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零六章 忠臣孝子() 
看着眼前的大明皇帝,跪在武英殿正中的十二位边镇将领,心里却是激动不已,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仅是第一次进紫禁城,有的还是第一次进北京城。

    京城的宏伟,与宫室的壮丽,对这些人来说,都是一次难以磨灭的记忆。而皇帝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喜怒无常、难以相处,至少没有因为个别人进殿时的踉踉跄跄而发怒。

    东江镇老将王辅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眼前年轻的皇帝,心里却很难把这样一个文弱书生样子的青年,与毛文龙和高时明谈论中那个杀伐果断、雄才大略的皇帝,画上等号。

    这次渡海前来京师的路上,同船归来的高时明,自然跟他讲了不少皇帝的英明事迹,所以这个一开始就与毛文龙搭伙取得镇江堡大捷,后来共同开创东江镇基业的沙场老将,对皇帝的认识,完全停留在英武强悍、冷酷无情的帝王形象之上。如今一看,倒像是个普普通通的邻家秀才。

    正当王辅等人在心里不停地比较来去的时候,皇帝说话了。

    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跪着的将领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只是照着自己的思路说道:“诸位爱卿,都是九边各镇的宿将,大明边军的柱石。如今天下多事,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朕命编练新军,尤需卿等尽力报效。”

    听皇帝说完,在老将王辅带领下,众将同时说道:“臣等必定尽心尽力,请陛下放心。”

    崇祯皇帝冲王辅等人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至于练兵之法,朕此前令军机处等人编订完成《新军操典》,今后新军一应训练,皆按照操典进行,卿等进驻涿州大营之前,要熟知操典内容。涿州大营新兵,如今还算不上新军士卒,操练要以体能和纪律为主,三个月后只有这两项过关,才能入选新军,而诸位才算功成。

    “至于操练体能和纪律之法,新军步兵操典中皆已说明,想必卿等已知,卿等切不可轻视此队列行进转停之法,此乃新军成军之后最基本之阵法,不论步兵营的长枪方针,还是火枪营的三段击,都将以队列行进转停之法为基础。未有精练此法,士卒于阵上才能令行禁止。卿等务必谨记,切不可有所轻忽。”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又向这些边军将领们面授机宜,告诫他们严明纪律的重要性,最后授予王辅、朱梅两员老将为团练总兵官的职衔,其余一律授予团练副总兵官的职衔,之前有已有副总职衔的倒是无所谓,而只有副将职务的黑云龙、麻登云、张弘业、艾万年则是大喜过望。

    第二天,圣旨传出,以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直隶总督、新军督练大臣孙承宗,为涿州新军预备大营都统制。

    东江镇老将王辅、辽东镇老将朱梅为涿州新军预备大营团练总兵官,分任左右协统制官。

    李昌龄、张弘业为左协一标正副统领,王廷臣、黑云龙为左协二标正副统领。

    王性善、麻登云为右协一标正副统领,王世国、艾万年为右协二标正副统领。宋伟、孙祖寿为中军标营的正副统领。

    同时,皇帝又任命杨应乾为新军预备大营营务总办,李秉诚、李承先为营务帮办,任命山海关兵部分司郎中王述古为总饷禄官,兵部郎中方孔炤为总军法官,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为总训导官。

    这一切做完,也只是初步搭起了一个大架子而已,其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那都是孙承宗需要去协调处理的事情了。

    好在这些边镇将领领军作战多年,麾下都有一些自己看好的人选,而这次前来京师,也都带着自己的亲兵子弟,所有安排完好他们,剩下的就由他们去安排了。

    圣旨一下,多数人心里都有底数,因为皇帝都在事前召见过了,而刘彝鼎、方孔炤、黄道周三人,皇帝并没有召见他们面授机宜,而是由孙承宗约谈三人,并明确他们的职司。

    新军除了体能和纪律,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做好,那就是忠义,若是保证不了其忠义,那么编练新军,就等于是给自己挖掘坟墓。

    从后世过来的崇祯皇帝当然懂得掌握军心的重要,而要掌握军心,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纲常,自然是最为有用而且也最为被这个时代所接受和认可的。

    在这方面,黄道周这个典型的儒家君子型人物,自然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了。而皇帝通过孙承宗的口,传达给黄道周,黄道周自然也是高度认同。因为在他看来,新军若无忠义之心,与土匪流贼何异。

    至于方孔炤,也是一员忠正大臣,历史上此时起复不久,会被崇祯皇帝任用为尚宝司丞,后来会被派往湖广任巡抚,在杨嗣昌当政期间会因为反对杨嗣昌招抚张献忠等流寇的政策而被下狱削籍。

    当然了,崇祯皇帝用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将来会有一个好儿子,叫方以智。

    历史上,崇祯皇帝死后,他的尸体被李自成下令丢弃在紫禁城的东华门外。其时因为京师沦陷而滞留的方以智,是唯一一个敢于前往东华门外抚尸痛哭的大明臣子。

    也正是由于为崇祯哭丧,方以智被大顺军所抓获。在当时群臣皆降的情况下,方以智受尽了酷刑折磨,却始终坚持不降。

    最后,硬挺了一个月后,由于李自成带着大顺军仓皇逃离北京,方以智这种没什么名气的明廷小官,没被随军带走,得以成功逃归南方。

    方以智在南明亡了以后,仍旧坚持组织义军抗清,最终失败之后,出家当了和尚。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有放弃抗清事业,直到顺治年间被满清抓获,最终在从江西押赴广州审讯的途中,乘船过赣江时投水自尽。

    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家。提前重用方以智之父方孔炤,也算是崇祯皇帝对于这一对忠臣父子表达一种敬意。

    至于王述古,则完全是因为他的弟弟王则古。

    这两兄弟都是进士,王述古比王则古大两岁,也早了几年中进士。

    王则古在蓟辽督师府任职的时候,王述古则在山海关的兵部分司衙门任职,从主事做到郎中,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之中,属于较为中规中矩,但也尽职尽责的循吏范畴。

    如今选择用他,除了他是自己的干将之一王则古的哥哥之外,也是看中他这一点。

第一零七章 葡萄牙人() 
在孙承宗忙着指点十二位从九边各镇奉旨前来练兵的将领们学习新军操典,特别是熟练掌握体能考核和队列行进的标准期间,崇祯皇帝高兴地召见了从濠镜澳购炮归来的孙和鼎一行。

    孙和鼎在京师与濠镜澳之间往返这么一趟,历时将近半年。

    去的时候还可以,一路快马加鞭,而返回的时候,因为携带着二百杆新型火枪、二十门新式红夷大炮,特别是带着二百多人的西洋火枪手和炮手,自然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尤其是带着二百多位红毛夷,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行人多数时候都乘车坐船,特别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城镇,则大都选择白天休息,夜间赶路,当然要慢上不少。

    这样做,虽然降低了北上的速度,但是却把所有的西洋火枪手、炮手和枪炮技师,如数带了回来。

    历史上,崇祯三年,任职登莱巡抚的孙元化,派人到濠镜澳购买枪炮并雇佣西洋炮手,但是因为队伍中西洋人比较多,在行至南昌的时候,被当地官民百姓强制扣留,最终不得不强行遣返,只留下几个枪炮技师继续北上,到了登州军中,教会了孙元化登州所部铸造和使用西洋火炮。

    然而一年后就又因为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叛乱和投靠后金,这批火炮和枪炮技师也全都便宜了后金汗黄台吉。

    而且黄台吉在欣喜若狂之下,直接就封了孔有德为恭顺王。可以想见,这批火炮和洋人工匠有多么重要。

    如今,历史上那批跑到东方闯生活的葡萄牙退役火枪手,以及掌握火枪火炮铸造技术的冒险家们,不但成功来到大明的京师,而且受到了当今大明皇帝的热烈欢迎。

    孙元化也在汤若望以及原来工部、兵部军器局、火器局的工匠们帮助之下,建成了新的火药厂、枪炮厂,所有火药兵器的生产制造集中在了通州郊外。

    当孙和鼎带着高卡乌斯?特谢拉等一众西洋火枪手和枪炮技师抵达通州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工厂、营房和仓库,以及西洋人集中居住的房屋,早就建造完毕了。

    军机大臣李邦华虽然是工部尚书,但皇帝让他领衔分掌朝廷军械武备督造,他当然必须出面负责。

    所以孙和鼎一行一到通州,孙元化立刻遣人向遵化白冶城的李邦华禀报。李邦华当然知道皇帝对西洋火枪火炮有多重视,因此当天就赶到了通州,接见了孙和鼎和卡乌斯?特谢拉等四名西洋人。

    第二天,李邦华就带领着如今兵部分管武备的侍郎毕懋康,还有孙元化、孙和鼎、汤若望,以及高卡乌斯?特谢拉、乔?罗德里格斯,安东尼奥?德?卡波,里卡多?维多?费朗西斯这四个从濠镜澳一路前来京师的葡萄牙人,进城觐见皇帝。

    这四个葡萄牙人,都不是什么上流社会出身,其中安东尼奥?德?卡波倒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子弟,只是家族庞大,而他又非长子,除了一个姓氏之外,什么也继承不了,想要出人头地,只能依靠自己。

    同时,这几个人都是第一次深入大明腹地,更是第一次进入大明京师,而如今更是第一次进入闻名已久的紫禁城,朝见这个东方帝国的皇帝,心中的激动自然也是无法掩饰。

    京师外城高大的城墙门楼,以及皇城、宫城的雄伟壮观,令这些葡萄牙人更是震撼不已,不仅完全收起了轻视大明的心思,而且油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这次接见,安排在武英殿中,孙承宗因为坐镇涿州新军预备大营,所以没有参加,只能让兵部侍郎毕懋康代替兵部出席,而剩余的其他在京阁臣李国鐠、徐光启,军机大臣张惟贤自然全数参加。

    李邦华引领众人进殿行礼,李邦华率先跪地拜见,而毕懋康、孙元化、孙和鼎等人,自然紧随其后跪下,即使是汤若望,也因为在中国日久,知道在中国觐见皇帝时的礼节,所以也是立刻跪地参拜。

    然而高卡乌斯?特谢拉、安东尼奥?德?卡波等四人,却只是单膝跪地、右手抚胸,行的却是葡萄牙人朝见君主的礼节。

    李国鐠、张惟贤面色不豫,而徐光启一看这情况,则抢先说道:“陛下,西洋人朝见彼国君主皆单膝跪地,其国礼制如此,此四人前来京师未久,不懂中国礼数,尚请陛下体谅。”

    听完这话,李国鐠、张惟贤两人刚想开口,就见皇帝冲他们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别说话,于是两人只好把本来要说的话咽了下去。

    这时,崇祯皇帝对着跪在地上的汤若望说道:“汤爱卿,卿可知葡国人礼仪?”

    汤若望连忙说道:“禀告大皇帝陛下,欧罗巴诸国礼数确实如此,此举非为不敬。”

    崇祯皇帝看了看李国鐠和张惟贤,然后说道:“西洋人到我中国,凡任我官职者,自然行中国礼,仍自视为西洋人者,则听任其行西洋礼。礼部可将此定为永例。”

    能够听懂大明官话的乔?罗德里格斯,马上躬身说道:“尊敬的大皇帝陛下,非常感谢您的宽宏大量。大明是一个伟大的东方帝国,我们对大明皇帝陛下的敬意,是完全真诚的。我们愿意为大皇帝陛下的朝廷和军队效力,请大皇帝陛下准许。”

    崇祯皇帝听完此言,刚要说话,只听此人又说道:“大皇帝陛下,我叫乔?罗德里格斯,来自遥远的西方,我们都是葡萄牙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给陛下效力。”

    说完这些话,这个罗德里格斯又指着身边的三人一一介绍姓名和原来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除了这个罗德里格斯,另外三人也分别用几个月来在路上努力学到的一点中文,费力地向皇帝表达着效力的愿望。

    对此,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心知肚明,这些葡萄牙人来到东方,当然不是为支援和帮助大明,而是为了发财致富,其中多数人要么就是战场上的逃兵,要么就是大洋里的海盗,要么就是破产的手工业者,或者传教士。

    这个年代,敢于漂洋过海来到东方冒险的人,除了传教士以外,里面的谦谦君子如果不是绝无仅有,那也肯定是屈指可数。

    但是对这些人的品德操行,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并不在乎,只要他们能够把使用和铸造西洋火枪火炮的技术留下来,把如今葡萄牙和西班牙战争之中最新的战法传授给讲武堂的学员,那么随他们怎么样,崇祯皇帝自然都不会去管。

    经过这些人的自我介绍或者说自我吹捧,再加上汤若望等人翻译,崇祯皇帝与这些葡萄牙人之间的沟通居然颇为顺畅。

    其中高卡乌斯?特谢拉和安东尼奥?德?卡波,都是葡萄牙的退役军官,五十上下的高卡乌斯,退役前的军衔是少校。

    四十岁左右的安东尼奥,退役前的军衔是上尉,两人都是葡萄牙独立的狂热支持者,与西班牙人的军队作战多年,对西班牙长枪方阵的战法非常熟悉,如今也都是因为对如今葡萄牙与西班牙人的停战媾和感到不满而退役。

    而罗德里格斯本人,看起来年纪也是四五十岁左右,是葡萄牙人在濠镜澳开设的枪炮铸造厂的资深技师,而其中略显年轻一点的里卡多?维多?弗朗西斯,则是因伤退役、装着假肢的葡萄牙老炮手。

    与几个葡萄牙人说了一会儿话,崇祯皇帝转而询问孙元化、孙和鼎所购火枪火炮的情况。

    听完情况,交代李邦华、孙元化等人,妥善安置这些葡萄牙人,十余名枪炮技师,安排在孙元化的麾下,与汤若望等人一起,尽快枪炮厂生产出堪用的火枪火炮。

    而二百余人的火枪手和炮手,分为四队,一队派往蓟辽督师府鹿善继处,到宁远、锦州军前效力;第二队派往涿州,帮助孙承宗等人训练新军士卒;第三队派驻到讲武堂,作为讲武堂步兵、炮兵和工兵科的教官;第四队则派往神机营,帮助士卒改进火枪火炮的训练使用。

第一零八章 自生火铳() 
当崇祯皇帝交代完毕,想要结束这次接见的时候,那个名叫罗德里格斯的葡萄牙人,突然躬身行礼,说道:“大皇帝陛下,我们从濠镜澳远道而来,特意给您本人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允许,向您展示,并得到您的赞赏!”

    崇祯皇帝听完这话,虽略微有点意外,但是能够有礼物拿,自然也是很开心,于是笑着说道:“既然尔等带了礼物献给朕,那就呈上来吧。”

    然而在那个时代,任何人想要进入紫禁城,当然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何况是几个西洋人,所以他们所携带的东西,在大明门外就被留下了。

    如今得到皇帝的允许,随侍在侧的拱卫司指挥高文采连忙派人前往大明门外将东西取来。

    不一会儿,一个长长的盒子,交到了高文采的手上,看起来有点沉重的样子。

    罗德里格斯看到这个盒子,立刻高兴地说道:“大皇帝陛下,这就是献给您的礼物。”

    王承恩随即上前,将盒子打开,一愣,然后转身,对着皇帝躬身说道:“禀皇上,是一长一短两杆火铳。”

    王承恩刚说完,那个罗德里格斯又说道:“禀报大皇帝陛下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火枪,而是欧罗巴最新式的火枪。即使是在现在的欧罗巴诸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支军队,装备了这样先进的火枪。”

    崇祯皇帝听完这话心中一动,随即说道:“王承恩,拿来给朕看。”

    王承恩拿起其中的那把短柄火枪,快步上前,递给了皇帝。

    崇祯皇帝拿在手中,仔细一看,马上就确定,这杆手铳并非靠火绳点火击发,因为根本没有开放的药池,也没有夹放火绳的地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燧发枪?一念及此,顿时心中大喜。

    就在这时,罗德里格斯又说话了,只听他说道:“大皇帝陛下,献给您的两杆火枪,都是如今欧罗巴诸国新式的前装燧发滑膛枪。”

    罗德里格斯看皇帝一副很重视很喜欢的样子,也是面呈得意之色。

    这时,毕懋康突然说道:“陛下,这两杆火枪,可否让微臣看看?”崇祯皇帝随即示意王承恩将火枪拿过去,交到毕懋康的手上。

    只见年过六十的毕懋康,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杆长柄火枪,在火门和枪机的位置看了又看,嘴中念念有词地说着“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毕懋康看完之后,先是把那杆火枪珍而重之地交还到了王承恩的手上,然后非常郑重地撩袍跪地,面色兴奋、神情激动地说道:“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物真乃神兵利器,绝非如今我大明鸟枪火铳所能比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