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属国;我不相信太平王是被上帝指定的世界各国的真主,这是没有证据的;有关外国人应向太平天国臣服问题,我不认为它和被贬为妖魔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关于煤的问题,我简单地认为它仅是一个商业项目;至于上帝,他既没有高度,也没宽度,他是个灵,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从来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或者看见他的形象;地球上的许多民族并不知道上帝,但是上帝爱所有的人,他叫他的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因此我们不应该擅自称呼自己的同类为〃妖魔〃。
回来后他们向包令汇报如下:第一,叛军力量强大,但是最后能否成功,值得怀疑;第二,他们极端排外,在傲慢无礼方面甚至超过了清朝官员,不打他们,这种傲慢不会消除;第三,太平天国并不是一个渴望商业发展的巩固的政权,跟他们交往无助于商务关系的扩大。据此,包令于7月14日向国内汇报:第一,太平天国的掌权者,无论是宗教因素方面,还是政治组织方面,我们都看不到希望和信任;第二,我们还是利用自己的影响与声望,和清朝地方官打交道吧。英国由此确实了对华政策:清政府固然不是东西,但太平天国更不是东西。两害相较取其轻,我们还是和第二愚昧的清政府友好吧。
※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2)
(二)法国方面。1853年11月30日,驻华公使布尔布隆也从上海出发,亲自到天京考察了。赴天京前,他在香港拜访了文翰,双方交换了中国目前情形下外国必需中立的意见。文翰特别强调了与清政府修约的重要性。1853年12月,布尔布隆来到了天京,相继拜见了太平天国的黄玉昆、赖汉英和秦日纲等人。
在和秦日纲会见的时候,布尔布隆花了很长的时间责问对方:为什么给他坐的椅子与秦日纲本人坐的椅子式样不一样!看来,布尔布隆防着呢,防备太平天国把他当进贡者对待。回去的路上,布尔布隆对自己的天京之行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具有一副有才智的面孔〃。①回去后他对国内的提议是:应该支持合法政府清王朝;介入中国的内战,帮助清政府成功,我们可以得到宗教自由、中国全部开放等报酬。问题是法国外长不同意,认为法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不够承担这一使命,所以对华政策只好暂持中立。
(三)美国方面。驻华委员马沙利本来想做第一个对太平天国进行实地考察的外国使节。1853年4月2日,他乘坐旗舰色士奎哈那号从上海赶往南京。没想到这旗舰吨量过大,由吴淞口进入长江后不久即遇礁搁浅。美国驻远东海军舰队司令佩里一是忙于在日本叩关,二是他认为太平军是〃一个有组织的革命军队,为一个更自由更开明的宗教和政治地位而勇敢战斗〃,所以拒绝给马沙利提供吃水较浅的军舰。这让4月22日才离沪西上的英国公使文翰成为第一个拜访太平天国的使节。
马沙利没有办法,只好去拜访回归的文翰,但是文翰并没给他提供足够的信息,只告诉他:〃叛军领袖是一个宗教狂人,或者是一个吹牛皮的人〃。
之后,马沙利又去拜访了两江总督怡良,劝告他:中国皇帝所执行的现行政策不能长久,中国应该修改政策,自由通商,信仰自由,全面开放。怡良回曰:他不能讲出心中所要讲的话,唯恐他的话被别人偷听并被告发。①怡良这个老滑头,可能与夷人打交道多了,知道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但是鉴于天朝的政治环境与人文气候,他啥也不敢说。其实偷听与告发是小事,大事是,一不小心就成汉奸卖国贼了,所以,他心里即使清醒了,表面上也得像众多官僚与百姓一样继续偏执愚昧。
虽然没亲去天京,但马沙利事后对政府反馈的消息也没有差到哪里去,他说:第一,〃当我注意到这个尊贵的国家,特别是注意到它内地的宏大水路交通网、广大的盆地、肥沃平原的巨大生产能力时,我只能叹息一个虚弱的专制政府,对丰富资源的愚笨透顶的、犯了罪的错误管理。我确信,在人类历史上,绝没有比过去几年折磨中国的清王朝更为恶劣的政府〃。第二,即使这样,我也没有看中决心推翻这个政府的太平军。太平军太腐败,而且完全不懂得政府的真正机能。他们仅仅为权力而奋斗。第三,中国虚弱得像个小羔羊,俄英可能要瓜分它。我们的目标是,向这个陈腐的肌体灌输健康的因素,使政府得到新生。美国不能坐视中国变成无政府状态蔓延的场所,最终成为欧洲人野心的牺牲品。毕竟,中国的稳定与统一是美国的最大利益所在。第四,中国需要大赦政治犯,让叛军回家种田,让中国信仰自由,让中国全面开放,让中国建立现代外交机构,让中国的皇帝成为法律的赞助人……
。←虫←工←桥书←吧←
第45节: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3)
可能是马沙利的计划太狂妄太超前了,吓坏了美国政府,于是,他被政府招回去了。代替他的,是麦莲。麦莲得到的训令是:第一,鉴于中国情况不明,我们判断不准,所以你有广泛的自由决定权;第二,我们的头等任务是与中国建立无限制的商业关系;第三,如果中国的叛乱成功,那么我们就承认实际的政府。如果分裂为几个地区几个政府,那么我们就与每一个地区的每个政府建立关系。
1854年3月13日,麦莲到达香港上任,美国海军部仍是指令远征日本的佩里将军从他的三艘军舰中抽出布嘉南指挥的色士奎哈那号归麦莲使用。
新的英国公使包令给新的美国公使麦莲写信,希望双方能协调行动。不过,双方就太平天国并没有达成什么实际协议。而麦莲上任的第一件要事就是亲自去南京考察。时间是1854年的5月21日至6月4日。舰长布嘉南以自己的名义给南京方面递去照会,表示自己的公使希望与太平天国的首相杨秀清阁下亲切会晤。
他们得到的回复是:第一,擅用照会,太不懂礼貌了。应该跪具禀呈,方合投诚之礼。第二,尔等不识天情,天下没有尔国彼国之分。太平天国是天朝上国,天王乃太下共主,万国来朝,四海向化。第三,天下一家,万国一体,念尔等忠顺,故特许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来时必需备办奇珍宝物等。布嘉南看到这等〃语气和体裁都极怪异〃的回复,傻了。于是给太平王回复说:复照所用语句太蒙昧,本军门太诧异;对于俺们的公使在船上等着约见却并未提及,其他语言,也尽非友谊之语,并无尊重我国之辞。I服了You,咱们的外交暂时停止吧。
虽然宣布不再与太平天国外交,但是麦莲一行的收获还是不小的。因为其他随员在这期间四处游走,收获了不少情报,要点有:第一,太平军的大多数,即使是官员也都是大老粗,几乎不接受道德和人格规范的约束。军队也不过是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游手好闲的乌合之众,唯恐天下不乱。第二,在防御工事里的军队是很滑稽可笑的,是很难想象的。一群穿着杂色衣服的成年人和半成年的孩子,占据了靠近江面的所有炮台。第三,这些当权的王和他们的兄弟是完全无知的,但是,他们宣布对全世界的统治却是很不含糊的。
麦莲回到上海后,综合大家的考察情报,向国内报告说:第一,太平天国不信仰也不了解真正的基督教。第二,太平天国完全由无知和不文明的人组成,他们配不上文明世界的尊敬。第三,跟太平天国平等外交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同意美国是它的属国,美国部长是天王的部长,美国人民是天王的臣民。第四,太平天国与清政府谁胜谁败,目前不能作出判断,我们还是中立吧。如果太平王成功,我们就在通商口岸通过影响改正他们在信仰上的错误;如果清帝国成功,我们就克服贸易与商业的障碍,让中国自由开放。美国一听,这政策不错,左右都有希望,那就中立吧。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46节: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4)
(四)俄国方面。如果说英法美曾经对太平天国存过希望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才转而失望的话,那么沙俄在这方面与众不同,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听说太平起事,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给国内汇报,提出:中国的内乱,可能导致清政府向我们求助,那么我会根据咱们一贯支持合法政府的传统给予他们答复。结果清政府根本没有向沙俄求援的意思,这让他很没趣,于是他向政府建议:由沙皇出面给清朝皇帝致信,表示乐于援助的意思。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他总结出如下计划:第一,设法让中国皇帝向咱求援,咱可以出兵协助;第二,俄国武装保护清政府,交换条件是在满洲设立贸易机构;第三,中国政权若发生变动,那么我们不容许新政权把权力扩张到蒙古;蒙古如果想加入俄国,那咱没有理由不同意居民百姓的要求;第四,与中国的新政权建立友好关系,一切港口对我们开放。
政府对其计划的反馈是:第一,指示在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团坚持下去,准备和新政权打交道。如果有生命危险的话,才可以撤离。第二,派海军少将普提雅廷到中国沿海随机活动,不管新政权旧政权,哪怕是地方政权,都可以与之建立联系,并且争取与其他列强平等的对华海上贸易权益。
天京政权的性质与素质,注定了西方列强在了解它之后会离它越来越远,离清政府反而近了些。就连洪秀全曾经的老师罗孝全,过后也发现这学生不是个东西了……1860年,罗孝全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到了南京,见到了自己的学生。
学生封他高官厚爵,更慷慨的是,一下子给他分配仨老婆。老师的目标当然不是中国式男人的理想生活……妻妾成群,而是想把完整的耶稣真理传布给学生,然后两人合作再传给全体中国百姓。问题是这学生不但是个修正主义者……把上帝修得跟中国的玉皇大帝似的,还是个忽悠主义者……挂羊头卖狗肉,借上帝的幌子,做中国的皇帝梦呢。
于是,1862年,罗孝全偷偷跑离了南京。他对他学生的评价变成了这样的:〃事实上,我认为他疯了,尤其是在宗教事务上,而且我也怀疑他对事情是否有健全的理智……我认为他们不具备任何有条理的政府,他们也不懂怎样让政府正常运作。〃①
当然,清政府比上天京政府,也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是清政府长期科举,读了二百年书了,政府好歹是由读书人组成的;天京政府靠造反起家,除了洪秀全那种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半吊子读书人之外,更多的是烧炭工……一字不识的人。所以西方最后选择清政府一点也不奇怪,选择太平政府倒是奇怪了。这对清政府来讲,是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清政府的日子会好过些。因为,清政府在执行条约方面的折扣精神一直激怒着西方。按照美国学者丹涅特的分析,1853年太平天国处于第一次胜利高潮的时候,列强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却临近一个危急点,具体来讲,外国人有如下不满:
→虹→桥→书→吧→。
第47节: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5)
第一,商业社团,特别是英国商业社团,对于条约中的商业权益始终不满意。香港,作为一个商业中心来说,成败一直是无关宏旨的。厦门、福州和宁波则已经令人失望。一般的情绪是,非将中国完全开放通商,则不会令人满意。
第二,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失败,正激怒着从事该项贸易的人们,尽管贸易为中国官员公开放纵,但他们却蒙受走私贩的恶名。
第三,中国人一向擅长于在泥守条约文字之下,把其中很多关于贸易和外交往来的规定,弄得形同虚设。广州城依旧深仇似海,它的城门紧闭,行动无礼,它的总督,也就是负责经办帝国外交的那位总督叶名琛,外国公使依然连面都见不到。
第四,1850年即位的新皇帝的时代,是看得出以公然排外的情绪为特征的。
第五,中国政府对于因违犯条约以及因缺乏那些业经许给外国人的保护而产生的种种要求,已经表示出规避解决的意向。①
看来,从五口通商到现在,十年的时间内,外国人已积累了一肚子的怨气。现在,他们要井喷了。他们一边去南京考察太平天国,一边根据条约规定提出了修约要求。对清政府来讲,既要对付太平叛乱,还得应付外国捣乱,屋漏偏逢连阴雨,祸不单行哪!
§虹§桥§书§吧§BOOK。
第48节: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1)
3.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
前面说过,广州反入城的胜利引起了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暴怒,准备再揍大清一顿,但是巴麦尊下台了。继任外相们由于中近东的国际局势,无力继承巴麦尊的〃遗〃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过大清,他们有自己的日程表。1853年,英国外相克拉兰敦(Clarendon)给驻华公使文翰发出训令,要求文翰为1854年的修约作出准备。所谓的修约,中英《南京条约》及中英《虎门条约》里都没有任何相关条文,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里都明文规定,也就是12年后修约。援引中英《虎门条约》里所谓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认定自己也具有了美、法的修约权。中英《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那么这就意味着,1854年,英国人就可以修约了。
为了给自己的修约壮大声威,英国向法、美、俄等国发出了相关照会。对此反应比较积极的是法国,指示其驻华公使布尔布隆,法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须加强,在外交上须效仿英国。美国的反应比较稳重,表示,总统对英国的建议深表赞许,但是美国政府希望尊重条约规定,对中国内战遵守不干涉政策。沙俄在远东的兵力不足,仅做了一些友善的言辞与笼统的保证。
虽然法美俄对英国的修约没有异议,但是文翰并不同意克拉兰敦的训令。他认为,现在与清政府修约,绝对不是一个好时机:第一,要修约的话,清政府要求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我们帮它平叛。第二,叛党要是势力大张,甚至取代了清政府,我们就会把自己弄到一个不方便的位置上。文翰的意见当然有可取之处,因为那个时候,太平军刚刚打进天京,腐败才刚刚开始,内乱也还没有发展到高潮,其比清政府还要邪恶的本质,尚未被外国人看清,所以,当时还看不出清政府有什么不灭的理由和太平军有什么失败的必然。于是,修约计划搁置。
1854年2月,克拉兰敦给新任驻华公使包令下达了新的训令,主要意思还是修约,重要精神如下:
第一,争取中国沿海及内地全部开放。
第二,如果达不到第一条,那么至少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各大城。
第三,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四,外国进出口货物,不得征收内地税或子口税。
第五,有效取缔中国沿海海盗行为。
第六,如果可能,制定中国劳工移民法。
第七,争取英国公使正大光明地驻京。
第八,如果第七条达不到,那么,至少保证英国政府代表与中国政要间公文来往的畅通无阻和英国政府代表与所在地省份的中国巡抚之间的随时会晤。
第九,未来所定一切条约,应以英文本为准。
英国绝对是光棍娶媳妇儿……想得太美了。当然还有比英政府想得更美的,这就是新任驻华公使包令。包令,法学博士,边沁的得意门生。
如何评价边沁呢?这么说吧,从三皇五帝到大清,中国所有的哲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到一块儿,也不如英国的一个边沁对增进人类甚至动物的幸福与权益更具作用!包令虽然赛不过老师,但在做驻华公使的二十年前,已在学界赫赫有名了!只不过,他与老师玩的那套,跟中国玩的截然不同。其不同,略相当于西方普世价值与中国三纲五常之间的距离……一方越活越像人,一方越活越不像人!
包令于1848年底谋得广州领事职位,按照耆英与英方的约定,1849年4月,英人就可以入城了,所以这个傻帽梦想着,他一到广州,就能成为两广总督衙门最尊贵的客人,成为进入广州的第一洋人呢。为此,上任前的他甚至向英国政府申请进入广州的经费补助,这样他好大摇大摆、大讲排场地进入广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