飘过,是婉儿身上的幽香。忍了几个月,这香气让哈大全的下半身一下子顶了起来,老婆终于回来了,不用再忍了。

要去征求婉儿的同意,哈大全是不指望了。

一直以来,哈大全都是直接上的。哈大全伸手摸着一把的温柔,那软软的感觉,真是叫人无比的兴奋与怀念。

所以哈大全直接上了,一大清早就这么精神,哈大全还是第一次。

婉儿迷迷糊糊的被弄醒,看着压在身上的哈大全,突然使出一招两腿一勾,把哈大全夹住,这可是出来没有过的,就这么一下就把哈大全解决了。

“我靠。”哈大全只好垂头丧气的爬起来。

婉儿也不说话,下了床到里间去了,做完了洗一洗,比较卫生。

哈大全郁闷啊。郁闷啊。大概是憋久了,怎么就这么快呢?唉。憋了这么,虽然不是小伙,也跟小伙差不多了。

哈大全很郁闷的走了。

香草从侧房钻出来,蹑手蹑脚的进了正房。“夫人。夫人。你们做了吗?”迎接香草的是一击拳头。

“疯丫头,你胡说什么。”

“别打。别打。我不是怕老爷冷落您吗?我们这都离开几个月了,看老爷这度,肯定没找过其他的女人,夫人可以放心了。”要是哈大全听到,绝对会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不出来。

婉儿淬道:“好你个疯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竟然偷听,你不怕长针眼啊。”

“我才不怕呢。”

哈大全过的很郁闷。

尚可喜却过得很爽,能遇到流苏这般的女人,尚可喜可就有福了。不会的妹妹教你,花样翻新着玩,离开客房的时候,尚可喜脚都软了。连呼:“温柔乡,真是英雄冢啊。”

哈大全笑眯眯的说:“喜欢就带回去吧。对她来说,也是个好归宿。”

“是。”

对哈大全的建议,尚可喜欣然的答应了。没想到的是流苏竟然不同意。“将军好意。流苏心领了,像我这般卑贱的女人,实在佩不上将军。”

流苏说着,眼神中满是悲凉。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从后院跑出来,抱住流苏的腿,轻声的唤道:“姐姐。姐姐。”这小姑娘和流苏有几分相似,十分的可爱,一看就是美人坯子。

哈大全蹲下身,笑哈哈的问:“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怯生生的躲在流苏身后,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哈大全,她是有些害怕。哈大全又问:“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啊。”

流苏拉着妹妹的小手说:“圆圆。快回大人的问话。”

有了姐姐的命令,小姑娘才怯生生的回答:“我叫圆圆。陈圆圆。”

“……”哈大全心里冒出一个成语。“祸国殃民”,可不管怎么看,这个可爱的小姑娘都无法和祸国殃民的陈圆圆联系在一起。

哈大全问身边的尚可喜。“可喜啊。现在吴三桂多大了。”

“哦。吴三桂?”尚可喜努力的想了想,“是吴襄将军的公子吧。今年应该十岁了吧。哈将军怎么想到问这个。”

“没什么。没什么。”

尚可喜走的时候,带走了这二十万两白银,他没有带走流苏,因为流苏不跟他走。

哈大全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难道流苏甘愿过着卖笑卖身的生活吗?跟到真的有人甘愿堕落吗?

既然她选择这样的生活。

哈大全也不愿意继续爱心泛滥。

还是那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流苏不肯跟尚可喜离开,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不甘心被男人摆布的女人。

女人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个男人,男人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个女人。尚可喜临走是给流苏一笔钱,流苏用这笔钱在大凌河畔买了块地,盖了一座十分别致的听音楼,作为义州复兴以来的第一座妓院,听音楼的名声一时无两。

有因为听音头牌姑娘流苏的名字是哈大全起的,在辽东哈大全爱妻是出名的,辽东的将领官员三妻四妾属于正常。只有哈大全坚守一个余婉儿,一直都没有纳妾,在辽东战事吃紧,余婉儿到皮岛避难期间,哈大全连一个暖床的都没找。

特别是在蒙古公主诺巴桑朵儿倒追哈大全被拒绝的事情传出之后,哈大全爱妻、专一的事情便流传开了。

心里嫉恨的,说哈大全是“气管炎”,不是个男人,不够爷们。

心中羡慕的,说哈大全专一忠贞,是个好男人。

说什么的都有,现在哈大全突然对一个女人“感兴趣”起来,还给对方起了名字,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到听音楼想一睹流苏尊荣的人是越聚越多。

天下间的人,不分古今,都是爱凑热闹的。

哈大全听了有趣,还特地给听音楼送了一副匾额,当然了字不是哈大全写的,是徐士安持笔带来。哈大全那手毛笔字,写出来七扭八歪的,比象形文字还要象形。哈大全穿越之后,也练过几天毛笔字,后来现太难,干脆不练了。

哈大全想的是,什么时候遇到弗朗机人,进口支羽毛笔回来用。

哈大全的一副匾额换的回报是一份情报,有一个叫萧启的南方商人,想走私一批铁锅到后金去。

努尔哈赤那边比较惨,虽然打下了大片的地盘,可科技跟不上。现在人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古代也一样,后金的地盘,很多地方连铁锅都造不出来。获得高科技产品(如:铁锅、瓷器、丝绸、菜刀、农具等等)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抢劫,一个是走私。

补充一下,南方的茶叶、南洋的香料都需要走私。东北是不产茶叶的,而烹饪用的香料,比如胡椒、肉桂皮、沉香、樟脑等等,多产自南洋诸岛,大明朝都要进口,后金人想要吃美味的肉食,就只有走私了。

为了抑制后金的展。

明朝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走私货物去后金,被抓到是要砍脑袋的。

这个叫通敌。

所以哈大全和毛文龙走私,大多卖给蒙古人、朝鲜人和日本人,后金想要只能高价从这三个国家商人手中购买。

        第105章 台前幕后。杀人的机会。

正文 第105章 台前幕后。杀人的机会。

义州的事情,由徐士安处理,哈大全不会管每一件事情,如果每件事哈大全都过问,还不把他累死。

当年蜀汉的诸葛亮就是这么死的,他只会干活,不会用人,最后把自己累死了。

商人萧启很快被捕,他仓库内的三百口大铁锅也内抄没充公。

按理说,萧启该被砍脑袋。可徐士安没有杀萧启,而是把人押送到了哈家堡,交给哈大全处理,因为在萧启的身上搜出了一份密信,是给刘方杰的。

在信中,刘方杰称萧启为世兄,貌似萧家和刘家原本是生意上的往来。萧家从南方走私货物到辽东,然后由刘家负责销赃,一部分卖给蒙古人,一部分卖到后金,两家从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哈大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刘家只是一个地方豪强,家里却有哪么多的钱,这些钱已经归哈大全了。

刘家覆灭之后,萧家失去了接货的下线,一直在辽东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这次刘方杰给萧启写信,是想要和萧家在此建立联系,走私货物到后金贩卖。萧启还是比较小心的,第一批货只有三百口大锅,可惜喝醉了酒,嘴没了把门的,都说了出去,结果就是锒铛入狱。

徐士安写信给哈大全说:“这是一个杀刘方杰的好机会。”

“是啊。总不能老让别人算计我,也该是我算计算计别人的时候。”哈大全看完信,直接提审了萧启。

哈家宝没有地牢,哈大全不喜欢阴暗的地方,所以牢房建在山上。虽然不想传统牢房那样阴冷潮湿,但犯人们不要高兴太早,这里虽然不阴冷,却十分的闷热。没到下午二、三点钟,西落的太阳会把阳关直接洒进牢房内,短时间内把透气不好的牢房变成巨大的蒸笼。

犯人们只好挤在牢房阴影的地方,汗流浃背的喘息着,闻到的全是汗臭味。

监狱的刑讯室设在山腰的一处洞穴内,这里是监狱最冷的地方,每当走进这里的犯人,看到挂满了洞壁的各式刑具,都会感到脊背冒凉风,仿佛被无数双来自地狱的眼睛盯着一般,连灵魂都被冻结了。

这里的刑具,都是一个退休的东场老幡子监制的。力求*真,力求实用,其实哈大全不怎么用,主要还是用来吓唬人。

萧启一进来,行刑官就很高兴的介绍了几种刑具的用途。并笑眯眯的说:“你的骨头一定要硬一点,不然我就没有挥的机会了。”

萧启当时腿就软了,是被人拖着绑在刑架上的。

不用动刑,人证物证俱在,抵赖不得的萧启,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待了,主要是不想受刑。

行刑官苦这脸,愤怒的瞪着萧启,他又一次失去了“享受”的机会。哈大全的这个行刑官是一个东厂幡子,是哈大全向张跃要来的人,据说是张跃的亲外甥,原本就是东场诏狱的行刑官,对用刑很有一手,叫张松。

哈大全借人的时候,没想借张松,能来一个会大人的就行,没想到张跃把亲外甥弄了来。

“张松是我外甥,自己人,将军可以放心的用。”这是张跃的原话。

既然如此哈大全就不客气了,张松也成了哈家宝监狱的总管,人们在背后叫他“张阎王”。

萧启交待的很详细,包裹交货的地点,时间,人数,联络信号。

“刘方杰会来吗?”这是哈大全最关心的部分。

“会。我们约好了,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