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岁月1913-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议结束,方子达留岑春煊谈了近一小时,直到岑春煊带着兴奋精神抖擞的离开后,他这才在杨永泰的安排下从国务院办公室的侧门悄悄离开。半小时后,方子达在火车站经保密通道登上了特挂的车厢,神不知鬼不觉得离开了京城,一路向西南而去。
第二天,火车进入山西境内,抵达太*原时方子达并没下车,杨永泰早就安排好了,方子达和护卫的车厢在太*原中转重新挂机头转专列离开,等到第三天火车离开山西境地到了陕西地,这天中午方子达刚刚用完午饭,杨永泰就来报道,再过一小时他们就将抵达目的地榆林。
“这么快?我本以为还得再坐一夜呢。”方子达有些意外地看了看车窗外,随着火车行驶,窗外的黄土地一片片地飞速往后掠过。
“这还都是总理您的英明,这些年来在您支持下交通部的铁路筑造可谓一日千里,说实话,要在几年从京城到榆林不仅得坐几日的火车,甚至还得中途转站换车,其中的折腾不用提了。而现在已经好得多了,除了在太*原中转了下,基本是一路平坦。”杨永泰笑眯眯地说道,把手里的白毛巾递给方子达。
点头表示谢意,接过毛巾擦了一把,方子达也笑道:“这倒不错,看来交通部还是做的很好的,也不枉我每年这么多拨款下去。”
杨永泰闲聊着,很快车抵达了榆林,当列车缓缓入站的时候,方子达从车窗内看见陈榥和他的人在站台那边早已翘首以待了。(。。)
。。。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三百三十五章 地下基地()
方子达抵达的车站是一个军用站,虽然这地方周围近百里没什么居民,可为了保证安全陈榥还是调动了一连士兵对车站进行戒严。
当专列缓缓停下,陈榥带着人快步上前,守候在车厢外。不多时,车厢门打开,先下车的是方子达的侍卫长张虎臣,只见他一丝不苟地先确认车厢外安全后,这才守在车厢门口让方子达下车。
“辛苦你了乐书,等久了吧?”
踏下列车,方子达笑容满面地向前伸出手,陈榥快步上前双手紧握:“总理能来视察是我们的荣幸,谈何辛苦不辛苦。”
呵呵一笑,方子达仔细打量着陈榥,他们之间已快有一年没见了,和一年前相比,陈榥显得更瘦了些,而且肤色有些苍白,不过精神依旧抖擞,看起来似乎还算不错。
“把你往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丢了这么多日子,你不会埋怨我吧?”方子达和陈榥是老朋友了,两人之间也没多少客套,礼节后打趣问道。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里虽然偏僻了些,但物资条件一律不缺,怎么会埋怨?”陈榥笑呵呵地回答道。
方子达又问候了一下他夫人和孩子的情况,当得知所有研究人员的家属都集中在基地附近的家属区,作为基地最高负责人的陈榥也不例外。方子达不由得感叹,对这些为中**工作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及其家属而表示感谢。
寒暄了几句,陈榥为方子达介绍了一同来接站的同事,这些人中有的方子达曾经见过,有的是第一次见面,这些人都是基地的核心和骨干力量,方子达和蔼地一一同他们握手。同时关心和勉励几句。
接着,由陈榥陪同,方子达上了来接自己的专车,张虎臣作为侍卫长坐在前排,方子达和陈榥坐在后排,在轻谈声中驶出了车站往北而去。杨永泰和其余人各自上了另外车。十几辆大大小小的车辆排成车队,在渺无人迹公路上掀起了滚滚尘烟。
“乐书,我给你个命令。”看了看车窗外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地,方子达转过头对身边的陈榥道。
“您请说。”陈榥以为方子达有要紧事,微微坐直身子聆听。
“以后无论是谁,就算是我再过来,也只需基地派行政人员迎接,你,包括今天的这些技术人员绝对不允许同时出现在这种场合。”方子达有些严峻地说道。陈榥脸上的微笑顿时一僵,神态显得有些不自然。
拍拍他的手,方子达放缓口气道:“乐书呀,你们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未来,你和这些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心里,你们任何一个人都顶得上一个整编师的价值。虽然这地方的保卫工作容易做,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出什么事怎么办?我损失不起啊!”
听到这话,陈榥心中的不悦瞬间即逝,取而代之的只有无比感激和惭愧。其实基地成员的重要性在一开始方子达就和陈榥讲过,在方子达眼里,人才比任何物资都重要,有人才在国家才有希望。一旦没了人才,基地的实力再强也是建在沙上的浮塔。
为了迎接方子达第一次来此视察工作,陈榥一时间大意破坏了当初自己定下的规定,方子达的批评他感到无比惭愧,当即连连点头。表示批评的对,的确是自己失误,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这种情况。
接着,方子达为了避免陈榥尴尬也就不再提了,转而询问起基地的情况来。这一年多,方子达只是大致了解了些,但从来没有深入调查过,因为他对陈榥很是信任,相信把基地交给他绝对没问题。
谈到基地,陈榥就眉飞色舞起来,在车上为方子达介绍起基地的具体情况。整个基地占地270平方公里,大致面积等于26%的崇明岛,这还不加上位于基地西北方向的几个山头,如果包揽进去的话,一共有300平方公里左右。
基地的南面的是生活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左右,经这一年多时间的建设,这个生活区已成了一个小型城镇,主要局面是基地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管理行政人员、后勤等等家属居住,当然也有一部分军官家属和警卫部队同样驻扎在这里。
基地北面是基地的核心区,一共分为军械区、冶金研究所、动力研究所、制造所、飞机研究所和行政区六大区域。其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军械区和飞机研究所,足足占据了整个基地50%的区域。
顾名思义,军械所主要是研究各类轻重军械,如枪支、弹药试生产、火炮、装甲车、坦克等等。冶金研究所和动力研究所是整个基地的研究核心区域,为其它几个部门提供材料和发动机的研制,飞机研究所主攻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行政区是管理人员所在区域,六大区域以星型分布,管理区在最中央,各区域之间修筑了公路和坚毅铁轨进行连接,虽然从兴建到现在仅仅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可在陈榥的努力下已经初具规模。
车行近一个小时,一片低矮的建筑出现在公路的另一边,等车队通过两道关口,方子达这才看清了先抵达的生活区面貌。
和如今的中国城市不同,这片生活区建造的别具一格,一式的二层楼房林立在主道的两侧,商店和住宅位置很有讲究,走在街上的行人、士兵各行其道,当车队驶过时,众人停下脚步平静地目送车队从身边而过,而没有其他城市中那些惊讶或者诧异感。
一时间,方子达仿佛以为自己又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十年后的时代。直到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他才欣慰地笑了。
过了生活区,再往前开了十来分钟,就进入了核心区域。这里的警戒比前面可要严厉许多。仅仅是关口就有数道之多,而且有些地方还拉上了电网以防止外人闯入。
和生活区相比,核心区域除远远能看见的几幢房子和一片兵营外,其余地方都是平坦的荒地。不过方子达并没感到意外,因为他早就知道几大核心区域主要建筑都不在地上,而是藏在地下。为了保密和绝对安全。在基地建立之前方子达就提出了建立地下基地的要求,为此陈榥还有过异议,要知道在地下建立基地这无论是工程难度还是资金耗费都是极大的,可在方子达的坚持,这个方案最终还是确定下来。为此,仅仅是一年之间,方子达就给基地拨款1700万,这笔巨资是严格保密的,并没有走财政渠道。要知道以如今国家年收入相比,这笔款项已占了极高比例。
车队终于抵达了行政区,进入行政楼之前,方子达站在台阶上回首望着四周,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由于前面在车内的批评,到达目的地后,陈榥就让众人离去,除留下几位行政人员陪同外。其他技术人员都回到了自己应该在的岗位。
“总理,先去会议室听取下报告。然后用过晚餐好好休息一日,明天在逐一视察怎么样?”陈榥征求方子达的建议,方子达看了看表,如今是下午三点十分,西北的太阳落山晚,现在还是阳光明媚。
“不用了。报告什么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听,最近的区域是哪里?我们先过去瞧瞧吧?”
“这好,请跟我来。”陈榥稍一迟疑就答应了下来,几人进入行政楼,通过行政楼的内部电梯往下抵达基地的真正核心部分。整个基地地区下面已经打得四通八达。虽然许多地方还在建设,可其一路上宏伟的景象惊得陪同方子达一起前来的杨永泰目瞪口呆。
地下三十米,从电梯出来后陈榥亲自开了辆轨道车带着方子达经通道往前,不多时就到了一个关口,过关后前面就是军械区,这是一片很大的空间,有无数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周围还有不少士兵或站立守卫,或者四处巡逻。
首先经过的是轻武器研究车间,这里摆放着全世界所有轻型武器,包括手枪、步枪、机枪等等步兵装备,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其中,方子达也看见了国防军所装备的枪械,甚至掷弹筒等等武器,在这些武器前,不少研究人员一边拆卸一边用各种工具测绘数据,有几个封闭通道内,还不断传来阵阵枪声,根据陈榥的介绍是工作人员在试射以确定这些枪械的性能和使用优劣情况。
走着走着,方子达眼前猛然一亮,快步向一旁走去,一张大桌上摆着几把和普通步枪完全不同的枪械,一个年轻人正聚精会神地摆弄着其中一把。
“维拉型、mp18?还有芝加哥打字机?乐书,你哪里搞来的这些好家伙?我怎么不知道?”方子达有些惊喜地问道。
“呵呵,当然是通过关系弄的。搞这些东西可不容易,要不是欧洲大战结束还不一定能搞得全呢。对了,你说芝加哥打字机是什么东西?”陈榥有些好奇地问。
“哦,就是m1919式,这可是好东西呀,美国人才刚刚正式投入生产吧?我记得上次去美国也只不过听美国人稍稍提了一提。”方子达指着汤普森冲锋枪笑道,并没去解释他称呼这位芝加哥打字机的由来,因为如今这款枪还没被芝加哥黑帮大肆使用,对于这个口误方子达刻意回避了过去。
陈榥也没追问,只是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接着又笑道:“说起这款,还得亏得你呀,不是你帮忙怎么能搞到美国人新生产出来的武器?”
“我?”方子达一愣,想了想又笑了起来,要不是陈榥他还忘记了,的确在半年前陈榥递交了份申请给自己,要求在研制枪械中寻找各国新型武器的样本,为此方子达给美国财团那边打了个招呼,之后就让他们自己去协调了,估计这些东西就是陈榥用这种方式搞到的。(。。)
。。。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苗子()
冲锋枪实际分为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两种,但在中国由于翻译原因把它只译成了冲锋枪,或者按照其形状称之为“花机关枪”。
冲锋枪的出现是在欧洲大战前后,由于战壕、铁丝网战术导致的战场的僵持,各国为了以供部队在突破敌方阵地中加强火力,所以陆续研制了这种手枪和步枪之间火力比较凶猛的单兵武器——冲锋枪。
早期的冲锋枪异常简陋,第一款面世的冲锋枪是由意大利枪械师列维利设计发明的维拉型,该枪为双管,使用并发射9毫米手枪弹,射速居然高达3000发/分,但因为其实在太笨重,加上后座力太大导致精度极差,并不适合单兵使用,所以这款冲锋枪从实际上来说是一款失败产品,直到1918年的德国人设计的mp18出现后,这才开始真正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冲锋枪。
说起来,如果历史未改变的话,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中**队是世界上头一支大量开始装备冲锋枪的部队。但由于一些军阀的能力限制,这种武器对其使用主要以军事主官的卫队为主,其用途也仅仅是用于防守和突围火力,这种使用方法极大限制了冲锋枪在战场上的运用,所以并未发挥太大作用。
在方子达和陈榥停下脚步,在对这些冲锋枪讨论的时候,正在拆装并作记录的年轻人并没发觉身后站着重要人物,而是聚精会神地忙碌着。
“小伙子,忙什么呢?”方子达走前几步,看着他正摆弄着拆下的击发装置,手中还夹着支铅笔,摆在面前的几张纸上记得密密麻麻全是符号。
“还能干嘛。记录数据呗。”这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文文弱弱,瞧起来似乎才20左右,忙活着手里的工作头也不回地回答道。
“呵呵,你觉得这些枪怎么样?”方子达抬手阻拦了身边陈榥意图上前的步伐,对于这年轻人的态度毫不以为然,而是依旧笑问。
“实在不怎么样。”年轻人眼皮都不抬地说道。
“哦。那你说说,为什么不怎么样?这些可是西方各国的新式武器呀。”方子达扬扬眉毛,有些好奇地问。
“新式倒新式,可要说它们的作用的确不行,这种枪械从设计来看是用于增强单兵火力用的,其主要目的无非两种,一是持续火力,二是突击火力。可是你来看看,这几款。比如维拉型和法国人的这款,其持续火力的确保证了,可由于携带子弹和结构原因,它的体积和重量实在不适合单兵使用,而且精度太差射击距离又短,又不能当机枪使用,设计也太复杂,不方便保养和实际运用。这款德国人的mp18的重量上是减轻不少。但同样也有精度和设计上的问题,太复杂的设计不适合批量生产。而且在战场保养、生存上来看也不适合,要知道一旦在战争中战士手中的枪出了点问题打不响,无论你拿的武器再先进也是烧火棍,这等于在把士兵推入绝境。”
这年轻人侃侃而谈,最后又拿起了m1919式,也就是芝加哥打字机。摇头叹道:“说起来,这些枪里面也就属这款性能最好,它使用的是11。42毫米大威力手枪弹,威力大,射速均衡可适应近战。但可惜是同样也有质量大,结构复杂、后座力大和精度低的毛病。而且这款枪如果仿造起来成本太昂贵,小批量的装备还行,如果要对部队大批量换装绝对不适合我**队。”
“那么你觉得我们国家应该适合那款?”方子达微微点头,试探着问了一句。
“不是适合那款,而是那两款合适。”不料年轻人居然这样回答,不仅是方子达觉得奇怪,就连陈榥也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其实这种枪的前景我还是很看好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在设计中既要增强单兵火力的情况下又要保持持续火力就有些想当然了,就和我们中国人长说的一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依我看,应该按照各国的思路制造两款类似武器,一款作为步枪的加强版,也就是把现在的自动步枪和这种枪结合起来,以供普通士兵使用。这种枪要保持原来步枪的射程、精度,同时增强它的持续火力弱点,所以它将使用步枪子弹。另外再研制一款用于纯粹在近战使用的冲锋枪,在保持高射速的情况下减少后座力,继续增强它的精度,这款将用小口径手枪子弹作为供弹。当然,这两款枪的设计还有一个共同前提,那就是设计结构必须简单,战场使用性可靠,造价也必须低廉。”
方子达听了两眼顿时一亮,暗暗赞好,陈榥在一旁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年轻人从制服款式和年龄来看应该属于军械区的普通人员,想不到他对枪械方面居然还有这样的见解,要不是方子达今天留意到并询问了几句,陈榥差一点儿就错过一个人才。
没有再打搅这年轻人的工作,方子达和陈榥等人悄悄离去,继续往前。接着他又参观了属于军械区的其它几个部门,并在陈榥陪同下试用了几款仿造的新型手枪、步枪,随后才回了行政区。
“刚才碰上的那年轻人不错,叫什么名字?”回到办公室,方子达让杨永泰等人先去休息,他在办公室内单独和陈榥聊了几句,随后就问到前面碰上的年轻人。
在方子达参观过程中,陈榥已经找人打听了这年轻人的情况,当即回答道:“他叫徐茂才,今年19岁,他父亲是以前巩县兵工厂的老技师,因为基地建立后,还没正式投入生产的巩县兵工厂和基地合并,徐茂才一家就成了基地的技术工人。现在徐茂才主要工作是担任测绘和数据统计方面,据了解这年轻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