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始终随侍在侧的海兰珠看了看皇帝,想说什么,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即使实在蒙古草原之上,部落首领们的决策也不是他们的妃子能够过问的,更何况这还是在规矩向来大过了天的大明呢?

    海兰珠跟着崇祯皇帝出来这么一趟,对年轻皇帝的认识更是深了不知多少,这样一个大权在握而又雷厉风行的男子,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丈夫!

    海兰珠心思转动之间,城楼下相继传来一连串的惨叫声。

    除了居庸关参将王成胤之外,包括刘振、王沛在内的其余二十来个把总以上官佐,已经全部人头落地。

    不是皇帝心狠,实在是不杀他们也不行。不杀他们,居庸关中的那些士卒就始终还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杀了这些将校官佐之后,那些人立刻就变成一群毫无组织的乌合之众。

    孙承宗默然无语地看着城下镇抚司的锦衣卫完成了杀戮,过了片刻看见王国兴上来复命,孙承宗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云台之下被看管的那些一千四百名士卒百姓该当如何处置?”

    崇祯皇帝说道:“孙爱卿以为该做如何处置?”

    孙承宗说道:“若说他们有罪,那些老弱士卒不过是被欺骗裹挟,其中数百百姓还是强拉硬拽而来。若说他们无罪,他们毕竟跟着王成胤等人弄虚作假,欺君犯上。现如今,居庸关将校官佐已被诛除,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臣以为,处置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警示后人。”

    听完了孙承宗说的这番话,崇祯皇帝说道:“既然如此,就按八月辽东督师鹿善继的办法处理吧。着人在城中宣告其罪,然后明正典刑。那一千四百人中,不拘士卒百姓,一律执行十一抽杀之法,刑后剩余之人先行关押在北关瓮城之中,明日之后再做处置。此事,就由孙爱卿你前去主持安排吧。”

    所有这些事情安排完毕之后,日头已经马上就要落下西边的山头了。

    云台之下的居庸关老弱士卒,以及那些被临时拉来冒充关中士卒的无赖闲汉,此时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命运。

    喊冤当然是没有用的,反抗也只是一种徒劳。

    最后,除了三五十个试图挣脱逃跑的人被神机营的火枪手当场击毙之外,其他所有人很快就老老实实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个被反绑了双手蹲在地上。

    居庸关中的商民百姓不算少,但敢来附近围观窥视的却不多。

    然而即便是如此,皇帝驾临居庸关的消息,还是很快就传遍了关城之内的每个角落,而随之传遍的还有皇帝云台点兵,而居庸关参将王成胤乱拉壮丁冒充士卒、弄虚作假欺骗皇上被抓捕的消息。

    参将王成胤及其麾下在居庸关商民百姓之中的口碑本来就很差,皇帝这么处置,一时之间居然颇得民心。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切齿痛恨。

    随着十一抽杀法的执行,加上因为试图反抗或者逃跑而被击毙的士卒,在日落之前,又有一百七十多颗头颅被砍下,就摆在关城正中心的云台之上,供人围观。

    与此同时,云台四周的巨石之上也张贴着这些人的罪名及罪状。

    皇帝的雷霆手段,震慑了关城之中的所有人,本来就有抄家皇帝之称的这位大明天子,一时之间不知道在多少人的心中,再一次被冠上了暴君的称号。

    宁做暴君,不做昏君。这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一个信条。

    暴君与昏君还是有区别的。秦始皇这样的人,是实打实的一个暴君,但是却没有人能说他是一个昏君。

    这样的皇帝,大明也有两个,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一个胡惟庸案、一个蓝玉案,还有一个空印案,前后被牵连诛杀的各类人等,算起来多达数十万人。应该算是十足的暴君了吧。但是这样的暴君,你却不能说他是昏君。

    再比如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个暴君的做派,但是谁又能说他是个昏君呢?

第二二七章 何来之速() 
所有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居庸关南北关城已经被夜色笼罩。

    崇祯皇帝与随侍众人简单用过晚饭,当夜就在城楼之上下榻过夜。

    王国兴及其麾下的锦衣卫,以及皇帝亲选的十二名御前侍从武官,自然轮番站岗放哨履职尽责。

    这个季节,居庸关南关城上的夜晚自然要比紫禁城中冷上许多,但是夜宿居庸雄关之上,加上又有海兰珠这样的美人暖床,即使再冷的夜晚也比春宵还短暂。

    当天晚上,崇祯皇帝与海兰珠夜宿关城之上,皇帝对海兰珠说道:“朕本想带你领略一番居庸秋色,没想到居庸关的军备却是荒废至此。朕的做法,没有吓到你吧?”

    海兰珠看着眼前的皇帝,心里面的情感十分纠结复杂。

    眼前这个皇帝,时而温柔如水、善解人意,时而又冷酷残忍、喜怒无常,虽然嫁入宫中才半个多月,却已经领略了皇帝的很多个侧面。

    此时听皇帝这么问自己,海兰珠略微停顿,然后说道:“陛下能够带着臣妾出宫,到居庸关散心,臣妾已经感激不尽。国家大事要紧,陛下不必在意臣妾的感受!”

    见海兰珠如此说,崇祯皇帝也不再多问,在海兰珠的侍候下更衣休息不提。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当然是来过居庸关长城的,早就对居庸关地理的险要及位置的重要牢记在心了,如今有机会看到将近四百年前原汁原味的这段长城,心中自然也是十分兴奋。

    所以第二题太阳初升,简单交代一番之后,崇祯皇帝留下孙承宗、刘文炳继续主持处置城中事务,自己则带着王承恩、海兰珠、王国兴,以及黄得功、刘廷杰等侍从武官,沿着关城一路行将过去,将居庸关左右翼的城关要塞,逛了一个遍。

    居庸关附近的这段长城,位于外长城与内长城的交接之处,是内长城东端的第一雄关。

    而所谓的内长城,其实主要有这么两段:一段是指京师的西侧,沿着太行山东麓余脉修筑的几百里呈南北走向的长城,主要有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白羊口等几个重要的军事关口。

    另一段,则是在大同镇的后方,山西太原府的北方,从紫荆关一线往西,绕了一个大圈,直到与大同镇北面的外长城相接,也呈东西走向,主要关口有平型关、雁门关等。

    这两段内长城,基本上是把大同和宣府两个镇给圈起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代太原府所在的山西镇,虽然地理上并不与漠南蒙古接壤,却又称作九边边镇的原因。

    因为这一道上千里公里长的内长城,是大明针对蒙古修建的第二条西北防线。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明代所谓的天子守国门,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事实上,以北京为都城,就当时的军事形势来看,的确是非常冒险的一种做法。

    搁在明成祖朱棣这种相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皇帝身上,都城放在边境线上,的确是有利于组织对塞外异族的军事进攻,可是搁在后来不如他的皇帝身上,却是相当危险的。

    因为,一个不慎就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整个明朝历史上,不算后期的建虏入寇,就单说鞑靼瓦剌这样的蒙古部落入寇京师,就发生过好几次,距离崇祯年间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嘉靖时期,同样是兵临京师城下,京师戒严。

    正是漠南蒙古的这一次入寇京师,才迫使嘉靖皇帝下决心,在大同镇和宣府镇的背后,不计代价重修了一道从居庸关往南,然后再往西翻山越岭、绵延千里的内长城。

    来到居庸关的第二日上午,在众人的陪同下,崇祯皇帝沿着关城的东西翼城,重温了一遍居庸关长城的险峻景色,直到午时前后,才尽兴而归,回到南关城城楼的下榻之所。

    刚刚用过刘文炳着人在城中酒肆精心准备的午饭,就听见负责把守南关城楼及其城外墩堡的殿前司指挥李若琏在外向紧急请见。

    崇祯皇帝让人传李若琏进来之后,只听李若琏跪下说道:“启禀陛下,南关城外墩堡传信,说蓟镇刘策刘总兵率领麾下三百余亲军,已到南门外五里处。是否准其入城,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心中倒是一惊,这么快就来了,看来昨日自己一到居庸关,就有人出城向刘策通报消息啊!

    好在自己也是一个急性子,昨天下午就把城内守将和守军处理了,该正法的已经正法,该关押的也已经关押,没给刘策或者其他什么人留下求情或者其他转圜的机会。

    对于刘策这个历史上的庸碌之人,崇祯皇帝倒不是非要致他于死地不可。

    一开始核实九边兵员之时,蓟镇报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约有两万人,这一点博得了崇祯皇帝的好感。

    但是当蓟镇监军御史施邦曜上任之后,通过发饷再次核对的时候,发现即便是报了两万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空饷成分。

    当时得了施邦曜的密折,崇祯皇帝就想发作,然而担心牵一发而动前身,同时也考虑到担心引起兵变,影响京畿周边的稳定,所以忍而未发。

    这一世,崇祯皇帝本来想着找个机会把他换掉就好,可是如今这个局面,不杀他却是不行了。

    一来,这个人看来政治上十分糊涂,皇帝励精图治要求整顿边备,居庸关如此重要,却依然松懈成这个样子。

    二来,这个人在原本历史上镇守蓟镇边关,崇祯二年冬黄台吉率军入寇京畿,因为防御空虚而被突破的正是蓟镇沿线。

    建虏突破后,刘策坐拥蓟镇军队却应对失措,只知道固守自保,放任建虏军队西进京师。

    最可恨的是,当赵率教带着山海镇的大军与建虏军队激战四昼夜,人困马乏、亟待休整的时候,来到蓟州城下,刘策却拒绝其率军入城。

    最后,赵率教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率领麾下疲惫困顿之兵回头,就在蓟镇城外,与随后追赶而至的建虏大军决死一战,落得身死兵败。

    而刘策只是固守不出,既不让赵率教入城,也不派兵出城支援赵率教所部作战。

    历史上,崇祯三年,建虏大军退出关外之后,崇祯皇帝得知赵率教身死的情形,忍无可忍之下,还是把这个刘策及其麾下三屯营另一总兵给斩首弃市了。

    此时听得李若琏禀报说,刘策就要到了,崇祯皇帝当派人传来了孙承宗和刘文炳,并让王承恩到南关城的瓮城外去迎一下,然后直接带到关城上相见。

    没过多大一会儿,就听见一阵有力的脚步声传来,王承恩带着刘策上了城,然后进了皇帝所在的城楼。

    南关城的城楼共有两层,一层如今是皇帝白天召见其他人的地方,二层则是皇帝晚上留宿的地方。

    后世的满清皇帝曾在居庸关中修建了一处行宫,但是明朝的时候在居庸关却还没有行宫。

    好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在政务和军务上非常不好糊弄,但在吃穿住行上却向来马马虎虎,并不挑剔。

    居庸关中有官署、有寺庙、有书馆,也有王成胤等官员的府邸,任何一处的条件,都要比这城楼上好得多了,但崇祯皇帝执意在此休息和下榻,谁也没有办法。

    五十多岁的蓟镇总兵刘策,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很快就上了城,进了南关内城门正上方的城楼之中,见崇祯皇帝正襟危坐地在里面等着他,当即跪地说道:“臣蓟镇总兵官刘策拜见陛下!”然后叩头,等待皇帝说话。

    崇祯皇帝见刘策一个人进来,知道其所带亲卫已被留在城下,于是说道:“朕以为刘卿日落方能赶到,未曾想午时三刻即到,刘卿何来之速也?”

    见崇祯皇帝面无表情说起这话,再见皇帝周边侍立着一大群人,而其中却不见王成胤的身影,刘策的心中略微有点忐忑,斟酌着说道:“臣近日恰好往西沿边巡察,半道碰上陛下所派使者,是以兼程赶至。”

第二二八章 传首蓟镇() 
其实,就在昨天夜里,刘策就接到了此前王成胤派出的送信之人,得知皇帝到了居庸关,作为兼管居庸关防务的蓟镇总兵官,即使皇帝不传见,他也应该前来觐见才是。

    王成胤派人出城传信的时候,皇帝还没有对他下手,所以他也没有多长那个心眼,提醒刘策皇帝可能对他不利。

    所以接到王成胤的消息之后,他也没有多想,很快就带着三百家丁亲卫,快马加鞭,往居庸关方向赶来。

    半个夜晚,再加上一个半天,一路换马数次,前后奔驰将近三百里,终于在午时三刻赶到居庸关南关城下。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急急忙忙的赶来,得到的却是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结果。

    崇祯皇帝听完他说的话不置可否,突然又问道:“刘卿此前可知居庸关防务情形?”

    刘策没见到王成胤,不清楚之前是个什么状况,但见皇帝动问,按惯例他只也只能捡好听的说啊,所以想了想后,还是斟酌着说道:“居庸关素来都是京西咽喉,此处两山夹峙,形势险要。陛下即位以来,九边重整军备,蓟镇上下各关口将校士卒无不厉兵秣马,一改松散懈怠之痼疾。臣以,居庸关关山巩固、固若金汤,陛下和朝廷诸公但须稳居京师,西顾可无忧也。”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突然呵呵笑道:“好一个刘策!好一个西顾无忧!”

    正在为自己说出这番话暗自得意的刘策,突然听到皇帝说出这么两句话,心里咯噔一声,一边抬头看向皇帝,一边还在寻思:“难道说这话说错了,难道说王成胤这个混账在居庸关捅了篓子?!”

    就在这时,只听崇祯皇帝冷声说道:“居庸关关山险要,朕与孙阁老当然知道。然而关山险要却并不足恃!居庸关中兵备废弛,在籍士卒三千二,实有老弱八百六,你可知情?!如此情形,哪里来的固若金汤?!又哪里来的西顾无忧?!”

    听完皇帝所说的这话,刘策的脑袋里嗡的一声响,惊讶的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目瞪口呆地开着皇上。

    这时,崇祯皇帝稍作停顿之后,看着刘策突然厉声说道:“刘策!你可知罪?!”

    刘策突然一个警醒,赶紧一边叩头在地,一边颤声说道:“陛下,陛下恕罪!臣对居庸关中这般怠慢情形,实在并不知根底!臣到任以来,受命整顿北线边备,居庸关遥居蓟镇边堡西端,虽未来得及大力整顿,但臣实未曾想过已经荒废若此啊!臣有失察疏忽之罪,请陛下宽恕!”

    听刘策说完这话,崇祯皇帝转头看向王国兴,说道:“带王成胤上来!”

    刘策一听说带王成胤上来,神情更加惊慌。

    王成胤是他的中军亲卫出身,对他的情况当然是知之甚祥,若是王成胤在皇帝的面前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他可就真的是死定了。

    片刻之后,王成胤被王国兴麾下的锦衣卫带了进来。

    王成胤看见皇帝在座,当即跪倒在地,又见刘策神情惊恐地跪伏在地上回头看他,很快就知道,这是皇帝要治刘策的罪了。

    经过一夜的煎熬,王成胤知道自己恐怕是凶多吉少,毕竟居庸关里他之下的将校官佐已经全数被杀尽了,而云台之下传来的火枪声、惨叫声,更让他心惊胆战不已。

    自古艰难惟一死。他知道如果没有意外,他是死定了,但把责任推给刘策,把刘策拖下水,则是他此时此刻惟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了。

    见王成胤进来跪倒,崇祯皇帝说道:“王成胤,居庸关士卒老弱缺额冒饷占役诸般严重情形,你到任居庸关参将之后,可曾想蓟镇总兵府如实禀报?蓟镇总兵府又是如何答复与你,你可据实说来!”

    王成胤见皇帝开口问这个,心下知道这也是为自己开脱罪责的一个时机,因此当即说道:“微臣到任居庸关后不出月,查知关中情形,随后即行文总兵府如实禀报,之后陛下派遣督察院御史监军,核实兵员饷禄,微臣还曾赶赴蓟镇,当面向刘大帅禀报此事。

    “刘帅亲口对微臣说,此乃历朝积欠,且冒饷占役事涉京师勋贵将门,嘱咐微臣不必深究,往日是如何,今日便如何,萧规曹随即可。这是刘帅亲口所言,微臣牢记至今,绝不会错!”

    “此外,微臣也曾行文前军都督府,但一律没有下文!今日陛下以此治微臣欺君之罪,微臣实在冤枉!”

    王成胤说完这话,叩头不起。

    崇祯皇帝听完王成胤所说,看着目瞪口呆的刘策说道:“刘策!朕今日治你的罪,你还有何话可说?!”

    有点失神不知所措的刘策,见皇帝这样说,立刻叩首答道:“陛下!臣有罪!但是九边军中历来如此,非只蓟镇一家。即便蓟镇情形稍显严重,也是因为处于京畿左近,勋贵豪门云集,且是陈年痼疾顽症,非臣一人之罪!臣到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