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简单的逻辑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右走。但是,假如设立此路牌的人恰好是相反 的意思,他是在提醒路人,在右边的路上有一只灰熊, 请大家不要向右走。护林人语言一时的不谨慎,很可能 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避免造成歧义的惟一方法就是, 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就像刚才的例子,应换成如下 说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里有熊出没。”
〔久避免闪避式语言
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 误解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一个简单的逻辑学 ;人应该可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 心,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例如,设 想一个词语叫“终极方案”,用来掩盖一个罪恶的灭绝 人类的计划。闪避式语言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演讲者或是 作者脑中的真实想法,它带来的危害是双重的。首先, 很明显的,它可以欺骗听众;其次,无形中,它将对其 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 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续使 用扭曲现实的语言,我们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虚 假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为了标新立异,青少年喜欢使用耸人听闻的语言。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它可以解开观念的困惑,使人们 看到真相,同样胜过闪避式语言。
〕 10。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 出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 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 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 而不可及的想法同样荒谬,因为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力,使之看来毫无理性,毫无意义,使真相沦落为 妄想。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
相。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 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如果它 确实是,则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 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本体真相的 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如你猜测的那样,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 的真相的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 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 真相。让我们仔细考察一下逻辑真相的概念,后文将证 明它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回忆一下前文提到的命题的定义:一个可以做 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肯定一个命题就是判断它为 真,反之亦然。
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 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 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 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一个真命题的作用,就是 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 物的真确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
简单的逻辑学
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 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 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 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我不能确认一个 命题的真假,比如说“狗在车库里”,那么仅仅在大脑 中反思狗啊、车库啊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我解决 这个问题的,我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 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 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 相的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谎言。其实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 逻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 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用符号 来表示就是说,你知道“八是8”,但你说出来的却是 “八不是8”。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 事实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真相的本质的理解就顺理成 章地称之为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 合论。
融贯说意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 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
第 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 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 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 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 质世界是相符合的。我们可以看到,融贯说如果想成 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
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 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仰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世界中的现实 情况,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 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 相符。
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0916—1939年任职〉令
第 3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学可以被认为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或者一 项技能,它也完全可以被认为是这三者的综合体。逻辑 学必须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用来规定它的范围,指引 它的方向。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探讨这些基本原理,但 侧重点将是其实际运用而非理论来源。我们的目的是让 你吸收理论的精华,把它变成你的第二本能,随时应用 到生活中,而无需刻意地去想理论。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
约翰 ’洛克(扣 “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 1。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都是由包含基本原理的知识组成的。任何 科学的基本原理都是这门科学赖以建立的最基础的事 实,在此基础上才能衍生出其他的各项活动。逻辑学, 作为一门科学,同样有它的基本原理。但是,逻辑学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关于逻辑学本身 的,而且和所有的科学都有关系。事实上,逻辑学的覆 盖范围更为广泛,这是因为它适用于人类理性的因果推 理,尽管有时人们并不运用逻辑来思考。也就是说,逻 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有4个。在此,我 们最关心的是矛盾律,但是为了行文的方便,还是先来 看看其他3个原理吧。
简单的逻辑学
同一律
表述: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释: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由不计其数的个 体所组成,并且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事物只 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苹果就是苹果, 不会是橙子,也不会是香蕉或者梨子。
排中律
表述: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 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解释:一个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 中间状态。桌上有一盏灯,这句话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没有别的可能。我们或许要问:变化过程中的事物怎么 解释?介于是与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答案 是:不。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 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一盏仍处于制作过 程中的灯还不是灯,只是灯的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灯 的“变成”依赖于这些存在的零件。从绝对意义上来 说,没有正在变成的事物,从无到有之间没有通道。莱 恩通过刻苦的练习,不断地向一个更成熟的音乐家迈 进。如果莱恩不存在,她就不能正向一个音乐家迈进。 关于人的存在,并没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变成”状态。 莱恩的变化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她不是正在变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化成为莱恩,而是变化成为更成熟的音乐家莱恩。重申 一下,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间状态。我们所 说的“变化中”不是从无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 在事物的内部变化。
充足理由律
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解释:这个原理也可以被称为因果原理。它所体现 的内容是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根据。这就暗示着 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 存在的原因(如果一个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这就 意味着它要先于自身而存在,这显然是很荒谬的〉。一 个事物之所以被称为另一个事物,是因为:()它解释 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2〉它解释了为什么另一个 事物以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 来。拉里的父母是她存在的原因,没有他们,拉里就不 会出世。拉里的高中网球教练是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 运动员的原因。教练是拉里作为特定方式存在的原因,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特定方式就是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不同于给了拉里生命的父母,教练带来的是拉里生活状 态的改变。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原因促使拉里成为一名 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教练只是其中一个。
简单的逻辑学
矛盾律
表述: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
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解释:这个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 X是X〈同一律广那么在同一时刻,它就不能是非X 〈矛盾律〉。定语“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 一时刻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 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时刻人在纽约,心在3 000公里以外的旧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时身在纽约和旧金山,这就 是同一方面。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出现两个完全相反 的命题,则它们是矛盾的。例如:
八)汉密尔顿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8〉汉密尔顿不是华盛顿的内阁成员。
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成立。如果一个成立,另一个
必不成立,反之亦然。如我们所知,4是正确的,则8
就是错误的。
英文单词中的矛盾(⑶也肪衍生自拉丁文的 两个词根一00111 (相反的)和(扰枕6 (讲话〉,其含义就是自身反对自身,因为它所描述的一些东西不符合 客观事物的本身情况。因此,避免矛盾就是避免谬误。 如果说逻辑学的第一要务是反映真相的话,那么很明 显,消除真相的对立面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有时我们会身陷矛盾而不自知,这是因为我们忽略 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如果我们可以不为此疏忽负 责,那么身陷矛盾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我们要对某个重 要的事物做出深思熟虑的论断,就必须确认事物的真相是 什么。这就可以联系到前文提过的全神贯注的重要性。
有时我们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看法,并且自己也知 道这一点,至少在某种较深的意识层面上是如此。如果 在意识的表层,经常有一些明显相互矛盾的观点,大部 分人都会觉得不自在,如坐针毡。例如,我不能一方面 对自己说“我对斯蒂芬说了很多谎话”,另一方面却对 自己说“我从来没对斯蒂芬撒过谎”。假设第一种情况 是真的,我往往会压制第二种想法。另一种允许自己坚 持与事实不符的说法是人为有意的,他们故意将观念与 事实割裂开来,不去考察观念与事实之间是否相符。这 种态度用语言表达就是:不要用事实烦我,我已经决定 了。这种脑力活动无需太多的理性思考,显而易见,逻 辑在这里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种非正常的推理为谬 误提供了辩解服务。
我们已经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我猜这里其实 没有什么新的可以让你从根本上感到震惊的东西。因为 这些原理所表达的真相,拥有理性的人类早就在生活中 运用自如了。关于基本原理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提的东
简单的逻辑学
西。首先,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就好像当你第一次 读到矛盾律时,可能会一时迷茫,但是当你看到它所包
含的内容时,你的直觉反应一定是:当然是这样。
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 的,这跟它是不证自明的有关。它不是由某些前提条件 得出来的结论,它的存在不依赖先行的事物。这是因为 基本原理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它们是人类意识行 动的首要基础。
以充足理由律为例。我不能证明这个世界上每个事 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也没有必要去证明。因为通过 我所认识的世界运作的方式,我认为它是无需证明的。 或许我了解,或许没有。如果人们认为科学的基本原理 需要证明而不能直接被接受的话,科学根本就不会前 行,它将永远停留在原地。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生 活中充满了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它 们。但是不要制造太多的灰色地带。有些人太过于关注 生命中的灰色地带,以至于他们逐渐使自己相信生命中 除了灰色地带就没有别的什么了。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这样的情况。但我们必须明白,事实上,大部分事物还
是清晰明确的,千万不要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事物都是
灰色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点睁眼瞎了。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 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 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 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 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汄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真相情况不明时往往会让人心情烦躁,避之惟恐不 及,我们要设法尽力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但是,当你陷 入了不确定的泥潭时,也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或许 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 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 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 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确定是可能 的,那么你目前所不明白的事物最终总会水落石出。理 论上来说,克服目前经历的模糊状态,从而到达真相的 那一天总是存在的。
(:‘3,万物终有其根源
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
简单的逻辑学
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 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理由。作为理性的动 物,我们用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探寻这些理由。我们想知 道为什么事物会是这样。从理论上来看,关于本源的知 识是非常让人感到振奋的,因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 刻地理解它们。但是关于本源的知识同样可以广泛应用 于实践领域,因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 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这是有许多例子可以证 明的。例如,我们确定某种细菌是引发某种疾病的原 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消灭细菌的方式来达到消除疾 病的目的。
在探寻事物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其结果开 始。我们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一个事物、一个事件 等〉,并需要为之做出解释。毫无疑问的是,我们面对 的是客观事物;有疑问的是,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所做的探寻工作遵循如下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 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说,所谓原 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 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 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 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
第 2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
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
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设想我正在努力学习,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一些奇 怪的声音,我起身去查看,发现我不小心留在桌上的半 瓶牛奶,现在躺在地上。这是客观事物的结果,原因是 什么呢?在桌上,我看到了 3只蚂蚁在爬动。蚂蚁?不,它们不可能带来如此重量级的结果。我又看到我的 金丝雀已经飞出了笼子,栖息在冰箱上。金丝雀?再次 否定,目前的结果是金丝雀所无力造成的。然后,通过 开着的窗户,我看到在后院里,蹲着邻居家的猫。对 了,就是它了。虽然我不能肯定就是这只猫打翻了牛 奶,但至少它有能力这样做。虽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 察,但是此刻,我至少可以把猫作为一个嫌疑对象,一 个重点的嫌疑对象。
、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