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对英人来讲,这一条款应该仍属领事裁判权之范围,但是对清方来讲,却另有深意。短里讲,是防止华夷人民亲密接触,当然也防止华夷冲突;长里讲,是维护大清特色的封建体制。问题是,英国人在这方面容易出轨,动不动跑到民间游玩,民间百姓看不惯夷人,不是围观起哄,就是扔石子打架。于是,双方事故不断,麻烦不断。
(4)最惠国待遇。可能是中国这盘小菜太大了,一个国家吃不消,所以英国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利益均沾: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是俺独家打的,但是俺不吃独食,胜利的果实,其他国家都可以前来分享。不过,俺不小气,大清国的皇帝也不能小气,〃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有片面、双方、无条件与有条件、概括、特定之分。这里英国所得到的,就是片面的、无条件的、概括性的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后来都学这一条,便宜大了。傻乎乎的清政府,既不知所谓的国际法之存在,更不知对他国可以差别对待的国际惯例,而是按照传统的怀柔远人思维,认定了一个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外国人不要求利益均沾,清政府也会统统给予。一是显得俺大皇帝持平公正;二是,大家都一个待遇不是少些麻烦吗?于是,英国火中取栗,其他国家坐享其成,跟在英国后面要求最惠。
。§虹§桥书§吧§
第7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7)
(5)外国军舰常驻中国港口权。五个开放口岸,英国需于每口设一军舰,除了约束水手,兼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这一来,清国少了一些人事上的麻烦,但是军事上的麻烦,以后就多了。挨打方便呐!
(6)英人在五口租地建屋之权。英国人在五口取得了租地建屋之权。关于租地,地方官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关于租价,按市场行情,务求平允,华民不许勒索,英人不得强租。关于租屋及建屋若干间,英国管事官每年向地方官通报立案云云。由于中国人不喜欢与洋鬼子同住,清政府也怕中西杂住,人事管理上既有麻烦,政治文化上西方还能对咱和平渗透,所以所谓的租地,往往是单独划片给外商,于是在中国形成了租界地制度……外国人自己管理自己,俨然国中之国。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当然了,事物是辩证地发展变化的,租界后来也成了中国人的天堂。外国佬这样描述:〃富有的天朝子民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事实:他的人身与财产,在联合王国国旗与星条旗下,比在天子的代表那残暴而任意的统治下,不知道要安全多少倍。因此,为了在外国租界内拥有一处他可以居住并做生意的好房产,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论何时,这样的一处房产进入市场,我们可以肯定,它必将被一个中国买家买走。许多卸职或候补的官员现在都在上海安家落户,那些已经发家致富的商人也是如此。结果,上海最好的房产都由中国人占据着,而这些房产中最上等的房产则是那些自命不凡的中国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场所……在太平天国运动前,这些人把苏州与杭州看作人间天堂,现在则发现在那些都市中所能找到的欢乐,在神州路真是应有尽有。这些中国人的拥入,迫使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收入微薄的外国人,每年都得到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寻找居所,因为现在市中心已成了中国人的天下。租界里外国房屋的租金越来越高,因为几乎每一幢旧的外国建筑拆除之外,就有中国人的房屋拔地而起。〃
当时的中国人好傻好天真,其实租界给中国起的最好的模范作用当是居民自治,但是咱就是不学。不学也就罢了,租界出现之初,有些地方的百姓还组织声势浩大的反入城斗争。比如广州与福州。特别是广州,反入城居然捎带着反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倘有不法华民,因犯法逃在香港,或潜住英国官船、货船者,一经英官查出,即应交于华官按法处置;倘若华官探闻在先,或查出形迹可疑,而英官尚未查出,则华官当为照会英官,以便访查严拿,若罪人已经供认,或查有证据其人实系犯罪逃匿者,英官必即交出,断无异言。若英国人逃至中国地方藏匿,华官也必严行捉拿,交给英官收办。此项条款,乃是对等的,也就是说,一方的犯罪嫌疑人跑到对方,须得通过对方管事官才能捉拿归案。后来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就是不明此项条款,引起亚罗号事件并最终引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8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8)
(8)英官对英商进口货税负有担保之责,严禁英商偷税漏税。倘访问有走私偷漏之案,即时通报中华地方官。马士认为英国人很憨厚,居然在条款中担下如此这般的征税及缉私的责任,好傻好天真。按马士的原话:〃英国领事是抱着很大的正义感和协助中国的愿望去执行此项条约的。〃马士为什么这么夸英国人呢,因为后来他们美国人就没有这么犯傻。
(9)中国海关丁役人等,不得向英商索取丝毫规费。看来,中国海关关员们,从此缺少一项重要的收入:回扣!这一点,原广州海关关员应该最失望。
(三)中美《望厦条约》各要点(1)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各国在华所获利权,合众国人民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2)扩大协定关税权。
英国方面,在税率变更方面,仅模糊地说了一个需〃秉公议定〃。美国方面,则明确为〃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这一条款,导致后来的李鸿章做国际串访时,想提高一下中国税率,却在各国之间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咋也议不成。因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的税率变更就得跟所有国家商量了。鸿章到法国,人家说你跟俄国商量吧,俄国同意俺就同意;鸿章到俄国,人家说你跟英国商量吧,英国同意俺就同意;鸿章到英国,人家说,你跟德国商量吧,德国同意俺就同意……可怜的中国,终于尝到了被人当球踢的待遇,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多次如此玩弄英法使者们。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3)扩大领事裁判权。第一,英国所获得的领事裁判权仅限于刑事方面,美国把它扩展到了民事领域;第二,英国所获得领事裁判仅限于英人,美国把它扩展到了其他外侨。一句话,只要是美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别管哪个外国,清政府您就都别管了。
(4)认定鸦片贸易违禁,但是美国领事对中国关税的征收与走私的取缔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有美商向别处私行贸易及偷税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其他违禁货物了,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这一条款,把严禁鸦片贸易的权利归还中国了,问题是中国根本不敢严禁鸦片了。林则徐严禁英国人贩卖鸦片,引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现在,美国人仍准许中国严禁美商贩卖鸦片,算是借给中国一个胆儿,但是可怜的中国政府,连严禁自家鸦片贩子的胆儿都丧失了。
有意思的是,马士眼里,此条款居然充分说明,英国人没有美国人精明。按他的意思,虽然五口的英国领事实践上不一定担负关税征收及走私取缔等责任,但条约上明文规定了,对英国领事自然是一种负担。他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英国人至少不像中国人那样喜欢把条文不当回事。这样一来,显得美国人就比较高明了,用中国的海关法,帮中国征税缉事,这活儿太讨厌了,美国不干!
虹←桥←书←吧←。←
第9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9)
(5)和北京方面的公文来往,除了专办外国事务的钦差大臣,还可以通过两广、闽浙或两江总督代达。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开始之后,谁做钦差谁倒霉。鸦片战争结束并签约之后,两广总督以五口通商大臣的名分兼理中国外交,两广总督从此成为清政府中最不好干的活儿。当然,闽浙与两江总督也成了外国人气急之下的选择对象,因为清政府后来给外国人弄去一个最擅长说不的叶名琛做两广总督,让外国人很头疼,于是发生了诸多故事。
(6)两国官员来往,应照平行之礼。均不得欺藐不恭,有伤公谊。还有,两国均不得互相征索礼物。后面这个特别规定,其实是专门针对咱大清国的。众所周知,自从马戛尔尼使华起,外国人跟中国打交道,哪怕就是正常的外交,中国官员也向人家索要礼品。西方不兴这个,美国有心,利用条约灭了咱这一口。
(7)准美国人采购各项中国书籍;准美国人延请中国各方士民人等教习各方语言并帮办文墨事件,不论所延请者系何等样人,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挠、陷害。对于清政府来讲,这个条款可要了老命了。中国不了解世界……不了解才能维持住天下之中心天下最文明的优越感与迷幻状;同时也不准许世界了解中国……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没了不说,那些蕞尔小国都敢来欺负中国。现在,外国人可以学中文,又可以读中文书籍,中国还咋靠愚民混天下呢?
(8)清政府对美国在华民众的身家安全负有保护责任。若有中国匪徒对美国民众有所欺凌、骚扰及伤害,中国政府必需派兵弹压查拿,按例严办。
(9)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议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于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这就是美国要求的修约权。这是个麻烦。因为十年之后,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据美国此条,首先叫唤着要修约。于是双方就较量上了,中方认为,不得轻有变更嘛。英方认为,俺是稍作变通嘛。中方认为,变一点对俺来说就是大变。英方认为,变多少对俺来讲都是小变……不管大变小变,反正他们要变。美国学者丹涅特认为美国这条约签得很高明,至少比英国高明多了,于是这条约成了法国签订《黄埔条约》的蓝本,并且成为《天津条约》之前中国国际关系的基础。
(四)中法《黄埔条约》各要点
(1)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和美国从中英、中美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权益俺都要。
(2)法国民众在五口之地违禁,听凭中国官查拿,解送法国领事收管。但中国官民不得殴打、伤害、虐待所获法国人。
◇欢◇迎访◇问◇。◇
第10节:条约签订了,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10)
(3)法国人可以学习中国语言,阅读中国书籍;也可以教习中国人学习法国语言,发卖法国书籍。
(4)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礼拜堂等。
(5)日后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当就互换章程年月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再行筹议。对比一下美法的修约条款会发现,虽然美国高明在前,但法国最高明在后。英国修约,援引法国的就行了,倒省了〃不得轻有更改〃及〃稍有变通〃之类的纠缠了。其实,这些老外的高明也是有限的,签了恁多条约,愣是没规定,双方对条约有争议时,是以中文版本为准,还是以鸟语版本为准。还有,即使以一方的版本为准,双方各有解释权,文化背景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还会导致相互之间的扯皮与纠缠
不管怎么着,四个条约终于签订了,清政府进入了条约时代。但是,清政府会好好执行吗?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11节:条约虽然签了,但俺们都是被逼的(1)
2.条约虽然签了,但俺们都是被逼的
1842年9月1日,也就是《南京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钦差大臣耆英与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三人联名致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照会,从此万年和好,无话不可商量,咱两国再也不要争了,条约好好遵守执行吧。看这投降三人组的意思,一个条约泯恩仇,打完就了了。他们想得太简单了。他们三人是愤不起来了,但其他人不行啊。首先,大老板特愤。条约粗订之时,道光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说〃览奏愤恨之至〃,但由于心系亿万老百姓,〃故虽愤闷莫释,不得不勉允所请,借作一劳永逸之计〃。这个傻皇帝,看到条约文本,心里那个恨啊,愤啊,胸中憋着一口气,那是一万个咽不下去。是有些咽不下去,天朝什么时候丢过这等人?
不过更丢人的是,咽不下去,又打不过人家,就把亿万百姓掂过来了……如果不是为了他们的幸福安康,我才不干呢。做领导做到这个份儿上,够不要脸的!
其次,参与分红的宗室及各级官员们愤。大清这家公司分红利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拿大头,其他各级官员根据血统或职位拿小头。如今公司面临被外资挤兑的危险,他们当然要愤了。不过,由于满人汉化程度不够,所以就发生一个奇怪的现象: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主和的大臣经常是满人,主战的大臣却往往是汉人!这一点,美国学者马士也发现了,他说,琦善、伊里布和耆英,这些满洲官员的代表人物〃曾表现出政治家的品格和预测前途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汉人同僚既曾盲目主战于当初,又实行交战而不妥协于最后〃。一句话,汉官们比满官们更热爱这家公司。估计是清朝公司的科举制让汉官们深感满足吧。
第三,打工者们愤。理论上讲,打工者完全不必担心公司的倒闭,这家倒了,给另一家打就是了。问题是大清的汉官们就是这么忠诚,皇帝与王爷越暴虐,他们越服帖,吃人两口草料,就皇恩浩荡吃水不忘挖井人了。实践与理论缘何能脱节到这种地步,也是天朝特色与传统,咱就不追究了,咱只是感觉奇怪:主子挨了一巴掌,奴才及其子孙就能世世代代耿耿于怀,这奴才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啊!愤也罢。如果仅停留于一种情绪,顶多影响他自己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而已,影响不了其他。
问题是天朝君臣民们往往把情绪投诸一种更加不良的行动:第一,条约是被逼的,咱就理直气壮地不予遵守。咸丰云:〃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一句话,咸丰认为这种条约,本就是哄夷人玩的。中国传统,大信不信,要约不信。这传统的发扬与光大,跟孔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还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但是孔老师之信有前提条件,即〃道〃。无道之信,那是没有价值也不需要遵守的。至于啥是无道,那就看你自己理解了。
这方面,孔老师亲自给大家做过表率:某年月日领着学生周游列国做国际访问学者的孔老师路过卫国的蒲邑,适逢公孙氏在蒲邑聚众闹事,被孔老师知道了。几个闹事者抓住孔老师,对他说:〃你必须答应我们不去卫国都城,不把这里的事传到那里去,我们才能放你出城。否则,你就只能老实地待在这里。〃孔老师答应了,但是一出城门就毫不犹豫地把车往卫国都城的方向赶去。按《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得意门生子贡看不下去了,责问他的老师:盟可负邪?孔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要盟也,神不听〃。一句话,被人要挟、强迫订下的盟约,神都不听的。结果,孔老师不但到了卫国都城,把公孙氏之事告诉了卫君,还建议他出兵征讨去。
卫君没有出兵,但孔老师的所作所为,一定让他的学生大开眼界,更让后世的国人全都学会了:只要您逼俺订约,俺就有权利不守。问题是后世的咸丰君臣只学会了孔老师的一半。孔老师用假承诺欺骗蒲邑造反者,那是他知道,人家没机会找他算账了。而咸丰君臣只知道不守条约,却不知道不守条约的资本他们根本不具备。如果不具备,那么下一回的挨打,只会更重,下一回的盟约,也只会更加苛刻。第二,对于战争结果,中国人普遍不服。牛鉴、伊里布、耆英等议和大臣在与鬼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既佩服鬼子的军事力量,还佩服鬼子的诚信不贪。总之他们爽快地与鬼子签了约。在他们的忽悠下,道光皇帝算是勉强接受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光心里面接受,其他地区其他官员更是如此。
马士说:〃撇开亚洲人本来就不承认任何决定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不谈,当时却也看不出有什么非要中国屈膝不可的情由……中国政府已经议和,但是全国各地却仍认为有权不理或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种种限制。〃
说得太对了,一部中国近代挨打史,中国人似乎从没服过输。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