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眼下的情况,强攻可不是他的选择。

    就这样,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二日中午时分,也就是黄台吉率领大军与莽古尔泰所部会师于大同城下的第二天中午时分,夺取得胜堡后进攻阳和卫城而不下的岳托,放弃了大同东路的阳和卫等地,亲率镶红旗主力赶到了大同城下。

    而隶属阳和卫的阳和口外,又云集着豪格所率领的镶黄旗大军,所以吴胝湃膊桓易坊鳌�

    当天傍晚,黄台吉召集莽古尔泰、岳托两个旗主贝勒,脑温科尔沁的奥巴汗、漠南各部从征的首领,以及扬古利、达尔汉、范文程等近臣和心腹汉臣,聚集在自己的金顶大帐之中议事。

    黄台吉看着满帐兴高采烈的女真和蒙古王公贝勒大臣们说道:

    “朕自统兵出征以来,迄今已满两月,先驱林丹汗,再定漠南,如今更破杀胡口、得胜口,长驱直入南朝重镇,我大金自开国以来,武功之盛未有如此!此皆众贝勒大臣之功也!这几日每每思之,朕心皆甚慰服!”

    黄台吉此话说完,大帐之中包括莽古尔泰和岳托在内的女真大臣、蒙古首领和范文程这样的汉臣们,一片恭贺之声。

    黄台吉的心腹近臣达尔汉、扬古利纷纷说道:“我大金国得遇大汗这样的英主,实在是我辈臣子的荣幸!

    “我大金国能够一战而定漠南,不费吹灰之力而破杀胡口,横扫南朝腹地,兵临大同城下,这全都是大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勋!”

    范文程、宁完我等有资格参与议事的汉臣也跟着歌功颂德,黄台吉的金顶大帐之中一片谀辞如潮,说的黄台吉开怀大笑,举杯畅饮,神情畅快不已。

第六四一章 故技重施() 
听众人歌功颂德完毕,黄台吉终于言归正传,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

    “如今我大军已经齐聚大同城下,接下来何去何从,尔等有何想法,说与朕听,一起议一议吧!”

    黄台吉说完这话,帐中除了黄台吉之外地位最高的人是莽古尔泰,只听莽古尔泰接过话头说道:

    “我大军破边而入以来,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南人文弱而胆小可见一斑!

    “入关以来我也听闻,大同镇总兵官却是来自辽东祖家的祖大寿,此人之前不过锦州一副将,赖其祖宗之功而得此位,用汉人的话说,这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思之不足虑也!

    “如今我大军云集,将大同城四面包围,城中人已是插翅难飞,大汗何不投书招降之?若其不肯降,大汗再督大军攻之,以我大金百战之雄师自可一战可破之!”

    众人听了莽古尔泰的话,有的频频点头,有的默默不语,而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岳托,这个时候突然说道:

    “大汗!万万不可!大同,南朝之北方屏障也!城池高固且不说,其上必备有大炮火器!

    “奴才率军强攻得胜堡虽然得手,但损失也是惨重,苏尼特部苏赛巴图鲁济农,阿巴嘎部都斯嘎尔札萨克图济农先后战死,奴才本旗固山额真叶臣、奴才之弟本旗梅勒额真满达海,皆负创伤,本旗在编之旗丁更是死伤将近三千之众!

    “奴才迄今思之,皆南朝火器之犀利远胜从前之故也!此处不可不虑!”

    岳托的这番话立刻就得到了达尔汉、扬古利、范文程等人的附和。

    达尔汉还说:“大汗!我大金国立国之根本乃是弓马骑射也!自来精骑擅射之士,非数年磨砺不足以得之!

    “此正是我八旗劲旅,每遇南朝士卒野战,往往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之故也!如此野战劲旅,自不可用之以攻坚城也!”

    说到这里,达尔汉看了看黄台吉,见其正捋须点头,继续躬身垂首说道:

    “似此大同雄城,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大金得大同,则代北定也,而明国失大同,则门户开也!以明国君臣之颟顸,必不容大同有失!

    “我大军围攻大同,明国必然派兵来救,如此我大军即可设伏于道,野战将之击破歼灭!”

    达尔汉这么一说,帐中人都是打老了仗的宿将,自然知道这是围点打援的策略,对于那些不愿意拿着部众生命不当生命的人来说,围点打援自然比蚁附攻城要好多了。

    范文程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自从从杀胡口入关之后,他一直都在劝说甚至是催促着黄台吉抓紧率领大军直奔居庸关而去,趁着明朝君臣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赶紧破了居庸关再说。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明朝京师被围,才是真正实施围点打援的好时候。

    可是他这一路上不断建言黄台吉快速东进,使得正黄旗大军,以及从征的脑温科尔沁等蒙古各部首领们,失去了大肆抢掠的大好机会,许多人对他都有意见,包括隶属的正黄旗他的那些女真主子们。

    短短十来天内,接连攻下数座城池,赶了上千里路,即使人人有马,有的甚至还不止一匹马,可也同样累得够呛。

    因此,那些正黄旗的大臣和固山、梅勒、甲喇们,以及归附后金的蒙古各部首领们,一听说他范文程又在大汗的身边建言马不停蹄快速东进,他们就气不打一处来。

    范文程为什么要拼着得罪那么多人,也要一再建言黄台吉不要浪费时间赶紧直奔居庸关?

    那是因为他虽然一直主张南下伐明,但是这一次黄台吉率军西征察哈尔之后,他却始终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始终隐隐地担心着辽东那头的安全。

    毛文龙可没死啊!

    而且不仅毛文龙没死,明国的军机大臣孙承宗还带着一干人马守在蓟镇边外大金国军队的归路之上呢!

    此行若是不能速战速决,尽快赶到明国京师城下,谁知道将来会出现什么的不利变化呢?

    唯有尽快赶至明国京师附近,才能调动得孙承宗蓟镇边外的大军回援,如此一来,野战得胜的把握更大,而退路也同样有了保障!

    不过这一次,他想来想去没有说出来。

    因为黄台吉正在兴高采烈的兴头上,而且如今形势一片大好,把这些顾虑说出来,未免会令黄台吉等贵人扫兴。

    而且在范文程想来,以明朝君臣之昧于边事,大概可能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当天傍晚,黄台吉领着身边的贝勒大臣们和归附的蒙古各部首领们定下了接下来的策略。

    一个,大军继续从西、南、北三面包围大同,给大同城的守军以出逃或者求援的机会和希望。

    第二,派人向城中投书劝降,给他们几天的时间考虑。

    黄台吉麾下的大军趁着这个时间进行休整,同时也让城中的守军有时间出现分化或者派人求援。

    最后,休整期结束之后,若是城中守军突围,或者山西、宣府、京师有明军来援,黄台吉的大军就都有计划在大同城外野战得胜。

    若是城中守军就是坚守不出,而山西、宣府或者京师方向的军队也不来救援,那么黄台吉就率休整好了的大军去攻宣府和居庸关。

    就这样,当天晚上,身在大同城中的范复粹、祖大寿拿到了奴酋黄台吉让人射进城中的劝降书。

    黄台吉在劝降书中说道:“今朕统率大军至此,非为灭尔明国也!察哈尔之林丹汗西窜,漠南各部皆已归我大金!朕询问得知尔国岁给察哈尔金银财帛百余万之多!与其费此巨款于无用之人无用之地,何若与我大金修好?!

    “若尔君臣愿意如此,我大金自当尊尔为大国,尔等亦当视我居于察哈尔之上。如此,尔与我并列为当世大国,彼此开边互市,约为兄弟,于两国臣民岂不一举而两利哉?!

    “今我大金铁骑十余万兵临大同城下,尔等降于我,则封疆富贵依旧,且尔城中百姓得保性命,控弦持戟之士亦可得无损伤。

    “若尔等执迷不悟,则我大军十数万破尔城池易如反掌!届时城中之人有敢守城者执而屠之,此皆尔等之罪过也!

    “三日之内,若无答复,即视尔城中之民皆欲抵抗也!如此城破之日,即当格杀勿论!”

    这样的劝降书,黄台吉着人射入城中十多份,好在全部都落在城墙之上,或者落在城墙之内的瓮城之中,没有落到城中百姓商民的手中,要不然,恐怕就得乱上一阵子了。

    当天夜里,范复粹、祖大寿、马士英、孙应元等人拿到了这些收拢来的劝降信,一个个传看着,都是默默无语。

    过了一会,孙应元看着几个上官都是沉默无语、默默思考着什么,于是神情激动地率先说道:

    “抚院大人,此必是建虏用以乱我军心之阴谋诡计耳!

    “如今建虏已破杀胡口而入,不管其原本有无通款议和之心,此时此刻即已绝无通款讲和之可能!

    “且我堂堂炎黄子孙、华夏贵胄,岂可屈膝而事建州丑虏哉?!”

    祖大寿看了看孙应元,再看了看范复粹,也说道:“建虏所恃者唯弓马骑射尔,素来畏于攻坚而长于野战!今我有大同坚城可凭借,自无开城降敌之道理!

    “况且大同背后即宣府,宣府背后即京师也!陛下既授祖某征西将军之印,委以大同总兵官之重任,祖某亦绝无屈膝事敌之可能!”

    说完了这话,祖大寿看着范复粹,抱拳说道:“大同存,祖某存!大同破,祖某死!抚院大人若以城中百姓生民为念,则中奴酋乱我军心民心之计矣!”

    祖大成与祖可法的死讯,已经传入大同,祖大寿在悲伤愤怒之余,更坚定了与建虏死战一场的决心。

    这时马士英也起身离座,对着范复粹长揖说道:“今日大同虽为一座孤城,然而却是吾皇陛下日后恢复代北的一步活棋!

    “且我辈守土之文臣,自束发读书以来,孜孜以求者,不正为此际可以为朝廷挽狂澜于既倒,为天子扶大厦之将倾乎?!

    “下官虽是一书生,亦愿为天子死守此孤城!”

第六四二章 可速来也() 
范复粹听了众人纷纷表明立场的话语,心中也是感佩非常。

    作为大同巡抚,他当然没有投降的道理。

    此时的建虏,可不是十多年后横扫天下的建虏,对于进士出身的文官来说,也还完全看不出大明气数将尽而天命在后金的迹象。

    也正因为这样,原本历史上,黄台吉率领建虏大军从遵化破边而入的时候,遵化巡抚王元雅等人文官在城破之际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自杀全节,少有投降建虏而就伪官者。

    那些投降建虏的文人,也多数都是罢官在家或者屡试不第不得意不得志的文人。

    而像范复粹这样,被崇祯皇帝钦点任为大同巡抚一方封疆的人,又怎么可能在有大同坚城保护的情况下投降呢!

    几个人说完了话,就听大同巡抚范复粹说道:“很好!诸位所言正中本抚院心意!

    “建虏已入我大同辖地,再谈什么通款议和,则纯熟谎言欺诈!本抚院断然不会与等谎言欺诈之辈通款议和!

    说完这些,范复粹斩再一次钉截铁地说道:“某为大臣,封疆之臣应死封疆,若异日大同城破,岂非正某毙命之时耶!?”

    说完这话,范复粹呼人拿来文房四宝,就着几案,刷刷刷笔舞龙蛇写下一封答复信来:

    “尔等建州丑虏,化外野人尔,尔有何德何能敢与我大明并列而为当世之大国!?

    “尔辈丑虏既已狡计破我边关,进而毁我城池,杀我人民,今日又言并无亡我之心,愿与通款结好云云,世间无耻之尤甚者,岂非正是尔辈丑虏耶!

    “大同城在此,吾辈抚镇守土之臣并十万军民亦皆在此,尔等欲取吾辈头颅,可速来也!”

    这封答复给黄台吉的书信,当天夜里就被祖大寿亲自射出了城外。

    一贯深沉大度的黄台吉,拿到了这封书信之后,也被其中赤裸裸的蔑视给气得暴跳如雷。

    女真人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的大金国,就是灭亡在蒙古人的手里。

    在大明推翻蒙元之前的时间里,女真人一直都是蒙古人的奴隶。

    即便是大明推翻了蒙元帝国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远在东北的女真人也仍然是蒙古人的附庸。

    包括黄台吉所属的野猪皮家族祖上都是蒙古人的附庸,直到永乐皇帝五征漠北,把北元帝国彻底击溃为止。

    说起来,还是大明的军队打败了蒙古人,将女真人从蒙古人的残暴统治下解救出来的。

    这之后,大明将原本受蒙古人统治的东北广大地区纳入羁縻统治之下,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羁縻卫所,封了这些女真部落的首领们为卫所的指挥使。

    直到这个时候,这些之前备受蒙古人欺压的女真人才算是翻了身。

    所以,从努尔哈赤到黄台吉,自认为后金国的力量强大了之后,都想着早日征服蒙古,成为蒙古人的主人。

    如今终于做到了这一点,赶走了林丹汗,将整个漠南蒙古纳入统治之中,这可是足以女真祖先的伟业啊!

    也因此,黄台吉觉得自己完成了祖先的志愿,正是正得意满骄傲自豪的时候。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些自己一向更加看不起的汉人官员,却明目张胆地辱骂自己是化外野人,是建州丑虏,黄台吉心里的愤怒可想而知!

    因此,第二天早上,恼羞成怒的黄台吉再次召集贝勒大臣和归附的蒙古各部首领们议事,并且不顾岳托、范文程等人的劝说,抛开了原本的计划,喝令莽古尔泰率领正蓝旗军队,督领脑温科尔沁部和漠南蒙古归附各部人马,打造攻城器械,预备强攻大同。

    到了当日午后,黄台吉率领女真贝勒大臣和归附的蒙古各部首领,在大同西门外三四里远的地方起了一处高台,再次杀牛宰羊告天誓师,然后由以莽古尔泰为主,以脑温科尔沁的奥巴汗为副,向着三里外的大同坚城发起了进攻。

    镶红旗主岳托从得胜堡收编的那个汉军牛录炮队,此时也被黄台吉抓住这个机会,纳入了由他这大金国天聪汗直属的乌真超哈营中。

    当下,孙得功、阿兰柴两人一马当先督促着黄台吉极端重视的汉军炮队乌真超哈营,向着大同城的西门进发。

    他们的两旁和身后则跟着大批的科尔沁和漠南蒙古各部大军。

    在这些归附蒙古部落大军的背后,则是莽古尔泰三十多个牛录的正蓝旗骑兵弓箭手和重装步兵队伍。

    到了下午未时正,黄台吉大营之中的鼓声隆隆响起,紧接着,奥巴汗军中的牛角号也呜呜吹响。

    已经抵近大同城西门外三百步左右的孙得功、阿兰柴二人,当即下令点火开炮。

    黄台吉的乌真超哈营从朔州一路东进,所遇各城皆破,各城中的大小火炮,自然也都落入了黄台吉的手中,所谓的乌真超哈营加上了岳托从得胜堡拆卸下来的大炮,如今也有了三十二门大将军炮,另有虎蹲炮和各种碗口炮、盏口炮上百门。

    只是此时,除了大将军炮在攻城战中能够发挥作用外,其他的小型火炮根本没有什么用。

    并没有多少火药弹丸的乌真超哈营,也没有将那些射程不够的小炮拉出来浪费火药。

    然而即便如此,被黄台吉寄以厚望的三十余门大将军炮,也在刚刚打完没几轮的时候,就被大同城头的火炮给打得哑了火。

    数门大将军炮被当场击毁,数十名乌真超哈营中难得的熟练炮手被打死。

    甚至乌真超哈营的炮阵也不得不在孙得功和阿兰柴的惊慌失措之中,连忙后撤了上百步之远。

    因为大同城头的红夷大炮,射程远远超过了城下的大将军炮。

    不过,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贯鄙视明朝火器的莽古尔泰依旧喝令大军,抬着云梯,推着楼车,一步步向大同城接近。

    而大同城头上的官军也在孙得功的炮阵后撤之后,在祖大寿的指挥下停止了炮击,静待建虏和蒙古大军接近。

    对于祖大寿来说,建虏大军和他们的蒙古仆从军强攻大同这样的坚城,完全就是来找死,不让他们靠近了再打,那简直就是对不起自己坐镇大同以来在大同城防上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大同城四四方方,尚没有来得及增筑棱堡,还是传统的城池模样。

    然而因为大同城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就十分重要,所以大同城的四面城墙,全都高大坚固无比。

    分布在四面城头的二十四座炮台上,安装着二十四门武备院出品的红夷大炮,也即是崇祯皇帝亲自命名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这一切都令祖大寿十分安心。

    当年祖大寿也曾在宁远城中协助袁崇焕和满桂坚守城池,那时的宁远城远远不能与此时的大同城相比,而城头上的红夷大炮的数量也没法与如今相比。

    就是在当年宁远城那样的情况下,宁远守军都取得了宁远保卫战的胜利,何况今时今日这样的大同城呢?

    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