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岁月1913-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组织能力和庞大的陆军基数。在资本主义世界警惕甚至仇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情况下,各国仅仅只是在口头上谴责苏俄,却始终不直接向苏俄出兵的主要原因除了欧洲大战后实力大损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惧怕苏俄的庞大陆军,担心在战争中被这个大国给生生拖垮。
所以,中国人在这时候向苏俄正式开战,是西方各国乐于看见的结果。各国嘴里上吹的天花乱坠,鼓动中国人当炮灰,心里实际上是希望中苏两国在战争中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再出来收拾残局,坐享其成。
可是仗打到现在,各**事专家们已经改变了之前的判断,因为中国人的表现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除一些比较谨慎的人外,大部分人改口声称中苏之战中国人的胜利已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从中国国防军的出色表现来看,再加上中国国防军所装备的各种新式武器和先进战术,苏俄地灭亡是必然的。
随着这种说法越来越多。如今的中国隐隐约约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国。从外交部反馈的信息来看,随着前线的一场又一场胜利。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急剧提高,就连一向以日不落帝国自称的英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也逐渐改变了原先的方式,变得随和和亲切起来。而且随着中**队的胜利,西方各国已经有一种参加这场战争,趁此机会彻底消灭邪恶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并且在这场战争中捞取好处的想法。就像前几天国防军递交过来的一份文件显示。波兰和西欧几个国家准备向中苏战场派出军事观察员,并且希望由部分支援者组成的部队参加中**团参战。看完这份文件的方子达心里非常清楚,其实这是一种试探,在这些国家背后是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其中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各国的影子。他们的肚子里打什么算盘不言而喻。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而没有真正的友谊,作为国务总理,方子达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在前线胜利的背后,中国政府的压力也不小,支持一场现代战争所需要的金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何况现在的中国国防军无论从装备还是战术来看,其后勤支持是异常恐怖的。
仅仅一个半月的战争,中国政府的战争支出就高达数十亿,而且这个数字随着战争的持续依旧不断上涨。要不是方子达早在几年前就着手准备,而且在欧洲大战期间大捞了一笔,恐怕战争还未胜利政府就先破产了。但就算这样,一旦这场战争打上一年两年,国家也必然元气大伤。
不现在还好,随着前线的顺利,国库的压力减少许多,而且由于战争的刺激使得国内各行业出现了兴旺的现象。另外,蒋志清在其中功劳也是不小,在上*海的蒋志清利用中苏开战的机会大肆在国际上炒卖黄金、白银、铜等贵金属,同时利用外汇市场和在日本的外汇黑市买进抛出,在极短时间内就赚取了巨额利润。为此,方子达特意嘉奖蒋志清的功劳,并又国务院下文任命蒋志清为财政部部长助理之职。
今天吴佩孚匆匆赶来,本以为会听到又一个好消息,没想到接到的反而是一个坏消息。根据刚刚得知的情报,远东政府军在鄂毕河西岸,汉特—曼西斯克地区由于轻装前进,求胜过切被伏龙芝率领部队打了个突然袭击。这一仗远东政府军损失了近四万精锐部队,可谓元气大伤。
如果不是冯玉祥的三十九师一部在最紧要关头赶到,就连远东政府军的总指挥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也差一点儿阵亡。虽然之后,伏龙芝部见我军援军已到,再进行攻击已经失去了奇袭效果,所以主动退兵后撤。战后。远东政府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向谢罗夫推进的能力,按照张虎臣所说,由于这一仗损失太大,整个远东政府军恐怕要休整一些时日才能继续战斗,为了不影响谢罗夫战役的整体计划,所以张虎臣建议中国远东集团军从现在开始正式脱离远东政府军的序列。带领部队先行向谢罗进军。
“苏俄人已经有坦克和飞机了?而且伏龙芝还在伏击中首先使用?”
方子达皱眉问道,吴佩孚点头回答道;“张虎臣部对此已经确认,苏俄红军的确在战斗中使用了坦克和飞机,而且战后我军在战场上收获了敌人几辆被遗弃的坦克,至于飞机根据情报显示,应该是欧洲大战时期的飞机型号,只不过苏俄人进行了改装,无论其速度、高度、装弹量和攻击性远远比不上我军的飞机。”
“那坦克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欧洲大战时期英国人使用的老家伙?”
“这倒不是,根据敌人的坦克残骸显示。这是一款新式的坦克。”吴佩孚向身边的参谋官点了点头,这个配带上校军衔的年轻军官站起身来,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方子达。
“总理,这是我军对苏俄红军所出现坦克的初步数据,由于坦克残骸正在运回途中,具体数据要过些时间才能全部汇总。”
方子达随手接手看了一眼,一看之下就愣住了。他虽然不是技术出身,可因为长期主持军工的原因对坦克还是有些了解的。从数据显示,苏俄的坦克拥有比己方还要强大的炮火。可奇怪的是它的坦克炮使用的居然是榴弹炮,虽然炮火威力强大,可破击能力并不强,而且因为这种炮并不合适坦克使用,会造成后作力太大、装填缓慢、精确度差等等问题,甚至不大可能在进攻途中对目标快速射击。
“奇怪……这是什么坦克?”
“回总理。我觉得苏俄红军的这种坦克根本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武器,它的底盘明显就是拖拉机的底盘,丝毫没有改动,而且为了保证射击,苏俄人还对整体进行了加固。您瞧,这个地方,还有这个地方……我判断这种坦克充其量也就是初级的自行火炮,从战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它们的表现也是如此,不过在缺乏反坦克装备的情况下,这种坦克还是会给我军带来一些麻烦。”
经过这位上校的指出,方子达眉头舒展开来,他总算看明白了后面几个数据所代表的意思。有些赞赏地看了对方一眼,方子达问道:“上校,你叫什么名字?似乎有点陌生呀,以前好像没见过你。”
“回总理,原陆军部上校,现总参谋部情报科科长王赓!”
“王赓……?”方子达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但他可以肯定以前并没见过这人。不过听他说之前是陆军部的人也就适然了,原来是近些日子才调任到总参谋部的,怪不得没在总参谋部瞧见过。
“鄣明,王赓是1911年清华毕业后被保送至美国留学的学子,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后来转入美国西点军校,1918年西点毕业,毕业成绩为全校第十二名,1919年归国入的陆军部,之后一直在陆军部任职,两月前才我才把他从陆军部要到的总参谋部。”
吴佩孚在一旁解释了几句,方子达听得有些出神。怪不得这家伙名字这么熟悉,原来是他啊!早就听说陆军部有个牛人,在五所大学就学,而且还毕业著名的西点军校,想不到居然如此年轻。像这样的人在陆军部上班的确可惜了,吴佩孚的总参谋部才是他真正施展才华的地方。
“小伙子不错,以后在子玉将军手下好好干!等过上几年让子玉放你出去领兵,军人嘛,没打过仗哪里叫军人!”方子达拍拍对方的肩膀和颜悦色道,王赓一听激动得脸都红了,连忙大声答应。
“回电给张虎臣,同意他的要求,不过注意行军安全。另外电令前线,派出空军掩护,以保证远东集团军的空中支援。”和王赓说了几句话,方子达转过身向吴佩孚道,既然俄罗斯帝国远东政府军一时间无法按计划抵达谢罗夫,那么中国远东集团军只能先行进军。考虑到伏龙芝的飞机和坦克出现,方子达决定调动一部分空军给远东集团军提供支持,这个决定得到了吴佩孚认可,他当即就表示同意。
“不过鄣明,谢罗夫那边还有点麻烦,从目前战局来看敌人恐怕打算以谢罗夫为中心和我军周旋,总参谋部虽然对战争结果保持乐观态度,可一旦主力被牵制在谢罗夫一带,这对未来的战局进展会有所变动。”吴佩孚并不担心张虎臣,远东集团军虽然只有两个整编师,比起一般集团军来说总人数稍少些,但远东集团军和敌人交手经验丰富,而且装备精良,再加上有了空军的支持进军安全方面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现在,他的考虑更多的还是谢罗夫的战役,由于敌人的顽强和战术改变,硬攻谢罗夫会造成大量伤亡,所以至今中**团只以强大的火力进行压制,逐步向城区推进。这种战争方式消耗物资是极其巨大的,而且随着战线推进,部队伤亡也渐渐增加,再加上城区内飞机和坦克的作用大为下降,这让前线指挥官很是头痛。
方子达心里阵阵冷笑,斯大林和伏龙芝居然给自己玩这么一手,这个场面他并不陌生,基本就是原历史上二战中德军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翻版。苏俄红军孤注一掷,准备在谢罗夫和自己拼消耗,为他们赢得宝贵时间。自己不是小胡子,难道还会傻呼呼地和伏龙芝在谢罗夫这样干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八十一章 谢罗夫之战13()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国防军的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战果令世界震惊,西方各**事家在赞叹坦克强大的突击力和新式飞机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针对这一战术展开了研究和学习。可同样,直接面对中国进攻的苏维埃红军也面临着怎样才能挡住中国坦克和飞机进攻的方法,而伏龙芝是第一个接近成功的军事家,他在谢罗夫针对性的改变战术,使得势如破竹的中**团在占领极大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没能拿下谢罗夫。
坦克和飞机是毫无疑问的战争利器,它们如同火药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一般,改变了整个战争史的方向。可同样,没有一种武器是万能的,坦克和飞机也是如此,在平原大军团作战,无论是坦克还飞机,甚至中**团所使用的火箭炮等都能轻而易举地撕裂敌人的阵线,配合步兵攻占目标,包围、歼灭敌人。但在城市战争中,失去突击力量,甚至被城市复杂地形所限制住的坦克等武器就失去了它们原来的作用,在这种时候担任主角的只能是步兵,就连战争之神——大炮也无法取代步兵的角色。
白崇禧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他在进攻受挫立即停止原来的战术进攻是值得赞扬的,可面对像个乌龟窝般的谢罗夫,在确保部队不能有过大损耗前提下,要拿下谢罗夫是极其困难的。现在,在炮火、飞机和步兵的进攻,谢罗夫的外围阵地已经易手。可随着越往城市中心推进,中**团所遭受的阻力也就越大。
这就像是方子达所知道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二战时期的德军横竖欧洲,战无不胜。可在进攻苏俄的战争中,正因为久攻不下斯大林格勒,导致无法集中力量拿下首都莫斯科,最后在严寒中和当年的拿破仑一般饮恨俄罗斯的土地,从而失去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
比起战争狂人小胡子来,方子达应该来说优势更大。中**团在春季到来前就发动了对苏俄的战争,现在离着寒冬还有足足半年多的时间。可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方子达也无法百分之百保证他的部队能够在寒冬之前彻底打败苏维埃。
正因为如此,时间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莫斯科是苏维埃的首都,是这个红色帝国的中心和象征,要彻底打垮苏维埃,赢得这场战争胜利就必须越早拿下莫斯科越好。方子达自己估算过,如果能在夏天包围莫斯科,就能赶在冬季来临前攻占这个城市。莫斯科之战才是决定整个战争胜负关键。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主力在谢罗夫同敌人白白消耗。
“陆朗斋的军团现在在什么方向?”深思了半小时,方子达向吴佩孚问。
“按照战略部署,陆朗斋的军团应该快抵达下塔吉尔地区了……。”
“下塔吉尔?”方子达走到挂在墙上的俄国地图,吴佩孚连忙上前从口袋里取出支红铅笔,在谢罗夫西南处的下塔吉尔画了个圈。
方子达抱胸看着地图,眉头微皱。想了想又问:“劳改营的整编部队现在是什么情况?一共有多少部队可以投入战斗?”
“鄣明,你不会想用劳改营人员组成的部队去打谢罗夫吧?虽然这支军团有十万人,可无论从训练还是组织方面来看暂时还不适合直接作战,假如只是担任辅助任务的话还算勉强,如果让他们担任主要攻击恐怕……。”吴佩孚担心方子达头脑发热。这战争可不是儿戏,尤其是现代战争。不像几百年前农民起义一般拉上几十万人,拿着木棍和锄头就是打仗的。一支没有训练好的部队在残酷的战场上溃败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劳改营人员组成的军团看上去人数不少,可实际上组织这支军团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军事方面。
方子达笑着摇了摇头:“当然不可能,这些人就算要大用也必须经过战火锤炼才行。不过,听说这支部队的士气还是不错的,是不是这样?”
“这倒没错。”吴佩孚同样笑了起来,点头道:“这些人都是被苏维埃抓到劳改营里的,如果不是这场战争爆发,恐怕他们面临的就是永无休止的劳动直到死亡。对于苏维埃极度仇视,巴不得早日上战场报仇雪恨呢。”
“呵呵,这就好!”
方子达满意地笑了笑,接着就正色说道:“让陆朗斋的军团马上停下来,就在下塔吉尔集结,同时通知秋明方面,把10万劳改军团全部给我拉到谢罗夫去!”
“鄣明,你刚才不是说……?”吴佩孚猛然一愣,方子达前几分钟还保证不会让劳改军团去谢罗夫担任攻击任务,可一转眼就下命令让秋明的劳改军团去谢罗夫,难道他糊涂了不成?
“别急,听我说完。”方子达摆摆手,继续道:“通知白建生,让他的装甲部队从谢罗夫撤出,联同刘峙的101师和熊式辉102师向下塔吉尔和陆朗斋的军团汇合。谢罗夫的战斗交由蒙古军团的其余部队、张虎臣的远东集团军和劳改军团,不求占领谢罗夫,只需要给我牢牢把伏龙芝的70多万主力给我拖在谢罗夫一带即可。”
吴佩孚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眼睛猛然一亮,几步走到地图前死死盯着地图,几分钟后长吁口气道:“鄣明,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只不过有些冒险呀。”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子玉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
吴佩孚凝重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打算弃谢罗夫不顾,让蒙古军团的部分部队加上远东集团军和劳改军团继续摆出一副攻击谢罗夫的架势以迷惑敌人。而蒙古军团中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101、102师同陆朗斋的军团汇合,集中兵力掉头西进,直取莫斯科是不是?”
“呵呵,子玉兄高见。”方子达不置可否地笑笑。
吴佩孚叹道:“这计划看起来似乎不错,可是鄣明,这风险实在太大了。白建生、刘峙、熊式辉这三支部队组成的集团军再加上陆朗斋的军团,已是我军兵力的五分之三强,由下塔吉尔至莫斯科是敌人最中心的腹地所在,这一路打过去恐怕困难重重。就算打到了莫斯科,难道斯大林这老小子不会跑?一旦他主动放弃莫斯科,依托俄罗斯广阔的国土和我们周旋,这支奇军就将凶多吉少啊!”
“子玉,我就问你一句话,以陆朗斋的军团再加上白建生、刘峙、熊式辉这三支部队组成的集团军,拿下莫斯科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吴佩孚暗暗算了算,假如谢罗夫的红军的确给死死拖住,以这几支部队的兵力和机动性,再加上空军的支持,打到莫斯科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就算拿下莫斯科也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拿下了莫斯科又如何呢?当年拿破仑不也打下莫斯科过?可在俄国人坚壁清野的战术下最终还不是黯然失败了么?根据总参谋部的战略计划,这场战争中国方面所使用的战术是奇中有正,但正多于奇的,可现在方子达是兵行险着啊!
谨慎地把推论告诉方子达,吴佩孚委婉劝说方子达不必如此。就算远东政府军损耗过大,谢罗夫的战局僵持,可毕竟现在优势还在中国一方。
“子玉呀,假如我说斯大林不会跑呢?他会留在莫斯科死守,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你觉得这个战术如何?”
“这……怎么可能!难道斯大林是傻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吴佩孚一愣,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他觉得方子达这话太想当然了,战争不是假设,建立在假设上的战争是不可能成立的。当年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太后老佛爷都跑到西安去了,难道斯大林会傻到连慈禧太后都不如的地步?傻傻地等着中国人打到莫斯科也不跑?(。。。)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